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常见的霉菌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镰刀菌属、麦角菌属的霉菌。在适宜条件下,这些霉菌就大量迅速繁殖,引起饲料及其原料的发热、发霉变质,影响饲料品质,同时在饲料及原料中产生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呕吐霉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F-2霉素、麦角毒素等,对水生动物及其产品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2.
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常见的霉菌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镰刀菌属、麦角菌属的霉菌。在适宜条件下,这些霉菌就大量迅速繁殖,引起饲料及其原料的发热、发霉变质,影响饲料品质,同时在饲料及原料中产生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呕吐霉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F-2霉素、麦角毒素等,对水生动物及其产品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3.
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常见的霉菌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镰刀菌属、麦角菌属的霉菌。在适宜条件下,这些霉菌就大量迅速繁殖,引起饲料及其原料的发热、发霉变质,影响饲料品质,同时在饲料及原料中产生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呕吐霉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F-2霉素、麦角毒素等,对水生动物及其产品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4.
霉菌毒素普遍存在于饲料和饲料原料中,是霉菌在配合饲料及其原料中生长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其具有很强的毒害作用,对动物造成多种急性和慢性毒害,对畜禽养殖造成重大危害。文章对霉菌毒素的种类、危害及对动物养殖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军  汪莉 《畜禽业》2005,(3):30-31
饲料安全即食品安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等添加物在畜产品的残留,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饲料中的霉菌及霉菌毒素由于其含量一般较低,检测难.而易被忽视。本文就饲料中的主要霉菌及霉菌毒素种类、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饲料霉菌危害的防控措施作一概述,为科学防控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饲料和畜禽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用来源广的廉价植物性蛋白源取代动物性蛋白源,已成为水产饲料生产的趋势,也使得水产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和影响有所增加.有一定毒性的呕吐毒素是谷物中的霉菌次级代谢产物,在饲料及其原料中的检出率极高,长期摄入会影响动物的健康.本文通过综述呕吐毒素的产生、毒性、污染现状及对水产养殖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呕吐毒素对水产动物毒性的...  相似文献   

7.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晓燕  曾凡坤 《畜禽业》2005,(11):60-61
霉菌(Mold)是真菌(Fungi)的一部分,霉菌毒素是霉菌在农产品中产生的一种具有广泛化学结构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对人和动物具有广泛的毒性作用.饲料中霉菌毒素中毒问题早已存在,但直到1960年英国"火鸡X病"爆发,霉菌毒素中毒才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已知能产生霉菌毒素的霉菌有150余种,霉菌毒素约有300多种.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6,(11)
正1霉菌毒素和危害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在谷物田间生长、收获、饲料加工、仓储及运输过程皆可产生。猪采食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后会造成生长缓慢、繁殖障碍和免疫力低下,诱发多种疾病,常造成大批发病和死亡,给养殖户造成损失。目前饲料检测到的毒素已超过350种,对猪危害最大的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9.
杨建清 《畜禽业》2012,(11):19-21
<正> 饲料被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成为饲料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农作物和饲料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及贮存过程中,由于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饲料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联合国粮食组织估算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7%的粮食、饲料等农产品受霉菌侵害。霉菌大多属于中温型微生物,最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为20~30℃,繁殖产毒的最适温度为25~30℃,其中曲霉菌属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0℃,青霉菌属为28℃左右,镰刀菌一般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杨君宜 《畜禽业》2007,(9):38-39
<正>霉菌毒素是真菌在谷物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猪霉菌毒素中毒是由于猪采食了发霉腐烂的饲料后引起的一种中毒性疾病。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可发生该病,妊娠母猪和小乳猪更为敏感。目前对养猪业危害最大的霉菌毒素主要有4种:黄曲霉毒素、镰刀霉毒素、玉  相似文献   

11.
<正>夏季是霉菌毒素孳生的适宜季节,许多霉菌在谷物的生长、收获、储藏,饲料加工以及运输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引起饲料霉变,代谢和产生出大量的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因此,务必要引起养猪场户的高度重视。1霉菌毒素的危害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营养方面,不仅降低了饲料的营养价值,而且产生的很多异味损害了饲料的适口性。  相似文献   

12.
在现有条件下,饲料霉变可以说不可避免。特别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和高温高湿的多雨季节,更是饲料最易发生霉变的季节。霉变饲料因含有毒的代谢产物霉菌毒素,使氨态氮增加,VB1VB2VD泛酸减少和VE被破坏,饲料营养质量下降,粗脂肪和纯蛋白质减少,而氨基酸含量下降,降低了蛋白质的可消化利用性。同时,霉变释放热量,饲料及原料温度升高,易引起其它细菌的污染和侵害,并影响饲料的贮存和使用。另外,饲料被霉菌污染后,会散发一种特殊的霉臭味,使饲料的适口性降低,导致畜禽及水产动物的摄食量下降,甚至绝食。特别是霉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在畜禽及水产动物体内的残留,可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必须重视搞好饲料霉变的预防及去除。  相似文献   

13.
何洪政 《畜禽业》2011,(9):32-34
<正>霉菌毒素是在田间、加工、饲喂以及储存过程中,在谷物上生长的真菌产生的有毒物,通过污染饲料、垫料对动物造成危害。目前,世界上每年约25%的谷物被霉菌毒素污染,据报道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毒菌种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饲料中存在对畜禽生产以及饲料工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本文综述了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来源、性质、毒性、对畜禽和人类的危害以及检测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刘忠敏 《畜禽业》2006,(10):21-22
在当今养殖业生产中饲料发霉和霉菌毒素引起的动物中毒以及死亡所造成的危害仍然是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尤其是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夏秋季节气候炎热,降雨量多,高温潮湿的环境适合霉菌的生长繁殖,饲料原料在生长、收获和贮藏各个阶段都有可能感染霉菌,在饲料的加工调制、运输、销售等过程中也易被霉菌污染。霉菌产生的毒素对畜禽危害极大,造成畜禽生产性能下降、疾病易感性提高,并通过残留在动物食品中雨影响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黄曲霉毒素是某些霉菌在高温、高湿和高水分的情况下产生的有毒物质。对不同的鱼类毒害程度不同,可以直接造成动物的肝脏和免疫功能损伤,也可通过降低营养成分而间接影响动物生产性能。良好的原料选择、加工和储藏是降低水产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17.
郑云峰  周杰 《畜禽业》2006,(5):22-24
每年霉菌毒素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霉菌毒素的危害和正确选择霉菌毒素吸附剂进而减少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已刻不容缓。本文就常见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吸附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复合生物制剂降解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效果,寻求一种安全、绿色、高效的生物降解霉菌毒素的方法。方法 将嗜热链球菌、戊糖片球菌和布氏乳杆菌混合发酵产物、酵母细胞壁提取物、杜仲叶提取物复配制成生物制剂,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酶烯酮(ZEN)和呕吐毒素(DON)进行体外降解试验,并探究降解饲用玉米中霉菌毒素的复合生物制剂适宜配比。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生物制剂与各组分单独使用相比,其对AFB1、ZEN和DON的降解率有显著提高(P<0.05),降解率均达到90%以上;复合生物剂添加量为1%时,对饲用玉米中3种霉菌毒素的降解率最高,均超过90%。结论 复合生物制剂对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酶烯酮毒素和呕吐毒素具有显著的降解作用,其适宜添加量为1%。  相似文献   

19.
实验旨在研究在饲料中分别或联合添加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和霉菌毒素吸附剂(mycotoxins adsorbent)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黏膜形态及菌群结构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250 mg/kg COS、2500 mg/kg霉菌毒素吸附剂、250 mg COS+2500 mg/kg霉菌毒素吸附剂(组号为C0、C0.25、M2.5、C0.25+M2.5),制成4组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初重(0.23±0.02)g的凡纳滨对虾8周。结果显示:COS与霉菌毒素吸附剂联合使用有助于改善肠道形态学指标,C0.25+M2.5组绒毛高显著大于C0、C0.25组(P0.05),绒毛宽显著大于M2.5组(P0.05),肌层厚度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各组有效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s)数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C0.25+M2.5组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PD值显著低于M2.5组(P0.05),但显著高于C0.25组(P0.05),与C0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道菌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C0.25+M2.5组变形菌门细菌含量最低且厚壁菌门细菌含量最高,各组拟杆菌门细菌均升高,C0组含量最低。在属水平上,弧菌属(Vibrio)、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Spongiimonas、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以及Candidatus Bacilloplasma占主要优势,C0.25+M2.5组弧菌属、发光杆菌属细菌含量均有效减少;C0.25+M2.5组发光杆菌属细菌含量最低,假交替单胞菌属细菌含量最高。250 mg/kg COS和2500 mg/kg霉菌毒素吸附剂联合添加对菌群丰富度无显著影响,但优化了肠道形态学指标及肠道菌群结构,提升了肠道健康,效果优于单一添加组。  相似文献   

20.
1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黄曲霉毒素(AFT)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集蜂曲霉(A.nomias)和黑曲霉(A.niger)等产生的一类结构相似的次级代谢产物,其中由前两种霉菌产生较为多见。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二呋喃香豆素衍生物,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