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耿生玲 《种子》2009,28(10)
草原23号豌豆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2000~2005年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育成,2005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湟中县拦隆口镇引进种植,产量达4530 kg/hm2,2008年在多巴镇尚什加村种植,产量达4 950 kg/hm2.通过试验示范,该品种表现出直立、抗倒伏性强、较耐旱、丰产性好、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特点,一般高水肥条件下产量5250~6000 kg/hm2;在中等水肥条件下产量3 750~4 500 kg/hm2,深受种植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大豆超高产及品质改良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概述了大豆超高产及品质改良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展,以及一些大豆超高产实例。美国利用半矮杆品种、窄行密植技术,创造高产达5610kg/hm2。日本奥白目品种单产达5280kg/hm2,中国“新大豆1号”创造了单产5956.2kg/hm2的全国大豆产量最高纪录。“辽21051”,单产为4908kg/hm2。豫豆25号产量高达4759.5kg/hm2,“诱处4号”,得到4878kg/hm2的产量。“MN413”产量平均4726.2kg/hm2。近年来,中国已育成了一批高蛋白(超过45%)、高油(超过22%)及专用的优质大豆品种。高蛋白质大豆豫豆24号蛋白质含量45.68%,平均可达4267.5kg/hm2,高油大豆垦农18脂肪含量23.98%,平均可达4200kg/hm2,简述了大豆“垄三”、“小双密”、“大垄密”和大豆行间覆膜等先进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并对大豆高产栽培模式和理论的研究动态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内陆干旱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适宜种植菊芋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为内陆干旱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筛选适宜种植的菊芋品种。方法:通过对引进的品种与当地传统种植品种比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与当地传统种植品种比较,引进品种产量均高于当地品种,其中以B1产量最高,达59285.71kg/hm2,与其它品种产量呈极显著差异,其次是R4、B8;秸秆产量以B8最高,达28094.29 kg/hm2,其次是R3和R4。结论:在永登县秦王川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上进行比较试验,宜推广B1、R4、B8三个菊芋品种,其在盐碱地具有较高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综合效益较高。关键词:菊芋;干旱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品种筛选  相似文献   

4.
喷施硒肥对胡麻子粒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晋亚10号胡麻为试验材料,研究盛花期和青果期两次喷施不同剂量的硒肥对胡麻子粒硒含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富硒胡麻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供试硒肥有机硒含量6g/L,共设置6个硒肥剂量,分别是1 500mL/hm 2(T1)、3 000mL/hm 2(T2)、4 500mL/hm 2(T3)、6 000mL/hm 2(T4)、7 500mL/hm 2(T5)和清水对照(T0)。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能显著提高胡麻子粒硒含量,且随着硒肥喷施量的增加,胡麻子粒中的硒含量逐步增加,T5处理胡麻子粒中硒含量最高,达0.507mg/kg,是对照组胡麻含硒量的18.1倍。适量喷施硒肥能显著提高胡麻产量,具体表现是随着硒肥喷施量的增加,胡麻子粒产量先增加后减小,T4处理产量最高,达858.2kg/hm 2,比对照增产9.5%。结论喷施合适剂量的硒肥可以提高胡麻子粒硒含量和产量,且对胡麻品质影响较小。综合分析,以有机硒含量6g/L的硒肥在盛花期和青果期进行两次喷施,6 000mL/hm 2为胡麻叶面喷施硒肥的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2002—2003年连续两年在冀西北半干旱高寒区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对13个玉米品种和4个莜麦品种进行产量和消化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反交冀丰58在滩地种植产量最高,其次为冀丰503,其最高鲜重产量分别为60000 kg/hm2和56000 kg/hm2,相应干重产量分别为10500 kg/hm2 和9250 kg/hm2。9244莜麦在滩地种植其产量高于其它3个莜麦品种,鲜重产量最高达32852 kg/hm2,相应干重产量为8377 kg/hm2。玉米和莜麦两种作物混合比较,在滩地种植的反交冀丰58玉米的消化能处于第一位。在降水一定的年份,同样的栽培条件下,滩地的储水量大,耗水量小,玉米和莜麦在滩地的水分利用率均高于沙地,这也是两种作物滩地产量高于沙地产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南粳9108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武香粳14号和关东194于2009年杂交育成的迟熟中粳水稻品种,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东台市开始引进推广,2015年全市种植6 660hm2以上,其中利用南粳9108新品种建立的机插秧水稻超高产栽培"千亩示范片",经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南京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的专家教授测产验收,实收稻谷平均产量12 577.5kg/hm2,最高的0.76hm2平均产量达13 432.5kg/hm2,创造了东台市水稻超高产栽培新纪录。根据试验观察和大面积考查,现将机插南粳9108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搜集了贵州10个主要推广的油菜品种,通过大区互比、统一栽培管理,利用红外光谱仪对10个油菜品种的脂肪酸组成及农艺经济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各品种产量在2 274.3~3 157.2 kg/hm2之间,平均达到了2 756.1 kg/hm2,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5.89%~6.55%之间,油酸含量在55.77%~72.77%之间,亚油酸含量在11.86%~20.06%之间,亚麻酸含量在10.07%~11.62%之间,芥酸含量在0.1%~2.31%之间.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对金银花产量及药用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施生物发酵鸡粪(N-P2O5-K2O=1.58-3.08-1.72)4.5 t/hm2基础上,施化肥氮(N)为0~450 kg/hm2的范围内,金银花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其中施氮(N)450 kg/hm2处理单株产量最高,而绿原酸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各处理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磷肥能有效地提高金银花的产量,施磷(P2O5)为360 kg/hm2时单株产量最高,施P2O5量在0~180 kg/hm2的范围内,绿原酸随着施磷量增加而增加,超过180 kg/hm2时,绿原酸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在施K2O量在0~300 kg/hm2的范围内,金银花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绿原酸含量以施钾量为225 kg/hm2时最高。其中当N、P2O5、K2O施用量分别在240~360,180~360,150~225 kg/hm2范围内,四茬金银花药用成分木犀草苷平均含量达到《中国药典》标准的0.05%,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超过此施肥量范围木犀草苷含量则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了选育出适合广西栽培的高淀粉含量能源型甘薯新品种,对9个引进的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通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广薯87’为对照,研究不同品种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块根性状、鲜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等。结果表明,JSP-4和‘徐薯22’的淀粉产量较高,分别达到6698.42 kg/hm2和5685.96 kg/hm2,分别比对照高43.54%和21.84%。通过研究得出,JSP-4和‘徐薯22’可作为高淀粉含量的能源型甘薯品种在广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基因型金盏花色素含量与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引自美国、内蒙古和甘肃的7个金盏花基因型为试材,对其色素含量及生产性能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以期筛选出色素含量和产量高的基因型进行推广栽培。结果表明:引自美国的金盏花基因型F和引自内蒙古的金盏花E色素含量高达17.72g/kg和17.61g/kg,其产量也相对比较稳定,可作为栽培应用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而自育基因型A色素含量最高,达18.25g/kg,可作为种质资源用于金盏花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兴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129-135
为了探讨不同亚麻品种在南方的生态适应性,提高亚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笔者对7个亚麻及2种耕作方式的原茎产量、种子产量、倒伏率等8个相关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免耕处理较旋耕处理原茎增产9.45%、种子增产0.37%;‘晋亚10号’产量综合排名第一,原茎产量为5285.98 kg/hm2,种子产量为402.7 kg/hm2,‘轮选2号’产量综合排名第二,原茎产量和种子产量依次分别为:5225.95 kg/hm2和375.19 kg/hm2,其中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品种有‘晋亚10号’和‘轮选2号’,5级倒伏率为0。由此可见,洞庭湖区可选用抗倒性较强的品种‘晋亚10号’和‘轮选2号’,并可采用免耕措施,可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和方法】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施肥水平对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豫南花生主产区砂姜黑土上花生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结果表明,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常规施肥条件下,远杂9102、远杂6和豫花22的产量分别为5958.1kg/hm2、5437.1kg/ hm2、6008.6kg/ hm2,比不施肥分别增加18.4%,14.9%和13.7%;施肥能提高远杂9102、豫花22花生仁中油酸含量、油酸/亚油酸的比值,降低远杂6花生仁中油酸含量、油酸/亚油酸的比值;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对花生仁中粗脂肪含量及产量有明显的影响,远杂6花生仁中粗脂肪的含量最高,粗脂肪的产量最小,平均分别为50.3%、1873.3 kg/hm2,豫花22花生仁中粗脂肪的含量最低,粗脂肪的产量最高,平均分别为48.6 %、1895.2 kg/hm2。【结论】在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50 kg/hm2、90 kg/hm2、150 kg/hm2条件下,豫花22的荚果产量和粗脂肪产量均最高,分别为6008.6 kg/hm2和2059.7 kg/hm2。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区域青稞品种区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适应青藏高原区域种植的青稞品种,2010-2012年在青藏高原区域安排实施了12个点、15个新品种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在15个参试品种中,甘青5号、甘青4号和康青7号折合平均产量分别为4 804.5、4 741.5和4 470.0kg/hm 2,分别比CK增产10.3%、8.8%和2.6%,这3个品种适应性较广,综合表现好,在青藏高原地区可推广种植;短白青稞和长黑青稞折合平均产量分别为3 316.5和2 971.5kg/hm 2,分别比CK减产23.9%和31.8%,这两个品种对地域的选择性强,只适应在云南迪庆种植。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N2P2K2产量最高,达到42275.09kg/hm2,增产88.1%;其次为处理N2P2K1,产量为40472.60kg/hm2,增产80.0%。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单薯重以及大中薯率均以处理N2P2K2最高,分别达到4.97个/株、174.95g/块、99.05%,并且均显著高于处理N0P0K0;氮、磷、钾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磷肥有利于还原糖含量的降低和Vc含量的提高,氮肥则相反,使块茎中还原糖含量增加,而Vc含量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高产优质的氮、磷、钾肥适宜施肥方案为:纯N114.0~150kg/hm2、P2O563.75~75kg/hm2、K2O220~270kg/hm2。  相似文献   

15.
西藏引种苦荞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西藏本地荞麦农家品种退化、混杂严重,单产水平低等问题,2014年~2016年在拉萨引种13份荞麦品系进行鉴定和栽培试验,筛选出高产、稳定性好的优质荞麦品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不同年份产量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平均单产以‘云荞2号’最高,为3597.6 kg/hm2,比对照增产51%;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对产量影响呈正相关,差异较显著;高稳评价表明,产量水平高且稳定性和适应性好的品种为‘云荞2号’、‘西荞5号’;产量水平较高且稳定性和适应性较好的品种为‘晋苦荞2号’、‘云荞1号’。该研究旨在为西藏地区荞麦品种鉴定与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大12号’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玉米品种‘正大12号’为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5.25万株/hm2(D1)、6.75万株/hm2(D2)、8.25万株/hm2(D3)、9.75万株/hm2(D4)、11.25万株/hm2(D5)],随机排列,3次重复,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佳种植密度,为实现玉米超高产栽培创建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在D1—D5密度区间,D3密度下产量最高,为15696.0 kg/hm2,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D3>D4>D2>D1>D5。通过玉米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方程:y=6168.905x-373.984x2(R**=0.971614)可知,‘正大12号’最高产量密度为8.2476万株/hm2,最高产量可达25439.18 kg/hm2。因此得出,不同种植密度对‘正大12号’产量影响明显,其种植密度为8.2476万株/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低于或超过这一密度时产量都呈明显下降趋势,这对宁夏玉米高产创建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江淮丘陵地区玉米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玉米每公顷施用K 150.0 kg时产量最高,达7065kg/hm2,比对照(NPKO)增产9.9%。钾肥经济效益也以每公顷施K 150.0kg最高,比对照增收892元/hm2,产投比为2.2:1。钾肥施用量在K 150.0kg/hm2以下时,土壤中的钾素亏损,不能保持土壤中钾素平衡。  相似文献   

18.
薏苡品种(系)的产量稳定性及地点鉴别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准确、合理的评价基因型与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E)对薏苡产量稳定性及地点鉴别力的影响,为优良品种的鉴定、推荐和登记提供科学依据。采用AMMI模型结合双标图及稳定性参数Dg(e)对第二轮(2012-2014年)国家薏苡区域试验的产量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1~G6在不同试点的产量变异范围分别:2380.0~6061.0 kg/hm2、1933.3~5790.0 kg/hm2、2192.0~5632.3 kg/hm2、905.3~5485.7 kg/hm2、978.3~4680.0 kg/hm2、991.0~5340.0 kg/hm2;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交互效应(G×E)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环境效应占总变异的55.10%,G×E 交互效应占14.03%,基因型效应占8.41%,IPCA1、IPCA2 和IPCA3 分别解释了交互作用(G?E)的60.97%、18.97%和3.07%,三者加起来解释了全部交互作用的83.01%,而且第一主成分(IPCA1)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AMMI双标图及稳定性参数显示,‘黔薏鉴2 号’、‘安紫薏苡’和‘文薏2 号’属于高产稳定型品种(系),可作为推荐品种,‘莆薏6 号’产量中等、稳定性最差,‘文薏3 号’、‘金沙1 号’的丰产性较差,综合稳定性一般;此外,云南昆明、福建莆田、贵州兴义和贵州安顺的试点代表性较强;云南文山、贵州凯里、广西百色和福建福州的地点鉴别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9.
中稻氮磷钾肥的施肥效果及推荐用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8年在湖北省荆州市布置了中稻的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中稻产量的影响,并对施肥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稻施用氮肥的效果最好,稻谷增产量最高达1291kg/hm2,相应增产率为20.0%,纯增收入1073元/hm2;施用钾肥的增产量为676kg/hm2,增产率为10.6%,纯增收入190元/hm2;施用磷肥的增产量为391kg/hm2,增产率为5.9%,纯增收入283元/hm2。通过拟合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确定中稻最高产量N、P2O5和K2O的施用量分别为123、64、126kg/hm2,最佳经济N、P2O5和K2O的施用量分别为110、60、7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