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牲畜头数连年增加,从而引起草地超载过牧,加剧了草原的退化.为减轻草原负荷,实行半舍饲养殖势在必行.对绵羊的半舍饲养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半舍饲养殖不仅能降低草地超载过牧的压力,而且能提高当地绵羊的繁殖力,使绵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集约化经营管理、养殖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成为可能,为绵羊半舍饲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辽宁草地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西部及西北部半农半牧区.多年的实践表明,对半农半牧区退化天然草场进行改良,种植豆科和其它科牧草建立人工草地或半人工草地,既是一个生产性生态系统,更是一个保护性生态环境系统,它具有生物覆盖、生物穿透、生物固氮、生物富集和生物转化等多方面的生态功能,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肥沃土地、维护牧草种植区生态环境、强化草地生态建设上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草地农业系统理论发展半农半牧区农村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杰  宿彦贵 《草业科学》1998,15(4):40-41,44
在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系统的植物生产过程应包含种植生植物和一年生饲料作物两方面,动物生产过程是以草食畜禽为主综合发展的畜牧业生产,把草地农业系统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就是广泛建立生态模式家庭牧场,以期达到增加收入和农牧业持发展的目的。规划固定饲物用地可使耕种农业形成新的三元种植结构。畜牧业的发展和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必将促进农村经济的有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武陵山区,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水热条件好,灌从草地、田间草地和林下草地资源丰富,适于发展山羊。山羊放牧饲养成本最低。山区因海拔差异很大,山势变化,小气候特色突出。牧草生产季节性强,山羊生产均衡性与牧草生产季节很难一致,半牧半舍饲养殖技术是适于山区发展的投资省、效益好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的决定后,各地对农区、半农半牧区的畜牧业给予更大重视。从发展潜力来讲,牧区超载过牧严重,发展畜牧业的潜力主要在于种草养畜,提高草地资源的转换率和牲畜质量。而农区粮食秸秆资源丰富,无论是增加饲养规模,还是提高质量和效益,都有很大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半农半牧区农牧结合,兼有二者所长,具有较为丰富的草地与耕地资源,资源潜力非常大。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天然草地群落结构与土壤水分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候变化导致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土壤含水量改变,必然影响区域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天然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在较大空间尺度上根据随机设置样地法调查区域内典型地带性草地群落,研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对草地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上生物量、凋落物质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虽正相关但不显著;2)物种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3)植物功能群受土壤水分的影响,表现为禾本科和豆科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杂类草相反。总之,在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是限制群落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子,而禾本科和豆科作为指示物种可以反映土壤的水分状况。土壤水分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半干旱区天然草地群落演替的驱动力,草地退化可能与土壤含水量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西、北部半农半牧区有可利用天然草地109万hm2,人工草地13.33万hm2.区内年平均草地鼠虫害发生面积20万hm2,损失牧草2~3亿 kg,相当于60万只羊(羊单位)一年的食草量.草地鼠虫害不仅损失大量牧草,破坏草地,加速草地退化,而且鼠虫扩散到周围农田,危害种子、幼苗和瓜果.因此,在半农半牧区开展草地鼠虫害防治,对保护草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牧业生产都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从1988年开始进行实地调查和基础研究工作,1993年正式立项推广,几年来共推广草地治虫灭鼠面积33.33万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果洛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半定位观测初报李发吉李有福刘立明(青海省果洛州草原站,大武,814000)为了准确掌握果洛州天然草地资源现状,我们于1994年7~9月在甘德县东柯曲下游对高寒草甸类3个亚类〔1〕草地的牧草生产量进行了半定位动态监测,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建平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是一个半农半牧县,在这一地区应用草地农业系统理论,建立一批适度规模的生态模式家庭牧场,改变耕种农业的种植结构,将能够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的有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昭觉县是一个彝族聚居的半农半牧高寒山区,绵羊是广大彝族人民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全县现有半细毛改良羊23.1万只,占绵羊总数的80.4%.农户中饲养绵羊10只以下的17 615户,占44.02%;饲养10~39只的10 472户,占26.17%;饲养40只以上的1 260户,只占总农户的3.15%.研究饲养48-50支半细毛羊适度规模,对提高农民养羊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经过三年在解放乡的调查研究,探明了半细毛羊在半农半牧区的适度饲养规模.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铜污染草地施钼肥对放牧乌蒙半细毛羊铜代谢的影响,探讨铜污染草地的治理方法,在乌蒙山区的威宁县铜污染草地开展草地施肥和放牧试验。用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土壤、牧草和动物组织的矿物质含量,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草地施钼肥能显著增加混合牧草钼和氮的含量(P0.01),但各施肥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束时,施钼肥草地放牧的乌蒙半细毛羊肝脏和血液钼含量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血液和肝脏铜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铜蓝蛋白和丙二醛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结果显示,铜污染草地施钼肥能显著降低铜污染对乌蒙半细毛羊的毒害性作用,改善乌蒙半细毛羊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半荒漠地区绿洲混播牧草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在甘肃河西半荒漠地区建植绿洲人工草地对6种混播牧草群落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播组合T6(无芒雀麦-紫花苜蓿型)和T5(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型)在群落稳定性及抗杂草的竞争力等方面表现均佳.在水热条件适宜情况下刈割频率为4~5次/年.T6的全年牧草产量可达126.9 t/hm2,根积累量232.6 t/hm2.茎叶比为1.09.叶面积指数7.0.通径分析表明,叶面积指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决定系数0.859 5).通过草地植物多样性保护、控制叶面积指数和维持草地营养平衡等调控措施,可使群落获得较高的稳定性.群落的多样性指数(y)与均匀度指数(x)相关极显著(r=0.718 4,P<0.01).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来源的20种牧草进行了两年的引种筛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豆科的肇东苜蓿、公农1号苜蓿、草原2号苜蓿和禾本科的无芒雀麦、林肯无芒雀麦、扁穗冰草、细茎冰草,在2001年极其干旱年份越冬率、产草量、抗逆性、分枝(分蘖)数、茎叶比都优于其它13个品种;而苜蓿品种国内的优于国外品种.由此认为,这7个牧草品种是黑龙江省寒冷干旱区、半干旱区建立人工草地、改良退化沙化草地的优良草种,可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试验在高寒牧区天然草地放牧条件下 ,测定陶×半细杂交一代羊出生到 4月龄和 6月龄的生长发育指标 ,结果表明 :在青海高原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下 ,杂交一代羔羊生长发育快于青海半细毛羊 ,4月龄活重为 2 2 .73kg ,6月龄活重为 2 7.96kg ,分别比青海半细毛羔羊提高 3 .0 2kg、3 .64kg(P <0 .0 1)。体长、体高、胸围、胸宽、管围和尻宽显著高于青海半细毛羔羊 (P <0 .0 1)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饲用灌木半灌木植物及其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海省草地饲用灌木、半灌木植物的数量构成、分布及其在草地中的作用及饲用价值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为开辟牧业区的饲料资源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6.
蒿类半灌木植物在草地中的地位及饲用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蒿与蒿类半灌木植物是天然草地资源中饲用价值高、分布广、数量多的一类重要牧草。在我国约9属335种,占全国草地饲用植物总数的5.27%,其中蒿属近230种,绢蒿属34种,在生态型上多为旱生和超旱生种类,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西藏、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草原及荒漠草地中、面积4776.19万hm^2,约店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2.16%,占六省区草地面积的17.3%。主要以建群种和优势种构成草原及荒漠类型  相似文献   

17.
张涛  刘阳  袁航  张岩  侯扶江 《草业科学》2012,29(11):1655-1659
对玛曲高寒草甸天然草地及开垦种草8年和20年草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天然草地显著高于开垦种草8年草地;土壤容重0~10 cm土层天然草地显著高于开垦种草20年草地;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天然草地显著高于开垦种草草地,比开垦种草草地高38.66%。土壤全氮、速效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天然草地显著高于开垦种草草地。土壤全氮、速效氮和全磷含量随开垦种草年限增加逐渐下降。各样地土壤全氮、速效氮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建兵  张德罡  田青 《草原与草坪》2013,33(1):54-58,64
在半农半牧地区,草原资源家庭责任承包制的实施使土地被过分细分到户,导致草地的破碎化。研究表明:强化草原管理有利于以草定畜,严格控制牲畜饲养量,草地超载及代牧现象减少;畜种改良使得传统的草原放牧向半放牧半舍饲过渡,大牲畜的饲养量出现大幅度减少;草地破碎化使得草地退化以定居点和水源为中心,沿着牧道呈一定的梯度形成辐射状的区域性草地退化趋势。通过草地的联户承包,共同经营管理,促进了草畜平衡制度的顺利实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草畜矛盾,减缓了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一、草地资源利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内蒙古草地退化现象日益突出。随着人口的增加,视草原为荒地的人们几次大规模开垦草地,生产粮食,造成草原面积不断缩小。另一方面,尽管草原畜牧业排不上位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为确保  相似文献   

20.
试验在高寒牧区天然草地放牧条件下,通过中国美利奴与青海半细毛羊杂交,测定杂交一代羊从出生到4月龄和12月龄的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杂交一代羔羊生长发育快于青海半细毛羔羊,4月龄活重为28.84kg,12月龄活重为35.07kg,分别比青海半细毛羔羊提高5.19 kg和5.77kg(P<0.01)。体长、体高、胸围、胸深显著高于青海半细毛羔羊(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