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睫状体缝合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有过成功的报道,但对于360度睫状体脱离的手术治疗难度大,成功率相对较低。笔者行睫状体象限性缝合联合睫状体冷冻术治疗360度睫状体脱离1例取得成功,报道如下。 病例:代某,男,12岁。因右眼被花炮崩伤视物不清2月入院。右眼检查所见:视力:0.2,矫正无提高。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浅,房水清晰,房角广泛后退及柱状粘连,瞳孔散大直径约6mm,晶状体透明,玻璃体可见陈旧性出血及灰白色絮状混浊,眼底:视乳头边界不清,水肿,后极部网膜色灰暗,血管迂曲,黄斑部水肿,放射状皱折,未见视网膜脱离。眼压:0.95KPa(左眼压2.12KPa)。UBM检查示360度睫状体脱离,颞上象限及鼻上象限脱离较高。即行手术,手术方法:①局部麻醉后前房注入甲基纤维素约0.3ml。作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于9:00~11:30及12:00~2:30角膜缘后3~4mm各做2/3厚巩膜瓣至角膜缘;②角膜缘后1.5~2mm处在巩膜床上切透深层巩膜,见大量淡黄色液体流出,充分排净后于切口下方见深棕色睫状体组织用;③用10~0无创伤尼龙线穿透深层巩膜切口一唇,继而浅行通过睫状体组织,再由另一唇巩膜切口穿出并结扎。类似间断缝合,注意睫状体组织不能嵌夹于巩膜切口处,每针相距1.5~2mm;④间断缝合巩膜瓣;⑤下方睫状体冷冻,范围:9:00~3:00。温度:-60摄氏度。冷冻时间:50秒。共计8个点;⑥整复结膜瓣并缝合之;⑦术毕庆大霉素2万单位及地塞米松2mg结膜下注射。结果:术后第一天即出现高眼压,经对症处理得以控制。2周后右眼视力0.8,眼压2.74KPa,视盘水肿及黄斑区皱褶减轻复查UBM示睫状体完全复位。2月后复查眼压2.47KPa,视盘水肿消失,UBM显示睫状体解剖位置正常。 讨论:本手术关键是:①术前通过UBM确定睫状体脱离的最高部位;②手术中往前房中注入少许粘弹剂,造成房水前后均无出路,形成暂时性的高眼压,以利睫状体与巩膜形成粘连;③睫状体上腔液体尽可能排尽;④缝合睫状体一定要确实。术后要注意高眼压的发生,这种高眼压一般均属暂时性,经对症处理均可得以控制;⑤术后持续散瞳。瞳孔散大后可使房角变窄,晶体虹膜间的距离变窄,房水流出阻力增加及流出量减少。从而促进脱离的睫状体复位。  相似文献   

2.
过氧化物酶在棉花对枯萎病抗病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氟乐灵(2μg/g土)诱发处理及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叶片和根茎部不同细胞定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总可溶性POD、胞内POD、胞间POD以及细胞壁结合型POD的活性抗病品种高于感病品种;(2)氟乐灵诱发处理及枯萎病菌侵染可提高棉苗组织中上述五类POD的活性,细胞间隙POD及胞壁结合POD活性上升更为明显;(3)枯萎病菌侵染后经氟乐灵诱发处理并产生诱导抗性的棉苗及抗病品  相似文献   

3.
采用同位素双标记技术,通过研究各种处理的棉花果树韧皮部^14C-同化物和^3H-H2O的运输情况,计算并比较二的加权速率平均值,说明了韧皮部同化物和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对运动,这种相对运动可能是由于^3H-H2O和筛选外细胞及胞间中的大量存在的非标记水发生侧向交换的结果,并种相对运动可能是由于^3H-H2O和筛选外细胞及胞间隙中的大量存在的非标记水发生侧向交换的结果,并说明这种一定量的相对运动与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山羊胎期肺的组织发生,将肺的发育分为5个时期,(1)胚胎期(3-5周),肺芽分支形成主支气管,主支气管长度不断增长并萌芽出叶支气管,均衬以假复层柱状上皮;(2)腺状期(6-12周),以支气管树发育为主,小支气管及终蕾衬以假复层和/或单层柱状上皮;(3)小管期(13-14周),以呼吸部发育为主,原始肺泡开始形成,呼吸性细支气管和原始肺泡衬以末分化的立方上皮;(4)囊状期(第15周),呼吸部发育显著,肺内细支气管及其末端呈现出“充气”状态;(5)肺泡期(16-22周),以肺泡的形成和分化为主,肺泡上皮分化为扁平的肺泡I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II型细胞。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育胞质杂种和可育胞质杂种,对3种不育胞质在经济和品质性及抗病性上的遗传效应研究表明:不育胞质2485A对各种经济、品质性状和抗病性等没有影响;不育胞质252A对株高、分枝高度等经济性状有一定影响,而对品质和抗病性没有影响;不育胞质32A仅对株高、分枝高度有一定影响,对其它性状均无影响。因此,可以认为这3种不育胞质对杂种F1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较系统地观察了新红星苹果从减数分裂到花粉发育成熟的全过程。观察结果表明新红星苹果的减数分裂是典型的双子叶类型,顶花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是同步的,侧花则极不同步。观察认为胼低质累积有利于花粉母细胞及小孢子的散开。药室内壁(纤维层)不是1层细胞而是2~3层;中间层直至开花期花药将要开裂时仍然存在。从减数分裂至二胞花粉形成只需5~6d的时间。绒毡层为腺质型,在单枝花粉粒形成时绒毡层开始退化,二胞花粉期绒毡层解体消失。扫描电镜观察10个品种的花粉粒形态、大小、纹饰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氟乐灵(2μg/g土)诱发处理及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叶片和根茎部不同细胞定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总可溶性POD、胞内POD、胞间POD以及细胞壁结合型POD的活性抗病品种高于感病品种;(2)氟乐灵诱发处理及枯萎病菌侵染可提高棉苗组织中上述五类POD的活性,细胞间隙POD及胞壁结合POD活性上升更为明显;(3)枯萎病菌侵染后经氟乐灵诱发处理并产生诱导抗性的棉苗及抗病品种棉苗中胞壁结合POD活性快速上升,增加幅度大,而感病品种前期无明显增加,后期才有较小幅度的上升.这说明过氧化物酶在棉苗对枯萎病的抗病性及由氟乐灵诱发的诱导抗性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分析不同月龄藏绵羊羔羊睾丸leydig细胞发育特征,探索其发育特征与生精功能的关系.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及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1~6月龄羔羊睾丸leydig细胞增龄性变化特征.光镜观察结果表明:leydig细胞及其周围间质组织结构随月龄增龄性变化明显.1,2月龄羔羊睾丸间质内毛细血管分布较少,管壁内皮细胞较圆,发育不完善,周围有散在的纺锤形或星形的幼稚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分布较少;3,4月龄羔羊睾丸间质内血管内皮细胞发育完善,巨噬细胞位于间质血管周围,细胞较大,形态不规则,结缔组织有所增加;5,6月龄羔羊睾丸间质内毛细血管数量增多,管壁内皮细胞包围成形,成纤维细胞呈长索状,轮廓清楚,核仁大而明显,结缔组织明显增加.电镜下观察结果表明,3月龄之前睾丸leydig细胞以幼稚型为主,核较圆,异染色质较多,胞体近卵圆形;3月龄的羔羊睾丸leydig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可见少量粗面内质网,胞浆内有少量分泌性颗粒出现.4月龄及以后的羔羊leydig细胞体积大,胞核多不规则,核仁明显,胞浆内空泡及分泌性颗粒明显增多;间质成纤维细胞呈长索状,血管壁内皮细胞包围成形.因此,3月龄之前,藏绵羊羔羊leydig细胞处于胚胎型向成熟型过渡时期;4月龄以后逐渐发育成熟,为leydig细胞的局部分泌调节提供结构支持,对生精小管的进一步发育以及后期精子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成年的湖南滨湖水牛肾上腺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肾上腺外面被覆一层较厚的被膜,内分皮质部和髓质部.四周为皮质部,呈深黄色,约占肾上腺70%,中央为髓质部,呈灰白色,约占肾上腺30%.H-E染色法将皮质部分为3个小区,即球状区,束状区和网状区.球状区薄,细胞染色较深;束状区厚,胞质呈蜂窝状,细胞染色浅;网状区细胞与髓质交界参差不齐,胞核呈退化变性现象,染色较深.髓质部比皮质部染色浅,常分为外区和内区.外区细胞大,呈高柱状,主要由肾上腺素细胞组成;内区细胞较小,呈立方或多边形,由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和肾上腺素细胞组成,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分散于肾上腺素细胞之间.髓质部还有少数分散的大型交感神经节细胞,且内区比外区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成年新西兰兔上唇皮肤麦克尔细胞及其与神经终末的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麦克尔细胞多以成群分布在皮肤触盘上皮基底面和触须毛囊外根鞘,光镜下表现为明细胞,细胞长轴与表皮表面平行。电镜下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改进的焦锑酸钙细胞化学方法 ,探讨了葡聚六糖诱导后Ca2 在黄瓜幼苗细胞中超微结构定位变化动态。结果表明 ,在正常情况下 ,黄瓜幼苗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存在大量Ca2 。葡聚六糖诱导后2h,细胞壁和细胞间隙Ca2 沉淀物明显减少 ;诱导后4h ,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只偶尔能看到有少量Ca2 沉淀物 ,细胞质中Ca2 沉淀物增多 ;诱导后7h ,Ca2 又重新流回细胞壁和细胞间隙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大豆灰斑病抗、感品种在受到病菌侵害时,大豆叶片细胞壁糖蛋白的变化进行了观察。随着病变程度的加深,糖蛋白在细胞壁表面的积累,均呈现由薄到厚最终大部分的脱落这一有规律的变化。在抗病品种中糖蛋白在细胞壁表面的积累,较感病品种更为显著,菌丝侵染点周围的糖蛋白有成团聚增现象,形成凝固的团状,当细胞受到较严重损害时,糖蛋白呈块状的脱落于细胞间隙。而在感病品种中糖蛋白多呈现出絮状,常在病菌侵染的初期从细胞壁的表面脱落,此时细胞器大都完好。这一现象表明细胞壁表面糖蛋白的变化与大豆灰斑病的抗病性存在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在抗病品种中它的抗性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玉米胚乳传递细胞发育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ZeamaysL.)胚乳最基部的细胞于授粉后10d开始向传递细胞分化,但在授粉后的15d内,其细胞壁的加厚和壁内突形成很缓慢,胞质中形成许多泡状、丝状、网状物质,线粒体、粗糙内质网也有所增加。授粉15d后,传递细胞壁的加厚和壁内突的形成迅速进行,至授粉后20d,经向由3~4层细胞、横向由65~70列细胞构成的传递细胞带形成,发达的壁内突呈强的PAS正反应。授粉20d后,胚乳传递细胞的形态不再有大的变化,进入功能期。成熟籽粒中,最基部的胚乳传递细胞内充满了内突壁,狭小的胞腔中有较浓稠的细胞质,细胞核呈不规则状,胞质中含有黑色和晶状颗粒;与传递细胞带紧相邻的果皮组织中形成一黑色层。促进胚乳传递细胞的充分发育、延长其功能期及黑色层的延迟形成,对减少籽粒败育、增加粒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杂交水稻威优35,威优64和常规稻78130强弱势粒ATP酶活性的测定、考种及稻穗不同部位枝梗ATP酶的电镜细胞化学观察表明,水稻灌浆期间籽粒ATP酶活性与灌浆速度呈正相关。ATP酶主要定位于稻穗枝梗筛管细胞质膜和细胞间隙周围的细胞壁表面,并具有较高的活性。灌浆前期,稻穗上部枝梗筛管细胞质膜上的ATP酶活性比下部强;其韧皮组织的胞间连丝比下部多;其韧皮部中可观察到大量物质从伴细胞向细胞间隙转移。在稻穗下部则几乎没有观察到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5.
番茄小孢子的发生从孢原细胞开始,经过造孢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四分体、小孢子、雄配子体等发育阶段,最后形成二核花粉.番茄的绒毡层细胞是由初生壁细胞衍生的同型的双核细胞,正常情况下在减数分裂时期至四分体时期同步溶解.番茄的绒毡层为"变形绒毡层"类型,即溶解后的绒毡层要形成周原质团流入药室.番茄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不立即形成细胞壁,而是形成一个双核细胞;第二次分裂中,两个核同时进行分裂,其方向互为垂直,当分裂完成时,在四个核之间产生细胞壁,分隔成一个呈正四面体形的四分体.新形成的小孢子有浓厚细胞质和一个位于中央的细胞核.小孢子进一步发育形成明显的细胞壁,增大体积,细胞核被挤向一侧,在贴近细胞壁的位置上细胞核进行有丝分裂.分裂的结果形成两个子核:生殖核和营养核,两核之间最初由一弧形细胞板分隔成两个不等的细胞.番茄小孢子的发育基本是同步的,大多数小孢子都能发育成正常的成熟花粉.  相似文献   

16.
17.
患结石胆囊上皮组织化学和超微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7例患胆结石病人的胆囊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研究,我们发现病变胆囊粘膜上皮和腺细胞内β-葡萄糖苷酸酶(β-GCD)含量增多,且在不同类型的胆结石中以胆红素为主的胆结石胆囊粘膜上皮β-GCD含量增高,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结石胆囊粘膜上皮β一GCD含量次之,而纯胆固醇结石胆囊粘膜上皮β-GCD含量最少。电镜观察发现胆囊上皮细胞的溶酶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增生,胞浆中含有大量分泌颗粒。通过研究,我们认为β-GCD在胆结石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且内源性β-GCD在胆结石形成过程中含量剧增,此酶的存在与胆结石,尤其是色素性结石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大叶相思白粉病叶状柄病理解剖和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大叶相思(Acacia (?) form(?)is A.Cunn.ex Benth)感病叶状柄的病理解剖,白粉菌可直接穿透表皮细胞或从细胞间隙和气孔等途径进入组织以吸胞吸取养份。接种后高感叶状柄表皮细胞出现死亡,变形,叶肉栅栏组织叶绿体减少和部份解体,而高抗叶状柄表皮细胞只见过敏性坏死现象。叶状柄的表皮细胞壁和角质厚度与植物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A blood vessel model constructed from collagen and cultured vascular cells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A model of a blood vessel was constructed in vitro. Its multilayered structure resembled that of an artery and it withstood physiological pressures.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at the endothelial cells lining the lumen and the smooth muscle cells in the wall were healthy and well differentiated. The lining of endothelial cells functioned physically, as a permeability barrier, and biosynthetically, producing von Willebrand's factor and prostacyclin. The strength of the model depended on its multiple layers of collagen integrated with a Dacron mesh.  相似文献   

20.
杂交中稻汕优63主茎和再生芽顶部三叶片的比较解剖表明:同位叶中,再生稻气孔器面积指数稍高,叶肉细胞层和胞壁皱折成瓣较多而增加了内面积和胞间隙.侧脉密度大,与形成籽粒数有关的导管数和横面积及筛管数和韧皮部横面积均比头季稻的多,这是再生稻提高光合输导效率、籽粒饱满、结实率高的内部结构基础.再生稻叶片较小,这与其发育过程叶原基细胞分裂数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