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南大学历史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农具铜锛铸有"始建国元年正月癸酉朔日制"铭文,类似铭文首次见于青铜农具上,对研究新朝的农业工具与农业政策等具有重要的资料与学术价值。馆藏的两件"蜀郡"铁臿,进一步丰富了"蜀郡"农具的考古发现,对深入了解西汉时期云南地区的农业、冶铁业及与四川等地的交通、经济交流等具有较重要的资料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白燕培 《农业考古》2017,(4):123-127
朝阳北票喇嘛洞墓地和朝阳县大平房壁画墓皆出土了三燕时期农具,虽然数量偏少,但是成系列,整地工具、收割工具以及粮食加工工具皆有。其中,整地工具有铁犁铧、犁镜、铁铧冠、铁铲、铁锸;收割工具有铁镰;粮食加工工具有陶磨和陶碓。这对研究辽宁朝阳地区三燕时期的农业经济、冶铁业、制陶业等方面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宁 《农业考古》2023,(1):120-126
西汉时期,张掖郡下辖的居延都尉府,其农业存在军事屯田、官田和民田之别。军事屯田的主要劳作者为田卒,耕种屯田的铁制农具主要来自中央朝廷主导下的内郡转输。部分官田,会出租给普通民众。民田即普通民众拥有的田地,他们耕作田地的铁制农具需要自行购买,官方不会直接发放。无论屯戍机构或者普通民众,他们都可以就地取材制作一些木质简易农具,但是这并非当时当地农具使用的主流。西汉朝廷在西北屯戍地区农具的供应方面也是重军而次民。  相似文献   

4.
<正> 近几年来,不少乡镇办的农具厂片面追求利润,纷纷转产家用电器、高档家具等产品,而农民要添置一些中小型农具却伤透了脑筋。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农具厂是生产、维修农具的企业,其根本任务是为农业生产服务,满足农民对各种中小农具的需要。当然,农具厂生产一些盈利高的民用产品并非不可,但应在做好为农服务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不可单纯为追求盈利而置社会效益于不顾,推卸服务农业的重任。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民对中小农具的需求量虽然逐年减少,但中小农具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发展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中小农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建立初期,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面临着农业劳动力不足、化肥供给量短缺、农作物优良品种普及率低下等诸多困难。为较快地恢复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我国政府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推广使用新式农具是当时我国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措施。围绕着新农具推广运动,我国政府在广大农村建立了以农业技术推广站为核心的农业技术支援与普及网络;实施积极的农业补贴与小额农业金融贷款政策;实现多户贫农共用农业生产资料以改造小农经济等一系列措施,并且随着新农具推广运动的展开有力地推进我国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的向前发展。但是,由于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缺乏技术经验、农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等诸多问题,使得新式农具推广工作从一开始就遇到了巨大障碍。最终,新式农具推广运动这一新中国农业技术改良运动的先声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建国初期开展的新式农具推广运动依然为此后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农业技术改良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建国初期,推广新式农具是逐步实现农业技术改造和保证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开展了农具推广工作.虽然一些地区没有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盲目推广农具,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农具推广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总的说来,这一时期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农具的推广,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王爱民 《农业考古》2022,(4):143-152
皖南地区出土的青铜时代农具主要为石质农具和青铜农具,依据功能可分为耕作农具、收割农具两类。因为文化属性不同,农具的型式存在一定区域差异。与邻近的宁镇、太湖及江淮地区比较,皖南出土农具数量偏少,收割类农具比例较低,犁耕尚未出现,表明皖南农业生产较周边地区落后。在不同时期,皖南农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各不相同。夏商时期,皖南处于...  相似文献   

8.
综述山东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诗池 《农业考古》1990,(1):247-259
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在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年中,山东地区考古工作有很大发展,考古调查与发掘获得大量珍贵资料。现仅就有关农业用具方面的资料作一综述,并就其所反映的某些问题谈点浅见。(一)农具是衡量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尺,对农具发展史的研究,是研究农业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出土的农具很丰富,它为研究我国农具发展史提供了一批极为重要的资  相似文献   

9.
新疆南疆是一个有着悠久农业历史、发达的传统农业的地区,传统农具的使用历史超过了4000年,且非常适合于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本文基于作者的调查和历史文献,介绍南疆地区的传统农具的类型、功能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小丰 《农业考古》2023,(1):136-143
明清以来,大量农具传入西辽河地区,配合着当地传统农具,大面积荒地得到开垦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随着农业发展,经济收入的增加,对边疆地区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农具传入西辽河地区的过程中,移民入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之朝廷政策的推行,以及改良后的农具与农业技术的应用,使西辽河地区粮食产量颇丰,奠定了后世农业生产格局。农具的使用带来了经济效益,但由于过度垦殖,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对西辽河地区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