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小麦日粮粘滞性及小麦黏度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2 只14 日龄肉仔鸡分为3 组,每组设4 个重复,每个重复16 只鸡。以玉米- 豆粕日粮为对照组,30 % 、60 % 的小麦日粮为处理组,3 组表观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相同。用Cr2O3 作为指示剂,测定了各组日粮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和小肠食糜的相对黏度, 并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提取小麦样品, 测定提取物的相对黏度。研究表明:日粮中加入小麦后,降低了食糜在消化道内的流通速度。对照、30 % 小麦和60 % 小麦组80 % Cr2 O3 的通过时间分别为5 、7 和8 小时。同时提高了肉仔鸡肠道食糜的黏度,小麦用量愈多食糜黏度愈大。30 % 和60 % 小麦日粮进食后2 小时食糜黏度分别高于对照组17 .6 % 和48 .9 % ,4 小时后分别高于对照组28 .1 % 和63 .7 % ,其中60 % 小麦日粮黏度增加达到显著水平(P< 0 .05) 。用0 .1mol NaOH、0 .1m ol HCl 和水在40 ℃下分别提取小麦时,0 .1mol NaOH 小麦提取液黏度极显著高于0 .1 mol HCl 和水提取液黏度(P< 0 .01) ,分别为6 .22 、2 .57 和2 .38 。0 .1mol NaOH 提取液黏度与可溶性非淀粉多糖(NSP,下同) 含量之间存在  相似文献   

2.
黑小麦作肉用仔鸡饲料的饲用价值@朱钦龙黑小麦作肉用仔鸡饲料的饲用价值■朱钦龙编译自《科学饲料》1996,(9黑小麦(triticale)由小麦和黑麦杂交而成。为开发利用新的饲料源,测定了黑小麦的表观氮校正代谢能(AMEn)。同时,按一定比例配合在肉用仔鸡饲...  相似文献   

3.
木聚糖酶在肉鸡小麦日粮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健壮、活泼、均匀1日龄艾维茵肉鸡360羽,饲养至22日龄时进行称重,保证组间个体均重差异不显著。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0羽),分别饲喂正对照组饲粮(玉米-豆粕型日粮)、负对照组饲粮(小麦型饲粮)、小麦型日粮添加100g/t木聚糖酶的饲粮。试验在第22-49日龄进行,为期28d。自由采食、饮水。计算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成活率,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试验结果,与正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的日增重降低2.16%,料重比和日采食量没有变化,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日增重分别比正、负对照组提高2.38%(P〉0.05)和4.65%(P〈0.05),料重比均下降6.91%(P〉0.05),成活率显著提高6.47%(P〈0.05)。试验组对于正对照组和负对照组的生物学综合评定值分别为105、5%、103.7%,均大于100%,这说明小麦加木聚糖酶日粮比玉米日粮、小麦日粮更能促进肉大鸡生长性能的发挥。与正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的单位增重饲料成本降低了0.15元/kg,试验组单位增重饲料成本降低了0.49元/kg。  相似文献   

4.
加酶小麦日粮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选用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4头,公母各半,分为8组,统计检验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共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2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分别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处理1、2组。 对照1组为典型玉米—豆粕日粮,对照2组为小麦替代日粮中80 %的玉米,处理1、2组分别添加1.5‰的溢多酶838A和0.6‰的罗氏小麦酶(均是木聚糖酶为主的复合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全期日增重,处理1、2组分别比对照2组提高9.59 %和9.47 %(P<0.05) ;比对照1组提高4.07 %和3.95 %(P<0.05)。小麦日粮不加酶组与玉米-豆粕日粮相比,全期日增重降低5.04 %(P<0.05)。添加复合酶对生长猪日增重的提高幅度大于肥育猪,提示阿拉伯木聚糖的抗营养作用,在幼龄动物表现更为明显。以经济效益来衡量,当小麦价格低于玉米时,简单用小麦代替玉米,添加以木聚糖酶为主的复合酶,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不同酶制剂在生长猪小麦型日粮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选用4种不同的酶制剂(E1、E2、欧蒂酶(OT)、木聚糖酶),以小麦基础日粮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酶制剂在生长猪小麦日粮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112头体重19.34 kg左右的二元(长×大)杂交猪,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半。试验期8周,分为0~2周、2~4周和4~8周3个阶段,饲喂日粮分别为玉米型日粮、小麦基础日粮、小麦基础日粮+不同酶制剂(E1,E2,欧蒂酶,木聚糖酶)和低能小麦型日粮+欧蒂酶,考察酶制剂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同时,另选6头体重在20 kg左右的二元(长×大)杂交阉公猪于回肠末端安装T型瘘管,采用6×6拉丁方试验设计进行消化试验,利用内源指示剂法(AIA)测定酶制剂对营养物质的表观回肠和粪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小麦基础组相比,小麦日粮中添加酶制剂能提高生长猪的平均日增重,2~4周时有提高趋势(P=0.10);与小麦对照组相比较,E1组全期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 木聚糖酶组和E2组差异显著(P<0.05),欧蒂酶组差异极显著(P<0.01)。小麦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均能显著降低生长猪全期料重比(P<0.05);同时,酶制剂能显著降低生长猪4~8周及全期的腹泻率(P<0.05),E2组、欧蒂酶组、木聚糖酶组达极显著水平(P<0.01);消化试验结果表明,酶制剂有提高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的粪表观消化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酶制剂的添加有提高能量的回肠表观消化率的趋势(P=0.10);E2、欧蒂酶、木聚糖酶的添加能显著提高粗蛋白质的回肠表观消化率(P<0.05),E1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为了用当地饲料资源代替依赖外省调入、价格昂贵的玉米,我们用当地产小麦、青稞为主组成日粮(试验组),与玉米型日粮(对照组)对比,在代谢能与粗蛋白质水平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对京白种鸡进行饲喂试验。试验结果:两组在成活率、产蛋率、孵化率、平均蛋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经济效益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每只母鸡多盈利3.96元。结果表明,小麦青稞型日粮代替玉米型日粮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用1800只1日龄Avian肉仔鸡,随机分为玉米日粮、小麦日粮、小麦日粮+0.1%戊聚糖酶、次粉日粮、次粉日粮十0.05%戊聚糖酶和次粉日粮十0.1%戊聚糖酶等6组,每组300只鸡,饲养42天,以观察戊聚糖酶对小麦、次粉日粮肉仔鸡饲养效果及表观代谢能(AME)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或次粉日粮中添加戊聚糖酶制剂可有效地提高日粮的AME值及肉仔鸡的生产性能,添加量以0.l%为宜。对小麦日粮而言,加酶后,AME值提高6.6%,差异极显著(P<0.01),饲料转化率提高1.4%;对次粉日粮而言,加酶后,AME值提高1.5%,日增重提高5.1%,饲料转化率提高1.0%。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Khorasani等研究用整株大麦/黑小麦或豌豆/黑小麦青贮代替苜蓿青贮饲喂奶牛,观察奶牛采食量、产奶量以及乳成分的变化。该试验用20头泌乳初期的荷斯坦奶牛和24头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并分别分为4组,每组饲喂以下4种日粮中的1种,试验持续7周。所有日粮的精粗比均为6:4。蜴干物质计粗料的25%是苜蓿干草,余下的75%是如下成分:①苜蓿青贮;②大麦/黑小麦青贮;  相似文献   

9.
王仁华  刘晓兰 《饲料广角》2011,(15):32-35,49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小麦DDGS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本研究包括两个试验。试验1选取48头体重为36.5±1.03kg的仔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正对照组(PC)日粮配方设计参照NRC(1998)。负对照组(NC)消化能和赖氨酸水平分别较正对照组低4%和5%。另外两个处理组分别为:NC+L1(每千克日粮中添加2600IU木聚糖酶、1200IU葡聚糖酶和1300IU的纤维素酶),NC+L2(每千克日粮中添加5200IU木聚糖酶、2400IU葡聚糖酶和2600IU纤维素酶)。日粮中添加氧化铬作为标记物。结果表明,NC日粮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正对照组(P〈0.05),NC日粮组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有提高日增重的趋势(P〈0.01)。各日粮处理组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C组G:F比值高于NC组(P=0.04)。同时,PC日粮组仔猪氮、总能和粗脂肪的消化率极显著高于NC日粮组(P〈0.01)。NC+L1和NC+L2日粮组均能显著提高干物质、氮和总能的消化率,不过这两组日粮中粗脂肪的消化率与PC组基本一致(P〉0.05)。试验2采用4个回肠瘘管,用2因素2水平的4×4拉丁方设计。4个处理组分别为:15%DDGS组、15%DDGS+酶、30%DDGS组、30%DDGS+酶。试验中酶制剂添加量为每千克日粮中添加2200IU木聚糖酶、1100IUβ-葡聚糖酶和1200IU纤维素酶,DDGS为小麦DDGS。添加酶制剂组干物质、有机物和能量的回肠表观消化率(AID)显著高于不添加酶制剂的日粮组(P〈0.05)。DDGS添加水平和酶制剂的添加在干物质和丝氨酸的表观消化率方面有互作效应。结果表明,30%小麦DDGS基础日粮中添加酶制剂能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干物质、氮、总能及粗纤维的总肠道表观消化率,且能提高生长和育肥猪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10.
将1805羽山麻鸭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903羽,对照组902羽),用占日粮50%的小麦代替等量玉米作为试验组蛋鸭的日粮和使用常规玉米能量饲料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玉米、小麦分别作为主要能量饲料对山麻鸭生产性能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小麦可以替代等量玉米作为山麻鸭的主要能量饲料。  相似文献   

11.
在日粮中用50%-100%稻谷(糙米),50%小麦替代玉米饲喂中猪,各组添加4%预混料,试验期19d,其结果4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756.52,824.56,782.90,739.03g,料肉比分别为3.49:1,3.32:1,3.48:1和3.53:1。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证明用糙米,小麦在日粮中代替玉米饲喂中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比例小麦、发酵芝麻粕等营养替代玉米、豆粕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平均体重约46 kg的杜长大三元杂种生长猪50头为研究对象,按体重和性别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饲养在同一测定栏内。试验猪分生长(46~65 kg)和肥育(65~90 kg)两个阶段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粮生长阶段饲喂20%小麦+5%发酵芝麻粕饲粮,肥育阶段饲喂30%小麦+5%发酵芝麻粕饲粮;试验2组生长阶段饲喂30%小麦+5%发酵芝麻粕饲粮,肥育阶段饲喂40%小麦+5%发酵芝麻粕饲粮;试验3组生长阶段饲喂20%小麦+10%发酵芝麻粕饲粮,肥育阶段饲喂30%小麦+10%发酵芝麻粕饲粮;试验4组生长阶段饲喂30%小麦+10%发酵芝麻粕饲粮,肥育阶段饲喂40%小麦+10%发酵芝麻粕饲粮,各试验组每吨饲粮中添加150 g小麦型饲粮专用复合酶。预试期10 d,正试期65 d。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试验1组降低6.58%(P<0.01),试验2组、3组和4组分别提高4.14%(P>0.05)、5.33%(P>0.05)和15.52%(P<0.05);料重比,试验1组和2组分别提高13.36%(P<0.05)和8.91%(P>0.05),试验3组和4组分别降低0.40%(P>0.05)和2.83%(P>0.05)。2)与对照组相比,血糖试验3组提高30.57%(P<0.01),试验1组降低19.17%(P<0.05);血清尿素氮试验1组和4组分别提高41.71%(P<0.01)和17.80%(P<0.05),试验2组和3组分别降低38.92%(P<0.01)和38.39%(P<0.01);谷草转氨酶试验1组、2组、3组和4组分别降低7.72%(P>0.05)、8.69%(P>0.05)、18.72%(P<0.05)和5.12%(P>0.05)。本试验条件下在生长期饲粮中添加20%小麦+10%发酵芝麻粕、肥育期饲粮添加30%小麦+10%发酵芝麻粕或生长期饲粮中添加30%小麦+10%发酵芝麻粕、肥育期饲粮添加40%小麦+10%发酵芝麻粕的饲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评价大麦、黑小麦、小麦和黑麦4种麦类饲料原料在肉鸡上的有效能值,以期优化现有配方数据库,逐步实现饲粮营养的精准供给。采用回归分析法,试验分2批进行,试验1评价大麦和黑小麦的肉鸡回肠消化能(IDE)、代谢能(ME)、氮校正代谢能(MEn),试验2评价小麦和黑麦的肉鸡IDE、ME、MEn。每个批次试验均选用320只1日龄雄性罗斯708肉鸡为试验动物,将其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1~20日龄为预试期,饲喂基础饲粮;21~28日龄为试验期,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试验饲粮。试验1的5个组21~28日龄所喂饲粮如下:基础饲粮、含250 g/kg大麦的饲粮、含500 g/kg大麦的饲粮、含250 g/kg黑小麦的饲粮、含500 g/kg黑小麦的饲粮。试验2的5个组21~28日龄所喂饲粮如下:基础饲粮、含250 g/kg小麦的饲粮、含500 g/kg小麦的饲粮、含250 g/kg黑麦的饲粮、含500 g/kg黑麦的饲粮。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大麦、黑小麦、小麦和黑麦对肉鸡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大麦替代量与干物质、能量的回肠消化率以及干物质、氮、能量的全肠道代谢率,以及IDE、ME、MEn存在极显著的线性降低关系(P<0.01);黑小麦替代量与氮全肠道代谢率、IDE、ME、MEn存在极显著的线性降低关系(P<0.01),且与干物质、能量回肠消化率、IDE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或P<0.01);小麦替代量与干物质、氮、能量、氮校正能量的全肠道代谢率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降低关系(P<0.05或P<0.01),且与干物质、能量的回肠消化率和IDE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或P<0.01);黑麦替代量与干物质、能量的回肠消化率以及干物质、氮的全肠道代谢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线性降低关系(P<0.05或P<0.01);且与干物质、能量的回肠消化率和干物质、氮、能量、氮校正代谢能的全肠道代谢率以及IDE、ME、MEn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或P<0.0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大麦的肉鸡IDE、ME和MEn分别为9.31、10.50、10.29 MJ/kg,黑小麦分别为10.99、11.80、11.43 MJ/kg,小麦分别为10.59、11.81、11.28 MJ/kg,黑麦分别为11.97、12.56、11.83 MJ/kg。  相似文献   

14.
艾君涛 《饲料广角》2011,(14):24-26
小麦DDGS替代传统的玉米DDGS有诸多优点.如小麦DDGS的淀粉含量较低.而粗纤维和植物油含量相对较高.同时对动物脂肪的反式和共轭亚油酸(CL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合成有积极作用。当母牛育成日粮中分别用0、20%、40%和60%的小麦DDGS替代蒸汽压片大麦时.日粮的油脂从1.9%增加至3.7%.但日粮中的脂肪酸含量基本一致.随着母牛日粮中DDGS含量的增加.牛膈肌总的脂肪酸含量呈线性下降趋势(P=0.031):同时胸肌和膈肌的18:2n-6(P=0.001)和总的n-6脂肪酸含量呈线性增加趋势(P=0.001).但n-3脂肪酸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组肉牛的胸肌和膈肌的反式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随着DDGS含量的增加.肉牛胸肌的10t-18:1含量线性下降(P=0.033),膈肌的10t-18:1含量呈线性下降趋势(P=0.004);胸肌(P=0.005)和膈肌(P=0.003)的11t-18:1含量都呈线性增加趋势:同时随着牛日粮中小麦DDGS的增加,牛胸肌(P=0.044)和膈肌(P=0.023)的9c11t-18:2的含量也呈现线性增加趋势,且牛胸肌(肚0.086)和膈肌(P=0.039)总的CLA含量也有所增加。总的来看.肉牛日粮中饲喂一定量的小麦DDGS可通过改变牛肉中脂肪酸的含量而改善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15.
易越 《中国饲料》2021,1(12):62-65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不同水平小麦替代玉米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肉品质及增重饲料成本的影响。试验将720头初始体重为(54.60±0.88)kg的105?d商品育肥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猪。各组分别饲喂小麦水平为0、20%、40%和60%的日粮,试验共开展8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0%小麦组1~56?d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0.86%(P<0.05)。40%小麦组较60%小麦组育肥猪29~56?d和1~56?d平均日增重分别显著提高15.31%和11.69%(P<0.05)。对照组和40%小麦组育肥猪29~56?d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40%小麦组育肥猪1~56?d料重比显著低于20%和60%小麦组(P<0.05)。对照组育肥猪氮沉积量和粗灰分表观消化率较60%小麦组分别显著提高6.06%和24.90%(P<0.05)。60%小麦组胸肌蒸煮损失较对照组和40%小麦组分别显著提高15.76%和16.51%(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养分消化、肉品质及增重饲料成本,育肥猪后期日粮中小麦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0%。 [关键词]小麦|玉米|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肉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用当地饲料资源代替依赖外省调入、价格昂贵的玉米,我们用当地产小麦、青稞为主组成日糖(试验组),与玉米型日糖(对照组)对比,在代谢能与粗蛋白质水平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对京白种鸡进行饲喂试验。试验结果:两组在成活率、产蛋率、孵化率、平均蛋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经济效益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每只母鸡多盈利3.96元,结果表明,小麦青稞型日糖代替玉米型日粮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C.  M.  Cope  A.  M.  Mackenzie  D.  Wilde  L.  A.  Sinclair  刘冰译  霍艳军校 《饲料与畜牧》2009,(5):52-52
本试验选择1~120日龄褐壳蛋鸡576只,研究日粮谷类和饲料类型对褐壳蛋1~45日龄,采用2×2因子设计,分别为2种谷物(玉米和小麦)、2中饲料类型(粉料和颗粒料)。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46~120日龄,试验日粮为粉料,但谷物类型不同。饲喂玉米日粮的蛋鸡体增重较高(P〈0.05),但与饲喂小麦日粮组饲料转化率比较差异不显著。1~45日龄,饲喂颗粒料日粮组与饲喂粉料组相比,蛋鸡耗料量(P〈0.001)、  相似文献   

18.
小麦中的抗营养因子-阿拉木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家禽饲养上,我国普遍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玉米作为家禽的主要能量饲料,在日粮中占很大的比例。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规模养禽的迅速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许多地区已出现供不应求,玉米价格波动较大。据预测,2000-2020年我国能量饲料供给量的缺口为0.24—0.83亿t。追于这种形势,人们开始考虑用大麦、黑麦和小麦来代替玉米作为家禽饲料。但如果日粮中这类饲料含量过多会引起畜禽生产性能下降、产生湿粪、污染环境以及胴体质量下降等问题。关于这方面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主要与其中含有高比例的可溶性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有直接关系。小麦可溶性NSP的主要成分是阿拉伯木聚糖,因其主要由戊糖(阿拉伯糖和木糖)组成,因此,人们又常称之为戊聚糖。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用400只周龄AA商品代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进行小麦面筋代替进口鱼粉的对比饲养试验。结果显示:用小麦面筋取代日粮中的进口鱼粉是可行的,以取代日粮中2/3的进口鱼粉组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蛋鸡小麦型日粮中添加叶黄素对鸡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60只48周龄“尼克红”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试验1组为玉米基础日粮组,试验2组为小麦型基础日粮组(0.10%酶制剂组),试验3组为0.10%酶制剂组+0.5%叶黄素添加剂,试验4组为0.10%酶制剂组+1.0%叶黄素添加剂,试验5组为0.10%酶制剂组+1.5%叶黄素添加剂。预试期7天,试验期21天。结果表明,添加1.5%的叶黄素添加剂可以显著改善鸡蛋的蛋黄颜色。与小麦对照组相比,蛋黄颜色提高了188.33%(P〈0.05)。与玉米基础日粮组相比,日粮添加1.5%叶黄素添加剂组鸡蛋蛋黄颜色提高了0.82%,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叶黄素添加剂对鸡蛋的蛋重、蛋比重、蛋形指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