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稻田养殖河蟹是农村发展水产养殖的一种模式,可以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武夷山市有较多的水稻田,适宜发展养殖河蟹,而且近几年来已有一定养殖规模了。为了进一步提高养蟹的产量,对这些年来稻田养殖的技术进行总结,以便进一步推广应用,让广大进行稻田养蟹的农户增加收入,现将稻田养蟹的技术总结如下:凡是水源充沛,排灌方便,土壤保水性强,不受洪水冲淹的晚稻田,都可以利用来进行养殖河蟹。  相似文献   

2.
稻田养蟹养鳅平衡生态种养技术,就是在有限的稻田空间内,创造一个有利于水稻生长提高产量品质、有利于河蟹生长增重丰满、有利于泥鳅生长增殖创收的生态环境,从而进一步实现稻田养蟹增产增收、提质提效、一水多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水稻和河蟹可以共生并且有很好的互补效益。但是北方稻区养蟹时,因为春季水温低,水稻的生育期短,河蟹的生长期受到限制,河蟹长得小,其商品价值低。本文提出了解决了上述问题的措施.并介绍了稻田养蟹技术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蟹,好处很多。蟹能清除稻田杂草,吃掉部分害虫,促进水稻生长;而稻田又为河蟹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稻田养蟹可提高种稻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我国稻田面积广阔,发展稻田养蟹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养蟹稻田水环境部分因子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设置了精养蟹、常规养蟹和不养蟹3种种养模式,并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研究不同种养模式和环沟对稻田水环境部分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稻田水质环境适宜河蟹生存,水体昼夜溶解氧均在2.0mg/L以上;稻田环沟上下层温差最高达7.6℃,环沟的存在有效地防止了高温对河蟹的危害.在稻蟹生长的中后期,养蟹稻田的溶解氧显著低于不养蟹稻...  相似文献   

6.
养蟹稻田减量使用农药对稻、蟹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在养蟹稻田减量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养蟹稻田内,选择性地施用某些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并以60%的田间推荐用量防治主要病虫草后对稻田内河蟹不会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相反能显著提高养蟹稻田内水稻产量,实现了水稻与河蟹的共同发展。适量施用三唑磷并与其它药剂混配,达到既能使河蟹安全生长又对水稻害虫有较好防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崇明地处长江人海口,水净、气清、土洁,发展河蟹养殖和优质稻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全县稻田养蟹面积达3万亩以上。为进一步提高稻田养蟹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我们于2001年在崇明县海桥乡海洪村11亩水稻田进行了稻田生态养蟹技术示范。  相似文献   

8.
盘锦市农林牧技术服务中心、盘锦市土肥工作站和盘锦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将稻田养河蟹和稻田养泥鳅两个生态系统有机地结合成“稻-蟹-鳅生态农业”。在不增加稻田养蟹投喂饵料的情况下增收一部分泥鳅.提高了生态系统饵料转化率和生态效益。亩产无公害水稻609公斤.无公害河蟹31.6公斤.无公害泥鳅9.7公斤.实现了稻,蟹.鳅“三丰收”。比单作稻田增加利润464元.比稻-蟹田亩增.加利润68元。  相似文献   

9.
王德生 《新农业》2005,(6):13-13
稻田养蟹就是在同一块稻田同一生长季节里,既种水稻又养河蟹。这是一项无风险.见效快、效益高的种植与养殖巧妙结合的新模式。稻田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和生物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喷洒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因而减轻了农业污染.稻蟹能在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共生互利.获得稻丰蟹肥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蟹技术,在我地区是一项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现已广泛应用,利用水稻株体给河蟹遮蔽创造地面活动空间。河蟹的排泄物与剩余饵料又给水稻生长提供肥源,达到了高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稻田生态养蟹,就是在同一块稻田、同一个生长季内,运用科学技术措施,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这是一项种植业与养殖业巧妙结合的科学种养新模式。1·主要优点水稻与河蟹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共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蟹使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互利互生,有利于生态平衡,提高经济效益,并为当前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契机。2005年和2006年,该项技术在吴忠市示范推广,一般每667m^2产稻谷550kg、河蟹30kg,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稻田生态养殖河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高功 《当代农业》2014,(9):46-47
稻田养蟹作为一项水田经营新模式,变单一经营为综合经营、变平面生产为立体生产.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是发展生态农业的良好途径。稻田中套养河蟹.充分利用稻蟹之间互利共生关系,水稻为河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觅食、活动和避暑环境.而河蟹的排泄物又是水稻上好的有机肥料,同时,河蟹频繁活动觅食大大减轻了水稻虫害的发生.使水稻可以基本不施农药.从而生产出无公害稻谷.形成稻蟹共生的水田复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稻田养蟹技术操作规程河蟹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族、方蟹科、弓腿亚科、绒螯蟹属。特别是中华绒螯蟹,其肉质鲜美、个体大、生长快,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养殖品种。在稻田养殖河蟹是近二年在京郊刚发展起来新兴养殖业,为规范稻田养...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稻蟹共作对水环境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在水稻本田期、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分别采集不同河蟹放养密度的稻蟹共作稻田(低密度,仔蟹放养密度18 ind/m2;高密度,仔蟹放养密度54 ind/m2)和不养蟹稻田(CK)水体的水样,分析不同稻田的水质和水稻产量。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周期,不养蟹稻田溶解氧含量高于养蟹稻田,其中扬花期,不养蟹稻田显著高于养蟹稻田(P0.05);低密度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差异不显著(P0.05)。分蘖期,高密度养蟹稻田氨氮含量最高,不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呈显著差异(P0.05)。灌浆期时,不养蟹稻田总磷含量最高,不养蟹稻田和养蟹稻田呈显著的差异(P0.05),低密度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差异不显著(P0.05)。水稻生长周期,从分蘖期开始缺乏磷肥,从扬花期和灌浆期开始缺乏氮肥。分蘖期放养蟹苗比较适宜,此期以后亚硝酸盐和氨氮含量迅速下降,低于仔蟹的安全浓度。低密度养蟹稻田水稻产量最高,且与不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呈差异显著(P0.05),不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水稻产量差异显著(P0.05),不养蟹稻田水稻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蟹就是在同一块稻田、同一个生长季节里,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这是一项无风险、见效快、效益高的种养巧妙结合的立体种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普通稻田与稻蟹种养田生产及生态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常规稻作生产田以高产为目标,过量用肥用药,造成环境污染。传统养蟹稻田,水稻河蟹管理粗放,水稻产量较低,河蟹产量及品质不高,综合经济效益虽有所提高,幅度有限,但保持了良好的稻田生态环境。现代稻蟹生态种养田,是在传统稻田养蟹和农田标准化建设基础上,集成现代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和现代河蟹养殖技术,科学的解决了制约稻蟹种养生产的技术瓶颈问题,是名副其实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食品安全型产业。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指导稻田养蟹、合理利用气象条件趋利避害、增产增效,开展七里海河蟹稻田养殖气象服务关键技术研究,追踪河蟹的生长状况,同时对七里海地区稻田养蟹的水体生态和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该地区适宜河蟹生长的水温、溶解氧、酸碱度等生态条件和气温、气压、日照、相对湿度等气象条件,归纳总结得到适宜七里海河蟹稻田养殖不同阶段的气象服务指标,并提出气象服务要点及养殖建议。结果表明:七里海河蟹稻田养殖适宜在6月上旬投放蟹苗,适宜气温18~31℃、气压1 002~1 008 hPa、日照时数8 h;6月中旬—8月中旬多发高温、连续性暴雨、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应提前做好天气趋势预测,采取措施维持稻田水质相对稳定,避免河蟹应激,并做好防逃逸措施;8月下旬—9月下旬为快速生长期,适宜水温20~26℃、气温18~29℃、气压1 009~1 014 hPa、平均最小相对湿度50%,应注意饵料投喂,促进河蟹生长;10月为育肥捕捞期,适宜水温10~18℃、气温7~21℃、气压1 019~1 025 hPa、日照时数7 h,应关注冷空气大风预报,投喂高蛋白含量的饵料,以利于幼蟹储能越冬和成蟹增膏捕捞;全养殖阶段水体以...  相似文献   

19.
稻蟹共生系统河蟹放养密度对水稻和河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稻田陆基围隔方法,研究了成蟹放养密度对水稻产量、河蟹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并对稻田放养不同密度的河蟹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河蟹的放养密度对稻田土壤化学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河蟹的放养密度对河蟹的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放养不同密度河蟹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经济效益分析的结果表明,0.75只/m2稻田养蟹的净利润最高,而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稻田养殖成蟹的最佳放养密度为0.75只/m2左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河蟹养殖技术 2 方面,具体的介绍了水稻田养殖河蟹技术,以期有效推动当地稻田养蟹技术的推广,为广大稻农开展生态种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