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莹 《内陆水产》2003,28(10):30-30
每当秋天到来的时候,随着鱼类的快速生长,池塘养殖的密度增大,池塘里的水质很容易恶化,各种导致发病的病原体在这个时候也加快了繁殖的速度,所以,秋天是一个很容易导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发生的季节。对于鱼类暴发性出血病,首先要提高重视程度,认识它的危害,增强防范意识。这种病发病急、传染快、流行季节长,而且死亡率高、损失大。一旦发病难以控制,而且病情容易反复。预防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在苗种下池前必须用30~40克/升的食盐水浸浴消毒。浸浴时间要看鱼的体质和温度高低而定,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采用暴发性出血病疫苗来浸泡鱼…  相似文献   

2.
池养鱼类的暴发性出血病在养鱼高产地区流行甚广,给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目前,鱼病工作者对这种疾病的病因、流行季节、防治手段等已作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对控制这种疾病的流行起了积极作用。苏南地区是一个养鱼高产区,池塘中的鱼种放养密度高,自80年代推广饲养白鲫、团头鲂等鱼类之后,出血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为了寻找一种简单易行的防治方法,苏州市水产研究所于1991年承担了“生态防治鱼类出血病养殖技术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宏振 《齐鲁渔业》2006,23(2):44-44
近年来,淡水鱼类的出血病多为细菌性出血病,是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的鱼种类最多、造成的损失最大、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急性传染疾病,涉及的鱼类有鲤、鲫、草鱼、鲢、鳙等多种淡水鱼类。流行季节几乎一年四季皆可发生,重病鱼池可以导致“全军覆没”,近两年该病在我地区发生的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每年4-5月,谷雨至立夏是“大麦黄”时期,是春夏之交,气温、水温逐渐上升,一般平均气温高于水温,正是鱼类生长日趋旺盛、新陈代谢加快时期,但同时也是水中各种病原生物繁殖的大好时机。因此,这时既是鱼类的生长季节,又是易发病的第一高峰季节,应事先做好预防工作,主要预防艾美虫病,车轮虫病,竖鳞病,烂鳃病,肠炎病,指环虫病等。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处暑尾至白露头是“白露心”时期,是秋冬之交,气温、水温逐渐下降,一股平均气温低于水温,鱼类生长日趋减弱,新陈代谢缓慢,这时是鱼类发病的第二高峰季节,特别小青色和草…  相似文献   

5.
每年4—5月,谷雨至立夏是“大麦黄”时期,是春夏之交,气温,水温逐渐上升,一般平均气温高于水温,正是鱼类生长日趋旺盛,新陈代谢加快时间,但同时也是水中各种病原生物繁殖的大好时机。因此,这时既是鱼类的生长季节,又是易发病的第一高峰季节,应事先做好预防工作。主要预防艾美虫、车轮虫病、竖鳞病、烂鳃病、肠炎病,指环虫病等。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处暑尾至白露头是“白露心”时期,是秋冬之交,气温,水温逐渐下降,一般平均气温低于水温,鱼类生长日趋减弱,新陈代谢缓慢,这时是鱼类发病的第二高峰季节,特别小青鱼和草鱼…  相似文献   

6.
淡水鱼类出血病主要分为细菌性出血病和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出血病在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方面都远远高于病毒性出血病(如草鱼呼肠弧病毒出血病等),所以本文重点就淡水鱼类细菌性出血病作浅析。 淡水鱼类细菌性出血病又称为细菌性败血症和暴发性出血病等,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种类最多、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危害鱼类有鲤鱼、鲫鱼、团头鲂、鲢鱼、鳙鱼、草鱼、黄鳝等多种淡水鱼类,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流行此病,流行季节从2月底至11月底,水温在 9—36℃之间,尤以水温在 28℃…  相似文献   

7.
淡水鱼类出血病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鱼类出血病主要分为细菌性出血病和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出血病在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方面都远远高于病毒性出血病 (如草鱼呼肠弧病毒出血病等 ),所以本文重点就淡水鱼类细菌性出血病作一浅析。   淡水鱼类细菌性出血病又称为细菌性败血症和暴发性出血病等,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种类最多、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危害鱼类有鲤鱼、鲫鱼、团头鲂、鲢鱼、鳙鱼、草鱼、黄鳝等多种淡水鱼类,全国 20多个省、市、自治区流行此病,流行季节从 2月底至 11月底,水温在 9~ 36℃之间,尤以水温在 28℃…  相似文献   

8.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是危害养殖鱼类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发病急,危害鱼的种类多、年龄范围大,流行面积广、季节长,给广大养鱼户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该病应采取预防为主,有病早治,内服外用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2.4白露心保健白露心是指每年的处暑到白露时间,该阶段秋冬之交,气温、水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加大,一般平均气温低于水温,鱼类生长日趋减弱,新陈代谢变慢,这时是鱼类发病的第二高峰季节。如:当年养殖小草鱼的病毒性出血病(肌肉型、肠炎型),  相似文献   

10.
鱼类出血病是近几年来广泛流行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流行面广,发病时间长,死亡率高,1997年,郑州地区有一半以上的高产塘暴发不同程度的出血病,死亡率在10%以上,个别发病严重的池塘,鱼全池死亡。目前,该病已成为制约渔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地防治该病的暴发流行已是当务之急。在对郑州地区近万亩养殖水面、十几个养殖场进行鱼病调查和鱼病诊治工作中,针对鱼类出血病的病因和防治对策进行了探索,现总结如下:1 鱼类出血病流行特点及症状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淡水养殖鱼类发生了一种危害极大的暴发性出血病,它首先产生在白鲫体内,继而又感染到其他鱼类。它来势凶猛,一旦鱼感染此病很快死亡,且死亡率很高,严重损害了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全国每年因暴发性出血病所造成经济损失高达5000万元。目前山西临猗兽药厂在国内12名从事鱼病防治专家指导下,研制出一种高效、速效防治鱼类出血病及其他鱼病较为理想药物“鱼虾安”,现将“鱼虾安”对大鲵肠炎病和草鱼“三病”并发症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产》2011,(11):67-67
9月下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病害研究室与鱼类养殖与育种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在前期成功分离大鲵病毒性出血病病原——大鲵虹彩病毒的基础上,又成功研制出大鲵病毒性出血病细胞培养灭活疫苗。这项研究已经建立了细胞大规模培养、病毒大量增殖、病毒灭活的方法,灭活疫苗已经通过细菌检验、细胞培养安全性试验与鱼体安全性试验。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试验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3.
随着渔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精养水平的提高 ,鱼类的病害日趋严重 ,而鱼类出血病就是鱼类死亡率高、损失大、防治较难的一种鱼病。现就出血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提出几点看法 ,供同仁参考。1 出血病的病因鱼类患出血病的原因较多 ,归根到底是环境、鱼类和病原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鱼类的血液存在于心脏、血管内 ,如果血液成分或血管的机能和结构失常 ,会给鱼体组织带来严重后果 ,当血液从血管或心脏流出至组织间隙、体腔内或身体外面 ,称为出血。它可能单独出现或联合出现 ,造成机体重大疾病或死亡。1 .1 水质老化引发出血病鱼终生…  相似文献   

14.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具有发病期长,危害种类广,病程短,死亡率高等特点。进入养殖高峰期以来,宁陵县发生多起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发病鱼种类有花白鲢,鲤鱼、草鱼、鲫鱼。以花白鲢最为严重。该病来势猛,几天时间即出现大批死亡,有的每天死亡1000多尾。宁陵县城郊乡有一养殖户发病7天内死鱼损失高达6万余元。广大养殖户谈“病”色变,出血病成为池塘养殖恶性病害之一。笔者在多次治疗的基础上,总结一些经验,供广大养殖户参考。1症状以鲫鱼为例,病鱼吻端、眼眶、鳃盖、鳃丝、鳍条基部充血发红,体侧有块状脱鳞充血,呈赤皮状,肛门红肿外突。打开体腔,腹…  相似文献   

15.
黄金雨 《内陆水产》2006,31(6):33-35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在我县1989年首次发现,之后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病水体普及水塘、鱼池、水库、湖泊;发病种类由鲢鱼扩充到鳙鱼、鲤鱼、鲫鱼、鳊鱼、银鲴等10多个品种;死亡数量和经济损失呈直线上升。笔者于2001~2003年对全县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  相似文献   

16.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病又称出血病、暴发性出血病,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殖水域类别最多、造成养殖经济损失最重的主要鱼类病害,危害鱼类品种主要有鲫、草鱼、团头鲂、鲢、鳙、鳝等,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7.
李书林  邓明星 《水利渔业》1994,(1):38-39,43
报道了对宜城县养殖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调查和分析情况,指出了此病的病原体是嗜水气单胞菌等病菌,病症与草鱼出血病相似。流行季节主要是6-8月份,危害鱼类重点是2龄以上的鲢;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暴发病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四季与鱼病     
春季(阳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大麦黄”。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所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鱼病;春季成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青、草鱼患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成鱼白鲢患打印病、鲢碘孢子虫病,草鱼成鱼患大中华鳋病等。  相似文献   

19.
进入5月份,各种鱼病就开始大量发生,特别是近年来,白鲫、白鲢“出血病”发病范围之大,数量之多是多年来未见过的。鱼类得病,除鱼体自身免疫功能降低外,水环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随着养鱼业的发展,精饲  相似文献   

20.
<正>鱼类出血病也叫爆发性出血病,或细菌性败血症、出血性腹水病等。这种鱼病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殖水域类别最多、造成的损失最大,是治疗难度很大的一种传染病。据全国许多地区的案例报道,患该病的鱼从发病到死亡只有35天的时间,生产上往往还没有来得及确诊,鱼已大批死亡。研究表明,该病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