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植物受氟化物污染后糖代谢及叶汁pH值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植物受大气氟化物污染后,糖代谢及叶汁pH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还原糖含量上升,蔗糖含量及可溶性糖总量均下降,叶汁pH值下降;蔗糖含量及叶汁pH值下降幅度均与植物抗氟性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皆可作为植物抗氟性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不同绿化树种抗氟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7种绿色树木,对其生长势,受害程度等指标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了大气氟污染后树木生理代谢的变化及其与抗氟性的关系,并进行客观,定量的分类。结果表明,树木受氟化物危害后,叶片pH值,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蔗糖含量下降,下降幅度与树木抗性呈负相关关系;将7种树木分成为3类。  相似文献   

3.
植物受氟气物污染后糖代谢及叶汁PH值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植物受大气氟气物污染后,糖代谢及叶汁PH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还原糖含量上升,蔗糖含量及可溶性糖总量均下降,叶汁PH值下降,蔗糖含量及叶汁PH值下降幅度均与植物抗氟性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皆可作为植物抗氟性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SO2对不同抗性植物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揭示植物对SO2不同敏感程度的生化抗性机制,以谷子和菠菜两种抗、感植物为材料,分析了SO2对植物体内SOD酶和POD酶活性、细胞膜透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子和菠菜经SO2熏气处理后,SOD酶和POD酶活性变化较为复杂,在抗、感植物体内呈现不同变化趋势;而经SO2熏气处理后,抗、感植物体内细胞膜透性均有所增加,且敏感植物菠菜细胞膜透性的增加比率显著高于谷子;抗、感植物体内蛋白质含量均有所降低,且菠菜蛋白质含量的降低比率高于谷子。  相似文献   

5.
盐对番茄植株生长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对植株的毒害首先表现为对细胞膜的破坏作用。盐浓度增高时,植株受害加重,细胞膜透性增大。当NaCl浓度超过0.3%时,种子发芽率降低,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当NaCl浓度达1.5%时,种子发芽率为零,植株不能生长。本试验采用五个番茄品种,受盐胁迫后细胞膜透性有很大差异。细胞膜透性作为植物抗盐性鉴定的生理指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不同抗病性品种的茄子幼苗在茄子黄萎病菌毒素处理后,其叶片及愈伤组织细胞膜透性的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毒素处理后,茄子叶片及愈伤组织的细胞膜透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处理时间延长和毒素浓度增加,细胞膜透性增大,且感病品种蒙茄4号电导率值高于抗病品种粘毛茄。品种抗病性与细胞膜透性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模拟酸雨对桃梨叶片和果实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桃梨叶片和实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经pH3.5,2.5,2.0的酸雨处理后,叶片在短期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可见性伤斑,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度下降,细胞膜透性明显增大。相对电导率与模拟酸雨pH值的相关系数为-0.8466^*(桃)-0.8560^*(梨)。②模拟酸雨处理后的果实大小和品质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而且果实的贮藏性明显下降。③桃和梨受酸雨危害的情形基本一致,但桃对酸雨的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桃梨叶片和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经pH3.5,2.5,2.0的酸雨处理后,叶片在短期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可见性伤斑,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下降,细胞膜透性明显增大.相对电导率与模拟酸雨pH值的相关系数为-0.8466*(桃)和-0.8560*(梨).②模拟酸雨处理后的果实大小和品质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而且果实的贮藏性明显下降.③桃和梨受酸雨危害的情形基本一致,但桃对酸雨的反应比梨敏感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明了蚕桑生产中氟化物危害的严重性与防治对策,综述了桑树、家蚕对氟化物的吸收、积累、生理生化变化与致病机理以及家蚕抗氟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氟化物引起值物叶片可见的或潜在的伤害解剖学研究,过去已有很多科学工作者进行过研究,Miller等(1948)、Treshow(1956)、Solberg等(1956)曾报道过植物叶片受氟化物污染后细胞结构水平方面的观察。Garrec等(1976)报道过冷杉叶受氟化物污染后亚细胞结构水平方面的观察。但上述报道主要是关于氟在叶片不同组织  相似文献   

11.
电阻抗谱法作为植物生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把植物组织看作一个等效电路,电阻抗谱参数的变化可以反应植物组织的生理学变化,表征植物细胞膜透性变化.通过研究电阻抗谱参数与植物细胞膜透性相关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描述植物生理状态,具有方便、快捷、非破坏性等特征.近年来,电阻抗谱法在植物膜透性相关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正在不断扩大.因此,对电阻抗谱法在植物细胞膜透性生物学领域的逆境胁迫、果实成熟、蔬菜贮藏、嫁接成活和根系形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树木的细胞膜透性与抗盐性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盐逆境条件下,研究了16个针阔叶树种的细胞膜透性与抗盐性。其结果表明:细胞膜透性是研究抗盐性的理想指标。抗性强的树种细胞膜不易被破坏、透性小、抗性差的树种细胞膜被破坏的严重,透性大。针叶树中樟子松、华山松、红松的抗盐性较强,臭松抗性中等,落叶松、红皮云杉抗性较差。阔叶树中白榆、水曲柳抗性较强,黑林3号杨。中绥12号杨及紫椴抗盐性处于中等水平,118号杨、798601号杨、白桦的抗盐性最差。树种间  相似文献   

13.
在重金属的胁迫下,植物的细胞膜透性、光合、抗氧化酶含量、脯氨酸含量等各项生长生理指标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严重时会造成植物死亡。在植物领域内,需高度重视重金属胁迫植物的问题、寻找缓解甚至消除植物受到重金属胁迫的机制。基于此,本文从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抗氧化酶等方面综述了硅对受到重金属胁迫的植物的影响、硅缓解重金属胁迫的机制,为今后研究硅缓解不同植物重金属胁迫的机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重金属的胁迫下,植物的细胞膜透性、光合、抗氧化酶含量、脯氨酸含量等各项生长生理指标都会发生明显变化,严重时会造成植物死亡。在植物领域内,需高度重视重金属胁迫植物的问题,寻找缓解甚至消除植物受到重金属胁迫的机制。本文从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抗氧化酶等方面综述了硅对受到重金属胁迫的植物的影响、硅缓解重金属胁迫的机制,为今后研究硅缓解不同植物重金属胁迫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许多研究者先后发现零上低温冷害,将首先使植物细胞受到伤害。Christiansen,1970,Lyons,1973等研究指出,当植物遭受零上低温侵害后,植物细胞膜透性显著提高。细胞膜透性加大,离子外渗,这是零上低温对植物造成伤害的第一个反应,在其他冷害现象尚未出现时,离子外渗已经有所表现,这种透性的增加是低温对细胞伤害的标志之一。据此,有人提出膜透性的变化情况来作为鉴定植物种或品种抗寒力的指标。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应用这一原理,探索玉米、高粱的不同品种、不同叶龄、活体叶和离体叶细胞在零上低温处理过程中膜透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氟化物对与植物衰老有关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讨了氟化物污染引起植物衰老的原因,认为高浓度氟污染对植物的衰老效应与其体内一系列的酶活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盆栽实验探讨绵羊新鲜粪便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选取当地优势种植物无毛丑柳为研究对象、取叶片和根两个部位。研究结果:粪尿对植物叶片细胞膜和根细胞膜透性影响不同,在粪、尿及粪尿处理下叫片细胞膜透性与根细胞膜透性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粪尿处理叶片细胞膜透性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但没有达到极显著水平,粪尿单独作用叶片细胞膜透性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而粪尿处理根细胞膜透性与对照有极显著性差异,尿处理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但没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粪处理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马蔺和鸢尾是天津地区常见的地被植物,本研究采用生物滞留柱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水质浇灌条件下,两种植物叶片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相比自来水浇灌条件,在地表径流水浇灌条件下两种植物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大,其中鸢尾细胞膜相对透性变化较大,而马蔺则不明显;相比自来水浇灌条件,在地表径流水浇灌条件下2种植物丙二醛含量提高,其中鸢尾丙二醛含量变化较大,马蔺变化不明显;相比自来水浇灌条件,在地表径流水浇灌条件下两种植物游离辅氨酸含量提高,其中马蔺游离辅氨酸含量变化极其显著,鸢尾变化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一年生山白兰幼苗在浓度分别为0、2、4、6、8 g/L NaCl溶液胁迫下的细胞膜透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细胞膜相对透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不断增大,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脯氨酸含量却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抗盐性指标的结果表明,细胞膜相对透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5.18%、33.51%,可用于山白兰抗盐性指标评价,而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只能作为辅助性评价指标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抗戊唑醇突变体的生理生化特性,探讨其抗性机理,比较了敏感菌株和抗性突变体的渗透压敏感性、细胞膜透性及药剂处理后细胞内甾醇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敏感菌株与各抗性突变体对不同渗透压的敏感性没有规律性,且突变体抗性水平与渗透压敏感性之间没有直接联系;2)戊唑醇处理后各菌株之间电导率的变化表明,低抗菌株细胞膜透性较敏感菌株低,而中抗菌株膜透性则较敏感菌株高,能在相同时间内渗出更多电解质;3)细胞内麦角甾醇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敏感菌株甾醇含量显著降低,低抗菌株甾醇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而中抗菌株甾醇含量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对戊唑醇产生抗药性时,伴随其他理化特性的改变,为进一步研究该病菌对戊唑醇的抗药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