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100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治疗基础上,加面罩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呼吸频率(RR)、心率(HR)变化。结果:治疗2、24h后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均明显下降,pH值明显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对呼吸生理,CO2潴留,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肺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100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50例,治疗组予常规治疗联合BiPAP治疗,对照组仅作常规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方法。结果治疗组pH、PaO2、PaCO2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仅PaO2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iPAP在提高pH、PaO2,降低PaCO2方面疗效显著,是无创性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患者资料,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18例),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72 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和肺功能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p H值和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NIPPV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肺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100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50例,治疗组予常规治疗联合BiPAP治疗,对照组仅作常规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方法。结果:治疗组pH、PaO2、PaCO2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仅PaO2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iPAP在提高pH、PaO2.降低PaCO2方面疗效显著,是无创性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3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及祛痰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联合静滴呼吸兴奋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BiPAP通气中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伴Ⅱ型呼衰的患者45例,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各15例。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每天上午及下午进行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各1次;B组每日上午及下午进行BiPAP通气各2 h;C组综合A组和B组治疗,每天上午及下午进行BiPAP通气2 h,通气过程中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各1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呼吸浅快指数、吸气时间/呼气时间的比值6、min行走距离、呼衰纠正时间。治疗3~8 d,比较通气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进行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或B组进行BiPAP通气后,患者的呼吸频率有所减轻,FEV1有所上升,但差异尚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O2、PO2、f/Vt及6min行走距离明显改善(P<0.05或<0.01);C组综合A、B的治疗方法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其改善程度比A、B两组更加明显,呼衰纠正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0.01)。A、B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和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均可独自有效纠正呼衰,两者同时使用存在协同作用,提示无创BiPAP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在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鼻面罩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46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及临床情况的变化.结果:46例中,好转44例(96%),患者PaO2、SaO2明显上升,RaCO2明显下降,临床情况改善;1例因病情加重改为有创通气;1例昏迷加重拒绝插管而死亡.结论: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衰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能倍乐)与无创通气(NPPV)联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RF)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合并RF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加NPPV,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能倍乐,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肺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 1/FVC;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FEV1、FVC、FEV1/FVC和PaO2指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aCO2则明显下降(P<0.05),且以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能倍乐联合NPPV治疗能改善COPD合并RF患者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机械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型呼吸衰竭早期的治疗价值。方法入选病例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呼吸机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呼吸机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呼吸困难指数评分、每分钟呼吸频率(RR)变化。结果呼吸机组治疗24 h后即明显提高PaO2及降低PaCO2;第3天开始,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及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呼吸困难指数评分、R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各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且两组间病情转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对AECOPD合并型呼吸衰竭早期的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BiPAP呼机机辅助通气治疗,每天2次,每次2小时,并与同期住院的24例病人作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率、血压、呼吸频率、PaO2、PaC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辅助通气治疗7天后PaCO2下降程度及PaO2升高程度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BiPAP是一种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NIPPV)在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NIPPV组,每组29例。两组均给予氧疗、药物等常规治疗,NIPPV组加用NIPPV。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24 h的pH值、PaO2、P aCO2值及治疗失败率、病死率、气管插管率。结果 NIPPV组治疗后2 h,PaO2即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pH值上升、PaCO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组治疗后2 h的pH值、PaO2、PaCO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24 h,患者的PaO2水平明显上升,PaCO2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但幅度不及NIPPV组。NIPPV组的治疗失败率及气管插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早期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NIPPV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较快地改善动脉血气,减少气管插管率、治疗失败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无创机械通气能明显升高PaO 2,降低PaCO 2,增加脑组织供氧量,被广泛应用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特别是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尤其适用.我院呼吸内科于2001年6月~2004年12月应用无创机械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老年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1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BiPAP)治疗急性肺水肿疗效。方法:对59例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BiPAP治疗组29例,对照组30例,BiPAP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Bi-PAP ST-D/30呼吸机双水平正压通气,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加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分别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后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BiPAP治疗组上述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强心、利尿、扩管等基础治疗同时,加用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可迅速纠正缺氧,改善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早期拔管改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中间综合征 (IMS)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AOPPIMS 10例 ,以同步间歇强制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SIMV PSV )方式行机械通气 ,待IMS控制时 ,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 呼吸未正压 (PSV PEEP)方式 (序贯治疗组 ) ;另对病情具有可比性的 10例患者按常规行有创继续机械通气治疗 (对照组 )。结果 :序贯治疗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 8.0± 4.3 )vs( 2 2 .3± 1.5 )d ;( 12 .6± 6.1)vs( 2 2 .1± 1.5 )d ;( 14± 8)vs( 2 7± 13 )d ;P <0 .0 5 ] ;序贯治疗组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例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 1vs 7,P <0 .0 5 )。结论 :对AOPPIMS机械通气病例 ,以中间综合征控制窗为时机早期拔管 ,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及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选择。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的62例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6.77%>77.42%),其差异具有(P<0.05)。结论:通过为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帮助患者改善其心理及生理病症,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BiPAP)治疗急性肺水肿疗效。方法:对59例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BiPAP治疗组29例,对照组30例,BiPAP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Bi-PAP ST-D/30呼吸机双水平正压通气.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加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分别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h、24h后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BiPAP治疗组上述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强心、利尿、扩管等基础治疗同时.加用无刨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可迅速纠正缺氧.改善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两种模式的撤机效果及调节参数的次数.方法 对66例存在自主呼吸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ASV模式(35例),另一组使用SIMV模式(31例),比较两种通气模式的撤机成功率、撤机时间及调节参数的次数.结果 ASV组撤机成功率为85.7%,撤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BiPAP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9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BiPAP呼吸机依从性及脱机时间。结果观察组BiPAP呼吸机依从性为95.56%(43/45),患者脱机时间短,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大幅提高呼吸衰竭患者BiPAP呼吸机依从性,而且能缩短患者脱机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利用BiPAP S/-D 30或Drager Savina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73例,用SPSS12.0统计分析使用呼吸机前后的PaO2、PaCO2、SpO2等指标,并进行护理观察.结果:73例中65例取得较好疗效,8例死亡;通气前后比较各监测指标均有所改善,未发生1例护理并发症.结论:在机械通气治疗中,通过密切观察病情,系统地监测各项指标,合理设置与调整各项参数,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医患配合,有助于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