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阐述了进一步促进棉花生产,使棉农和纺织行业增效,必须发展高品质棉生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赵小华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237-237
本文介绍了高品质棉科棉三号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产量、品质和抗性,合理选用品种,对实现棉农增收具有现实意义。目前,江苏省重点发展高品质棉,到2007年全省高品质棉要达到250万亩,占全省棉田面积的40%左右,使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高品质棉生产基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棉花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江苏省棉花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从转基因抗虫棉类型、推广应用、生育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抗虫棉在江苏的普及与推广,从高品质棉花品种、推广应用、市场体系、产业效益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剖析了江苏省高品质棉的研究及生产,从不同角度剖析了江苏省棉花栽培技术的完善与提高,并预测了江苏省棉花生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74年试种“江苏棉3号”,群众反映:“稻板茬种植江苏棉3号,前期早发稳长,后期早熟稳产”.为了进一步摸索江苏棉3号的生育特点、增产效果和高产栽培技术.1975年进行本试验.试验田为种植多年的水稻田.冬作物为条播早熟3号大麦.试验分三种处理:1.育苗移栽的江苏棉3号,3月26日播种,4月30日移栽,面积0.931亩.2.直播的江苏棉3号,4月23日播种,面积1.17亩.3.直播的岱字棉15号(一代),4月23日播种,面积1.07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2005,(2):27-27
2004年该市涌现出一大批种植高品质棉科棉1号、科棉3号高产典型。其中,安丰镇通榆村10组种植了350亩高品质棉科棉1号、科棉3号,取得大丰收。据有关专家实地调查,该组种植的科棉1号、科棉3号平均单株成锥达到42.8个,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钾肥运筹对高品质棉杂交种科棉3号和常规种科棉4号不同部位棉铃对位叶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钾肥运筹能有效地促进高品质棉株中、上部棉铃对位叶中养分的合理分配,从而促进棉株上部与中部棉铃铃重的增加和纤维的发育,有利于提高整株铃重和纤维品质。高品质棉杂交种科棉3号钾肥运筹以基肥和花铃肥的比例为5∶5、常规种科棉4号基肥和花铃肥的比例为7∶3时,更有利于棉株中上部的棉铃对位叶中养分的分配,从而增加铃重,缩小上部与中部的铃重差异。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中棉所76在江苏盐城地区2年的试种表现,明确了中棉所76在该地区的栽培技术.中棉所76在江苏盐城地区种植表现优良,无论产量、纤维品质和抗病性均比当地对照品种优势明显,为中棉所76在该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对棉花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早熟和高产稳产,而且要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抗虫.一部分高品质、抗病、抗虫等基因存在于中棉、海岛棉和棉属野生种.野生种本身种子上没有可供纺纱的纤维,但有改进纤维品质的潜力.美国加利福尼亚夏夫特试验站用亚洲棉与瑟伯氏棉杂交,使F_1染色体加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基地,也是我国惟一具有棉花品种多样性的省区,针对目前市场上对中长绒棉等高品质类型棉花的需求增长幅度大于普通陆地棉的特点,在新疆发展中长绒棉生产,无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和中熟杂交组棉花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丰产性和抗病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棉CG11(华644)籽棉总产和皮棉总产均居第1位,产量分别达3 385.8 kg/hm2和1 381.35kg/hm2,增产极显著,霜前籽棉总产和霜前皮棉总产表现也较好;CG3、CG13产量表现也较高。杂交棉中以ZJ3(岱杂2号)籽棉总产量最高,达3 622.8 kg/hm2,比对照增产4.2%,表现较好的有ZJ3、ZJ13、ZJ14、ZJ18、ZJ2;皮棉总产量ZJ13最高,达1 448.7 kg/hm2,比对照增产8.5%,增产显著,较好的有ZJ14、ZJ3、ZJ2、ZJ4等。调查显示,所有参试品种均高抗枯萎病,抗或耐黄萎病。  相似文献   

12.
国审抗病高产转基因抗虫棉冀棉958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冀棉958(参试名称冀1286)的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以2002~2004年全国两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分析了棉花新杂交种冀棉958的遗传背景、育种方法和主要性状特征.结果表明,冀棉958具有海岛棉、陆地棉和野生棉的血统,遗传基础丰富;在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混合系谱选择法,选育技术先进;多年多点比较鉴定,性状遗传稳定,产量突出,抗病性强,纤维品质优良;外源抗虫Bt基因表达充分,苗期、蕾期、花期和铃期棉叶中Bt杀虫蛋白表达量以及苗期抗性纯合度均高于抗虫CK品种中棉所41.  相似文献   

13.
通过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资料及相关档案材料的挖掘和整理,对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借鉴国内外品种试验的先进经验与做法,提出了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在品种受理、试验类型设置、试点布局、性状测试与记载、数据分析等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棉花种植模式、管理方法及一些配套技术措施进行探索,研究,以此总结出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为今后棉花再创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4,(9):1530-1533
[Objective] Based on the cotton variety high yielding potential, fiber quality traits, disease resistance, and early maturity characters, a cultivar registration index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plify the tedious calculation process in national cotton registration procedure, and thus to enhanc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ultivar regis- tration index in cotton breeding ancl cotton recommending. [Method] By mean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ath analysis methods, the cor- relation of cotton main properties and their effects on cultivar registration index were explored using the dataset of national cotton regional trials in Yangtze River Valley during 1996-2013. The cultivar registration index model was constructed with step- wise regression statistical technique to ascertain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of main characters with cultivar registration index, and the regional cotton trial dataset in 2013 was used to validate the model. [Result] Several characters with larger deter- minants to cultivar registration index were screened out,ie. lint yield increase ratio, pro-frost yield ratio, verticillium wilt index, fiber strength, fusarium wilt index and mi- cronaire value. The cultivar registration index model defined the functional relation- ship of cultivar registration index with the selected main characters, among which lint yield increase ratio, fiber strength and micronaire value contributed most to culti- var registration index. The model validation with regional cotton trials in 2013 indi- cated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was only 2.77, and the variation coeffi- cient was 6.77%, which confirmed the model prediction effect was quite perfect. [Conclusion] The developed cultivar registration index model was reliable enough to simulate the complicated scoring system in cultivar registration procedure, also sim- plified cotton registration process, and enhanced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cultivar reg- istration index.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以2003~2004年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分析了棉花新杂交种冀H239主要性状特征,结果表明,冀H239产量突出,抗病性强,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优于对照,马克隆值偏高;苗期、蕾期、花期和铃期棉叶中Bt杀虫蛋白表达量、苗期抗性纯合度均高于抗虫对照品种中棉所41;蕾期和花铃期抗性纯合度与中棉所41差异不显著。提出了与该杂交种配套的栽培技术,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7.
区域试验是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的中间性试验,通过不同生态环境的多点区域试验,可以正确鉴定棉花新品种的生育期、丰产性和纤维品质等特性。对河北省选育的2010年参加黄河流域区域试验的10个中熟棉花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总结,明确其利用价值,可为棉花品种的选育、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从生育期指标看,冀晋1685早熟2 d,石抗338和沃棉2号早熟1 d,邯809和冀丰杂5号熟期与CK相当,农大601和希普3晚熟1 d,邯6402、冀H888和冀FRH3018晚熟2 d;从产量和纤维品质指标看,邯6402和希普3产量水平高且纤维品质较好,邯809、冀丰杂5号和冀FRH3018纤维品质好但产量水平低,冀晋1685、石抗338和农大601纤维品质一般且产量水平低,沃棉2号纤维品质不达标;从抗性指标看,参试品种均为抗棉铃虫、耐黄萎病品种,其中,邯809、石抗338、农大601和沃棉2号高抗枯萎病,冀晋1685、希普3和冀FRH3018抗枯萎病,邯6402、冀丰杂5号和冀H888耐枯萎病。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河流域植棉业时空演化及优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49—2007年塔里木河流域棉花发展统计数据计算发展度指数,分析了该地棉花发展历程及空间格局演化,对棉田扩张产生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流域建国以来植棉业历经缓慢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和控制发展期3个阶段,植棉历程与全国变化趋近但也具有自身的特点;2)植棉业发展进程中,主产棉区呈现西退、东扩、北进的趋势,各植棉县、市植棉空间扩张显著;3)针对植棉业时空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资源压力加大、棉田生态环境恶化、市场应对能力较弱等问题,提出优化布局、适度规模、节水灌溉、生态型耕作和健全服务体系等优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近几年国内外在光照对棉花叶片、棉铃与棉纤维生长发育以及纤维品质的影响这几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简要综述,以期为实现棉花的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跟踪推广应用“六五”以来所形成的综防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改进关键技术、加强病虫监测预报、组建综防技术体系。在1992、1993年棉铃虫猖獗发生的情况下,于河南省新乡棉花病虫害综防示范区0.67万hm#+2棉田上实施后,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这套控制棉铃虫猖獗危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主要是:研究改进了棉铃虫中期预报方法;提出“一代监测、二代保顶、三代保蕾、四代保铃”为主的防治策略;制定推广适用于不同世代、不同水肥条件的科学防治指标;协调应用多种配套措施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害;系统监测和治理害虫抗药性;利用棉花种质资源和品种的抗病虫性;诱杀成虫;组建大面积综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