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麦是苏南地区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约占全年粮食总产的 30 %。 2 0 0 0年苏南地区小麦退出国家粮食保护价收购范围 ,国外小麦进口数量增加。既对苏南地区小麦生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又给小麦生产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的机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入 WTO的临近 ,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加速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目前调整小麦生产结构 ,既要从压缩总量着手 ,更要在品种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区域优势 ,发展专用小麦品种生产 ,既能缓解常规小麦供过于求的矛盾 ,也是发展小麦生产的长远策略和必由之路。1 思想观念的转变 要确立农业…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因农产品供过于求而导致的农业结构调整一共出现过三轮。第一轮是1985年,大幅度调减粮食和棉花播种面积。第二轮是1992年,提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第三轮,也就是这一次的农业结构调整,实际上从1998年就开始了,将持续到21世纪。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特征:1.1 农业结构调整的诱因从农业内部来看,导致结构调整的诱因不同,结构调整的回旋余地也不同。第一轮结构调整的直接诱因是粮食、棉花连续几年丰收后出现“卖难”现象。国家为解决粮食、棉花库存积压问题,决定改革粮食、棉花和其它农产品的流通体制,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以抑制粮食、棉花生产,鼓励其它农产品生……  相似文献   

3.
屈洋 《中国种业》2017,(9):26-27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农业提质增效,促进产业结构性调整的重要举措,小杂粮是农业结构性调整的重要作物和特色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宝鸡市小杂粮种类较多,优势明显,在宝鸡市地区特色农业中地位特殊。通过分析宝鸡市小杂粮生产现状、优势、分布特点及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着重提出宝鸡市小杂粮发展对策,为宝鸡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名优杂粮产品构建及地区农业增收提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农业加快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产业结构性调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小杂粮是农业结构性调整的重要作物和特色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宝鸡市小杂粮种类较多,优势明显,在宝鸡市地区特色农业中地位特殊。通过分析宝鸡市小杂粮生产现状、优势、分布特点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提出宝鸡市小杂粮发展对策,为宝鸡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名优小杂粮产品构建及地区农业增收提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贵州的实践经验出发,提出各项农业资源的开发对策,在此前提上指出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基础,以畜牧业为发展重点,逐步培育成主导产业,发展烤烟、油菜、蔬菜、中药材4大支柱产业,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9小产业群,包括辣椒、酒用高粱、加工专用马铃薯和贵州特有优势资源的香猪、茶叶、刺梨、魔芋以及保健食品等,大力振新贵州林业,保障贵州生态安全,做大做强林业生态经济产业.  相似文献   

6.
李一平 《耕作与栽培》2000,(2):17-20,50
当 2 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 ,调整粮食结构 ,发展高效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热点问题。作为农业大省、鱼米之乡的湖南 ,在农业发展的重要转折关头 ,应如何抓住机遇 ,因势利导地组织好这次粮食生产结构调整 ,促进湖南粮食结构优化升级 ,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期以来 ,湖南因首先考虑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 ,千方百计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粮食单产 ,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集约高产农作制度。这种传统种植模式与技术曾受到世人称赞 ,被称为是“世界一颗瑰丽的明珠” ,在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年代 ,…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是调整结构,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广东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开展较早,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进行,已建立起粮食、经作、林业、牧业、渔业和花卉全面发展和产品多样化的结构。近几年来,广东省把花卉作为高效农业纳入结构调整范畴,根据实际情况,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着眼“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并取得一定成效,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相似文献   

8.
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是我国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推动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自1998年河北省藁城市实施优质麦产业化开发以来.取得突破性发展。2002年即被省政府命名为“硬质麦之乡”。连续3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05年夺得“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第1名。  相似文献   

9.
位于杭嘉湖水网平原的嘉兴市,原是浙江省粮食生产的重点产区之一,常年全年净上调粮食占全省的38%,国家任务占全省20%左右.近年来,嘉兴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阶段,粮食生产发生结构性过剩.今年,浙江省粮食购销市场化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行,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这重要时期,嘉兴如何搞好作为整个农业基础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笔者通过深入全面的调查,对种植结构的调整目标和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1现存问题 第一,部分地区出现了忽视粮食生产的倾向. 第二,结构调整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而不是按照地区比较优势调整结构.各地在调整种植业的进程中简单地"压粮扩经",造成地区间结构调整趋同,进而造成新的"过剩".  相似文献   

11.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有比邻中南半岛“世界米仓”的区位优势且资本和技术领先于周边国家,因此,云南应进一步发挥优势,依托云南系统的粮食生产、加工和储运能力以及与相关国家完善的农业经济贸易合作平台和通道,加快推进区域性粮食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为巩固和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能力做出云南的贡献。为此,作者采用对比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2010—2019年云南粮食生产规模、占全国的比重、品种结构变化以及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特点、中南半岛6国粮食出口贸易情况等,找出了云南口粮生产能力下降、种粮比较效益下滑、农业“走出去”支持政策不足等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对内要进一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全省粮食生产能力,对外应以农业投资和储运体系为重点提高获取境外粮食的能力,同时应做大沿边加工物流业、做优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荷兰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及其对上海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如何确保农产品最低保有量生产能力,建立安全供给保障底线是大都市郊区发展农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荷兰农业发展的国情与上海市的市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荷兰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通过以下主要4种方式来促进农业发展:(1)实施城镇发展的分散化政策和均衡发展战略;(2)加强土地整理力度,增加农业生产补贴,发展利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畜牧业和园艺业;(3)依据独特的地理位置,发展外向型农业;(4)积极调整农业组织结构,利用农业科技,推动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经营等。对上海农业发展的启示是:(1)依据比较优势原则,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农业;(3)要合理规划城镇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中国粮食生产受经济发展挤占的过程。本研究以全国最大粮食主销区广东省为例,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SDM回归方法对121个县级区域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探讨近20年粮食生产变化与区域演变。结果表明:广东省粮食产量空间分布并非随机,而是呈现出逐渐增强的空间集聚性。粮食生产区域变迁受到劳动力转移与资本化的双重驱动,一方面,粮食生产依然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农业劳动力对粮食产出水平的支撑仍然是目前广东粮食主产区得以存在的主要条件;另一方面,资本进入农业通过推拉作用使粮食产业发生转移。本研究认为要重视粮食生产的地域格局特征对粮食生产政策制定的影响,一方面要科学划定粮食产销县,另一方面要审慎划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功能区。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粮食安全的观念、制度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中国粮食安全的观念、制度与技术创新思路。在粮食安全观念创新上,要树立“大粮食”观念,逐步实现粮食的数量安全、经济安全和营养安全三级目标,确保粮食增产与增收同步,并重点保障口粮安全,开放非口粮市场。在粮食安全的制度创新上,要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制,强化耕地评审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粮食安全监测预警体系、粮食市场购销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粮食产购中的调控与管理力度。在粮食安全的技术创新上,着重调整粮食产销的区域布局,推行多熟超高产生产技术,构建“大粮食”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15.
我国花生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花生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与经济作物,在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简述了中国当前花生生产发展概况,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分析了目前花生生产在品种与种子、栽培技术、机械化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国花生生产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分析认为,为进一步挖掘花生产量潜力,必须加强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与集成。笔者最后就国内花生生产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为促进花生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花生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新疆南疆干旱区科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决策依据。以新疆和田县为例,通过对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采用灰色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优化模型,进行农业产业结构及生产布局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研究。优化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由2009年的43%、38%、17%调整为33%、45%、19%,农业内部形成了以林为主、以农带牧、以牧促林、农林牧统筹协调发展的产业联动格局;种植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粮经草的种植比重由74:21:5调整为60:25:15;特色林果业中核桃、红枣、葡萄的优势地位得到巩固,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88%,"南核北枣"、"北葡"战略布局全面形成,南部乡镇核桃种植面积占72%,北部乡镇红枣和葡萄种植面积分别占89%和82%;畜牧业牲畜存栏头数达到77.31×104头(只),保持平稳增长,养禽出栏规模为103.8×104只,呈快速增长态势;农业综合效益明显增加,农业净产值达到11.55亿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达到5200元。表明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优化方案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400715 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相似文献   

18.
苏州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思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州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须遵循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实际状况,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础上,结合本地特色,充分挖掘各种优势资源,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加快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新型耕作和种植模式的探索、尝试,逐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农业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9.
罗凤  范丹  潘兴兵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2):158-164
为稳定烟农队伍,引导烟农高质量生产,促进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和攀枝花市3个烤烟主产区242户烟农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户种植烟草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户主的年龄及参加农业专业知识培训的经历对烟农种植意愿具有正向的显著性影响,农户是否兼业、农户的家庭人口数量及非烟作物收入对烟农种植意愿具有负向的显著性影响。由此建议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引导烟农专业化生产、优化农村农业从业人口结构,这将有利于正向强化烟农生产积极性,进而通过种植经济作物达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地区农业稳步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油玉米的利用价值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优质农产品是提高中国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特用玉米一种的高油玉米,实现了籽粒全面优质。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中国发展高油玉米,应从提高农民认识、培育优良品种、探索高产栽培技术、重视产品开发等方面着手,走科研、种植、加工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