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子高异交结实雄性不育系的创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选育高异交结实率的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抗除草剂恢复系,配制优势杂交组合,"二系"配套,实现谷子的杂优化生产。【方法】对现有的不育系、恢复系进行杂交改良,系谱法选育符合目标的不育系和恢复系。【结果】选育出4个农艺性状好、异交结实率高的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高117、高146、高229、高236,选育出K103等具有较高配合力的抗除草剂恢复系,研究创建了完整的谷子"二系"杂交种选育技术体系,育成第一个适宜中国谷子中晚熟生态区种植的抗除草剂谷子杂交种长杂谷2号。【结论】高异交结实率谷子不育系的育成,解决了谷子杂交制种和不育系繁种难题,实现了谷子的杂优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吉林地区谷子单产水平,20112012年在吉林地区开展了张杂谷系列谷子杂交种的适应性鉴定和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张杂谷5号、张杂谷6号、张杂谷9号、张杂谷10和A2×7136等5份材料均较当地主推品种九谷11增产,增产幅度为3.63%2012年在吉林地区开展了张杂谷系列谷子杂交种的适应性鉴定和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张杂谷5号、张杂谷6号、张杂谷9号、张杂谷10和A2×7136等5份材料均较当地主推品种九谷11增产,增产幅度为3.63%14.77%。张杂谷5号在公顷保苗37.5万株时相比其他品种呈极显著水平,平均公顷产量达7 022.40 kg。该杂交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米质优良,在吉林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谷子杂交种单株优势强,适宜的留苗密度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是大幅度提高谷子产量的重要途径.谷子属自花授粉作物,在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不育系选育是关键.针对现有谷子不育系存在的早熟、高杆、制种困难、杂交种早衰、品质较差等问题,笔者在晋汾1A、晋汾21A等不育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杂交转育、诱变等育种方法选育出植株较矮、中晚熟、异交结实率高的优良不育系:晋汾21A-6、汾57A-3、汾92-22A;同时,筛选抗拿捕净除草剂优良恢复系K27-10、K15-4等53个.并利用新优质不育系与优质恢复系大量测配,选育出3个优质杂交种汾杂16-3、汾杂16-8、汾杂16-11,通过适应性鉴定,可作为山西省中晚熟区种植的优质杂交种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4.
高梁雄性不育系421A 是1983年10月从国际热带半干旱地区作物研究所(ICRISAT)引进的新不育系,原编号为 SPL132A。当年冬季,在海南岛繁种、测配,其海南区号为421,故得名421A。421A 不育系经过7个世代南繁北育的观察和鉴定,表现农艺性状好,不育性稳定,配合力高;其所配杂交种产量高、抗倒伏、叶病很轻,基本上能够克服622A 系统杂交种秆软、易倒、叶病重的缺点,现将初步研究的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杂谷适应性广、品质优、产量高,但能在坝上地区种植的杂交谷品种很有限。为了选育更多适合坝上地区种植的杂交谷子品种,本文以‘张杂谷6号’为对照品种,以谷子不育系A2和30份新选育的恢复系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调查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出苗期、抽穗期、株高、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单穗重及产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0份参试材料杂交种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2.81~18.22,其中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小,为2.81%,产量和穗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均为18.77%。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和主成分2累计贡献率为89.2%,表述了谷子性状的大部分信息,说明可以用这两个主成分来筛选适合坝上种植的杂交种。通过综合评价,共筛选出22份优于‘张杂谷6号’的恢复系材料。  相似文献   

6.
两个谷子新不育系几个性状的配合力评价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谷10A和谷11A作为不育材料,以来自不同生态区的谷子品种作为恢复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分析了这两个新谷子不育系和不同生态区恢复系的配合力和遗传力,为选育不育系和选配强优组合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不育系谷10A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恢复系中一般配合力较高的有K1011、日朝谷、晋谷21、冀谷26、大同28、冀谷24。谷10A与锦谷14、大同28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高;不育系谷11A的一般配合力虽然不高,但是其与日朝谷、冀谷26、K1011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高。②遗传力分析表明:株高、产量、千粒重、穗长这些性状的遗传力在F1群体中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小,对这些性状进行选择是有效的;单穗重、穗直径、穗粒重、千粒重、产量的狭义遗传力较低,说明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在F1群体中对这些性状有很大影响;而株高和穗长这两个性状在F1群体中主要是基因累加效应贡献大。  相似文献   

7.
光温敏雄性不育现象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之一,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种的应用使得谷子产量大幅度提高。目前,主要杂交谷子品种的母本是谷子光温敏雄性不育系A2。采用四因素(播期、密度、底肥、追肥)正交试验设计,在海南省三亚市对其南繁高产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播期对不育系A2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外,其他因素对产量影响均不显著。正交试验产量结果显示,12月5日播种、种植密度60万株/hm~2、底肥施用量150.0 kg/hm~2、追肥施用量150.0 kg/hm~2条件下,谷子光温敏雄性不育系A2繁种产量最高,达到了438.30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为不育系A2南繁高产技术的制订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冷凉区覆膜谷子不同杂交种产量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山西冷凉区(年活动积温2 600℃)地膜覆盖条件下,对谷子不同基因型杂交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的产量结果差异显著,张杂谷3号、张杂谷5号与张杂谷10号的分蘖成穗较高,产量处于较高水平;张杂谷5号的1个基本苗成穗3.82个,张杂谷3号出籽率达81%;分蘖成穗与收获指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张杂谷5号、张杂谷10号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达11.72,11.77 kg(/mm.hm2),说明种植谷子杂交种不会引起土壤水分的亏缺。  相似文献   

9.
谷子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个谷子雄性不育系SMPA1,SMPA2,SMPA3,SMPA4与10个谷子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获得的40个杂交组合的株高,穗长,穗粗,穗重,结实率6个性状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SMPA3测配的杂交组合产量性状表现正优势,杂交种的结实率,穗粒重的优势分别为115.6%和116.9%。而且SMPA3的一般配合力也高于其它不育系,用其做的组合获得高产组合的几率比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发挥谷子在大田生产中的优势,以张杂谷10号为试验材料,在延安旱地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谷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栽培密度为18.0万株/hm~2时,谷子产量最高,为7 847.40 kg/hm~2。因此,在延安部分地区大田生产中,张杂谷10号种植密度以18万株/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唐杂谷5166是唐山师范学院依据谷子杂种优势群理论和杂优利用模式,利用分别属于pC5群和pC2群两个互为优势类群的不育系谷51A为母本、抗拿捕净恢复系HK66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谷子新品种,2022年12月通过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该杂交种在2017-2018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6 612.60 kg/hm2,较对照张杂谷8号增产14.47%,试点增产点率达100%。在2018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6 292.35 kg/hm2,较对照张杂谷8号增产19.19%。唐杂谷5166籽粒粗蛋白含量13.83%,粗脂肪含量3.74%,总淀粉含量75.55%,支链淀粉含量42.09%,赖氨酸含量0.27%。该品种抗拿捕净、抗倒伏,抗谷锈病、谷瘟病,中抗白发病,适宜在河北、河南、山东夏谷区,以及吉林省松原市周边及以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两系方法,以不育系A2作母本,以抗除草剂(拿捕净)品系2053作父本,培育的两系谷子杂交种"张杂谷9号",2008年通过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品种鉴定。做一季栽培,在掌握栽培特性和水肥条件良好的条件下,最高亩产可达到250kg,比常规谷子可增产100kg。  相似文献   

13.
在留膜免耕栽培技术条件下,陇西县对引进的11个谷子新品种(系)进行品种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张杂谷3号、0210-1-2-2、张杂谷5号、0412-1-2-1、029-5-5-3田间长势整体,综合性状表现突出,较对照陇谷11号增产明显,折合产量分别为7040.50 kg/hm2、6947.10 kg/hm2、6887.70 kg/hm2、6819.60 kg/hm2、6804.60 kg/hm2,较对照陇谷11号分别增产13.1%、11.6%、10.6%、9.5%、9.3%。建议将筛选出的田间长势整体、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这5个谷子新品种(系)在陇西县及同类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选育高产优质抗除草剂谷子杂交品种,提高谷子产量水平,同时简化谷子栽培技术。利用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为母本,抗除草剂优质恢复系为父本,测配组合,鉴选谷子杂交种用于生产。以‘谷3A’为母本、优异品系‘K34’为父本,历时15年选育而成了谷子杂交种‘长杂谷466’,2020年通过国家登记[GPD谷子(2020)140094]。该杂交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除草剂特性,可配套简化栽培技术用于生产,并通过试验总结了其制种技术和栽培技术。‘长杂谷466’是适宜中国西北中晚熟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除草剂谷子杂交种。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更适应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产量高、优质的谷子新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嫩选15为对照,对引进自全国6家育种单位的9个谷子新品种的株高、全生育期、穗长、千粒重及穗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朝新谷8号和张杂谷6号的产量最高,分别为5 960和5 406 kg·hm~(-2),且农艺性状优良,适宜黑龙江省西部及周边同类地区春播。  相似文献   

16.
SA是由聚合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和核质互作不育基因选育出的具有2套不育机制的新型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为了解其所配组合产量的杂种优势及与亲本不育系S和A所配组合的差别,将2个新型粳稻不育系2308SA和2310SA及对照亲本不育系2308S(2308SA亲本)、2310S(2310SA亲本)、2277A(2310SA和2308SA共同亲本)与6个粳稻恢复系配制杂交组合。组合F1分别在海南省陵水县和安徽省合肥市种植,对F1单株谷重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及主要产量经济性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SA与不同的恢复系组配,F1单株谷重不同,不同生态地区,同一组合单株谷重有时差别较大。SA配制的组合F1单株谷重普遍有正向超高亲优势,与亲本不育系S和A配制的组合相比,有些组合具更强的产量超高亲优势和竞争优势。F1单株谷重的配合力分析表明,选育的2310SA在2个试验点的一般配合力均强于亲本不育系2310S和2277A,其配制的组合有的也表现出较好的特殊配合力。另外,SA配制的组合在产量经济性状上,陵水点的单株有效穗数变异较大,合肥点的每穗总粒数变异较大,它们各自对产量的贡献也都最大;陵水点的结实率显著高于亲本A配制的组合,合肥点的结实率显著高于亲本S配制的组合,合肥点的穗总粒数显著高于A配制的组合而结实率显著降低,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延安市谷子引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引进的谷子品种综合表现进行分析,筛选出适合延安市种植的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方法]对从山西、安徽、辽宁等地引进的不同谷子品种(系)的产量及性状进行分析。[结果]张杂谷10号和两优中谷5平均产量分别为6 496.5和6 051.0kg/hm~2,较对照晋谷40分别增产34.34%和25.12%。[结论]张杂谷10号和两优中谷5较对照有明显增产,且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好,适宜在延安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以张杂谷10号为试验材料,于谷子拔节期分别喷施清水及不同用量(0.75、1.50、2.25、3.00 kg/hm~2)的钼酸铵,在施肥后对谷子农艺性状、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及产量构成进行测定,旨在探明钼酸铵对张杂谷10号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谷田合理有效施用钼酸铵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钼酸铵与清水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在1.5 kg/hm~2用量下显著升高,株高、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及产量在1.5 kg/hm~2用量下均达到最大值,增产效果明显。在谷子拔节期喷施1.5 kg/hm~2用量的钼酸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张杂谷5号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采用谷子光(温)敏两系法选育成功的谷子两系杂交种,组合名称为A2×改良晋谷21,2005年在全国小米鉴评会上被评为一级优质米。2007年长治县从省谷子所引进该品种,通过技术人员的评估并与常规谷子进行比较,该杂交谷子在产量、适应性等方面都较常规谷子有很大的优越性,并摸索出了适合本县种植的杂交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豫杂谷1号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谷子不育系安育1号为母本,与抗拿捕净除草剂恢复系安14-6229为父本组配育成的谷子两系杂交种。该杂交种在华北夏谷区、西北春谷早熟区、西北春谷中晚熟区、东北春谷区四大谷子区组谷子品种区域适应性联合鉴定试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和较强的适应性,于2018年通过了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定名为豫杂谷1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