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纯品食用植物油有菜籽油,棉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红花籽油等。纯品植物油是指由单一原料制成的植物油,调和油是指由2种或2种以上的食用植物油按一定比例调  相似文献   

2.
气相色谱法测定芝麻油掺伪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林丽敏 《粮食储藏》2006,35(3):43-45,50
在广泛收集不同产地芝麻油纯正样品基础上,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得到纯芝麻油的特征脂肪酸组成,以此作为实际样品鉴别的基础,并对人为掺入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植物油的模拟样品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经统计分析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方程式和图表,作为芝麻油掺伪定性和定量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绪言在食用植物油中花生油,玉米胚油、米糠油、向日葵油、芝麻油和棉籽油等因富含亚油酸适于食用。而菜籽油和大豆油含有大约8—12%亚麻酸(也有高于12%的)是品质较差的食用油。由于亚麻酸的存在,使得上述两种油容易氧化而失去香味。菜籽油中具有相当数量的芥酸,国内菜籽油中芥酸含量范围一般在30—50%。亚油酸占15%左右低于其它主要食用油。据说实验动物喂菜籽油比喂其它植物油的生长迟缓。原因是动物食用菜籽油引起食欲减退,消化力降低,在消化系统中  相似文献   

4.
文摘     
用脂肪酸成分和碳同位素比率分析检出掺伪芝麻油刘平来用脂肪酸成分和碳同位素比率分析检出芝麻油中接合的其它植物油。芝麻油中的脂肪酸中亚油酸含量区别于菜籽油和大豆油,芝麻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明显不同于其它植物油(除玉米油外)。米糠油中的棕相酸含量不同于芝麻油。结果表明,通过比较芝麻油与其色植物油中的脂肪酸比例(除五米油外),可以鉴定出掺伪芝麻油。但对芝麻油与玉米油的混合油,须通过比较两种油中的碳同位素比率进行测定。译自FSTAVol.27,1995单粒层湿稻谷的干燥特性和热量计算文昌贵日本在对太阳直照干燥湿稻谷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亚麻种籽油脂开发利用价值,采取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法对其种籽含油量、脂肪酸成分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亚麻种籽含油量较高,最高可达39.92%,超过36.57%的有5个品种。亚麻籽油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组成,其含量均值达99.09%,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29%~92.25%,均值达89.36%,明显高于棉花籽油、橄榄油和大豆油;其油脂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含量丰富,变幅为42.79%~57.06%,均值为49.51%,表现远高于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红花籽油、橄榄油和葵花籽油;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则表现仅明显优于红花籽油和棉籽油。相关分析表明,亚麻籽油分与油酸、α-亚麻酸呈负相关,与亚油酸、γ-亚麻酸呈正相关;α-亚麻酸与油酸和亚油酸存在显著负相关;γ-亚麻酸与油酸、亚油酸存在正相关,其中与亚油酸达显著水平;亚油酸与油酸存在负相关。分析可见,亚麻种籽具有适宜含油量和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其亚麻酸含量优势明显,表明优异亚麻种质对于品质育种具有重要价值,对特种食用植物油和相应高脂肪酸保健食品极具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一、可以用于配合日粮的油脂根据农业部制定的《饲料原料目录》,可以用于配合日粮的油脂,有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两大类。植物油脂有29种,包括大豆油(豆油)、大豆胚芽油、大豆磷脂油、花生油、棉籽油(棉油)、葵花籽油(向日葵籽油)、稻米油(米糠油)、小麦胚芽油、玉米油(玉米胚芽油)、菜籽油(菜油)、芝麻油、扁桃(杏)仁油、番茄籽油、橄榄油、核桃仁油、红花籽油、花椒籽油、可可油(可可脂)、木棉籽油、葡萄籽油、沙棘籽油、酸  相似文献   

7.
耿奎  程俊 《粮食储藏》1992,21(5):40-43
一、研究目的我们在日常检验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调味油掺杂使假,尤其是“小磨香油”更为严重,有的混有两种以上植物油即花生油和棉籽油。因为花生油和棉籽油具有本品固有的轻微香味,在嗅觉上不易识别,为了识别花生油、芝麻油和棉籽油的真伪程度,我们在国标GB5539—85棉籽油定性检验方法的启示下,根据哈尔芬试验的显色反应,利用比色分析法对其含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用正相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的生育酚(维生素E)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方法。使用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95nm。被分析的油样直接溶于流动相中。其定量的方法是采用与标准进行比较的峰高定量法。对于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如花生油、橄榄油、玉米油、胡麻油、菜籽油、向日葵籽油、大豆油和棉籽油都做了α一生育酚的回收率,其结果都在80%以上。在研究分析方法精度时,以棉籽油为例用了三种不同水平的加入量即0.4996mg/g, 0.9980mg/g和1.4988mg/g,样本的标准差分别为0.008,0 067,0.0250。  相似文献   

9.
植物油中的β-胡萝卜素的含量,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是一种快速、简便和灵敏的方法。使用 Lichrosorb si 60 5μm 分离柱,检测波长为453毫微米。被分析的样品直接溶解在流动相中。试验浓度为10~80毫微克范围内,进样量和峰高呈线性关系。对向日葵油、玉米油、棉籽油、橄榄油等九种植物油分别作了回收,测定结果,回收率在82.2~115%。对精炼菜籽油,精炼棉籽油和山桐籽油Ⅰ号,以不同的加入量作分析精度研究,油中的β-胡萝卜素回收率,分别为92.3%,93.26%和93.26%。样本标准差分别为0.676,0.851和0.822。测出值变动系数分别为6.93%、4.41%和4.05%。用此法分别测定了15种植物油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其中山桐籽油Ⅰ号和橄榄油为最高,分剐为1108.3微克/100克和393.2微克/100克,玉米油。芝麻油,葵花油和油菜籽沙拉油中表测出。  相似文献   

10.
信息窗     
据美国农业部预计(下文括号内为德《油世界》预测数),1996/97年度世界豆油、棕榈油、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棉籽油、椰子油、撖榄油,棕榈仁油和鱼油产销情况简述如下: 产量:本年度10种植物油总产量为7189万吨(7384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1%。其中豆油2022万吨,增加1.5%;棕榈油1617万吨,增加5.1%;菜籽油1052万吨,减少5.4%;葵花籽油859万吨,减少1.4%;棉籽油384万吨,减少2%;花生油408万吨,增加  相似文献   

11.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橄榄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7种食用植物油的红外光谱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橄榄油的红外吸收光谱在吸收峰的位置及吸光度上均与其他种类的植物油有区别,以3005~3009 cm-1、1117~1121 cm-1处的吸收峰作为种类区分。模拟掺假过程,向橄榄油中掺入其他6种不同比例的低价值植物油后,发现1097、3005 cm-1处吸收峰的峰面积与掺假百分比呈线性关系。此外,对7种食用植物油180℃加热2 h后的红外光谱图进行分析,发现968、1097 cm-1处的吸收峰变化趋势有差异,橄榄油呈上升趋势而其他种类的植物油则呈现下降趋势。掺假橄榄油加热后谱图分析发现3005 cm-1处的峰面积有所降低,但与掺假百分比仍呈线性关系,掺入5%低价油,3400~3650 cm-1区域呈明显增加趋势,据此可以鉴别掺假量低至5%的橄榄油,这为橄榄油的掺假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脂肪酸组成是植物油脂的特征指标之一,以大豆油为检测对象,用气相色谱的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参考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数学模型。对样品制备到气相色谱仪分析的整个测定过程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得出大豆油中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20%,0.08%,0.40%,1.00%,0.16%(K=2,p=95%)。并对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该方法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气相色谱仪定量重复性、测定重复性,其中气相色谱仪定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19—2021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鲜蛋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采用Excel 2010软件对2019—2021年全国鲜蛋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监督抽检整体完成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结果显示:2019、2020、2021年我国食用农产品不合格率分别为1.90%、2.23%和3.15%,2019—2021年鲜蛋不合格批次占食用农产品不合格批次总数的10.71%,仅次于淡水鱼和韭菜。检出鲜蛋不合格项目涉及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残留等9项,其中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残留不合格项次检出率分别为47.17%和37.74%。我国食用农产品不合格率逐年上升,且鲜蛋的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不合格是鲜蛋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灵芝孢子油与菜籽油等6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相似性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红外光谱法鉴别灵芝孢子油的可行性。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灵芝孢子油及菜籽油等6种植物油脂肪酸进行了测定,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信息进行采集。市售不同品牌灵芝孢子油,脂肪酸组成比较接近。脂肪酸组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灵芝孢子油的脂肪酸组成与菜籽油最相似,其次为花生油和橄榄油。利用1397.4 cm~(-1)、967.1 cm~(-1)、913.7 cm~(-1)处吸收峰,红外光谱法可以将灵芝孢子油与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和橄榄油区别开来。红外光谱法可以将灵芝孢子油与菜籽油等植物油区别开来,这为灵芝孢子油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装有1公斤小麦的圆盘内,用培养皿测试某些植物油对谷象Sitophilus granarius L.的诱虫性或驱虫性。与矿物油比较,冷榨未提炼的燕麦油,能量油(混合油)麦芽油,芥籽油,有强的诱虫性(P<0.05),而提炼后的燕麦油有强的驱虫性;新鲜的麦芽油和能量油的诱性优于各自陈化的油。向日葵油分别与麦芽油,南瓜籽油,红花油等量混合,其诱性降低,而与提炼的燕麦油、芝麻油、或棉籽油与芝麻油,提炼燕麦油等混合,其驱虫性将增加。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据媒体报道,江苏省质监局近期开展了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本次抽查覆盖13个设区市的商超、便利店以及多个电商平台,共抽查化肥等6类商品743批次,其中净含量标注合格715批次,合格率96.2%,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不规范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字符高度不符合标准要求,个别商品存在未标注、乱标注现象。净含量检验合格651批次,合格率87.6%,不合格主要集中在手工包装和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广东省工商局向外界披露,该局日前对全省流通领域农资质量进行了检测,共321批次化肥、农药,合格率为64.8%,总体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抽检发现,化肥合格率65.1%,比去年同期下降5.6%。在68批次不合格肥料中,大多数的氮、磷、钾和总养分均低于标准。农药合格率为64.3%。不合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4月底,福建省工商局针对电脑抽查到的福州、龙岩两地18家主要农药经销企业销售的7类农药进行质量监测。在抽查的100个样品中,合格的有87个,合格率为87%。此次抽查的7类农药样品,其外在标识全部合格,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乐果质量较好,未发现不合格商品。在被抽检的单位中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近日公布近期化肥农药质量抽检结果。化肥合格率为77.2%,农药杀菌剂合格率为62.5%。其中7种肥料严重不合格,15种杀菌剂不合格。  相似文献   

20.
谢刚  李平 《保鲜与加工》2003,3(2):28-28
在植物油中加食用菌类制成的高档菌香油,不但油味鲜香可口,而且菌体保持原状,不需烹调可直接食用。1加工要领(1)原料①油类:菜籽油、棉籽油、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等。这些油单独或混合使用均可。②食用菌类:香菇、平菇、蘑菇、金针菇、鸡腿菇、松乳菇等均可。(2)清洗先剪去菇柄过栽培料处,再用清水快速洗净。金针菇等长柄菇可切成2~3cm长;其他菇可将柄盖切断分放。将洗净的菌类用风机吹干表面水分。(3)油炸一般食用菌添加量为油脂重的30%~60%。油炸设备应采用减压电炸锅。待油温达到160℃冒烟后再降至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