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10月10日上午,飞龙专业航空公司与根河航空护林站,在根河市政府会议室隆重举行了航行地面保障交接仪式。接收航行地面保障工作是不断完善航空护林航行保障体系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根河航空护林站1966年建站并投入使用,承担着10万多平方公里的航空护林任务。航行地面保障工作始终由民航东北管理局承担,1992年飞龙专业航空公司接管了根河航站的航行地面保障工作。1990年,航空护林体制深化改革。根河航站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领导下,得到了国家林业局、内蒙古自治区防火办、东北航空护林中心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根河市委、市政…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动气象观测站对林内外小气候进行定位观测的方法,以神农架森林生态站2019年9月~2020年8月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空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等因子对神农架华山松人工林林内外气象要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季林内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高于林外,而其他季节林外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高于林内。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10月,林内外降水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79.7%和76.9%。空气相对湿度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在雨季林内相对湿度高于林外,而其他季节林外相对湿度高于林内。林内风速低于林外,林内比林外月平均风速降低44.3%。全年林内外太阳总辐射分别为1047.9 MJ?m-2和4116.9 MJ?m-2,光合有效辐射分别为514.4 umol?m-2s-1和1987.9 umol?m-2s-1,林内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在各月均明显低于林外。  相似文献   

3.
采用梯度观测塔对森林小气候进行定位观测,以神农架森林生态站2017年全年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空气温湿度、风速、水汽压、降水量、太阳总辐射、土壤温湿度等因子对神农架华山松人工林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月至3月,以及10月至12月,林内(1.5m)空气温度略高于林外温度,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从4月至9月,林内空气温度略低于林外温度,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空气湿度在不同月份均较高,且变化不大。与林外两个梯度(24.0 m和33.0 m)相比,林内风速明显降低,风速分别降低47.15%和53.29%。水汽压在8月份最大,并与空气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林内降水量主要集中在4至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8.6%。林内全年太阳总辐射为645.6 MJ/m~2,夏季最大为245.1 MJ/m~2,其次为春季197.1 MJ/m~2,秋季113.0 MJ/m~2,冬季89.4 MJ/m~2。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在黑龙江黑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五大连池风景区分站(以下简称景区分站)采用连续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测定蒙古栎林内、林外气象因子动态变化分析其差异特征,旨在揭示森林内小气候的月变化规律及森林对小气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5月、8月和11月四个月份的观测数据,分别从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速等主要气象因子来探讨森林小气候的月变化规律。结果:(1)林内、林外月均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林外温度月均值均高于林内,8月温度最高,1月温度最低;(2)林内外月均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林内湿度月均值均高于林外,8月湿度最高,5月湿度最低;(3)林外太阳辐射强度月均值始终高于林内,5月太阳辐射最高,1月太阳辐射最低;(4)林外风速月均值远高于林内,5月风速最高,1月风速最低。森林可以通过调节小气候具有优化环境的多重功能。结论:由于森林树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可以显著降低林内温度。太阳辐射穿透树木冠层进入林内,冠层的枝条和叶片对太阳辐射都有一定程度的阻挡,使得林内太阳辐射明显低于林外。森林树冠对风能够起到显著的阻挡作用,从而使得林外风速明显高于林内。而森林林冠层对地面进行覆盖,使林内比林外保持了较高的湿度,因而林内湿度又显著高于林外。  相似文献   

5.
大岗山森林生态站区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林外对照区与不同林型小气倏定位观测的实验方法,以大岗山森林生态站2001-2002年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土壤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和风向等因子对大岗山森林生态站站区林内与林外对照区气象要素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大气下垫面的性质是影响气象要素变化的重要因子,林内气温、湿度变幅小,且基本处于静风状态;无林地气温、湿度日较差、年较差大,蒸发量相对增加,平均风速增大。(2)林分类型、郁闭度不同对气象要素的变化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过火林地木炭含量与重烧复燃现象的关系伊春航空护林站李长权带岭林业干部管理学院史永纯笔者通过多年飞行观察发现一些林地过火以后,烧除了林内多年积累的枯枝落叶等危险可燃物,清理了林内卫生环境,减少了林内可燃物载量,降低了火险隐患,而林木受害程度并不大。这种...  相似文献   

7.
银杏复合系统小气候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种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中林内小气候日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光照强度、林内温度和土壤表层温度随着林分的郁闭程度和林分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而林内相对湿度却相对上升;(2)银杏复合经营与纯种农作物相比,小气候效应明显,而与纯林相比相差不大;(3)影响小气候的主导因子是光照强度和林内温度;(4)在5种模式中,15年生的银杏果用园+桑树模式具有更为稳定和适宜的小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8.
以鲁中山地生态稳定性较差的侧柏人工林为对照,研究了稳定侧柏人工林的生态服务功能。结果表明,稳定性高的侧柏人工林对于提高林内负离子含量和空气湿度,降低林内空气温度、风速、地表温度的效果更好,相比生态系统不稳定的侧柏林所发挥出的生态服务功能更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泰山森林生态站麻栎(Quercus acutissima)、赤松(Pinus densif lora)和麻栎赤松混交林小气候的对比研究表明:麻栎赤松混交林的降温保湿效应最好,其气温(空气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温)和土壤温度(地表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温)均比麻栎林和赤松林低,其相对湿度高于麻栎林和赤松林;3种林分温、湿度垂直方向3个层次上,无论是干季还是湿季,林内温度都随林分高度的增加而增高,林内湿度则减小。森林的存在能明显地影响其所在区域的小气候。  相似文献   

10.
毛竹生态可持续经营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毛竹生态可持续经营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了毛竹混交林与纯林的产量,林间的温度、湿度,病虫害发生差异性以及林下植被情况等。结果表明:竹阔混交方式有利于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明显提高毛竹的平均胸径、平均竹高及平均单株重量;混交能促进树势强壮,从而有效降低林内病虫害的发生率;混交还能明显减少林下灌木、草本层的生物量,减少林下灌木、草本对土壤养分的争夺,降低林内温度,提高林内湿度,从而促进林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相关关系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燃物含水率大小决定森林燃烧的难易程度。利用中科院长白山定位站提供的气象数据,通过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筛选预测因子,并通过多元一次回归分析建立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林内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连续无降雨日数与可燃物含水率相关性较强,经数学检验,可燃物含水率模型模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对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林林内太阳辐射、空气温湿度以及土壤5 cm和15 cm层温度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林外太阳辐射日总量变化范围为127.0 MJ.m-2.d-1~216.5 MJ.m-2.d-1,林内太阳辐射日总量的变化范围为8.4 MJ.m-2.d-1~14.2 MJ.m-2.d-1;2)林外和林内的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4.2℃和13.4℃;3)林外和林内的月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82.7%和86.8%;4)林下土壤5 cm和15 cm层的月平均温度分别为11.8℃和10.2℃,地表层的温度波动比下层温度的波动大。植被覆盖是造成林外和林内太阳辐射、空气温湿度和土壤温度差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从2005年9月15日至2006年9月15日对寒温带兴安落叶松原始林树干形成层温度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树干形成层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够耐-40℃以下的低温,并始终保持自身温度变化的稳定,日温差始终保持在5℃左右;树干形成层的温度变化主要受林内温度的影响,其月平均温度与林内月平均温度的相关关系为Y=1.0202x-1.2641(R2=0.9971);同时与0~40cm根系分布层土壤温度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兴安落叶松原始林林内风速基本处于软风状态.与树干形成层的温度没有显著的联系,有利于树干形成层生命活力的保持.这一研究可为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大青山典型森林植被小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内蒙古大青山分布广泛的油松、白桦和落叶松林为典型植被,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对其小气候特征进行测定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期内,油松、白桦和落叶松均起到降低林内温度和减低林内风速的作用,但对湿度的调节效果不一致,其中油松林和白桦林的林内湿度分别比林外高0.58%和0.99%,落叶松林的林内湿度比林外低0.05%,为该区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以连续多年的定位测定数据,研究了杉木人工林的温湿效应.结果表明:由于杉木林冠层的作用,使杉木林内形成了温度变化平缓,林冠层对地表温和土温的调节作用远大于气温;由于冠层的阻滞作用,使林内风速很小,乱流交换较弱,林木蒸腾蒸发的水气不易散失,造就了林内水气充沛、空气湿润的特征;杉木林内显热能的日平均波动在2%,杉木林内环境的潜热能占总温湿能的8%左右;杉木林具有这样的温湿特征是杉木林的结构特征、杉木林生理功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以泰山森林生态站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同期林内外气象因子定位观测的实验方法,对气温、湿度、土壤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等因子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其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林内平均气温、土壤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相对林外明显偏低,但是,林内湿度相对林外偏高;(2)林内温差和湿度变化幅度明显较林外小。揭示了我区森林小气候的基本特征,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大巴山东脉的针阔混交林为对象,通过对气候因子的测定与分析揭示北亚热带典型针阔混交林森林小气候特征。依托湖北大巴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对林内和林外空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等气候因子监测数据,分析鄂西北大巴山针阔混交林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林外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一般高于林内,冬季除外;观测期林内降水总量839.8 mm,林外1 065.8 mm;林内按月度计算的平均风速为0.24 m·s-1,林外为1.02 m·s-1,林外月平均风速远大于林内;对于太阳总辐射以及光合有效辐射而言,林内和林外均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林内明显低于林外。试验证明湖北大巴山针阔混交林具有其森林小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1保护区基本情况新疆布尔根河狸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青河县境内。保护区东端与蒙古国接壤,西端至青格里河与布尔根河交汇处。保护范围以布尔根河河道主流为中心,自中蒙边境线开始向河道两岸外侧各延伸500 m,向西延长至布尔根河与青格里河交汇处,总面积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森工集团根河板业公司在企业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做法是实行首席工人制。全国农林水利工会主席王萍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视察时,对根河板业公司实行首席工人制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根河板业公司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为稳定技术人才,调动他们积极性,同时激发技能较低职工学习知识技能,根河板业公司2003年8月率先在全国林业系统实施了首席工人制。据介绍,首席工人是指在企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序列中设立和评选首席作业手、首席班组长,是为了表彰业务素质较好、工作业绩突出的职工而设立的荣誉称号。目前,根河板业公司已经在根河板厂、根欧…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不同地点冬季热岛效应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京市4个地点的小气候进行观测发现,冬天位于城区的悬铃木行道树下和位于城郊的马褂木林内的太阳辐射强度明显小于篮球场和草坪地;地面辐射强度和地表温度呈篮球场〉草坪〉悬铃木行道树下〉马褂木林内;篮球场、草坪、行道树下和马褂木林内的全天24h平均气温分别是6.2,6.2,6.5,6.0℃,表明4种类型城市用地之间的小气候存在差异,其中城区气温较高,具有一定的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