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用常规的堆肥法和在堆肥中接入降解菌(包括自行培养、筛选的混合菌和引入的白腐真菌)的方法处理受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找出了最适合的堆制条件,研究了4~6环的多环芳烃在堆制不同阶段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堆制法对几种难降解的多环芳烃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作用,在堆肥中接入降解菌后降解效果明显提高,其中白腐真菌的降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白腐真菌降解木质素酶系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质素是潜在的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利用白腐真菌对其进行降解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简述了白腐菌降解木质素酶系及催化作用以及白腐真菌的降解机理,介绍了白腐真菌在农作物秸秆、造纸工业、食品工业以及生物堆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堆肥中加入经过驯化的降解菌这种土壤有机污染生物修复技术 ,以超声波提取 -高效液相色谱 (HPLC)分离测定的方法 ,对堆肥材料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变化进行监测 ,从而了解降解菌对堆肥中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降解菌对堆肥中的多环芳烃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堆制条件下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及堆制材料的C/N质量比对污染土壤中难降解的四环到六环的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以超声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堆制材料中多环芳烃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堆制法对6种难降解的多环芳烃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作用,降解能力随着环数的增加而降低;多数多环芳烃的去除率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的污染浓度下,堆制材料的C/N质量比为25:1时比40:1时去除率高。在堆制的升温期和高温期,多环芳烃的浓度有所提高,在降温期和腐熟期又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接种白腐菌对城市污泥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稻草、木屑和麸皮为调理剂进行室内城市污泥堆肥模拟试验。同时接种白腐菌,监测堆肥过程中微生物指标、酶活水平及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考察其对堆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白腐菌的对照相比,接种白腐菌能够提高堆体的温度、真菌数量、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水平,降低氮素损失、促进硝态氮累积,全面提高堆体有效N、P、K含量。其中,接种2%的白腐菌效果最好,使发酵结束时堆料全氮的损失降低8.3个百分点,铵态氮含量降低31.1%,硝态氮含量增加14.2%;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42.9%、37.5%、33.4%、13.5%。  相似文献   

6.
白腐菌在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腐菌因具有极强的降解能力和特殊的代谢类型,在生物降解和修复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白腐菌应用于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白腐菌在堆肥中对难降解木质素的作用以及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同时对白腐菌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白腐真菌对多环芳烃(PAHs)的去除特性,采用间歇培养方式考察了白腐真菌对萘、菲、芘的吸附和降解特征,以及Tween80和Cu2+对白腐真菌去除萘、菲、芘的影响。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当萘、菲、芘的初始浓度分别为30.0、1.0、0.1mg L-1时,白腐真菌灭活菌对它们的吸附作用显著高于活菌,其最大吸附率分别为29.3%、38.2%、70.6%。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前期,白腐真菌对萘和菲的降解能力很弱,而培养后期降解作用占总去除率的59.6%~77.3%。然而,白腐真菌对芘的累计降解率仅为28.8%。在吸附和降解的共同作用下,萘、菲、芘的去除率最终达到了46.9%、53.5%和73.7%。另外,发现Tween80和Cu2+可以促进白腐真菌对PAHs的去除。当Tween80浓度介于0.1~1.0g L-1时,萘和菲的去除率随Tween80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芘的去除率随Tween80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Tween80不仅可以促进白腐真菌的生长,同时能提高漆酶活性。低浓度Cu2(≤+1.25mmol L-1)可以提高白腐真菌的漆酶活性,从而提高萘、菲、芘的去除率,且在Cu2+为0.25mmol L-1条件下的强化作用最为显著,分别比对照(无Cu2+)提高了77.3%、60.9%和23.2%。  相似文献   

8.
外源菌剂对猪粪堆肥质量及四环素类抗生素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不同外源菌剂组合对猪粪秸秆堆肥质量及猪粪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降解影响,以猪粪为原料,秸秆为调理剂,分别设置了不加菌剂处理(CK)、添加白腐真菌处理(F)以及同时添加白腐真菌、氨化和硝化菌剂(FAN)三个处理,在自制的长方体翻转式好氧堆肥反应器中进行了猪粪秸秆的堆肥化模拟试验。通过定期采样,分析了堆肥的基本物理性质、氮素形态和其中有机碳(OC)、全磷(TP)、全钾(TK)和四环素(TC)与土霉素(OTC)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菌剂添加处理(F和FAN)对堆肥腐熟(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但促进了堆肥中有机碳降解及全磷和全钾的增加,单一白腐真菌处理下的铵态氮的损失最小(0.24 g·kg~(-1));四环素和土霉素的浓度随堆肥时间显著下降,经过42 d两种抗生素降解率达90%以上(OTC、TC浓度5 mg·kg~(-1));白腐真菌起到加速堆肥中四环素降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ZZMZ菌剂和白腐真菌典型种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对土壤中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PCP)的生物降解作用。采用好氧堆肥法研究两种菌株对污染土壤中五氯酚的生物降解作用,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堆肥过程中五氯酚的降解率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最适条件下,ZZMZ菌剂和白腐真菌在20d内对灭菌土壤中PCP的降解率分别达89.33%、86.67%。添加ZZMZ微生物菌剂好氧堆肥方法是污染土壤中的五氯酚一种有效的降解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ZZMZ菌剂和白腐真菌典型种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对土壤中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PCP)的生物降解作用.采用好氧堆肥法研究两种菌株对污染土壤中五氯酚的生物降解作用,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堆肥过程中五氯酚的降解率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最适条件下,ZZMZ菌剂和白腐真菌在20 d内对灭菌土壤中PCP的降解率分别达89.33%、86.67%.添加ZZMZ微生物菌剂好氧堆肥方法是污染土壤中的五氯酚一种有效的降解方法.  相似文献   

11.
秸秆利用中白腐真菌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白腐真菌木质素降解酶系统进行评述。阐述利用白腐真菌和其他微生物进行混菌发酵,既可以降解秸秆中的木质素,又可以提高发酵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白腐真菌中的食用真菌发酵秸秆后,菌糠可以作为反刍动物的优质饲料。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接入白腐真菌、蚯蚓和蚓粪,研究了通过蚯蚓及蚓粪的作用来改善土壤环境,从而提高土壤原位生物修复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在30 d的黑暗培养试验里,土壤中菲浓度随着时间逐渐减少,蚓粪和蚯蚓自身均能促进土壤中菲的降解,但蚓粪的促进作用要优于蚯蚓的作用;在100 mg·kg-1菲处理浓度下,蚓粪处理中菲残留浓度在培养的第4 d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试验结果还表明,在加入白腐真菌的土壤中,蚓粪和蚯蚓都能促进白腐真菌对菲的降解,且显著高于只接入白腐真菌的处理.同时加入蚯蚓和白腐真菌的处理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酶活性虽然在一直下降,但蚯蚓的加入减缓了酶活性的下降趋势,从而使得蚯蚓提高了处理中白腐真菌对菲的降解率.而同时加入蚓粪和白腐真菌的处理中的LiP和MnP酶活性变化则要相对复杂,在培养前、中期,两种酶的活性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而在培养后期,两种酶的活性均显著增高.因此,同时加入蚓粪和白腐真菌处理的菲浓度在培养后期才与只加入白腐真菌的处理产生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蚓粪和蚯蚓可能是通过改善土壤环境条件、促进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来提高白腐真菌对菲的降解率.但是,其中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3.
陈化石油污染物降解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选择6株自堆腐处理2阶段的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的真菌,另引进2株白腐真菌作为供试菌株,采用以河沙替代土壤,用人工投加污染物的实验方法,研究了有较强解脂酶活性的真菌对特稠油、胶质和沥青质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土壤中低浓度污染物(特稠油浓度3.76g·kg-1、胶质和沥青质浓度0.095g·kg-1)经过80d的堆腐处理后,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Chrysoporium)、采绒革盖菌(Cviolusversicolor)、木霉(Trichodermasp.)、小克银汉(Cunninghamellasp.)、曲霉(Aspergillussp.)、镰刀菌(Fusariumsp.)对特稠油有较好的降解效果,降解率分别为20.40%、19.14%、22.46%、15.88%、16.48%和14.95%。但仅采绒革盖菌和小克银汉对胶质 沥青质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降解率分别达到11.47%和11.58%。本研究筛选的两菌株为强化难降解石油组分的去除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以多环芳烃为碳源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选取未受污染的土壤、农业植物废物、树叶和锯屑加入菲配成模拟含菲堆制原料,分别采用添加经驯化的活性污泥和不添加活性污泥2种方法进行实验室规模的堆制,通过测定菲的残留率、堆体pH值、挥发性固体含量及种子发芽率研究了2个过程中菲的降解及堆肥过程的进展.结果表明:添加驯化的活性污泥大大加快了堆肥过程和菲的降解过程,并进一步降低了堆料中的菲含量:添加经驯化的活性污泥的堆体堆制20 d后菲的残留率可降至4.3%,堆制31 d后菲的残留率可降至1.5%;而未添加经驯化的活性污泥的堆体堆制31 d后菲的残留率才降至4.5%.本实验条件下,堆制31 d后,基本消除了堆料及菲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不需额外调节pH、有机物含量,堆肥过程可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5.
曾凡清  周天星  陈琳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2):2274-2275
添加不同品种和比例的白腐菌,研究其对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尿素与白腐菌的共同作用下,玉米秸秆的粗蛋白含量平均提高180%;在白腐菌的单独作用下,平均降解木质素33.4%。2株白腐菌对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的降解速率不同,白腐菌2(编号GIM3.393)对木质素的降解能力优于白腐菌1(编号GIM3.383)。  相似文献   

16.
白腐真菌是一类可以有效降解木素的丝状真菌,由于其降解酶系特异性较低,因此,对于多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都能够显示出一定的降解效果,并且它的作用效果比较明显,所以,在生物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对于白腐真菌处理难降解有机物所进行的研究已经开展了许多,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也为今后白腐真菌应用于实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方法。主要讲述白腐真菌在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为以后开展的研究的进行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白腐真菌处理造纸黑液,探讨白腐真菌对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降解效果及其影响因子,确定最佳降解条件。【方法】从自然界腐朽木材上分离培养白腐真菌,利用专用培养基对其进行分离和纯化,分析木质素溶液质量浓度(污染负荷)、pH值、搅拌速度、碳源和氮源质量浓度、[Fe2+]质量浓度对白腐真菌降解木质素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白腐真菌降解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最佳条件为:木质素质量浓度为153.0 mg/L,pH值为5,搅拌速度为250 r/min,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 g/L,酒石酸铵质量浓度为0.20 g/L,[Fe2+]质量浓度为0.08 mg/L。【结论】得到了白腐真菌降解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白腐真菌对木质素的降解率最高可达64.38%。  相似文献   

18.
草腐菇类培养料中筛选高温菌株。用75%的稻壳和20%麸皮作为堆肥原料,以不加活性菌的处理为对照,将测得纤维素酶活高的微生物按比例接入到堆肥中,观察不同处理对堆肥腐熟过程的影响。草腐菇类培养料中分离的高温活性菌有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1∶2∶1∶1的处理,发酵过程中升温最快、温度最高。温度升高到65℃仅用2d,高温维持4d,最高温度为65℃。活性菌最佳比例为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1∶2∶1∶1。  相似文献   

19.
木质纤维素是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物,生物酶解是实现其物质利用的有效途径.白腐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作为腐殖质寄生型真菌,是酶解园林生物质的模式菌种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降解领域.为更全面认识白腐菌对木质纤维素的酶解能力和研究现状,从酶活水平对白腐菌的酶解机制和适用条件进行综述,介绍该菌种在饲料生产、生物堆肥、生物预处理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构建以白腐菌为核心的酶解菌系是实现园林生物质快速降解、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真菌细胞色素P450与多环芳烃浓度及降解率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菲、芘作为多环芳烃代表污染物,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 4种真菌细胞色素 P450含量与多环芳烃( PAHs)浓度及降解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菲 0~ 200 mg· L-1、芘 0~ 100 mg· L-1),菲、芘浓度与真菌 P450含量呈明显正相关,菲、芘浓度与真菌 P450含量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上述浓度内 ,真菌降解多环芳烃的能力与真菌 P450含量之间也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选用的 4株真菌中, Zj1(镰刀菌)降解菲和芘的能力最强, Zj3(小克银汉)次之, Zj2(毛霉)和 Zj4(青霉)降解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