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从CIMMYT引进的99份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小麦通过抗锈性和农艺性状的鉴定,筛选出21份对条锈病高抗至免疫的材料;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99份材料的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筛选出8份携带1.5 10特异优质亚基和1份携带5 12亚基的合成小麦;利用筛选的抗锈、优质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组配正交、回交组合,不存在远缘不育现象,虽然较对照宁春4号熟期略晚,但其籽粒全为角质;对其中两个组合的F6代1 250个单株进行SDS-PAGE后发现,有64份含有1.5 10亚基,3份含有5 12亚基.作者分析认为,合成小麦的鉴定和育种应用,必将极大地丰富小麦种质资源,为培育丰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了4份节节麦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工合成多倍体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igh-molecular-weightgluteninsubunit,HMW-GS)的组成。研究结果表明,4份节节麦AS60-1、AS60-2、AS77和AS2383在Glu-D1位点上出现了4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分别为2 10、5 12、5 10和2.1 10;2份节节麦人工加倍形成四倍体AS2390、AS2410的HMW-GS分别为2.1 10、5 10;3份节节麦—圆锥麦人工合成双二倍体RSP、SHW-L1及SHW-L2的HWM-GS分别为2*、17 18、5 10;2*、17 18、2 10和2 10。谷蛋白亚基呈现了共显性遗传,表明了节节麦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能在人工多倍体情况下得到正常表达。此外,还对利用节节麦优良基因的方式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SDS-PAGE方法,鉴定分析了从CIMMYT引进的58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在Glu-Al,Glu-B1和Glu-D1 3个位点上共检测到22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其中Glu-D1位点上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存在2+T1+T2,5+12和5+10等13种不同的亚基类型,特别是发现含有比5+10亚基更优质的1.5+10和5+12亚基,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HMW-GS能在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中稳定表达,并且在F1代籽粒中呈共显性和偏母遗传现象,本文对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改良我国普通小麦品质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与黑麦的可杂交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02份从CIMMYT引进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与黑麦杂交,分析了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可杂交性,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小麦的可杂交能力变异很大,从0%~72.49%;其中有11份人工合成小麦的可杂交率超过50%以上,1份人工合成小麦YAR/Aegilops tauschii518的杂交结实率达到72.49%,与中国春相似。通过比较同一个硬粒小麦与不同节节麦或同一个节节麦与不同硬粒小麦的可杂交性,发现硬粒小麦和节节麦都对人工合成小麦的可杂交性具有较强的作用。本实验所筛选的具有高亲和性的人工合成小麦,可作为远缘杂交的新材料,用于转育小麦近缘属种优良基因。  相似文献   

5.
晋麦F2籽粒中HMW-GS的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张建刚  潘登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918-8919
[目的]为杂种小麦加工品质预测和优质小麦亲本组配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小麦母本晋麦47和父本丰优1号及其F2籽粒为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法对小麦籽粒中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分离及表达进行分析。[结果]F2籽粒中共出现21种HMW—GS带型组合,其中回归母本的带型(N、7+9、3+12)占69.10%,回归父本的带型(1、17+18、5+10)占1.04%,其余29.86%为双亲杂合带型或缺失带型;HMW—GS在F2籽粒中按一定规律进行分离,Glu-Dlb,Glu-Dld出现基因重组(重组率5.90%),17+18和7+9亚基同时在Glu—B1位点表达,而Glu—Blc在该位点出现表达空位(空位率5.20%)。[结论]明确了HMW—GS在小麦F2籽粒中的表达及分离规律。  相似文献   

6.
四川小麦新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收集到的四川省2001—2005年新育成的4_4个小麦品种进行商分子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商分子谷蛋白亚基有10种,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的组合类型共有16种;在Glu-A1位点有2种等位变异,分别是Null和1;在Glu-B1位点有5种等位变异,分别是7+8、7+9、6+8、17+18和20;在Glu-D1位点有3种等位变异,分别是2+12、5+10和5+12。最最常见的商分子谷蛋白亚基组合类型是N,7+9,2+12和1,20,2+12,出现频率分别是15.9%和13.6%。得分为8分和6分的组合类型最多,出现频率分别为20.5%和25%,除了川麦35(N,20,5+12)的HMW—GS评分不明确之外,43个小麦品种的高分子谷蛋白亚基品质评分平均为6.9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新疆小麦地方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HMW - GS)等位变异及其小麦品质的关系进行研究,为新疆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68份,在已分析HMW - GS组成的基础上,对其理化特性和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检测.[结果]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资源的HMW - GS等位变异对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面筋指数、面团韧性和形成时间等品质性状影响较小,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面团延伸性、变形功、配置比、弹性指数、稳定时间和弱化度等加工品质性状均有显著影响(P<0.05).就单个亚基而言,在Glu - Al位点,亚基≥2*亚基;在Glu - Bl位点,7+8亚基>6+8亚基≥22亚基;在Glu - Dl位点,5+10亚基≥2.6+12亚基>2+12亚基.亚基组合/7+ 8/2.6+ 12具有较好的加工品质性状.[结论]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HMW - GS等位变异及其品质效应能为新疆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黄淮麦区113份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Glu—l位点上有12种等位基因变异,变异类型及分布频率是:Glu—Al位点3种,分别为l(68.14%),2^+(4、42%),N(27.43%);Glu—Bl位点6种,分别为7+8(3717%),7+9(49.56%),14+15(10.62%),13+16(0.88%),13+19(0.88%),17+18(0.88%);Glu—Dl位点3种,分别为2+12(43、36%),4+12(33、63%),5+10(23.01%).共有23种亚基组合,且有一批携带5+10,1,2^+,7+8,14+15,17+18,13+16等对面包品质有正向作用的优质亚基或亚基组合,5+10,2’等在黄淮麦区小麦品种中的比例仍偏低.建议今后的小麦育种中还应加强对具有优质谷蛋白基因的亲本材料进行引进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小麦HMW-GS及其评分与部分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小麦HMW谷蛋白亚基(HMW-GS)与部分品质性状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亚基5+10对各个品质性状贡献均好,亚基2+12对各个品质性状贡献一般,亚基3+12、N表现较差。通过对4种HMW-GS评分方法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评分方法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不同,依据评分评价品种时,应根据不同品质指标采用相应的评分方法。在数量化回归的基础上,确定了面包体积和HMW麦谷蛋白亚基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具有染色体自然加倍特性的硬粒小麦(Triticumdurum L.,2n=4x=28,AABB)与节节麦(Aegliops tauschii Cosson.,2n=4x=14,DD)杂交,得到杂种F1染色体自然加倍合成的4个六倍体小麦,SHW-Z1、SHW-Z2、SHW-Z3和SHW-Z4。对这4个合成小麦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行为及形态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合成六倍体小麦的染色体数都是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中均出现了一定频率的单价体;4个人工合成小麦的C-值变化范围为0.70~0.77;SHW-Z4中具有21个二价体细胞的频率最高,为94%;SHW-Z1和SHW-Z3出现了一定频率的三价体和四价体。4个六倍体小麦在分蘖力、单株成穗数、穗长等性状方面表现优异,但高感条锈病,其遗传特性有待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