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筛选出高产优质的甘薯品种,对福建省6个甘薯新品种进行生态适应性比较,对参试甘薯品种的基本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莆薯20号和福宁紫4号2个甘薯品种在参试甘薯新品种中产量较高,分别为46 441.44、46 584.00 kg/hm~2,晒干率分别为25.36%和24.87%,出粉率分别为13.86%和13.98%,这2个甘薯新品种适宜在平潭综合实验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玉米与不同密度甘薯套种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玉米与甘薯套作,等距分带(玉米与甘薯种植面积相等)条件下,甘薯不同密度对甘薯产量的影响显著。结果表明:适宜铜仁市玉米-甘薯套作模式的甘薯最佳密度为600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玉米甘薯间套作模式下不同株高玉米对种间甘薯农艺性状的影响,采用双因素(不同株高玉米(A)和不同类型甘薯(B))三水平(玉米品种和甘薯类型均设3个水平,分别为郑单958(Y1)、先玉335(Y2)、豫单9953(Y3);商薯19(G1)、商薯K8(G2)、商薯X6(G3))随机区组设计,通过不同玉米甘薯间套作模式,研究了不同株高玉米对甘薯地上部蔓长、茎粗、分枝数、叶面积指数(LAI)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长前期,随着玉米植株不断增高,对甘薯各种农艺性状的影响也在不断变化;而在甘薯幼苗栽培70 d后,玉米株高保持稳定,对甘薯农艺性状的影响也保持不变。在不同玉米、甘薯品种和不同间套作模式下,甘薯幼苗栽培70 d时,蔓长表现为Y2G1组合甘薯最长,Y3G2组合蔓长最短;茎粗表现为Y1G2组合甘薯最大,Y2G3组合最小;分枝数表现为Y2G3组合甘薯最多,Y3G2组合最少;LAI表现为Y3G1组合甘薯最高,Y1G3组合最低。综合甘薯各种农艺性状表现可知,豫单9953与商薯19的组合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玉米甘薯合理间套作的品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甘薯与芝麻套种产量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纯种甘薯、纯种芝麻、甘薯芝麻套种对甘薯、芝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芝麻套种对2种作物均有负面影响,相比之下,对芝麻的影响比甘薯严重,造成芝麻减产69.00%,甘薯减产12.7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适合南方薯区甘薯移栽后封闭除草方法。[方法]利用不同用量的二甲戊灵和乙草胺对移栽后甘薯田进行喷施处理,对杂草防除效果和甘薯药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2种除草剂对甘薯田杂草的防除效果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而提高,33%二甲戊灵5 025 m L/hm~2处理的防除效果最好,50%乙草胺3 750 m L/hm~2处理次之。甘薯田以阔叶杂草为主,2种除草剂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均较好。2种除草剂只有在高浓度下产生苗期药害,但在甘薯旺长期药害症状全部消失,对甘薯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为秋冬薯区的甘薯田杂草防除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薯套种鲜食糯玉米种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套种鲜食糯玉米种植模式:即甘薯每垄种植1行,株距33 cm,密度4.5万株/hm2左右;每隔8行甘薯于垄沟内套种1行玉米,株距33 cm,每穴点种3~4粒,留2株壮苗,密度1.5万株/hm2左右。介绍了该模式下甘薯的育苗技术、甘薯套种鲜食玉米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等,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087份国家甘薯品种资源的调查、鉴定与评价,筛选出盆栽观赏甘薯品种资源10份,其中包括观叶甘薯品种资源4份,观花甘薯品种资源3份,观赏药用甘薯品种资源1份,观赏菜用甘薯品种资源2份。发掘了甘薯品种资源的观赏价值,创新了甘薯品种资源的利用途径,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丰富了中国甘薯育种的优、异、稀、特等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8.
不同砧木与嫁接方式对甘薯开花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属短日照植物,在中国北方由于光照时间长,绝大多数品种不能自然开花。为克服这一障碍,甘薯育种工作者们通常采用嫁接和短日照处理相结合的方法促进甘薯开花结实。本研究用3种嫁接砧木、2种嫁接方式和2种日照处理方法,研究不同砧木和嫁接方式与甘薯接穗的亲和性及其对甘薯开花结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甘薯二倍体野生种Ipomoea crassicaulis作为嫁接砧木的应用效果最好,不但具有广泛的亲和性,而且可以显著促进甘薯接穗的开花结实,从而节省育种成本,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模式对甘薯产量及甘薯根际茎线虫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一窝红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9-2012年设置甘薯多年连作(对照,T1)、休闲地-甘薯(T2)、玉米-黑麦-甘薯(T3)、玉米-休闲-甘薯(T4)、(大豆‖豌豆)-休闲-甘薯(T5)、大豆-休闲-甘薯(T6)、大豆-黑麦-甘薯(T7)、豌豆-休闲-甘薯(T8)等8种种植模式处理,研究种植模式对甘薯产量、病情指数及甘薯根际土壤甘薯茎线虫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相比,不同轮作模式均可以提高甘薯经济产量、降低病情指数,其中T3和T7种植模式显著提高甘薯产量(P0.05),分别提高108.24%和107.29%,T3和T5种植模式显著降低病情指数,分别降低44.51%和35.56%。2个轮作生长季甘薯根际茎线虫数量在甘薯不同生长时期差异显著,2010年数量呈增长趋势、2012年无明显变化趋势,且总体数量较2010年减少;2010年土壤根际甘薯茎线虫数量较低的是T4和T6,2012年是T3和T4。2010年和2012年甘薯产量均与同年7月根际土壤甘薯茎线虫数量呈显著负相关。2轮轮作结果表明玉米-休闲-甘薯处理可显著提高甘薯产量并降低病情,而玉米-黑麦-甘薯可有效抑制甘薯根际茎线虫数量,7月是防治茎线虫、提高产量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
<正>河北省卢龙县是"中国甘薯之乡",全县土地42667hm~2,常年种植甘薯20000hm~2。但甘薯茎线虫病一直困扰着甘薯生产,从1985年来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常用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的药剂如:涕灭威、灭线磷、甲拌磷等,都是高、剧毒的化学药剂,不仅使农产品高残留,还污染环  相似文献   

11.
刘藜  孙锐锋  肖厚军 《农技服务》2012,29(7):845-846
采用设置田间小区的试验方法,在贵州黔中地区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方在甘薯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甘薯的生长影响不同,配方施肥对甘薯分支数,薯蔓长,生物量等都有明显促进作用;甘薯施用氮磷钾肥要适量,可适当施用农家肥,肥料配方为纯N 135 kg/hm2、P2O567.5 kg/hm2、K2O 202.5 kg/hm2时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22.12%,因此,建议该区在生产甘薯采取该配方,以获得较好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甘薯是惠安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6万hm2左右.随着人们对甘薯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认识不断提高,城乡甘薯需求量日益增多.因而,发展甘薯生产,推广种植优质高产甘薯新品种,对于全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甘薯产业化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普通大田肥力为基础,甘薯选择地方品种07-8-6、芝麻选择中早熟品种豫芝11号进行芝麻与甘薯套种模式研究;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3个处理水平(纯种芝麻、纯种甘薯、甘薯芝麻套种)。结果表明:甘薯与芝麻套种均较单一种植其中一种作物增效明显,套种甘薯大薯块增加,小薯块减少;套种芝麻千粒重增加,株高降低。套种芝麻折合产量较纯种芝麻增产达9.07%,套种甘薯折合产量较纯种甘薯增产达17.42%,增产均显著。芝麻与甘薯以合理的密度套种可以增强芝麻的抗逆性及增加千粒重,增加甘薯大薯率及提高品质,从而增产增收。间作套种模式可采取每栽3垄甘薯套种1垄芝麻,甘薯密度5.25万~6.00万株/hm~2,芝麻密度18.0万~2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张贵景  苏玉鹤 《福建农业》2012,(6):12+15-12,15
甘薯又称番薯、地瓜,甘薯茎叶菜俗称"过沟菜",属旋花科甘薯属甘薯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甘薯茎蔓的嫩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钙、磷、铁、矿物质等。  相似文献   

15.
对2BX型玉米/甘薯间作系统的生态生理效应和综合效益的分析结果表明,间作后系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玉米群体内的光照强度增大,光分布合理,风速增大,CO2含量增加;甘薯群体内光照强度减弱,CO2含量和风速略有增加。间作后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性能得到提高,农艺性状有所改善;而甘薯的相应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但是随着甘薯行比的增加,情况逐步得到改善。这种正相互作用和负相互作用迭加后的优势,以2B6型、2B8型表现较好。为了发挥玉米、甘薯的高产潜能,对产量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玉米/甘薯间作作以2B8型为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6.
特色紫肉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紫薯 1号是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选育出的富含花青素的紫心保健型食用和食品加工用甘薯新品种 ,2 0 0 4年 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定名。1 产量表现2 0 0 1~ 2 0 0 2年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 2 0 0 3年江苏省甘薯品种生产试验。结果 :徐紫薯 1号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17.
唐河县是个农业大县 ,也是甘薯主产县 ,常年甘薯种植面积 2 .33万hm2 左右 ,由于病毒病的影响 ,造成产量低 ,品质劣 ,效益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唐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自 1998年开始引进脱毒甘薯 ,经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 1999~ 2 0 0 1年累计推广近 5 .33万hm2 ,单产在 375 0 0kg/hm2 左右 ,较未脱毒的甘薯增产 35 %以上 ,增加效益 2 .4 8亿元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在推广应用脱毒甘薯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多数人对脱毒甘薯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 ,从而影响了脱毒甘薯在生产中的持续推广 ,为此 ,我们就一些常见问题作以…  相似文献   

18.
甘薯是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80万hm2。由于甘薯病毒病的侵染,使甘薯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每年造成近20IS元的经济损失。利用生物技术培育的脱毒甘薯。不仅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品质也明显改善。为了加速脱毒甘薯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其增产效果。现将脱毒甘薯的增产特性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广东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0年,广东甘薯种植面积、产量平稳发展.甘薯种植面积32.78万hm2,甘薯干总产量162.43万t;甘薯出口大幅增长,甘薯产品出口量为9.02万t,同比增长41.8%.出口金额为9 485万美元,同比增长72.2%;甘薯消费结构出现调整,甘薯加工的比例上升,甘薯消费需求旺盛,年食用消费有约5万t的缺口:甘薯产业科技研究有新方向,甘薯产业科技支撑体系逐步完善,甘薯产业及关联产业科技发展有新需求:为进一步促进广东甘薯产业的发展,广东应科学规划甘薯产业的区域布局,加大对甘薯科研投入,大力培育甘薯龙头企业,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强化政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甘薯是连城县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全县年种植面积近6667hm^2。为促进地瓜干加工产业的发展,快速提高甘薯的产量和质量,2008年我县承担了福建省种子总站优质甘薯新品种示范任务,在林坊乡建立秋季甘薯新品种核心示范片6.67hm^2。通过精心组织实施,示范成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