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了给弱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在两种不同养分状况的土壤(土壤Ⅰ和Ⅱ)上,研究了氮钾配施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合理配施氮钾肥能够显著地提高弱筋小麦产量.在土壤Ⅰ上,处理N180K150(施氮和施钾量分别为180和105 kg/ha)获得最高产量5 023 kg/ha;在土壤Ⅱ上,处理N180K90(施氮和施钾分别为180和90 kg/ha)获得最高产量5 145 kg/ha.在两种土壤上,氮肥对产量的效应均大于钾肥效应,在土壤Ⅰ上氮钾对小麦产量表现出极显著的正向交互作用.两种土壤上,增施氮肥均显著降低了弱筋小麦的专用品质,而在速效钾含量较高的土壤Ⅱ上,配施钾肥有利于提高弱筋小麦的品质.氮钾肥配施对弱筋小麦淀粉糊化特性无明显影响.土壤基础肥力对弱筋小麦的品质有明显的影响.本试验条件下,在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较低的土壤Ⅱ上种植弱筋小麦,并适当降低氮肥用量有利于改善弱筋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弱筋小麦植株衰老特性与籽粒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关系,选用弱筋小麦扬麦9号,设置不同的氮肥处理,测定和分析了植株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和衰老特性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低氮(180 kg/ha)和高氮(240 kg/ha)在氮肥比例[基肥∶壮蘖肥(5叶期施)∶拔节肥(倒3叶施)∶孕穗肥(倒1.5叶施)]为7∶1∶2∶0时的两处理生产的籽粒品质均符合国标(GB/T 17893-1999).施氮量180 kg/ha、氮肥比例5∶1∶2∶2处理植株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Rubisco含量、SPAD值、POD和SOD酶活性在品质符合国标的处理中最高,旗叶蔗糖含量高,籽粒转化蔗糖能力强,产量最高;施氮量240 kg/ha、氮肥运筹5∶1∶2∶2处理,虽然有效延缓了植株衰老,产量最高,但籽粒品质不符合国标.说明弱筋小麦扬麦9号后期衰老速率快虽有利于降低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但不利于产量提高;延缓衰老虽有利于产量提高,但易致品质下降.本试验条件下,弱筋小麦扬麦9号采用施氮量180 kg/ha、氮肥运筹5∶1∶2∶2的栽培方式,后期衰老速率适度,有利于品质改善,产量亦较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氮水平和基追比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为确立弱筋小麦优质高产生产的氮肥管理策略,以2个弱筋小麦品种扬麦9号和宁麦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及基追比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增加施氮量及提高后期追氮比例提高了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及籽粒容重、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吸水率和稳定时间,但降低了总淀粉含量和弱化度。面团形成时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追氮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施氮量对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均有提高作用,依次为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而追氮比例处理对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具有显著的提高效应,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因追氮比例而异。增加施氮量及提高后期追氮比例显著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但降低了支链淀粉含量。同比例追肥,两次追施比一次施用籽粒产量和蛋白质、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增加,但湿面筋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增加而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综合产量和品质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弱筋小麦在施氮量180 kg.ha-1、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7∶2∶1时可以实现高产与优质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水氮调控效应,于2003~2004年度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水氮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弱筋小麦旗叶蔗糖合成、籽粒淀粉积累、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而言,150kg/hm2的氮肥用量有利于促进旗叶蔗糖合成,增加籽粒淀粉积累量和籽粒产量,而氮肥施用量过多(270kg/hm2)或全生育期不施氮肥均不利于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在试验条件下,灌拔节水 灌浆水(花后15d)有利于后期旗叶蔗糖合成和籽粒淀粉积累,其籽粒产量最高,品质性状最优;而灌拔节水(1水)或拔节水 灌浆水 麦黄水(3水)均不利于旗叶蔗糖合成和籽粒淀粉积累,导致籽粒产量和品质不同程度的下降。从水、氮的交互效应看,以全生育期施氮量150kg/hm2并保证拔节水和灌浆水是弱筋小麦较为理想的水氮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5.
氮素对弱筋小麦宁麦9号淀粉形成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为了给弱筋小麦保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选用长江中下游主推的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氮素对弱筋小麦籽粒淀粉形成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比例相同,减少施氮量,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增加;施氮量相同,氮肥前移,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增加;氮肥后移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随施氮量的不同而不同。低施氮量下,随氮肥后移,直链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高施氮量下则相反。因此弱筋小麦栽培应降低总氮肥施用量,控制中后期施氮量并使氮肥前移。强、弱势粒淀粉含量差异显著,强势粒淀粉积累量高于弱势粒。不同处理间淀粉粒形态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施氮量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四川浅丘区弱筋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2020—2021年以南麦660和南麦941两个弱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0 kg/hm2(N0)、105 kg/hm2(N105)、150 kg/hm2(N150)、195 kg/hm2(N195),磷肥(P2O5)和钾肥(K2O)按97.5 kg/hm2计。成熟期调查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测定小麦籽粒品质。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南麦660、南麦941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作用于产量,且达极显著水平;增施氮肥可显著影响小麦品质。试验结果表明,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籽粒硬度、沉降值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当施氮量达到195 kg/hm2时,品质不符合弱筋...  相似文献   

7.
稻田套播和施氮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稻田套播及不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效应,采用稻田套播与传统条播两种栽培方式比较的方法,研究稻田套播和氮肥对优质弱筋小麦宁麦9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与传统条播方式相比,在相同的氮肥运筹下稻田套播弱筋小麦除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高于条播处理外,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磨粉品质、面粉品质以及淀粉糊化特性的主要指标均低于传统条播,且差异显著.在江淮地区采用稻田套播方式较利于弱筋小麦优质的形成.增加施氮量则宁麦9号的产量、蛋白质含量、面粉品质和磨粉品质的主要指标提高,但不利于弱筋专用品质的优化.稻田套播弱筋小麦宁麦9号在总施氮(纯氮)量为225 kg/ha、基蘖肥与拔节追肥比例为5:5:0的条件下可实现高产与优质相协调.  相似文献   

8.
施氮量对弱筋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施氮量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3和宁麦13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纯氮0、105、210和315 kg·hm-2)处理,分析了施氮量对弱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淀粉粒度分布与黏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弱筋小麦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与醇溶蛋白相比,氮肥对谷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大。当施氮量为105 kg·hm-2时,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0.59%(扬麦13)、11.37%(宁麦13),达到弱筋小麦标准要求;施氮量为210 kg·hm-2时,两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均超过12.5%。增施氮肥能有效提高弱筋小麦籽粒灌浆中后期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在施氮0~210 kg·hm-2时,增施氮肥可提高B型(<10 μm)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降低A型(>10 μm)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施氮量对弱筋小麦B型、A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无显著影响。淀粉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在施氮0~210 kg·hm-2范围内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高。本试验条件下,要保证弱筋小麦籽粒品质和相对较高的产量,更为适宜的施氮量应在105~210 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9.
小麦淀粉的粒度分布、组分及糊化特性对氮硫肥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氮硫肥对小麦淀粉粒度分布及主要理化特性的影响,以强筋小麦品种西农9718和中筋品种陕农138为材料,采用不同氮硫肥水平进行处理,系统分析了小麦A、B淀粉的粒度分布、淀粉组成、膨胀势及糊化特性对氮硫肥的响应。结果表明,强筋和中筋小麦品种的淀粉粒度分布基本一致。A淀粉粒体积分布占总淀粉的74.95%~75.43%,但淀粉粒数量远少于B淀粉粒。A淀粉的直链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以及回生值高于B淀粉,而B淀粉有更高的支链淀粉、膨胀势和糊化温度。不同氮硫肥处理改变了小麦淀粉的粒度分布,进而影响淀粉的组成和糊化特性。在施氮(230kg.hm-2)条件下,强筋品种西农9718和中筋品种陕农138的A、B淀粉分别在硫肥施用量为46和56kg.hm-2时有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膨胀势及较好的糊化特性。陕农138淀粉的粒度分布、组成及糊化特性对氮硫肥的响应比西农9718更敏感。适当的氮、硫肥配施有利于改善小麦的淀粉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稻茬小麦的氮硫肥施用技术,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设置0、195和270 kg·hm-2 3个施氮水平和0、30和60 kg·hm-23个施硫水平,研究氮、硫肥配施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显著增加,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延长,但施氮量达270 kg·hm-2时氮肥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显著下降,籽粒支链淀粉、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降低。增施硫肥可使籽粒产量显著增加,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并提高籽粒支链淀粉、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相比其他氮、硫肥组合处理,施氮195 kg·hm-2配合施硫60 kg·hm-2提高了总氮素积累量、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该组合处理下籽粒产量比仅施氮270 kg·hm-2处理提高了5.7%。此外,195 kg·hm-2施氮量配施硫60 kg·hm-2还提高了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蛋白各组分含量。这说明氮硫合理配施可提升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起到提高籽粒产量、改善籽粒蛋白品质和粉质质量的作用;减氮条件下通过适量配施硫肥可作为小麦优质高效生产的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施氮量对强筋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明协同提高强筋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品质的施氮量,以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中穗型)和洲元9369(大穗型)为材料, 研究了180、240和300 kg·hm-2三个氮肥水平(分别用N180、N240和N300表示)对强筋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品质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下,洲元9369的产量、氮素利用率、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均高于济麦20。当施氮量由N180增至N240时,2个品种的产量无显著变化,但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均显著提高;施氮量增至N300后,2个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又都显著下降,籽粒总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SDS-不可溶性谷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和谷蛋白聚合指数均明显降低,而SDS-可溶性谷蛋白含量和谷醇比却表现为上升趋势。经相关分析,SDS-不可溶性谷蛋白含量、谷蛋白聚合指数与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谷蛋白聚合程度降低是过量施氮条件下强筋小麦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籽粒品质,240 kg·hm-2为本研究条件下的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12.
大田追施硫肥对双低油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硫酸盐肥料以S10或40kg/hm2分别在油菜的出苗期、莲座期、现蕾期、抽薹期及初花期施入缺硫土壤,并在出苗期结合施用氮肥N80或160kg/hm2。结果表明,对照区植株在抽薹期表现出严重的缺硫症状,特别是单施N160kg/hm2的小区。追施S10kg/hm2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及含油量,但追施时期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准,这一施用量明显不足,油菜籽产量远低于施S40kg/hm2处理。迟于花期追施S40kg/hm2,籽粒产量较前期减少约20%。此外,施S40kg/hm2还可明显提高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对缺硫植株,籽粒N:S比大于10,而供硫适宜植株为7.5。总硫代葡萄糖甙含量随施硫量的增加而提高,且后期追施明显高于前期。  相似文献   

13.
2018-2019年在宁夏银川平吉堡开展田间试验,设6个(0、60、120、180、240和300 kg/hm2)钾肥用量,研究钾素用量对玉米子粒中淀粉合成酶活性、淀粉含量及产量的调控机理。结果表明,施钾显著提高玉米子粒淀粉含量及淀粉合成酶活性,降低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值,各处理中以施钾量为180 kg/hm2时子粒淀粉含量、酶活性和产量最高。子粒中淀粉酶活性于开花后35 d达最大值,180 kg/hm2钾肥处理比不施钾肥,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淀粉分支酶(SB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分别提高38.97%、22.63%、27.64%、36.19%和28.23%。成熟期180 kg/hm2处理比不施钾肥处理,总淀粉含量提高29.82%,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值降低11.36%,产量增加18.14%。综合考虑玉米淀粉合成酶活性、淀粉含量及淀粉组分和产量等因素,宁夏旱区滴灌条件下的适宜施钾量为180 kg/h...  相似文献   

14.
追氮时期和基追比例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肥合理运筹提供依据,以济麦20号为材料,在施氮量为240kg·hm-2下,研究追氮时期(起身、拔节、孕穗、开花)和基追比例(1∶1、3∶7和3∶17)对强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起身期和拔节期追氮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二者显著高于孕穗期和开花期追氮处理。起身和拔节期增加追氮比例可提高产量,孕穗和开花期增加追氮比例则使产量降低。在起身和拔节期追氮时,籽粒蛋白质、醇溶蛋白和清、球蛋白含量随追氮比例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在孕穗和开花期追氮时,籽粒蛋白质、醇溶蛋白和清、球蛋白随追氮比例增加呈上升趋势。在各时期增加追氮比例均可提高谷蛋白、HMW-GS、LMW-GS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在一定的基追比条件下,拔节期追氮处理的谷蛋白、HMW-GS、LMW-GS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均高于起身期追氮处理,追氮时期自拔节期后移至孕穗和开花期时谷蛋白、HMW-GS、LMW-GS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均不同程度降低。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强筋小麦济麦20号以基肥∶拔节肥比例为3∶17为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对粮饲兼用玉米子粒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2018年以主推粮饲兼用玉米陕科9号品种为材料,设0、90、180、270和360 kg/hm2 5个氮肥水平进行大田试验,测定不同氮肥处理下叶面积指数、产量和饲用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等性状指标,分析施氮量对玉米子粒产量、饲用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SPAD值和生物量增加;子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稳定,此时最佳施氮量为268 kg/hm2,产量增加64.4%。随着氮肥增加,氮肥农学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氮肥偏生产力降低。饲用品质分析显示,子粒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氮肥270 kg/hm2处理下分别较不施氮处理增加2.4%、13.7%和22.5%;秸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减少20.4%和18.1%,秸秆粗蛋白和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分别增加22.5%和17.6%。适当增施氮肥改善玉米群体质量,增加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提高饲用价值。陕北灌区粮饲兼用玉米生产实践中,推荐适宜施氮量为268 kg/hm2。  相似文献   

16.
光、氮及其互作对玉米光合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豫玉22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2种遮光处理和3个氮肥水平,研究光、氮及其互作对玉米光合特性和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不遮光处理,抽雄前3 d开始遮光、吐丝后10 d恢复自然光照处理玉米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含量下降,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升高,胞间CO2浓度上升;成熟期不施肥、施肥120、240 kg/hm2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降低33.66%、31.69%、24.84%,产量分别降低52.50%、49.10%、40.92%。抽雄前3 d开始遮光、吐丝后10 d恢复自然光照处理,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速率均显著上升,成熟期施肥240 kg/hm2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不施肥、施肥120 kg/hm2增加42.45%、17.39%,产量分别增加59.93%、22.24%。弱光胁迫条件下增施氮肥可以改善玉米的光合特性,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玉米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鹏  刘茂  秦俭  熊洪  徐富贤 《中国稻米》2017,(4):102-106
为探明超级杂交稻在成都平原的适宜施氮量,达到高产与优质协同,以超级杂交稻德优4727、普通杂交稻川优6203和常规稻五山丝苗为材料,于2016年在四川德阳进行大田试验,设置4个施氮量(0、120、165、210 kg/hm~2,分别记作N0、N120、N165、N210),研究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N165处理最高;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N210处理最高,但与N165处理差异不显著。糙米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垩白粒率、垩白度对氮肥的响应因品种而异。除普通杂交稻胶稠度外,施氮量对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品种间产量和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与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相比,超级杂交稻产量显著增加,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粒重上。超级杂交稻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显著高于常规稻,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低于常规稻;超级杂交稻整精米率显著高于普通杂交稻,但与常规稻相当。考虑产量和品质两因素,本试验条件下超级杂交稻选择纯N用量165 kg/hm~2,可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控释尿素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控释期90 d的树脂膜控释尿素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树脂膜控释尿素及普通尿素配施对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PU)全部底施相比,树脂膜控释尿素及普通尿素配施抑制剂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增幅分别达5.6%~12.6%和32.4%~137.3%.与分次施用普通尿素相比,树脂膜控释尿素及普通尿素配施抑制剂处理使籽粒产量增加1.5%~8.2%;等氮量施用树脂膜控释尿素处理显著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及湿面筋含量;等氮量施用树脂膜控释尿素及普通尿素配施抑制剂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增幅达13.9%~42.6%.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土壤无机氮与氮肥利用率皆以树脂膜控释尿素70%+普通尿素30%处理最高,其中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与其他施氮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明紫云英种植利用后减施化肥对早稻品质、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相互影响,为红壤稻田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壤稻田为研究对象,2015年开始在江西高安大田定位研究种植利用紫云英对早稻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设置6个试验处理:1)不施肥对照处理(CK);2)绿肥处理(G),即紫云英量22 500 kg/hm2;3)100%化肥处理(N100);4)紫云英翻压22 500 kg/hm2+100%化肥处理(GN100);5)紫云英翻压22 500 kg/hm2+80%化肥处理(GN80);6)紫云英翻压22 500 kg/hm2+60%化肥处理(GN60)。【结果】紫云英配施全量及减施适量(20%)化肥能提高水稻产量,保障水稻N、P营养,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紫云英配施化肥能提高早稻整精米率、垩白与胶稠度但降低蛋白质含量。早稻产量、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蛋白质与籽粒含N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籽粒含Si量呈显著负相关;籽粒含Mg量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籽粒P、Ca、Mg吸收量对碾米品质、蛋白质含量和垩白粒率是正效应,对胶稠度是负效应。土壤碱解氮对籽粒含N量是间接正效应,对籽粒含Si量是间接负效应;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对籽粒N、P、K吸收量是间接正效应;pH对籽粒Ca、P含量以及交换性Ca、Mg对籽粒P含量均为间接负效应。【结论】紫云英22 500 kg/hm2还田并减施20%化肥能提高水稻产量,提升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对机插稻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粳型超级稻宁粳3号和常规粳稻镇稻11号为材料,在机械插秧条件下,研究施氮量(0、90、180、270、360 kg/hm2)对粳型超级稻主要米质性状及淀粉粘滞谱(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两个品种的稻米加工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淀粉RVA谱3个曲线峰值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淀粉RVA谱其他特征参数的影响因不同品种而异;增加施氮量使两品种外观品质变差。随施氮量的增加,两个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精米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和淀粉RVA谱曲线峰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增施氮肥在提高粳型超级稻和常规粳稻加工和营养品质的同时,降低了稻米食味品质,并使稻米淀粉粘性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