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类型薄壳山核桃苗木栽植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淮安地区种植园的1年生和泰州地区种植园的2年生‘波尼’薄壳山核桃苗为试材,研究裸根苗、土球苗、无纺布容器苗等3种不同类型薄壳山核桃苗栽植后生长发育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类型苗木栽植后新梢和根系生长差异较为显著。两处均以无纺布容器苗成活率最高,达到100%;新梢生长量最大,1年生和2年生苗木的生长量分别为110.77 cm和53.44 cm;根系也最为发达。土球苗次之,裸根苗的新梢、根系生长量最小。分析表明,在江苏淮安和泰州这两个地区,无纺布容器苗的成活率、平均新梢生长量、分枝数、总的新梢生长量、主根长度、粗度、侧根数量等均优于土球苗和裸根苗的。此外,3种类型苗木栽植后,2年生苗木的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均优于1年生苗木的。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在华北地区广泛使用针叶树造林,造成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低、结构简单、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频发。使用乡土珍贵阔叶树造林,不仅可以维护森林稳定性,而且可以提升经济效益。笔者将不同树种的穴盘苗与裸根苗进行对比、不同种源辽东栎裸根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4个树种穴盘苗生长及根系特性均显著优于裸根苗,其中,文冠果穴盘苗生长及根系特性显著优于其它树种穴盘苗;辽东栎真武山种源根系特性最优;裸根断根苗根系特性显著优于裸根苗;采用真武山种源的辽东栎进行穴盘育苗,栽植后进行断根处理,可以最大化地促进侧根增加,增强苗木抗逆性,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以互叶醉鱼草(Buddieja alternifolia)苗木为试材,研究了主根不同断根长度15、30、45cm对苗木地上部分枝条生长、地下部分根系生长和苗木移栽后成活率、株高、冠幅的影响。结果表明:断根处理促进枝条分枝,降低了主梢长度,促进了侧根发生和生长,提高了移栽后成活率、株高和冠幅相对生长量。其中主根断根长度30cm处理的分枝数、地径、根冠比、侧根鲜质量、侧根数、侧根长度、侧根粗度、移栽后成活率、株高相对生长量和冠幅相对生长量最高,分别为8.0个/株、24.2mm、2.8、262.1g、8.9条/株、25.8cm、7.6mm、86.4%、32.0%和26.0%,较对照(CK)分别提高77.78%、26.04%、40.00%、32.37%、134.21%、54.49%、171.43%、122.11%、344.44%和34.72%,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建议互叶醉鱼草主根30cm断根来促进根系生长和提高移栽后成活率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4.
以丽豆与紫穗槐为材料,研究不同起苗方法、不同主根长度时进行断根处理对苗木根系、生长量及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断根处理后丽豆和紫穗槐的侧根数和须根数均高于对照;在主根10 cm长时进行断根,丽豆和紫穗槐当年苗木死亡率最低,分别为12.1%,10.7%.经断根处理栽植2 a后,丽豆苗高生长量平均为26.4 cm,紫穗槐苗高生长量平均为23.7 cm,均高于对照;主根10 cm长时进行断根,栽植后苗高生长量最大。采用方法 1进行起苗,苗木栽植成活率为88.4%,较以前常用的起苗方法的成活率提高38.3%.  相似文献   

5.
笔者以1年生丽豆幼苗为试材,研究断根处理对其生长及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断根处理后丽豆幼苗树高、地径生长量分别比未断根苗增加了14%,71%;断根处理后幼苗根系鲜重与根系干重分别比未断根苗增加了33%和36%,主根长比未断根苗降低了73%;断根处理后在0 cm~30 cm土层中,一级侧根数和须根数分别是未断根苗的2.00倍和1.55倍。因此,通过断根处理,丽豆幼苗侧根、须根显著增多,地径显著增粗,极大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为丽豆种群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南段土石山区辽东栎造林试验及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顺县刘家村进行了辽东栎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穴盘苗在造林成活率、生长量和根系发育方面表现最好;苗高、地径、成活率同主根长、侧根量、侧根长、侧根基径、二级侧根量、二级侧根长有极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辽东栎裸根苗、容器苗适宜在春季造林;穴盘苗在春季、雨季和秋季均可造林,以雨季造林为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红皮云杉2 ̄4年生休眠枝扦插苗和2 ̄3年生嫩枝扦插苗造林,其生长量均超过裸根苗的生长量,侧根长度和根系直径均比裸根苗大,但扦插苗抗逆性弱,虫害发生率较裸根苗稍高。用扦插苗造林,不但可以缩短苗木培育周期,也能提高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不同处理苗木造林初期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宁 《福建林业科技》2002,29(Z1):24-26,32
从马尾松不同处理苗木造林3年生调查分析表明,马尾松截根移栽或切根裸根苗造林效果最好,根系发达,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且造林成本适中,而常规裸根苗造林效果差。  相似文献   

9.
在提升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轻基质容器育苗方法的基础上,从生长量、生物量,生长量区间分布,苗木质量等级评价以及根系生长状况等方面,探究1年生杉木实生轻基质容器苗和裸根苗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轻基质容器苗的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分别为40.87、0.50 cm,均达到Ⅰ级苗出圃标准;裸根苗平均苗高43.35 cm,达Ⅰ级苗出圃标准,平均地径0.54 cm,仅达到Ⅱ级苗出圃标准。轻基质容器苗和裸根苗苗高分别有73.3%、74.2%分布在30~50 cm范围,苗高分布差异较小;轻基质容器苗地径有78.0%分布在0.3~0.6 cm范围,裸根苗仅为62.4%,说明轻基质容器苗地径生长更加均匀。轻基质容器苗侧根数量以及根冠比显著高于裸根苗,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采用沙床培育,可获得高质量等级和高出圃率的杉木轻基质容器苗。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播种时间、裸根苗套袋及拉枝角度对皖南地区薄壳山核桃苗木生长的影响,以不同品种和树龄的薄壳山核桃为试验材料,对比不同播种时间、裸根苗整株套袋处理、拉枝角度等处理中薄壳山核桃的生长量、成活率、结果短枝数量。结果表明:(1)冬播覆膜对种子出苗率无显著影响,对幼苗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冬播覆膜措施下的1年生苗地径比春播粗2.18 mm,苗高比春播高38.5 cm;(2)薄壳山核桃裸根苗移栽整株套袋处理的成活率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整株套袋提高了裸根苗移栽的成活率;(3)薄壳山核桃拉枝角度为45°时与拉枝角度65°、85°和105°处理的平均结果短枝数均存在显著差异,拉枝角度在85°时结果短枝数最多。即薄壳山核桃冬播生长量比春播生长量大,裸根苗移栽套袋处理的成活率增加,拉枝角度处于85°短枝数最多。  相似文献   

11.
从马尾松不同处理苗木造林3年生调查分析表明,马尾松截根移栽或切根裸根苗造林效果最好,根系发达,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且造林成本适中,而常规裸根苗造林效果差。在林业生产中应大力推广马尾松切根苗造林。  相似文献   

12.
5种北美栎树在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引种生长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美国东南部引进属于红栎组的纳塔栎、舒玛栎、水栎、柳叶栎和属于白栎组的弗栎,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多个地点和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进行造林研究.采用1~2年生裸根苗经长途运输后进行栽种,纳塔栎、舒玛栎和水栎成活率达94%以上,柳叶栎为76%~81%,弗栎仅42%~50%.不同树种之间,幼年阶段的根系发育、枝梢生长习性、秋冬叶色变化和虫害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在3~6个地点水稻土上建立的前4种栎树人工林,8~10a后在保留密度900~1 500株·hm-2条件下,其年均径生长量和年均高生长量达到0.96~1.76 cm和0.8~1.33 m.在山坡红黄壤地上栽种的纳塔栎、舒玛栎和柳叶栎,其年均径生长量和年均高生长量分别为0.64~1.01cm和0.57~0.78 m.采用2~4年生带土弗栎苗在6个地点滨海盐土上造林的成活率达87%以上,在保留密度1 110~3 900株·hm-2条件下,其7~9 a林木年均径生长量和年均高生长量分别为0.78~1.13 cm和0.59~0.75 m.当树龄达6~9 a时,5种栎树均开始结实.研究表明,5种北美栎树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水栎、纳塔栎、舒玛栎、柳叶栎可以应用于平原地区生态景观林和城镇园林绿化建设,而弗栎在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林业资源管理》2017,(2):139-142
以同批文冠果种子6种不同育苗技术来研究其对1a生苗木造林后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方式对1a生文冠果苗木造林后的成活率、苗高和地径影响均为极显著,且三者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PM容器苗成活率(87.00%)显著高于裸根苗(30.00%),而苗高(50.73cm)、地径(7.96mm)显著高于无纺布容器苗和裸根苗;GGR处理裸根苗效果显著,成活率提高110.43%,苗高提高95.56%。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几种育苗基质对油茶芽砧苗成活率、苗高、地径以及根系等生长指标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在4个基质配比中,1 a生芽砧嫁接苗以油茶轻基质容器苗保存率、树高和地径表现为最大,分别为82.2%,32.1 cm和0.31cm;苗木根系以2 a生大田裸根苗主根为最长,为13.3 cm,根茎比最大,为0.50,适宜油茶造林后后期生长。因此培育1 a生油茶苗以油茶轻基质为最佳选择,培育2 a生苗应该选择大田育苗。  相似文献   

15.
不同立地条件下红豆树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容器苗与裸根苗在3种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红豆树在不同处理间造林,成活率、6年生幼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立地条件与苗木类型间的互作效应在成活率和胸径上呈极显著差异,在树高上无显著性差异;采用容器苗造林成活率、6年生幼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极显著大于裸根苗造林;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6年生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呈极显著差异,随着立地条件变差,容器苗与裸根苗之间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差距逐渐拉大,对造林成效的影响依次为:胸径成活率树高。  相似文献   

16.
在昆明大马山树木园进行的云南拟单性木兰5年生苗木不同季节断根处理的苗木根系萌发生长效应的试验结果表明:云南拟单性木兰苗木新根的萌发与断根处理季节的气候因素有较大关系。其新根的萌发时间与温度紧密相关而与湿度关系不大;根系的萌发生长状况与断根季节的温度紧密相关,与降水量和蒸发量有一定关系,而与相对湿度关系不大。断根处理时的温度愈高,苗木新根的萌发时间愈早;断根处理时的温度、降水量愈高,其根系的萌发生长愈好。在滇中地区云南拟单性木兰苗木断根处理的季节宜在春、夏季进行,而不宜在秋季和冬季进行。夏季断根处理后3个月及6个月时其苗木每株有根系115.6根及178.4根,根长≥5 cm的侧根数为39.2根及84.0根,侧根分布土层的深度为26.0 cm及34.6 cm,侧根最长达14.4 cm及25.2 cm。与冬季断根处理后3个月及6个月时的苗木根系相比,新根数多108.0根及126.8根,根长≥5 cm的侧根数多39.2根及73.2根,侧根分布土层的深度多18.0 cm及6.8 cm,最长侧根长度多13.0 cm及15.2 cm。  相似文献   

17.
湿地松容器育苗基质选择和造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湿地松容器育苗9种营养土配方优化选择和造林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黄心土(45%)+苗圃地土(45%),配以火烧灰土(10%)、复合肥和二铵(各1.5%)为基质最佳配方。容器苗根系保护完整,侧根发达,主根生长不良(容器底阻隔)在相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裸根苗,且造林后无明显缓苗期,当年苗木生长量大于裸根苗,并可廷长造林季节。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条播切根育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属深根性用材树种,常规育苗情况下,苗木主根发达,侧根稀少,裸根苗上山造林成活率低。采用切根育苗技术,在8月初切断主根,抑制主根生长,可控制苗木主根徒长和苗木高生长,防止松苗秋天抽梢,促进侧根与须根生物量成倍增加,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樟子松不同类型苗木造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5a生樟子松移植桶苗、容器苗及2a生裸根苗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根系生长及树高生长的调查、分析得出,用移植桶苗及容器苗造林,比用裸根苗成林速度快2~4a,成活率及保存率也明显提高;经ABT生根粉、HRC保苗剂等处理过的2a生樟子松,成活率与用容器苗及移植桶苗的成活率相近,造林成本比较低。因此,提倡因地制宜,在不同的立地条件及生产条件下,选用不同的苗木造林。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种源辽东栎在太行山区的生长适应性,以4个不同种源的1年生辽东栎容器苗为材料,在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坪松林场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辽东栎苗木在坪松林场种植1年后的保存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和顺种源辽东栎保存率最高,达到89.66%。不同种源地辽东栎苗木造林1年后,和顺种源辽东栎的株高、地径生长量最大,生活力及健康状况最佳,表明和顺种源辽东栎在太行山区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