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杂交稻制种上碰到花期严重不遇时,利用多效唑(MET)调节花期,不但效果明显,且经济省工。但必须正确掌握多效唑的使用方法、使用时间、使用量和适时利用 “九二○”激素解除多效唑药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1.适量:多效唑的适宜用量一般随花期不遇程度而定,以珍汕97A为例,母本早2~3天的,多效唑使用量以50~100克为宜;母本早3~4天的,以100~150克为宜。不论花期差距多大,多效唑用量不能超过400克,否则,母本植株会明显变矮、包颈加重,穗部畸形,从而造成减产。 2.适时:多效唑使用后,需经3~4天才能发挥作用,药效期一般持续35天左右,且表现出…  相似文献   

2.
以小麦宁麦13为材料,分析了喷施不同剂量的矮壮丰与多效唑对宁麦13化学调控效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主要作用于基部第1、2节间以及穗下节,导致宁麦13株高下降,且多效唑浓度越高,控高效果越好;矮壮丰主要作用于基部第1、2节间,对穗下节无影响,甚至会促进穗下节伸长,导致控高效果不明显。喷施不同剂量的矮壮丰与多效唑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会影响宁麦13的有效穗数,而且剂量越大,有效穗数越低,同时也会影响宁麦13的实粒数与千粒质量,其中千粒质量随着剂量的加大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而喷施多效唑的宁麦13理论产量明显高于喷施矮壮丰的理论产量。综合小麦成穗、株高与产量3个方面性状,多效唑40 g/667 m~2(年前)+矮壮丰50 m L/667 m~2(年后)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太湖地区水稻双季抛秧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多效唑化控和群体密度影响双季抛秧稻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规律的初步研究,苏南太湖地区双季抛秧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为(1)前季稻适宜品种为嘉育293,基本苗应在2.4×106/hm2以上,秧田多效唑化控适宜用量450 g/hm2;(2)后季稻适宜品种为镇稻88,基本苗应在3.15×106/hm2以上,秧田多效唑化控适宜用量450 g/hm2.  相似文献   

4.
在施分蘖肥时,通过配施不同用量的多效唑,研究了多效唑对杂交水稻C两优817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随分蘖肥一起撒施后,C两优817株高降低,分蘖和有效穗增多,穗粒数减少,伸长节间缩短;随着多效唑用量的增加,缩短的伸长节间数增多,株高降低,抗倒伏能力增强;当多效唑用量达到2 250 g/hm2时,大风后未倒伏,产量最高,且变异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5.
多效唑浸泡麦套花生种子及喷施浓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50mg/kg和100mg/kg多效唑浸种的麦套花生,根系体积增大91.43%和72.86%。根系叫吸收面积增大47.45%和31.93%。100mg/kg的多效唑化控效果最好。主茎缩短11.7cm。侧枝长缩短13.2cm,50mg/kg的增产效果最好,为4518kg/hm^2,比对照增加762kg/hm^2,增产20.3%。  相似文献   

6.
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在0~200 kg/hm^2的范围内,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氮肥施用量40~240kg/hm^2比CK(无肥区)增产38.90%~169.45%,比只施用磷、钾肥的处理增产16.99%~129.94%.氮肥用量增加,单穴穗数、穗粒数增加;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和饱满粒率下降.穗颈长、穗长、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量、着粒密度增加;植株高度、单穴草重、生物产量、谷草比和经济系数提高.适宜的氮肥用量为160~200 kg/hm^2,不仅增产率高,而且其它性状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对珍汕 97A ,协青早A和Ⅱ 32A 3个杂交水稻亲本喷施穗萌抑制剂和多效唑 ,以减少穗萌的效果筛选试验结果表明 :抑制穗上芽的效果以穗萌抑制剂较好 ,而多效唑没有明显的效果。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 ,施用穗萌抑制剂可控制穗上芽在 5 %左右 ,在恶劣的连阴雨天气下 ,通过施用穗萌抑制剂可减少 7~ 2 9个百分点的穗上芽。穗萌抑制剂的喷施时期以乳熟末期 (收割期前 7d) 黄熟期 (收割期前 5d)最为适宜。抑制穗萌的效果随着药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在本试验中每公顷用 180 0g(分 2次用 ,每次 90 0g)即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试验的 3个不育系施用穗萌抑制剂均有较好的效果 ;各处理在喷施穗萌抑制剂后 ,千粒重基本上无大的影响 ,但结实率则有较大差异。亲本种子在施用穗萌抑制剂 6 0d后 ,就可以解除抑制 ,恢复正常的发芽水平  相似文献   

8.
稻丰散、稻唑磷防治稻田灰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表明,稻丰散EC、稻唑磷EC对灰飞虱低龄若虫均具有较好的速效性,防治效果优良。稻丰散每h卉用量1.2L、稻唑磷每hm^2用量1.35L,药后1d、3d、7d的防效均在98%以上,与毒死蜱每hm^2用量1.5L防效相近,极显著优于噻嗪酮每hm^2用量0.6kg的效果,是防治灰飞虱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多效唑对马铃薯产质量的影响。[方法]在马铃薯现蕾期,设置300、350、400、450 mg/L的15%多效唑溶液喷施,探索不同浓度多效唑对马铃薯产质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400 mg/L的15%多效唑溶液675 kg/hm2的处理效果最好,产量达到33 060.9 kg/hm2,比对照增加14.21%。[结论]在马铃薯上施用浓度为400 mg/L的15%多效唑溶液,用量为675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喷施多效唑来达到高产所需的足穗,解决南方晚粳稻有效穗数不足的问题。【方法】设计以品种为主区、多效唑浓度为副区的裂区试验。以镇稻11和甬优2640为晚粳稻材料,以晚籼稻H优518为对照;多效唑浓度(以有效成分计)分别设A1(0 mg/L)、A2(84 mg/L)、A3(120 mg/L)、A4(156 mg/L)和A5(192mg/L)共5种施用水平。2014—2015年评估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南方晚粳稻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多效唑浓度增加,2年各品种秧苗苗高均逐渐降低;H优518及甬优2640秧苗叶龄及SPAD值逐渐增加,而镇稻11却先增后降;三品种秧苗单株根长、根数、分蘖数以及有效穗数、结实率、籽粒充实度和产量均随苗期喷施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其中H优518及甬优2640两品种的上述指标均在A4时最高,镇稻11在A3表现最佳。【结论】喷施适宜浓度多效唑可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有效穗数及产量。其中,H优518及甬优2640以A4(156 mg/L)时产量表现最好,而镇稻11却在A3(120 mg/L)时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1.
人参的功效     
《人参研究》2009,21(4):F0002-F0002
人参是应用历史最为久远的名贵中药.其药用价值早已为世界所公认。人参的学名为Panax ginseng C.A.Mey。其中希腊文Panax的含义是“万能药”之意。  相似文献   

12.
稻田生态种养对农田生态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璐  陈灿  黄璜  李桂香 《作物研究》2019,(5):346-351
就近年来国内外稻田生态种养如稻田养禽类(鸡、鸭、鹅)、稻田养鱼类(鱼、鳅、鳝)、稻田养两栖类(鳖、蛙)和稻田养甲壳类(虾、蟹)对水稻群体结构和植株生长、水体环境、稻田土层、稻田杂草和水稻病虫害等方面的农田生态效应进行了概述,旨在为更好地开展稻鱼生态种养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The marine drug histochrome is a special natural antioxidant. The active substance of the drug is echinochrome A (Ech A, 7-ethyl-2,3,5,6,8-pentahydroxy-1,4-naphthoquinone), the most abundant quinonoid pigment in sea urchins. The medicine is clinically used in cardiology and ophthalmology based on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Ech A, which simultaneously block various links of free radical reactions. In the last decade, numer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histochrome in various disease models without adverse effects. Here, we review the data on the various clinical effects and modes of action of Ech A in ophthalmic, cardiovascular, cerebrovascular, inflammatory, metabolic, and malignant diseases.  相似文献   

15.
EM原露在水稻上应用效果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友水 《中国稻米》2001,7(5):32-32
EM原露是由多种有效微生物组成的复杂而稳定的微生物菌群,具有造就良性生态的功能。为探索EM原露对水稻的影响,明确EM原露在水稻上应用效果,掌握EM原露在水稻上的应用方法,特安排本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EM原露(江西天意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产)、EM原露发酵堆肥、鲜猪栏肥。供试品种为协优914。 2.试验方法 本试验安排在临海市稻麦繁育场,该地块土壤肥力中等,灌排水设施良好。设5个处理,3个重复,共15个小区,每个小区 3 m × 8 m,24m2,随机区组排列。5个处理分别为①EM原露堆肥 …  相似文献   

16.
对菠萝甘蔗轮作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菠萝、甘蔗连作地比较,菠萝甘蔗轮作地能明显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加速速效性养分的释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增强土壤微生物整体活性;提高作物产量和产值,降低生产成本,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菠萝甘蔗轮作效应改善的实质在于:菠萝甘蔗轮作后,由于其作物种类的不同导致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多,土壤生物活性增强,并导致土壤速效养分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草甘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地区黑土为材料,探讨草甘膦对土壤呼吸、土壤可培养菌种群数量、大豆固氮根瘤菌和大豆根腐镰刀菌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草甘膦浓度的加大,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增强,土壤中草甘膦含量为1 mg&;#8226;kg-1、10 mg&;#8226;kg-1、100 mg&;#8226;kg-1时,危害系数分别为1.20、0.322、0.0760,远小于无危害标准系数20,确定草甘膦对土壤微生物低毒或无实际危害。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对土壤真菌、放线菌种群数量具有一定影响。土壤可培养菌种群数量随草甘膦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随着草甘膦加入时间的延长,真菌、细菌、放线菌的种群数量有所恢复,其中放线菌与真菌同细菌相比对草甘膦敏感,土壤细菌对草甘膦具有较强的耐受或降解能力。草甘膦对大豆根瘤菌和大豆根腐镰刀菌有一定影响,对大豆根瘤菌的抑制作用与草甘膦浓度呈正比;低浓度草甘膦对镰刀菌产生激活作用,高浓度草甘膦对镰刀菌具有抑制作用;伴随草甘膦加入时间的延长,其对大豆根瘤菌和大豆根腐镰刀菌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8.
张喜成 《北方水稻》2011,41(4):7-11
选取10个水稻品种进行水稻高产群体结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穗数较少和较多的品种均不易获得高产,高产品种应具有适宜的穗数;过高的茎蘖数使无效分蘖也增加,分蘖成穗率随着水稻分蘖能力的增加而降低,同时会引起穗子的变小,给实现高产目标造成困难,因此在提高穗数的同时应注意提高分蘖成穗率,创造良好的群体质量;总干物质积累量与最终产量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中高产水稻均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说明强大的物质生产能力有助于水稻高产目标的实现;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下降慢,水稻植株抽穗后绿叶面积持续时间延长,水稻群体光合势大,是高产水稻的另一特征。  相似文献   

19.
水稻配方肥田间校正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赣榆县试验地块土壤养分测试结果,根据水稻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设计出适应不同地块的2种配方肥料。为验证2种配方肥的田间使用效果,于2012年度进行了田间校正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区产量均有所增加,增产率分别为8.32%、11.97%,分别增收172.34元/667 m2、266.13元/667 m2。肥料农学效率、配方肥产投比较好。因此,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根据测土结果和水稻需肥规律拟订的施肥配方较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 ,港啤一号所表现出的高产、优质等特点 ,使其一直成为我场大麦生产的主要品种 ,但其抗逆、抗倒性差等缺点 ,使其种植带有很大的风险性。麦业丰是中国农大作物化控中心研制的一种生化制剂 ,为探索其在港啤一号上的使用效果 ,我们于今年进行了喷施试验 ,结果证明其具有壮秆、防倒、抗逆和增产的作用 ,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1 试验设计1 1 供试材料 :2 0 %麦业丰微乳剂 ,大麦港啤一号1 2 试验地情况 :试验设在新洋农场一大队 ,壤性潮盐土 ,地力均匀 ,有机质 1 1 % ,排灌方便。1 3 田间试验设置 :①麦业丰喷施处理 ,每公顷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