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精组培苗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建立黄精组培苗移栽方法,本研究对4个类型的黄精组培苗进行移栽成活率统计,并进行6种栽培基质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黄精组培苗能否成活是由组培苗的块茎是否生根决定,无生根的块茎组培苗不能成活;育苗基质选用菌渣∶珍珠岩=2∶1的配比最适宜黄精组培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多花黄精最适宜的采收年限,本研究采用庆元本地野生多花黄精建立毛竹林下套种多花黄精试验基地,开展了对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地茎粗度、根茎增重、根茎增重率、新芽数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的4 a实地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多花黄精植株不同种植龄级地下根茎增重等重要指标基本呈现“慢—快—慢”的增长规律。一般在种植第3年生长量达到高峰,种植前期第1~2年和后期第3~4年生长幅度较小。根茎增长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第3年>第2年>第1年>第4年;后N年增重率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第3年>第2年>第1年>第4年;地上茎增粗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第3年>第2年>第4年。株高、叶片、新芽数等增长量指标虽然没有呈现以上规律,但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从大到小顺序为第2年>第3年>第4年,表现为“快—慢”稳步增长规律。试验结果结合姜武等对丽水庆元多花黄精不同龄节质控参数检测结果,种植第2、3年多花黄精多糖、总糖、折干率等均优于其他年份。因此,确定浙江庆元地区采用根茎繁殖种苗毛竹林下种植的多花黄精最佳采收周期为3 a。毛竹林套种多花黄精第3~4年采收根茎鲜品667 m2产量可达800~900 kg、年纯收益2 164元,是单一毛竹生产收益的4.8倍。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目前生产"MD-2"菠萝种苗稀缺的问题,通过分级处理、切片刀扦插和移栽基质的筛选,研究其冠芽叶芽扦插技术。经过近3年的摸索,获得了"MD-2"菠萝叶芽扦插技术:用Feather R35切片刀,割取冠芽叶片,按叶片着生位置分好级后,于2000mg/L多菌灵溶液浸泡10min,晾干表面水分后,扦插于4∶1的河沙∶椰糠基质中,覆盖70%遮阳网。60d后炼苗10~15d,进行消毒,移栽于1∶1∶1的河沙∶椰糠∶泥炭混合基质中,保持基质湿润,10个月即可成苗。目前运用此技术已培育种苗10余万株。  相似文献   

4.
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组培快繁是目前铁皮石斛种苗生产的主要途径,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后期生长势是决定组培快繁生产种苗是否取得最后成功的关键环节。移栽基质是影响组培苗移栽成功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铁皮石斛这种对栽培基质的水分、通气、营养等状况要求比较严格的附生兰而言,其作用尤为突出。评价了不同基质配比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后期生长势的影响,旨在筛选、优化移栽基质,以提高铁皮石斛种苗的成苗率与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更好地满足铁皮石斛种苗规模化生产的需求。研究结果表明,移栽365d后铁皮石斛在基质配比泥炭∶树皮∶刨花=2∶4∶4上的成活率为95.6%,平均萌芽数达到8.2个、株高52.16mm、茎粗3.47mm;显著优于其在纯细锯末、泥炭∶树皮∶刨花=3∶3∶4和泥炭∶树皮∶刨花=2∶3∶5上的表现,因此,筛选出泥炭∶树皮∶刨花=2∶4∶4的基质配比作为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的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为秦艽大田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一些科学的依据。通过对2年生无病虫感染的种苗进行试验。在试验中要设置株距、行距各四个水平,共12个密度组合。移栽2—3年后的秋季10月分进行采挖,并称其重量,再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移栽秦艽种苗时,株距保持在20cm,行距保持在15—20cm时,效果最明显,经济效益最高。这一结论希望为今后的秦艽种植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多花黄精为黄精属多年生植物,是中药材黄精的基原植物之一,郴州市黄精种植以多花黄精为主。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黄精人工种植面积逐年递增,种苗繁育越来越重要。本文对多花黄精“三段法”种苗繁育关键技术、“两段法”块茎繁殖关键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等种苗繁育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旨在为郴州市多花黄精种苗繁育提供参考,促进郴州市黄精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给山豆根种苗的分级与质量判断提供参考,在对山豆根1年生种苗的农艺性状及其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法对山豆根种苗进行分级。结果表明:苗高、茎粗及叶数是山豆根种苗分级的主要指标。山豆根种苗可分成3个等级,1级苗:苗高≥18cm,地径≥2.7mm,叶数≥9片;2级苗:14cm≤苗高18cm,2.3mm≤地径2.7mm,7片≤叶数9片;3级苗:10cm≤苗高14cm,1.9mm≤地径2.3mm,5片≤叶数7片。  相似文献   

8.
浙江林地资源丰富,随着林下经济的发展,市场对黄精优质种苗需求快速增长。通过品种比较、种子低温沉积催芽、不同土壤覆盖种子播种及根茎切段节数和种植密度等试验,以筛选适合丽水市栽培黄精品种,建立种苗繁育技术。结果表明,多花黄精最适宜在丽水市种植;种子经过杀菌剂和萘乙酸5 mg·L-1混合溶液浸泡24 h后与细沙混匀,然后沙藏于深坑中发芽效果最好;黄精播种后覆盖腐叶土出苗率最高且苗长势旺,形成的新根茎较大;采用根茎2节或3节的切段进行繁殖,田间植株生长良好,便于管理,种植密度300块·m-2。本研究可为黄精种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含不同木霉菌数量的生物育苗基质对辣椒种苗生长及其移栽后辣椒单株果实重的影响,揭示生物育苗基质中功能菌数量与作物促生效应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室内育苗及田间试验研究含不同数量级木霉菌的生物育苗基质对辣椒种苗生物量、壮苗指数以及种苗移栽后辣椒株高、茎粗、单株果实重及根际木霉菌数量的影响。[结果]两季辣椒育苗试验结果均表明,与不含木霉菌的普通育苗基质对照(SCK)相比,含10~7 CFU·g~(-1)木霉生物育苗基质处理(S4)种苗的地上部干重均显著增加42.9%和75.0%,而含10~7 CFU·g~(-1)(S4)、10~6 CFU·g~(-1)(S3)及10~5 CFU·g~(-1)(S2)的木霉生物育苗基质处理壮苗指数第1季显著增加61.4%、40.4%和15.8%;第2季显著增加66.7%、50.0%和18.8%。与普通育苗基质培育的辣椒种苗移栽田间对照(CK)相比,含10~7和10~6 CFU·g~(-1)木霉菌生物育苗基质培育的辣椒种苗移栽田间处理(T4、T3)的辣椒根际土壤木霉数量均显著增加,两季平均增加8.1%和5.4%;含10~7、10~6和10~5 CFU·g~(-1)木霉菌生物育苗基质培育的辣椒种苗移栽田间处理(T4、T3、T2)的辣椒单株果实重均显著增加,两季平均增加61.2%、39.6%和21.4%。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基质中木霉数量与辣椒种苗地上部干重、移栽后辣椒单株果实重及根际土木霉数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木霉生物育苗基质中功能菌数量大于10~5 CFU·g~(-1)对辣椒育苗及其移栽后的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促生增产效应随功能菌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
以黄精的萌动芽为材料,进行了生长点生长,不定芽分化,试管苗生根、移栽、扦插和移植的研究,成功建立起黄精的无性系.结果证明:1/2MS + BA 0.1 mg·L-1+NAA 0.1 mg·L-1培养基是黄精生长点生长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AgNO31.5 mg·L-1+BA 0.6 mg·L-1+IAA 0.1 mg·L-1+NAA 0.1 mg·L-1培养基是黄精不定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3MS+NAA 0.6 mg·L-1培养基是黄精试管苗生根培养和生长根茎的理想培养基;炉灰渣是黄精试管苗移栽和扦插的理想基质;移植到山坡林下的试管苗生长旺盛,根茎收获量增加50 %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