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新陆早48号为材料,开展土优塔棉花打顶剂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化学打顶对棉花农艺性状、品质、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用量土优塔棉花打顶剂处理后,棉花的株高、果枝台数、叶龄数等农艺性状均优于人工打顶(CK),打净率在80%以上。化学打顶不同用量处理棉花的单铃重增大,皮棉重、霜前花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喷施600、750、900 m L/hm~2用量土优塔棉花打顶剂相对于对照具有增产效果。化学打顶不同处理的百粒重、籽指、衣指、纤维长度、马克隆值、整齐度、伸长率等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土优塔棉花打顶剂能有效控制株高,但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化学打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喷施化学打顶剂和人工打顶方式对棉花进行打顶,比较不同打顶方式对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打顶剂打顶时,棉花的株高、果枝数、现蕾数、开花数和结铃数高于人工打顶,单铃质量、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与人工打顶相当;使用化学打顶方式,棉花有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以陆地棉新陆早60号为供试材料、以土优塔棉花化学打顶剂为试验药剂,研究了化学打顶和人工打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土优塔棉花化学打顶剂能够抑制棉花顶芽生长,起到免打顶的效果,促进棉株多结铃,增加单铃重,从而增加产量,同时节约劳动成本450 ~ 600元/hm2.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新疆早熟棉花的化学打顶时间及药剂用量,以金垦5-6和新陆早61号为材料,研究土优塔打顶剂不同喷药时间(早打顶7月5日、晚打顶7月15日)和不同浓度(450、600、750、900、1050 mL/hm2)对棉花农艺、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土优塔打顶剂10 d后,可抑制棉花株高及新叶生长,起到人工...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棉田喷施禾田福可、吐优塔,调查2种化学免打顶剂对棉花植株性状、果枝长度、棉花产量的影响,探索不同免打顶剂的使用时间、使用剂量。结果表明:使用免打顶剂并结合化调,可将棉花株高控制在75~80厘米,单株果枝台数控制在11台之内,上部空果枝高度控制在10~15厘米,基本接近人工打顶的铃数和单铃重,产量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新疆北疆棉区不同打顶方式下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免打顶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新陆早33号、新陆早45号和新陆早46号3个品种,设置喷施氟节胺化学打顶、人工打顶和不打顶3个处理,测定3个处理条件下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分析化学免打顶技术的打顶效果及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棉花喷施化学打顶剂植株高度显著高于人工打顶,但显著低于不打顶植株,但主茎节数及果枝数化学打顶植株显著高于人工打顶;果枝长度低于人工打顶植株,株型较为紧凑;化学打顶棉花上部果枝结铃数及内围铃数略高于人工打顶,但铃重显著高于人工打顶,籽棉和皮棉与人工打顶相当.[结论]喷施化学打顶剂氟节胺能有效控制棉花植株顶尖的生长,具有打顶效果,同时使得棉花株型更为紧凑.  相似文献   

7.
氟节胺化学打顶对南疆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氟节胺在南疆棉区的封顶效果及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实现植棉全程机械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种配方的氟节胺按时间梯度设置5个处理.定点跟踪调查棉花生长特性.测定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结果]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喷施氟节胺后棉株高于人工打顶,果枝数明显多于人工打顶,籽棉和皮棉产量与人工打顶相当,对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6月20日喷施第一次,7月10日喷施第二次和6月25日喷施第一次,7月15日喷施第二次在南疆棉区较为合理.[结论]喷施氟节胺能有效抑制棉花顶端生长,达到封顶效果.  相似文献   

8.
不同化学打顶剂对棉花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6种不同化学打顶剂,对常规棉和杂交棉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新疆棉花合理应用化学打顶剂提供参考.[方法]选用金棉、土优塔、氟节胺、智控先锋、西域金杉、棉打顶等6种化学打顶,常规棉金丰905和杂交棉中抗2号2种棉花材料.共设置8个处理,其中6个化学打顶,1个未打顶对照和1个人工打顶.试验重复3次,收获期测定不同棉花品种间的农艺性状差异及其产量差异.[结果]6种不同化学打顶剂在农艺性状方面均能降低株高,减少果枝数,缩短倒一至倒六果枝长度、叶柄长度,减小倒一至倒六主茎叶叶宽;在经济性状方面影响也明显,化学打顶剂与对照相比均能提高产量,与人工打顶效果无差异.其中化学打顶剂金棉增产最明显:中抗2号提高14.8;,金丰905提高20.41;.[结论]化学打顶能有效控制棉花株高,控制果枝数,提高产量;不同化学打顶剂对不同棉花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影响有差异,应选用相应药剂和相应密度下的品种才能更好的发挥打顶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甲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各处理棉花的株高和叶枝数呈递减的变化规律,第一果枝节何呈增加的变化趋势;棉花的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棉和皮棉产量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同一移栽密度下,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棉花的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棉和皮棉产量呈匕升的变化规律。在洞庭湖棉区,1212~1516株/667m^2为壤佳的种植密度,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籽棉和皮棉产量,从而最终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陇棉3号为材料,观察了新型化学打顶剂不同打顶时间和剂量对棉花农艺性状、新生节间长度、新生果枝长度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新型化学打顶剂能够降低棉花株高,较人工打顶能够增加果枝数、降低上部果枝长,增加果节数,并能有效抑制新生节间和新生果枝长度,对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和绒长无明显影响。与人工打顶相比,同期喷施750 mL/hm~2该化学打顶剂,籽棉产量无显著差异,可以起到替代人工打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棉区缩节胺(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化学封顶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新疆南疆棉花化学封顶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19年在新疆南疆阿拉尔市16团开展田间试验,以人工打顶为对照,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DPC用量(0、90、180和270 g/hm2)对棉花株高、新生部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与人工打顶相比,DPC化学封顶处理的株高增加7.9~28.5 cm,新生主茎长度增加8.8~22.3 cm,新生果枝台数增加3.6~5.0台;高剂量DPC(270 g/hm2)处理可增加产量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化学封顶不影响单铃重和衣分,高剂量DPC(270 g/hm2)处理与人工打顶的籽棉产量相当,降幅仅2.4%。【结论】新疆南疆棉区应用270 g/hm2的DPC进行化学封顶既可获得较好的封顶效果,也不会降低籽棉产量。  相似文献   

12.
新疆自育海岛棉品种间杂交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新疆自育海岛棉品种间F_1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为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利用AD模型对6个海岛棉品种及其15个 F_1组合4个产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海岛棉自育品种间杂交,除铃重不具有加性效应外,铃数、衣分和单株皮棉产量均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铃数、铃重、衣分存在极显著的显性效应,而单株皮棉产量不存在显性效应.[结论]F_1和F_2铃数和衣分的平均遗传表现为极显著的正向超亲优势,铃重和单株皮棉产量无正向群体平均优势.  相似文献   

13.
新疆早熟棉花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多项式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疆早熟陆地棉预备试验品系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多项式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单铃质量及籽指与霜前皮棉产量成负相关,影响力顺序为生育期>籽指>单铃质量;果枝始节位、株高、单株铃数及衣分与霜前皮棉产量成正相关,影响力大小为衣分>株高>单株铃数>果枝始节位。并提出新疆早熟棉区棉花育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目标为:生育期127~132 d、果枝始节位4.4~5.3、株高(7月15日打顶后自然株高)62~74 cm、单株铃数6.5~9个、单铃质量5.2~5.9 g、籽指10.1~11.3、衣分42%左右。  相似文献   

14.
崔延楠  张璐  张特  康正华  赵强 《新疆农业科学》2020,57(12):2197-2204
【目的】 研究人工打顶与化学封顶的有效结合方式和精准的棉花打顶技术,为丰富棉花栽培措施、提高棉花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常规人工打顶作为对照,设计先人工打顶再喷封顶剂和先喷封顶剂再人工打顶两种打顶结合方式与3个化学封顶剂剂量,测定不同处理棉花的叶枝长、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及产量等,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 人工打顶处理与其它处理相比,其株高减低6.37%,平均叶枝增长量减少了0.35 cm;棉铃脱落数较低,果枝数较少,倒1、倒2和倒3果枝长度增加了3.36 cm,棉株单株铃数增加。各剂量处理对叶枝长、果枝长及果枝数抑制效果无显著差异,300 mL/hm2剂量处理棉花棉铃脱落数较低,单株棉铃数为6.25个,籽棉产量与皮棉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7 779.99与3 203.02 kg/hm2【结论】 人工打顶后5 d喷施化学封顶剂300 mL/hm2,可以抑制无效枝的伸长,防止蕾铃脱落,约增产15.28%。  相似文献   

15.
缩节胺和整枝打顶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棉花留叶枝与不打顶在长江流域棉区的可行性及整枝打顶与缩节胺的互作效应,试验于2011-2012年在湖北省鄂州市路口农场进行,在大田环境条件下研究了缩节胺(DPC)和打顶与整枝对‘华杂棉H318’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叶枝与不打顶处理棉花单铃重较小,单位面积铃数较多,且2012年皮棉产量和单位面积铃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别提高14.3%和13.3%,不整枝不打顶对产量无负效应,并具有增产作用,衣分不受整枝影响。喷施缩节胺能够提高单铃重,单位面积铃数略少,但对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可能会降低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不受整枝打顶和缩节胺影响,整枝打顶和缩节胺分别对整齐度指数和马克隆值有显著影响,整枝打顶不影响其他品质指标,不整枝不打顶降低了整齐度指数,喷施DPC的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略高。因此,在鄂州路口农场试验条件下,棉花留叶枝与不打顶具有增产潜力,缩节胺可根据棉花长势合理喷施。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确定北疆棉花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以新陆早33为供试棉花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9.0、13.5、18.0、22.5、27.0、31.5万株/hm2)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棉花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延后;种植密度与棉花株高、叶片数、果枝数、蕾数、铃数、铃重、衣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棉花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曲线,花铃期棉花干物质积累最快;密度为22.5万株/hm2处理棉花的铃重、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结论]北疆早熟棉花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海岛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岛棉种质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优异性状的海岛棉种质,为海岛棉优异性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75份海岛棉12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权重和利用隶属函数产生综合评价值D进行海岛棉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结果】表型性状变异范围在6.40%—28.10%,海岛棉类型较丰富;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7—2.05,各性状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国内外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国内,新疆与疆外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将12个表型性状转换为3个综合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9.34%、18.03%和10.63%,累计贡献率为78.00%,第一主成分荷载较大为株高、始节数、始节高、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单株籽棉重和单株皮棉重,代表生长及有效产量因子;第二主成分荷载较大为衣分、单铃籽棉重和单铃皮棉重,代表单铃产量因子;第三主成分荷载较大为蕾铃脱落数,代表蕾铃脱落因子;海岛棉资源统计分析发现国内外极端种质差异不大,表现中等的海岛棉资源材料国内较多,在国内,疆外极端种质所占比例较高,新疆与疆外中间型种质差异较小;通过聚类分析将175份海岛棉资源分为4个类群,Ⅰ类群是矮秆、低产的较差种质;Ⅱ类群是高衣分、单株皮棉重较高的潜在增产种质;Ⅲ类群是综合性状较好的优异种质;Ⅳ类群低重心、衣分较高的极端特殊种质,综合评价筛选到综合性状较优的2个品种:XH30和270;利用逐步回归筛选到海岛棉种质评价的5个关键性指标(株高、始节高、果枝数、单铃皮棉重和单株籽棉重)。【结论】参试海岛棉种质资源类型较丰富但遗传多样性较差;株高、果枝数、衣分和单株皮棉重在各基因型中呈正态分布,其余性状呈偏态分布;参试种质分为4个类群;株高、始节高、果枝数、单铃皮棉重和单株籽棉重5个指标可作为海岛棉种质评价的关键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高品质陆地棉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24份高品质陆地棉品系分别为A001、A016、A018、A106、A107、A111、A112、A113、A201B、A203B、A210、A301、A402B、A405B、A407、A408、A413、A705,A708、A709、A9—1、P2、P4。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低酚棉育种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其进展,着重讨论了有关低酚棉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育种问題。资料表明,随着遗传背景的不断改良,低酚棉与高酚棉的产量差异正在逐渐缩小,许多品种都已赶上甚至超过推广品种。本文提出了在主攻低酚棉产量时,应着重注意提高衣分,并注意单株铃数、铃重、烂铃率和单株结铃性的改良。提高衣分,应在确保较大籽指的基础上,通过提高衣指来实现提高衣分育种目标。另外,本文还对低酚棉的几种育种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提高棉花产量、品质,研究黄腐酸钾的最佳用量。[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定位试验,设置6个处理,CK:不施肥,F:单施化肥750 kg/hm~2,F+H1: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75 kg/hm~2,F+H2: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150 kg/hm~2,F+H3: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300 kg/hm~2,F+H4: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450 kg/hm~2,定位4年后测定棉花株高、果枝数、成铃数、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纤维品质等指标。[结果]化肥与黄腐酸钾配施能促进棉花后期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随着黄腐酸钾用量增加秋桃数与秋桃比例呈增加趋势;单株铃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呈随黄腐酸钾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个配施黄腐酸钾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籽棉产量分别提高3.3%、5.4%、5.2%与9.0%;配施黄腐酸钾提高了棉花纤维品质,尤其是对纺纱均匀性指数有显著提升作用。[结论]化肥配合施用黄腐酸钾450 kg/hm~2,可有效提高棉花产量,改善棉花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