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指出了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其独特的生态结构、自然概况以及功能特征,拥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其特有的稀缺性、自然性和脆弱性,都是建立社区共建共管模式的必要条件,针对云南寻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稀缺性、脆弱性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和社区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建共管规划的策略,以期可以实现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
从寻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的稀有性、脆弱性、自然性、区位优势,及科学价值、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目前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东部种群的重要越冬地之一,每到冬季,黑颈鹤都会飞来这里越冬。自2014年以来,每年都对保护区黑颈鹤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来越冬的黑颈鹤数量逐年增加,到2019年达74只;越冬时间为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中下旬,约125 d,12月中下旬,越冬的黑颈鹤数量达到高峰值,一直保持到3月初开始迁飞;2019年12月幼体占鹤群的比例为24%,表明越冬的鹤群活力较高,这保障了到保护区越冬黑颈鹤数量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4.
云南寻甸黑颈鹤是国家需要保护的珍稀物种,保护好黑颈鹤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保护人类自身的发展。指出了云南寻甸建设黑颈鹤保护区的意义,分析了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区建设应采取的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寻甸横河梁子地区一直是黑颈鹤理想越冬地,越冬期间黑颈鹤的主要觅食和活动的生境为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及其周边的农地,横河梁子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是黑颈鹤赖以生存的区域,其保存完整与否将关系到能否保护好黑颈鹤。介绍了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其保护与恢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其保护与恢复基础设施方案,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与海拔和生境的相关联系,采用搜寻法、网捕法、灯诱法在保护区进行昆虫采集,对不同生境类型和海拔采集到的昆虫进行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结果表明,调查到的187种昆虫隶属11目58科134属,其中种类数量最多的是鳞翅目,占采集到的昆虫总数的25.86%,其次为鞘翅目,占24.13%。不同海拔昆虫个体数量依次为:高海拔>低海拔>中高海拔>中低海拔。不同生境昆虫个体数量依次为:草地>耕地>湿地>灌木>华山松林。昆虫物种在世界动物地理界和中国动物地理区分布最广的是古北界和西南区。  相似文献   

7.
1988年,云南大山包发现黑颈鹤;1990年,大山包建立自然保护区;2003年,大山包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大山包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5年,大山包加入东北亚鹤类网络并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黑颈鹤之乡”称号;2011年,大山包获评“中国最美湿地”。  相似文献   

8.
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对觅食地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所选用的觅食地进行了调查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其越冬黑颈鹤的家庭鹤与集群鹤两种类群中对觅食地的8种生境因子(坡度、坡向、坡位、植被型、植被盖度、植被高度、最近水源距离和最近干扰距离)及其相对应的项目均表现出有相同的选择性。除家庭鹤更偏好选用上坡位(54.4%)作觅食地,而集群鹤更偏好选用下坡位(44.5%)作觅食地外;对其他因子的选择频次相差不大。对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觅食地进行了因子分析,提取了主成分。其结果表明:对越冬黑颈鹤觅食地影响较大的生境因子为植被盖度、植被高度、水源距离和干扰距离。对其两种类群而言,对家庭鹤影响较大的生境因子为植被盖度、坡向、干扰距离和植被高度;而对集群鹤影响较大的生境因子为水源距离、坡向和植被高度。越冬黑颈鹤所选择的觅食地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开阔(植被高度3~10 cm,上坡位(54.5%))、距离水源较近(100~500 m)、植被盖度适中(>40%~<60%)、背风〔东北坡向(45.4%)和西南风(63.6%)〕、缓坡(<30°)、附近有人类活动(距100~700 m)的鸭茅草草地。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中家庭鹤与集群鹤对觅食地选用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水源距离、植被盖度和干扰距离上。  相似文献   

9.
黑颈鹤为我国濒危珍稀鸟类,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最主要的越冬栖息地。分析原有保护区在区划范围和功能分区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区的保护范围和功能区的调整方案。调整结果:将非保护区黑颈鹤越冬栖息地的湖泊湿地和河谷农田湿地划入保护区实验区,将保护区范围内的山地、干线公路两侧和人口密集区等无黑颈鹤活动的区域划为非保护区。分析保护区范围调整后的生态影响,并就如何促进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黑颈鹤等大型水禽及其越冬栖息环境的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研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和发展现状,并对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进行SWOT分析,最后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地方生态旅游开发对策,为保护区的后期建设及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会泽县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滇东北乌蒙山区中部,保护面积12,910.64公顷。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种群栖息地。目前,世界上仅有黑颈鹤4000多只,而到这里越冬的就达2000多只。2006年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该保护区已被《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区的三个区域一然自然保护区的内部区划可分成下列三个区域:1.核心区是保护区的核心。这个区域严禁采伐和狩猎,主要用作自然基本规律性的研究场所,也可划出一定的地段供教学和参观游览之用。核心区也就是常说的绝对保护区。但是绝对二字并不确切,因为核心区...  相似文献   

13.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草海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以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为代表的珍稀鸟类。文章对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自然资源评价,并从多样性、稀有性、典型性、脆弱性、生态区位、潜在保护价值、科研价值等方面进行了保护价值评价,为科学全面认识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价值提供依据,也为草海保护区有针对性开展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资料整理和分析,核实昆明市各保护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现状。结果表明,昆明市记录有高等植物259科1 081属2 73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均分布在昆明市已建保护地范围内,保护率达100%。阐述在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宜良竹山总山神县级自然保护区等昆明市17个保护地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状况。提出提升保护管理的有效性,开展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重要生境的修复等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珍贵鸟类,急需拯救的稀有濒危物种,世界上大约仅有数千只。在云南会泽越冬黑颈鹤已达760多只,还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灰鹤700多只,斑头雁4000多只,赤麻鸭3000多只,是云南省大型水禽最多的地区之一。加强会泽县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基于此,针对其现状提出了保护区发展对策,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尕海则岔保护区是199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47431公顷,其中核心区39095公顷、缓冲区81157公顷、实验区127179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黑颈鹤、灰鹤、黑鹳、大天鹅及雁鸭类为主的候鸟及其栖息的湿地生态系统,以紫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移动GIS和WebGIS技术构建会泽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多维智能空间管理系统。该系统以高清遥感影像为数据支持,将ArcGIS Server地图缓存技术融入其中,通过移动GIS进行自然保护区巡护信息采集并上传到后台服务器,采用WebGIS技术在网络客户端实时对后台服务器数据进行下载更新,从而实现移动端和网络端的信息同步。文中在操作方式、数据采集方式、采集精度、照片和视频采集以及影像分辨率等方面进行了新旧系统比对。应用效果表明,这种移动化、网络化的数据采集和管理模式,使自然保护区黑颈鹤及其越冬地的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8.
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位于香格里拉县,海拔3 266m,总面积2 400hm2.以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目前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机构不健全、湿地水位不稳定,资源本底信息不清等问题,提出了今后加强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等方法,摸清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林农的经济来源、生活现状及民生开支等情况,并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得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地生态补偿应针对不同经营功能区、面积和人口等方面的因素进行财政补偿。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年补偿标准为核心区246.66元/hm2和391.04元/人、缓冲区157.91元/hm2和250.35元/人,即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年均补贴核心区为3 206.53元/户,缓冲区为2 052.87元/户。  相似文献   

20.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是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以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经过系统分析和整理自然保护区内共有169种脊椎动物,其中:鱼类19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3种、鸟类123种、哺乳类23种;列入CITES公约附录21种,中国特有种15种;高等植物总计59科187属388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11属18种、裸子植物2科2属5种、被子植物52科174属365种,含中国特有属4属。以期为该地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