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11年,保护区生物总量为130 582.71t,各林分生物总量由大到小排序为油松杨树落叶松蒙古栎桦树椴树刺槐,7个森林类型平均单位面积生物产量为52.42thm~(-2);保护区森林平均年生物量增长量为1 960.89t,各林分排序为油松蒙古栎杨树落叶松桦树椴树刺槐。  相似文献   

2.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清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于2016~2017年期间,采用样线法调查记录了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结果表明:植被从山顶到山体基部有规律的分布,依次为:亚高山草甸带、亚高山灌丛带、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人工油松林带、次生灌丛带、农田林果带。基本查清了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以促进其向顶级森林群落顺利演替。  相似文献   

3.
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油松是一个优良的品种,树势强健,通直高大,单位面积蓄积量高。对该保护区境内的油松林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今后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水灾迹地油松和白桦种群的更新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种群大小结构模式为单峰曲线偏右分布,不存在坡向差异;白桦种群则为单峰曲线偏左分布,仅在阴坡有个体分布。油松和白桦种群的存活曲线类型不同,油松种群的存活曲线类型为Ⅱ型,而白桦种群的存活曲线类型为Ⅲ型。与白桦相比,油松种群水灾迹地的更新过程主要受立地条件的影响;与油松相比,白桦种群更新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种源远近、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条件。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灵空山4 hm~2暖温带天然油松-辽东栎针阔混交林长期固定监测样地为平台,采用连续样方法进行每木监测,研究了样地中油松和辽东栎2个建群种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油松和辽东栎幼苗各自呈现出的空间分布格局一致,且2个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类似,均表现为在5 m尺度内呈现聚集分布,在其它尺度内则呈现随机分布。表明,油松和辽东栎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以随机分布为主,只在较小尺度内(5 m)呈现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6.
小陇山油松天然林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固定样地每木定位调查数据和相关分析统计软件,对小陇山林区油松天然林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松天然林树种组成丰富,群落中共出现18个树种,油松占绝对优势,但样地树种隔离程度较低,属于弱度混交。油松天然林的直径分布为多峰山状曲线,油松种群的直径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可用3参数Weibull分布拟合;树高随胸径的增大而增加,胸径与树高的关系可运用幂函数进行拟合。林分中油松个体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大小分化差异明显,整体上表现为中庸状态;油松天然林林木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油松种群分布格局也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山海关林场的油松-槲树林划分为5种类型,并对各种类型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年龄结构、胸径结构、树高结构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槲树幼树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油松幼树只存在于郁闭度不超过0.7的油松林分中,其分布格局偏离聚集分布。油松和槲树混交时,次要树种林木常呈聚集分布,优势树种林木呈随机分布。以年龄结构表示的林木发生过程显示,油松先发生,槲树后发生,但有时两树种的年龄结构是隔离的,有时是略有重叠的。油松的树高和胸径结构呈山形分布,槲树往往呈倒J形,这表示了两树种在演替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我国油松种子园开花结实与经营管理技术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松种子园无性系开花习性、雌雄球花产量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球果与种子的产量及性状变异以及施肥、病虫害防治、去劣疏伐和修剪等经营管理技术措施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我国油松种子园开花结实与经营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可为我国油松种子园深化研究与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重点保护油松与褐马鸡等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介绍了保护区珍稀动植物资源现状与调查方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乌拉山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油松种群的分布特点,设置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点格局分析(Ripley's K-Function)方法对油松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评价及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样地油松种群年龄结构处在不同发育阶段,这主要是...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油松天然林主要分布于冀东北山地和冀西山地的中海拔地区。为了提高油松种子遗传品质,很有必要在天然林中选择优良林分作为采种林分,重点保护,并进一步选择其中适合条件的改建成母树林。 1983年我们参加了“油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改良和促进结实技术的研究”国家攻关协作组,对河北省重点分布区的油松天然林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提出了本省油松天然林优良林分的选择标准和利用优良林分改建母树林的林分标准。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幼苗的年龄结构和高度结构两方面研究了30年生油松纯林下天然更新幼苗的群落关系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群落演替,油松幼苗种群的年龄结构有明显变化,幼苗以7年生-8年生居多;幼苗主要集中在30cm以下种群高度上;幼苗随年龄和高度的增加数量逐渐减少,考虑其原因主要是人为干扰;油松天然更新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3.
油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Ⅰ.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松人工林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较重要的林学地位,本文以河北隆化中山地区一片油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以化学分析的数据为基础,对营养元素在油松林木各器官,各部位的含量,和分布状况及林分各部分的养分量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结果对油松人工林的营养诊断及其它营林措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赵美玲 《山西林业》2023,(S2):76-77
油松梢小蠹是是油松幼林的寄生性害虫。介绍了宁武县上河南油松梢小蠹的分布及为害特点,分析了油松梢小蠹为害现状、发生规律和爆发原因,提出了油松梢小蠹虫害的综合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油松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由于分布范围广,分布区内生态条件变化幅度大,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使油松种群内出现不同的变异类型,表现出显著的地理变异。数量分类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国外始于50年代。近年来,利用多元分析方法进行数量分类的研究迅速发展。徐化成等(1984)用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研究了分布区内54个油松天然林18个表型性状,将油松划分为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油松种子园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油松种子园开花生物学特性、球花分布规律、花粉密度与飞散规律、种实品质差异成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为油松种子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带岭新松叶蜂在辽宁抚顺地区主要危害油松和赤松,一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其卵期长达6个多月,是主要的调查虫期。为了给卵期调查方法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叶蜂卵在油松树冠上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叶蜂卵在油松树冠上呈聚集分布,且在树冠不同方位的分布无显著差异,但在树冠不同层次的分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油松地理分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郭泉水  阎洪 《林业科学》1995,31(5):393-402
本文在油松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自编的专门计算机软件COMPLEX和地理信息系统IDRISI,找出油松的最适分布和极限分布的气候条件,建立油松地理分布和气候条件的相关模式,并以此模式确定油松的中心分布区和极限分布区。在此基础上,根据全球气候预测模型9GCMs)预测的2030年气候变化结果,预测气候变化对油松地理分布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后油松的极限分布区将发生不十分明显地产移,北界  相似文献   

19.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在我国松属中,油松的分布范围仅略小于马尾松,而占第二位。山西、陕西为其分布中心。据调查,我省拥有油松林496万亩,在省直林区中龄林以上的油松林150万亩,可供采脂的油松林约50万亩。油松具有工业采脂的价值,太岳林局近几年试生产的经济效益也是好的。油松采脂是综合利用油松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对搞活林区经济,促进山区农民致富,为实现林业总产值翻两番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983年,我们接受省科委下达《油松化学采脂的研究》课题,进行了三十烷醇采脂  相似文献   

20.
在辽西干旱地区选择2种油松混交模式与油松纯林,比较研究了不同林分土壤中细根生物量的时间及空间分布趋势,结果表明:各林分类型土层中均表现出随着土层的加深,细根生物量逐渐降低,相对于油松纯林,混交林模式下各土层中细根生物量的分布更加均衡、合理,以油松+蒙古栎模式为最佳;不同的季节中,各林分类型土壤中不同土层细根生物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呈下降趋势,相同的土层中以6月左右细根生物量为最大,之后逐渐降低,1月左右最低。结合辽西地区的实际,建议当地的油松人工造林推广油松+蒙古栎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