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27团种植小麦800公顷,小麦收获后,为提高种植效益,复播了17公顷加压滴灌移栽玉米和7.3公顷恰马古、6.6公顷雪里蕻,探索小麦高产高效、滴灌小麦一年两熟栽培模式,提高小麦种植效益。现就滴灌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复播效益分析如下:一、小麦栽培技术1.适期早播  相似文献   

2.
<正>22团地处焉耆盆地中心、开都河下游,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以及无霜期短等特点,使22团具有利于高效经济作物生长的良好自然条件。为增加职工收入,在2013年小麦收获后,试验复播了4公顷甘蓝。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小麦栽培技术要点为确保麦、菜一年两熟产量不减,效益增加,小麦品种选永良15号。1.适期早播3月5日前播种小麦。2.合理施肥永良15号667米2产量400~450千克,总投肥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焉耆盆地西北部的葡萄滴灌为例,开展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投资预算,并进行综合效益进分析,科学评价葡萄滴灌的可行性。实践证明,葡萄滴灌收益率高,经济效益好,可以在焉耆盆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新疆地区滴灌小麦复播大豆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新疆地区进行滴灌小麦复播大豆栽培技术试验研究,试验年限为3年,2009年主要进行滴灌小麦复播大豆灌溉制度研究,得出最佳灌水量为3600m3·hm-2,全生育期灌水7次。2010年在此基础上进行滴灌小麦复播大豆施肥制度研究,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生育期生长情况调查、大豆植株性状及产量调查、复播大豆成本及效益分析,总结出滴灌小麦复播大豆的施肥处理为尿素150kg+三料磷肥375kg+磷酸二氢钾225kg·hm-2时,大豆的产量最高。通过试验证明了在新疆地区进行滴灌小麦复播大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区滴灌小麦复播大豆栽培技术试验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新疆地区进行滴灌小麦复播大豆栽培技术试验研究,通过对滴灌小麦复播大豆不同灌水量处理各生育期生长情况调查,大豆植株性状及产量调查,复播大豆成本及效益分析,总结出滴灌小麦复播大豆的最佳灌水量。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灌水7次,最佳灌水量为3600m3/hm2时,大豆的产量最高。通过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新疆地区进行滴管小麦复播大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焉耆盆地工业番茄滴灌节水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工业番茄滴灌节水制度以及2009年焉耆盆地工业番茄膜下滴灌的增产优势。结果表明,焉耆盆地工业番茄滴灌的节水作用明显,增产效果显著,各滴灌处理平均产量达150t/hm2以上;不同的灌溉定额和滴灌次数显著影响产量,滴灌次数增加,产量也增加,但当灌溉定额增加至4500m3/hm2时,产量呈降低的趋势;焉耆盆地工业番茄兼顾高产和节水的滴灌最佳灌溉方案为滴灌次数14次、灌水定额为3300m3/hm2。  相似文献   

7.
焉耆盆地作为新疆棉花栽培的次宜棉区,通过近年来不断的高产实践探索,采取"膜、滴、矮、密、早"的栽培技术路线,使焉耆盆地棉花能够丰产丰收,高产棉田皮棉亩产超过150 kg。其关键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覆膜滴灌、平衡施肥、合理化控、及时打顶、防早衰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不同灌溉量和滴灌频次处理对北疆地区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蒸发蒸腾量(ET值)和作物系数(K值)的影响,以新春6号和新饲玉13号为试验材料,整个复播体系设置3个灌溉量(660、520、320 mm)、3个滴灌频次(10次、8次、6次)互作条件下的9个滴灌处理,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对不同处理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的ET值及K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4、5、9、10月份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_0值)较小,6、7、8月份ET_0值较大;灌溉量对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ET值及K值影响显著,灌溉量越高,ET值和K值越大;灌溉频次对复播体系ET值和K值在不同灌溉量下的影响各不相同,在中灌溉量中频次下作物产量最高。建议北疆地区滴灌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的灌溉方案以小麦灌溉量300 mm滴灌5次、青贮玉米灌溉量220 mm滴灌3次为宜。  相似文献   

9.
新疆小麦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麦滴灌技术具有省工、增产、增效和节水的优点,从播前准备、适期早播、小麦生育期水肥管理和小麦滴灌技术模式的应用等方面总结了新疆小麦滴灌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广大小麦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麦水肥一体化宽幅匀播滴灌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小麦水肥一体化宽幅匀播滴灌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的实践,从水肥一体化系统与设备、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规范了小麦水肥一体化宽幅匀播滴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罗东万 《农村科技》2012,(11):15-16
安息小茴香生育期短,一般在95天左右,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春季光热资源,发展多熟制,将安息小茴香与玉米套种,目前此套种模式已成为焉耆盆地效益较好的多熟制模式。仅焉耆县这一模式推广面积稳定在2000余公顷,焉耆盆地的推广面积稳定在6000公顷左右,现将该模式的栽培技术简介如下:一、选地整地1.选地安息小茴香植株矮小,根系较弱,适宜在土壤疏  相似文献   

12.
焉耆垦区属中温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大,于10℃的积温为3415~369℃。发展小麦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多余的光热资源,而且能提高复播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值,是作物轮作倒茬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茴香俗称孜然,是一种调味原料。在生产中充分发挥茴香生育期短、株型矮小紧凑、投入少、成本低的优势,与其它高秆作物间作、套种、复播,共生期间互不影响,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近年来,焉耆垦区畜牧业发展迅猛,畜牧业饲料紧俏,青贮饲料市场销路好,采取茴香套种青贮玉米种植方式效益可观,成为职工增收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4.
陈双萍 《北京农业》2012,(15):18-19
介绍新疆奇台垦区小麦复播油葵的栽培技术,以指导该垦区的小麦复播油葵生产,以期为增加农工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干旱内陆典型代表区域——焉耆盆地为研究对象,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该区域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焉耆盆地绿洲2006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以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为主。在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中,化肥对农业的产出影响较大;(2)该区域的能值利用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农业的科技投入水平较高;(3)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地区水平,表明系统具有较高的经济活力,农业系统整体功能较好,运转效率较高,能值回报率较高;(4)农业生产对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压力较轻,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较小,农业环境资源还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5)焉耆盆地种植业系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焉耆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焉耆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数学法,确定了焉耆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状况,评价结果为焉耆盆地水资源合理配置及确定开发规模及趋势提供依据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148团通过春小麦复播青贮玉米的生产示范,筛选出适宜春小麦复播的青贮品种,结合小麦及复种高产栽培经验,为两早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一、滴灌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1.技术指标①产量结构667米2基本苗42万~44万株,收获穗40万~42万穗,株高80~85厘米,穗长8厘米左右,每株结实小穗数14个,不孕小穗数2~3个,穗粒数28~30粒,千粒重49~50克,单穗重1.4~1.5克,667米2产量55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万刚 《农村科技》2010,(10):7-7
<正>2009年,142团、148团在滴灌小麦收获后复播大豆,结果表明:采取棉田倒茬种植小麦再复播大豆,不仅可减少棉花长期连作带来的弊端,改善土壤  相似文献   

19.
新疆吉木乃县滴灌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滴灌小麦生产技术水平及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20.
小麦滴灌栽培具有省工、增产、增效、节水的优点。滴灌技术将地下水或河水经滴流方式直接灌溉于植物根部,节水效果明显。本文从播前准备、适期早播、小麦生育期水肥管理和小麦滴灌技术模式应用等方面总结了新疆冬小麦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