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果树病害防治的目的在于保证果树获得高额稳定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防治措施的设计依据主要是病害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各种病害的发生都有其特殊性,病害种类不同,防治措施也不完全一样。但是,病害之间也有其共性,因而一种防治措施常对多种病害是有效的。了解病害的个性与共性,了解各种防治措施的设计依据,就可以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消灭病害,控制病害的发展,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保证果树的丰产和优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土传病害的危害和原因,以及各种土传病害的防治方法、防治机理和研究概况.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种植抗病品种、进行土壤消毒、生防菌防治、有机肥防治,提出了当下 土传病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以期为土传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几种主要蔬菜的常见病害为切入点,在分析蔬菜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蔬菜病害防治的应对措施,旨在说明防治蔬菜病害的重要性,以期为广大农民朋友防治蔬菜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调查信阳地区水稻上发生的主要病害,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策略,提出了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以为水稻病害的防治提供指导,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吕纪增 《北京农业》2005,(10):10-10
温室番茄的病害主要有叶霉病、白粉病、灰霉病、晚疫病、早疫病、煤污病、菌核病、青枯病、软腐病、细菌性髓部坏死病、茎基腐病、花叶病、条纹病、卷叶病、日灼病和脐腐病.虫害主要有斑潜蝇、白粉虱和蚜虫.按植物病害的发病原因可分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又称生理病害防治,侵染性病害防治分为3种类型:土传病害的防治,叶、茎、果病害的防治和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本文先简要阐述了生物防治技术在苹果病害防治中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实际病害防治的现状,探讨了生物防 治技术在苹果病害防治中的实际运用,旨在充分发挥生物防治技术的作用,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蔬菜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 《现代农业科技》2010,(3):191-191,197
介绍了蔬菜病害的识别方法,并提出病害防治措施,以期为蔬菜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祝建冬 《农技服务》2014,31(7):125-125
本文对柑橘的常见病害种类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柑橘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一是生物防治,二是农业防治,三是物理防治,以此来提高柑橘的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根据制种玉米生长发育规律、物候期特点和主要病害发生的特点,按照种子贮藏期、苗期、穗期、成粒期病害的管理规律,明确各时期的防治目的和防治对象,集成保健栽培、种子包衣、化学防治等配套综合防治技术,制定制种玉米病害综合防治历,为制种企业、专业合作社防治制种玉米病害,减轻病害对玉米种子的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大蒜几种常见病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各病害的防治方法,以为大蒜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疆南疆杏树病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7月至8月对新疆南疆杏树病害调查结果表明:南疆杏树现有10种病害,叶部病害有真菌性穿孔病、细菌性穿孔病、黄化综合症、褪绿卷叶病;枝干病害有流胶病、腐烂病及立木腐朽病;根部病害有苗木根腐病;果实病害主要有裂果病、果斑病(病原同穿孔病)及贮藏期果实霉烂。穿孔病、流胶病普遍发生;褪绿卷叶病仅分布于轮台,扩展蔓延速度快。南疆杏树主栽区流胶病平均发病株率为94.8%,平均病情指数为45.5,病情较严重,轮台杏园发病相对最轻,库车杏园的病情最严重,和田、喀什介于两者之间。最后分析了流胶原因并提出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滁州地区水稻旱青立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方法]进行田间调研及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滁州地区水稻旱青立病的原因,并总结常用的防治措施。[结果]滁州地区水稻旱青立病表现为单株发病、单丛发病、丛间夹杂发病,籽粒发病时,病穗中也有零星结实正常的稻粒。主要致病因素为富砷或缺素,属生理性病害,也不排除其他致病因素的影响。在防治措施上应重施有机肥、轮作,白土田多注意病情变化、干干湿湿多烤田、注意微肥施用时期、分蘖末期和花粉形成期调整避开高温、改善水浆管理等。[结论]该研究可为水稻旱青立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寒地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的调查指标及鉴定时期。[方法]利用苗期鉴定法和成株期牙签嵌入法分别于分蘖末期和抽穗期进行接种,并在苗期采用单株病情指数,成株期采用病级、相对病斑长度、病斑长度和绝对病斑高度为调查指标,进行抗性鉴定。[结果]分蘖末期接种的3次调查中,病级、绝对病斑高度与抽穗期第3次调查的绝对病斑长度和病级的灰色关联度呈上升趋势,且分蘖末期接种的第3次调查中这2个指标与对照指标的灰色相关度分别为0.891 2、0.888 6和0.911 1、0.903 0。这2个指标可作为抗性鉴定重要参考指标。苗期鉴定的单株病情指数与2个对照指标的灰色相关度分别为0.746 1和0.787 9,表明苗期鉴定的调查指标与成株期鉴定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成株期牙签嵌入法在分蘖末期和抽穗期接种,接种后第36天调查的病级和绝对病斑高度可作为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的重要指标。苗期鉴定的单株病级指数与成株期鉴定结果具有一定的灰色关联度。  相似文献   

14.
疑似猪水泡病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诊断疑似猪水泡病,提出猪水泡病的防治措施。[方法]根据在工作期间所遇到的3起猪口、鼻、蹄等部位出现水泡性症状的疾病,通过对病猪采集水泡皮病料,进行了口蹄疫、猪传染性水泡病反向被动红细胞凝集试验,并对病猪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猪水泡病。根据诊断结果,严格按照口蹄疫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处置,迅速扑灭。从感染宿主范围、耐酸性、乳鼠人工发病3个方面,对口蹄疫和水泡病进行了鉴别。[结论]对猪水泡病的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诊断,为预防该病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采用随机抽样和定点观察的方法对沈阳城区油松发生枯枝病的病情进行调查,并对病害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害在沈阳城区发生普遍,其平均发病率为47.23%,病情指数为14.88。病害发生与立地条件及林分因子关系紧密。阳坡发病轻,平均发病率为79.38%,病情指数为31.41;20~30年生油松发病重,平均发病率为80.02%,病情指数为40.94;林分密度越高,发病越重,林分密度>750株.hm-2的样地的平均发病率为93.04%,病情指数为47.22;树高15m以上的油松发病重,平均发病率为97.28%,病情指数为46.21;油松和红松混交林发病最重,发病率为100%,病情指数为68.59。  相似文献   

16.
广东花生主要病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地区花生病害的初步调查和鉴定结果显示,广东花生病害有真菌性病害5种:叶斑病(褐斑病和黑斑病)、锈病、茎腐病、根腐病和冠腐病,细菌性病害1种:青枯病,病毒病1种:花叶病。其中发生比较普遍和严重的病害有青枯病、锈病、叶斑病、茎腐病和根腐病。对这些花生病害要采取农业措施和施用药剂相结合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黄瓜叶片病害识别诊断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黄瓜叶部病害检测与染病程度的分级的准确率和效率,综合运用图像处理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实现黄瓜叶部病害检测与染病程度分级,并主要对发病率高且危害严重的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病毒病进行试验研究.首先,通过接种方法获得了纯正的黄瓜病害样本,并采集染病植株的样本图像.利用基本图像处理的方法对黄瓜叶部病害图像进行处理,综合运用二次分割、形态学滤波得到病斑区域.其次,提取三种特征包括22个特征参数,采用BP算法训练的多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对黄瓜病害进行分类.实验证明,检测系统的黄瓜叶部病害平均识别精度为95.31%,并能够快速准确地对黄瓜叶片病害的染病程度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内蒙古贮期马铃薯主要贮藏病害种类。[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对贮期通风库内腐烂的马铃薯进行取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培养以及形态观察与分子鉴定。[结果]造成化德县贮期马铃薯腐烂的病害有干腐病(Fusarium spp.)、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早疫病(Althernaria solani)、环腐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sepedonicus)、软腐病(Erwnia spp.),其中,干腐病为主要病害。经鉴定,引起马铃薯干腐病的病原菌有4种: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num)、燕麦镰刀菌(FusariumLink)、锐顶镰孢(Fusarium acuminatum)、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致病疫霉引起的晚疫病及部分茄链格孢引起的早疫病易发生复合侵染,多出现在腐烂较严重的薯块,贮藏后期病薯多存在真菌复合侵染现象,腐烂严重薯块还存在细菌复合侵染现象。[结论]试验结果为马铃薯贮期防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核桃叶斑病的病原分离鉴定结果为链格孢菌。在此基础上,为明确核桃叶斑病发生动态与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6、2017年4-9月,在位于洛浦县2个乡镇的观测园内,利用便携式气象站定时收集样地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数据,调查监测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得到25组病情指数,绘制各气象因子与病害发生动态曲线,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综合影响病情的发展速度,春季核桃展叶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增高和一定的降雨量有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侵染,5月下旬温度激增,加速病情发展,5月底达到第1个高峰;6月底至7月中旬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降雨量的增多和持续较高的温度,病害产生第2个流行高峰;8月中旬以后,温度逐渐降低,病情流行速度减缓,虽然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处于病害调查期较高的阶段,但对病害流行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病害的监测预报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春剑在阴棚条件下叶斑病和沤心病的感病状况及用药防治效果。[方法]在阴棚中采用盆栽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沤心病苗数、叶斑病叶数、每盆苗数和单苗叶片数。[结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均感染叶斑病和沤心病,平均感病率为3.18%和1.93%;参试的几种杀菌剂对叶斑病和沤心病均有防治效果,均以百菌清8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结论]在栽培中有必要用杀菌剂对叶斑病和沤心病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