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症状:病叶初为苍白色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灰褐色,边缘为褐色并微凸起的圆满斑,最扣病斑中央退为灰白色,呈极薄的半透明状。发生规律:秋白菜早播发病多。秋季多雨有利于发病,并易造成软腐,加重危害。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选喷70%代森锰锌可湿性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40%克菌丹呆湿性粉剂400倍液等,隔7d~10d  相似文献   

2.
花生网斑病 (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又称褐纹病、云纹斑病。常与叶斑病混合发生,可造成早期花生叶片脱落,严重影响花生产量。花生网斑病过去在滑县发生很轻,2000年突然严重发生。据观察,该病为害花生,发病初期在基部叶片上发生,逐步向上部叶片发展。在叶正面产生边缘呈网纹状、不规则形褐色病斑,不透过叶背,以后由侵染点沿叶脉向外扩展,呈星芒状扩展至整个叶面。县植保站定点调查花生地块, 8月中、下旬病株率40%, 8月底病株率达100%,全县发生面积达1.9万 hm2以上。   分析该病流行原因,与作物茬口、高温、高湿、多…  相似文献   

3.
棉花轮纹叶斑病(AlternariamacrosporaZimm.)又称棉花黑斑病,可造成棉花叶片焦枯脱落,严重影响棉花产量。棉花轮纹叶斑病过去在馆陶发生很轻,2001年突然严重发生。据调查,该病为害棉花叶片,发病初期在中、下部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圆斑,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或近圆形褐色斑,有的病斑出现不明显的轮纹,发病后期上部叶片也出现病症,严重时叶片焦枯脱落。据县植保站调查,7月31日发现病叶,当时发病部位为中、下部叶片,病株率30%,病叶率15%左右,到8月14日有病棉株上部叶片也出现病斑,病株率达50%,病叶率达80…  相似文献   

4.
通过2年对番茄自粉病田间扩展流行动态调查和药剂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白粉病菌首先由中心病株下部叶片向上部作垂直扩散,随后进行水平传播,且顺垄传播快;在甘肃省张掖市一般7月中旬至下旬开始出现,田间蔓延快;环境条件适宜时,从植株上部叶片显症到发病率达91.5%仅需5d。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喷药7d后,24%噻呋酰胺悬浮剂12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倍液、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和62.25%代森锰锌·腈菌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效达到最大,依次为83.4%、81.4%、81.3%和68.7%,而喷药10d后40%氟硅唑乳油3个浓度梯度(3000、5000倍液和7000倍液)的药效均达到最高值,依次为72.2%、73.3%和78.5%,表明40%氟硅唑乳油持效期较长,药效稳定。  相似文献   

5.
曾忠坚 《广西植保》2002,15(4):10-14
用5%霉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30%爱苗乳油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防治香蕉黑星病,防效达80%以上,值得在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6.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好郑真(黑龙江省呼兰县农技推广中心150500)品种为“昆仑一号”,随机取点调查,计算病株率、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2.1.2穗期感病药剂喷雾防治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各500倍液分别在青稞抽穗期和开花...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30%奥疫霉可湿性粉剂900倍液、10%地菌净可湿性粉剂700倍液、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3.8%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900倍液对太子参叶班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和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达90.34%和81.55%。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40%克菌丹戊唑醇悬浮剂8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大姜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比常规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防治效果好。在生产上建议推广使用40%克菌丹戊唑醇悬浮剂800~1 000倍液防治大姜茎基腐病。  相似文献   

9.
用杀菌剂45%圆斑净可湿性粉剂对三七圆斑病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5%圆斑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施药后7d和14d的防治效果达71.26%和82.04%。  相似文献   

10.
茄褐纹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之一,只为害茄子,全国各栽植区普遍发生。苗期为害造成缺株,严重时缺株率可达60%以上;果实发病引起果腐,一般可造成20%~30%的果腐,病果不能食用。茄褐纹病从苗期到果实成熟期都可发生。幼苗感病,多在近地面茎基部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梭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收缩。当病斑环绕茎周时。病部缢缩,幼苗猝倒死亡,大苗形成立枯。成株期感病,叶片形成白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间浅黄色,其上着生许多小黑点,呈轮纹状排列或散生。茎受感染出现溃疡病斑,病斑边缘深褐色,中…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梢腐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 为甘蔗梢腐病精准高效防控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支撑, 选用多菌灵、苯菌灵、百菌清、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和生产示范验证。结果表明, 3个配方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 500 g/hm2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600 mL/hm2分别与磷酸二氢钾2 400 g/hm2和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复配后对甘蔗梢腐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其病株率均在8.62%以下, 防效均达90.73%以上, 较空白对照甘蔗实测产量平均增加15 489 kg/hm2以上, 糖分增加1.8%以上, 每公顷用药成本仅270元。本研究显示3个配方药剂是防控甘蔗梢腐病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 可在7月-8月发病初期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叶面喷施、7~10 d喷1次, 连喷2次, 可有效控制甘蔗梢腐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2.
布朗李叶枯病病原鉴定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布朗李叶枯病在湖南布朗李树上一般株发病率为20%~35%,叶发病率10%~25%,病情指数10~25;严重地区株发病率达100%,叶发病率50%~70%,病情指数25~35。病原菌为Macrophoma kawatsakai Hara。病菌从叶尖或叶缘侵入,形成叶枯或半圆形的病斑。实验室药剂筛选证实,抑制该菌菌丝生长效果良好的化学药剂有: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菌克星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5%疫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等;抑制孢子萌发效果良好的化学药剂有: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5%疫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5%石硫合剂可湿性粉剂等。  相似文献   

13.
新型植物源杀虫剂--血根碱对苹果二斑叶螨控制效果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2002年,在湖北广水进行的2年1%血根碱可湿性粉剂防治苹果二斑叶螨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1%血根碱可湿性粉剂对苹果二斑叶螨有良好的灭杀效果,使用浓度在2500倍时,防治效果与生产上推广使用的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相当。  相似文献   

14.
4种药剂防治西番莲茎基腐病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茎基部包裹浇药法测定了4种药剂对西番莲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1亿孢子/g木霉菌水分散粉剂150倍液这4种药剂施药后9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83%,62.5%,33.3%和20.83%;65%代森锌、80%多菌灵在病后防控西番莲茎基腐病的效果显著,值得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花生疮痂病发生规律与防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花生疮痂病作分离培养、越冬场所、流行动态、品种抗性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能在花生汁液琼脂平板上形成菌落,对新梢嫩叶喷雾接种潜育期3 d,病菌主要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感病品种果荚带病率高,可通过种子调运和销售传播。在福州于4月下旬始病,5月中下旬盛发,出现明显的发病双高峰期;花生下针结荚期间遇持续降雨是导致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隔10天连续施药2次,可达到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施保功处理柑桔防病保鲜效果好施保功50%可湿性粉剂(Sporgon50WP)与施保克25%乳油(Sportak25EC),为艾格福公司在我国注册产品,据资料介绍此药对芒果炭疽病、蒂腐病,柑桔青霉病、绿霉病、蒂腐病、炭疽病,瓜类炭疽病,磨菇疣胞霉病、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秸秆还田面积增加,小麦—玉米连作栽培制度推行,品种抗性下降和适宜气候条件等原因,玉米赤霉病[Fusarium avenaceum(Fr.)Saec]在成安县发生有加重趋势。据县农业局2005年对本地5个主要品种调查,白轴型玉米病株率30%以上,病籽率12.1%以上;红轴型玉米病株率35%以上,病籽率15.95%。已成为玉米高产、稳产的障碍因素。此病症状主要表现为4个类型。①烂种、幼苗凋萎。②玉米茎基腐。初期病株基部节间表面有褐色病斑,形状不规则,纵向扩展。挤压时病部下陷、发软、无弹性。剖秆可见病节内部组织腐烂,维管束丝状游离、褐腐或红腐。③青枯。…  相似文献   

18.
药剂处理种子防治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药剂处理带菌种子防治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研究表明,以3%盐酸处理种子防效果最好,其次是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和新植霉素。用3%盐酸处理哈密瓜种子15min,水洗后,再用600倍加瑞农浸种处理过夜后播种,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具较好防效。  相似文献   

19.
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8%毒死蜱乳油、10%溴氰菊酯乳油、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2%印楝素乳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的500、1 000、2 000倍液处理后共生菌的生长(菌落数量)显著减少,共生菌的假菌丝生长不舒展,有所萎缩,酵母多形成空泡。浓度越高、共生菌生长受到抑制越显著。低浓度(常规推荐剂量及以下)井冈霉素对共生菌生长影响较小,而高浓度(2倍常规推荐剂量)处理影响很大。这说明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农药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的生长均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本县三樱椒发展迅速。 2000年种植面积达 0.4万 hm2,主要种植方式有麦套椒和麦茬椒 2种。由于当年秋季降雨量大,三樱椒叶枯病大面积流行。据调查,病田率均达 100%,发病株率 80%以上, 90%以上的田块叶片脱落严重,植株矮小,部分田块毁种,产量损失平均在 40%以上。 1症状   三樱椒叶枯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发病高峰在降雨汛期 (7月中、下旬至 8月上旬 )。起初叶片散生褐色小点,随后很快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暗褐色,中部灰白色,病叶易脱落,病斑愈多,落叶愈重,严重时整株叶片几乎脱光,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