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建立了检测牛血清中副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试验过程中探索出一种可以避免在 ELISA 检测副结核分枝杆菌原生质抗原的抗体时,经常遇到的假阳性反应的方法。被检血清来源于副结核分枝杆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或星形诺卡氏菌感染的牛,经细菌学检查为阴性而副结核补体结合反应阳性及用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羊。预先使用草分枝杆菌吸收后的试验血清,基本上可以消除掉假阳性反应。凡经过这种方法处理的血清,不会影响副结核病牛的 ELISA 抗体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预先用草分枝杆菌吸收的血清,可以消除在 ELISA 诊断牛副结核病  相似文献   

2.
对牛付结核病的诊断。国外已研究了八十多年。迄今为止,尚无满意的诊断方法。目前以禽结素和付结素(Johnin)为变态反应原的皮内反应,和血清学方面的补体结合反应较为常用,但两者均有一些假阳性和假阴性。为了寻找更为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我们研究了一种不同于国内外迄今所报导的间接血凝反应。研究了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副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MAP0862在牛副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作用,建立牛副结核病特异性ELISA诊断方法。将通过原核表达获得的副结核特异性蛋白MAP0862纯化并定量后作为包被抗原,经过一系列条件优化后初步建立了牛副结核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使用牛副结核阳性血清、牛布病阳性血清、牛结核阳性血清、卡介苗免疫牛血清、牛大肠杆菌阳性血清以及健康阴性牛血清对该方法的验证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使用该方法对300份临床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IDEXX副结核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4.3%。基于副结核特异性蛋白质MAP0862建立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能有效检测牛副结核病。  相似文献   

4.
牛副结核病(bovine paratuberculosis)是由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以牛慢性增生性、顽固性肠炎和进行性消瘦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是顽固性腹泻、渐进性消瘦、慢性肉芽肿回肠炎,肠粘膜增厚并形成皱褶。除常规的临床诊断外,牛副结核病的确诊依赖于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方法。牛副结核病给畜牧业造成很大的损失。由于本病潜伏期长,传播快,加之人工培养副结核分枝杆菌难度又高,因此加强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的认识,加快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对其综合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牛副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为牛副结核病的临床快速诊断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由于免疫学方法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在诊断副结核病中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因而常规诊断副结核病仍采用细菌分离的方法。选择什么样的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至关重要。历来对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使用最广泛的培养基是改良的Herrold’s培养基,但要用于绵、山羊组织或粪便中副结核分枝杆  相似文献   

6.
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断副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临床诊断、剖检诊断,病原分离培养、免疫学诊断和基因探针诊断等。一、临床及剖检副结核病的感染是一个很慢的过程,潜伏期通常为3—5年,最早4个月的犊牛就表现出临床症状,长的可达15年。人工感染则需较大剂量才能成功。Runkin采用每头犊牛注  相似文献   

7.
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牛、绵羊、山羊、鹿等反刍动物。为了更好的防治本病,研究一种简便易行、特异性高的诊断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于1986年应用琼脂扩散试验做了绵羊副结核病的诊断研究,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菌种:牛副结核分枝杆菌P18菌株,由中国兽药监察所惠赠。琼扩抗原制备  相似文献   

8.
牛副结核病是副结核分枝杆菌(M.paratuberculosis)引起的反刍曾(主要是牛、羊)的一种传染性慢性肠炎。本病散布于全世界,迄今尚无满意的诊断与防治方法。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诊断方法有皮内反应及补体结合反应(下称补反)。其缺点是对有症状牛和无症状牛的检出各有偏废,检出率不高,并有不少假阳性。虽然细菌学诊断比较可靠,但检出率很低,其中培养法需时数月,而且阴性结  相似文献   

9.
副结核病(BovineParatuberculosis)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paratuberculosis)感染引起的以牛、羊等反刍动物为主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可通过病畜传染给人类或其他动物。Johne和HothinghOW于1895年首先发现此病,因此又称为Johne病。本病在全球流行广泛,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对养牛业尤其是奶牛饲养业有重大危害,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根除此病的惟一办法就是检出,隔离或淘汰病牛。因此,极早正确诊断奶牛副结核病对预防和控制奶牛副结核病的扩散有重要的作用。现将一例副结核病奶牛的剖检变化、组织学观察、细菌学观察、诊断和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副结核病(Bovine Paratuberculosis)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感染引起的以牛、羊等反刍动物为主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可通过病畜传染给人类或其他动物.Johne和Hothinghow于1895年首先发现此病,因此又称为Johne病.本病在全球流行广泛,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对养牛业尤其是奶牛饲养业有重大危害,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根除此病的惟一办法就是检出,隔离或淘汰病牛.因此,极早正确诊断奶牛副结核病对预防和控制奶牛副结核病的扩散有重要的作用.现将一例副结核病奶牛的剖检变化、组织学观察、细菌学观察、诊断和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控制牛副结核病的方法顾有方,李志忠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汪夏时滁州市南谯区农业局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一种牛慢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顽固性腹泻和逐渐消瘦,肠粘膜增厚并形成皱襞。鉴于目前副结核病已成为奶牛业中流行最严重...  相似文献   

12.
1 前言副结核病(Paratuberculosis)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以反刍动物为主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持续性腹泻和慢性消瘦为特征。若能对感染动物做出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将有利于控制和扑灭本病。为了快速、简便、准确地对副结核病做出确诊,近些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而且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血清学诊断方法发展更为迅速,本文就其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副结核特异性蛋白MAP0862与MAP1345在牛副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作用,将通过串联表达获得的融合蛋白MAP0862-1345纯化定量后包被酶标板,经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了基于融合蛋白MAP0862-1345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使用建立的ELISA方法对牛副结核病阳性血清、牛结核病阳性血清、牛布病阳性血清、卡介苗免疫牛血清、健康牛血清检测的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使用该方法与IDEXX副结核病抗体检测试剂盒共同对300份临床血清样本检测,总符合率为92.7%。  相似文献   

14.
柴贵明 《中国乳业》2022,(11):72-75
副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细菌疾病,病原为禽分支杆菌副结核亚种,主要感染牛、羊,造成病畜小肠和其他器官损伤,引发腹泻、体重降低、营养不良、贫血甚至死亡。奶牛副结核病可导致奶牛死淘率增加、产奶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繁殖能力下降、屠宰率降低以及增加其他病原的感染率,从而对奶牛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副结核分支杆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也可通过子宫进行垂直传播。副结核分支杆菌通过在小肠黏膜下层中的巨噬细胞中持续感染来逃避免疫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隐性感染至少会持续两年,然后细菌开始脱落并出现临床症状。副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进程缓慢,管理不当会使易感犊牛发病率更高,这使得牛副结核病的防控具有很大挑战性,尤其是在季节性产犊牛群中。本文对奶牛副结核病的概念、可造成的经济危害以及诊断方法进行阐述,旨在为奶牛副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与新型诊断方法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副结核病免疫学诊断技术研究近况鲁晓蓉,谢三星安徽农业大学(230036)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对反刍兽的慢性传染病。由于病畜往往在感染后期才出现临床症状,一般药物治疗无效,故对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今就其免疫学诊断技术作如下简述。一、变...  相似文献   

16.
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慢性肉芽肿性肠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病。该病多发生于牛和绵羊,也发生于山羊。最近在我们实验室诊断了八例山羊副结核病,本文对这些山羊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牛副结核病的主要特征是顽固性下痢、进行性消瘦、泌乳量减少以及肠粘膜增厚等。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是皮内变态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我们同时采用这两种诊断方法对我省近几年部分进口奶牛进行了副结核病的检疫监测,从而对两种方法加以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牛副结核病是牛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目前主要依靠临床、检菌、变态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进行诊断,这些方法均有费时、费力和检出率不高等弊病,因此,需寻求一种比较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方法。本试验以ELISA测定牛副结核病抗体,获得初步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以牛慢性增生、顽固性肠炎、进行性消瘦及产奶量下降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对于预防和消除副结核病、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针对副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技术不断被开发。本文从病原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角度对牛副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能够为牛副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反刍动物副结核病尚缺乏一个较灵敏而特异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用粗制多糖抗原作牛羊血清的补体结合试验(CFT)已有若干年。自1981年以来,也有用超声裂解物或培养过滤物制备抗原进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诊断羊副结核病。近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