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紧凑型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施用健壮素,经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健壮素能降低植株高度,提高适宜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从4200株/667m2上升到5700株/667m2时,产量随增加而增加,达到5700株/667m2,单产最高,为840kg,当超过6200株/667m2时,产量开始平稳下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5种不同密度对开玉15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4000株/667m2和45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效果最好,适宜密度范围为4000~4500株/667m2。生产上大面积种植开玉15时,为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建议高水肥田块种植密度控制在4500株/667m2左右,中低等水肥地块种植密度控制在4000~4300株/667m2,以获取最高的玉米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杂交玉米高肥水条件下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的产量情况,在息烽县进行5个不同杂交玉米品种、3个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黔804,单产达617.73 kg;兴单131产量最低,单产为559.7 kg;3个种植密度中,密度为4 400株/667 m2的平均单产最高达626.38 kg;4 800株/667 m2的平均单产598.7 kg,位列第3;4000株/667 m2的平均单产最低,为521.98 kg;黔804在试验密度范围适应性较好,适宜密度要求较宽,其余品种适宜密度范围要求较窄,只适宜4 400株/667 m2,要根据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4.
邓仕琴  邓毅 《耕作与栽培》2013,(5):39-40,28
为促进绥阳县玉米生产,进行了不同NPK用量对新中玉801、黔单100、金湘369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各施肥处理上黔单100的单产水平均高于新中玉801和金湘369,在施肥方面黔单100在施纯氮12kg/667m2、施P205量12kg/667m2、施K2O量20kg/667m2产量最高,适合在绥阳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对贵州春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密植条件下春玉米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贵州春玉米密植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贵州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为材料,设置3.0、4.5、6.0、7.5、9.0和10.5万株hm-26个密度,于2018—2019年开展田间试验,研究种植密度对春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和力学特性、空秆率、倒伏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春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随密度增加先增高后降低;增密后第3节长增幅最大,第3节单位茎长干重、穿刺强度和抗折力,第7节茎粗、干重和横截面积下降幅度最大;密度对茎秆横截面扁率影响不显著。品种之间比较,先玉1171节间长,第3、5节的节间干重和第3节穿刺强度显著高于新中玉801,第7节干重、节间粗、单位茎长干重、节间横截面积、横截面扁率和抗折力显著低于新中玉801。(2)倒伏率和空秆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增密后先玉1171倒伏率显著高于新中玉801,空秆率显著低于新中玉801。(3)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分别在9.3万株hm^-2和8.6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增密后先玉1171比新中玉801增产10.28%,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更高。(4)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株高、穗位高与倒伏率显著正相关,节间粗和单位茎长干物质对玉米茎秆抗折力的正向影响显著。产量与茎秆性状密切相关,株高对产量的正向影响最大。可见,不同春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和籽粒产量对密度的响应有差异,新中玉801增密后茎秆节间短而粗,单位茎长干重较大,抗倒伏能力较强。而先玉1171由于在高密度下空秆率比新中玉801低,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因此高密度下产量更高。综合考虑茎秆性状和产量,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在贵州适宜密度分别为9.0万株hm^-2和8.5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对2个青贮玉米品种(系)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植株产量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得出品种不同,最适宜种植密度不同,品种新饲玉12号种植密度为4000~5000株/667 m2时产量较高;品系澳新825在收获株数达6500株/667 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半紧凑型玉米品种华玉11为研究对象,探索研究种植4 500株/667 m2、5 000株/667 m2、5 500株/667 m2 3种不同密度对玉米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 m2时产量最高,对提高单产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密度对高粱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适宜开阳县高粱栽培的适宜密度,试验设置种植5000株/667 m2、6000株/667m2、8000株/667m2、10000株/667m2,进行4个水平的种植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8000株/667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也有所增加,但数量超过8000株/667m2,单位面积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试验得出,8000株/667m2为高粱的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9.
玉米品种新单28密度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品种新单28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影响较大。新单28每667m2适宜种植密度3750株。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第六师共青团农场开展6 000株/667 m~2、7 000株/667 m~2、8 000株/667 m~2、9 000株/667 m~2 4种不同密度玉米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中,郑单958在种植密度为7 000株/667 m~2时,单产可达1 267.31kg/667 m~2,位居第1;而玉米品种德美亚2号、克玉16、先玉38P05适宜的种植密度分别为7 000株/667 m~2、6 000株/667 m~2、7 0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