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稻制种节水节肥高产稳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杂交稻制种节水增效关键技术和节肥高产稳产关键技术及其3项改进措施.即在技术路线上,改主攻穗数的高投入途径为采取穗粒兼顾的节本高产稳产途径;在施肥量上,改"高氮高磷钾"施肥为"适氮高磷钾"施肥:在各次肥料施用比例上,改"前促一轰头"施肥为"稳促"施肥,从而实现杂交稻制种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
两系杂交稻不同氮肥运筹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针对两系杂交稻穗大粒多、两段灌浆比较明显的特点,桂林市农业局1998~2002年组织开展多点试验。在品种、总施肥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氮肥采用控前增后或前肥后移肥料运筹,即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早稻以8:2和7:3产量较高,晚稻以7:3和6:4产量较高,免耕抛秧以8:2产量较高。同时,群体质量较好,表现在后期功能叶绿叶数多、抽穗至成熟特别是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多,与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地点的常规施肥和机械施肥方式,分别设置了无肥区、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氮磷钾区5个施肥处理,从而探索对肥料利用率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为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方式与机械施肥方式下,全肥区的玉米的生物性状中百粒重影响较大,缺氮区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明显较低;产量上,常规施肥与机械施肥全肥区籽粒、茎秆产量都比其他处理产量高,增产幅度大,无肥区产量最低;肥料利用率小,常规施肥氮肥利用率一般为25%~30%,磷肥利用率一般为15%左右,钾肥利用率为50%左右,而机械施肥能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特别是氮肥利用率,磷钾肥利用率也有较大提高,而且产量也增加20%~30%。  相似文献   

4.
贵池区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贵池区单季稻机插秧目标产量600kg/667m2,氮磷钾推荐施用量为13.1kg、3kg、8.3kg。肥料运筹:氮肥基肥∶分蘖肥∶穗粒肥为3∶3∶4;磷肥全做基肥;钾肥基肥∶穗粒肥为7∶3。在推广轻简高效施肥技术时可以考虑控释肥+分蘖肥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对传统施肥前期肥量过高、后期肥量过低的施肥模式进行改进,探寻合理的施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后移各处理的穗颈瘟和褐变穗发病率较低,氮肥后移能够提高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其中处理3氮肥施用比例为4.5:2:1.5:2的产量最高,较常规施肥增产6.09%。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超级杂交稻施肥技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有机肥偏少、化肥偏多,肥料搭配不科学、追肥不科学、不施壮籽肥等,提出了合理施肥的对策,以期促进超级杂交稻肥料的合理施用。  相似文献   

7.
以普通肥料常规施肥为对照,施用4种不同氮磷钾配比的控释肥,研究4种肥料对陕彩糯301产量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肥料等量水平(375 kg/hm~2)相比,氮磷钾配比为29∶5∶6的控释肥对玉米产量增幅最大,达到24.57%;控释肥的施用增加了穗长、行粒数、百粒质量、穗粒质量等指标,降低了秃尖长度,对玉米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的下降起到一定延缓作用;糯玉米出籽率对鲜穗产量的影响较大;控释肥的施用使得糯玉米在产值和效益方面均高于普通肥料。  相似文献   

8.
不同缓控释肥对水稻甬优1540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料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的田间大区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甬优1540产量为脲甲醛缓释肥处理>稳定性肥料处理>常规习惯施肥处理>水稻配方肥处理>木质素缓释肥处理,脲甲醛缓释肥处理和稳定性肥料处理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2.1%和1.2%。水稻株高以常规习惯施肥处理最高,有效穗以脲甲醛缓释肥处理最多,每穗实粒数以木质素缓释肥处理最多,千粒重以稳定性肥料处理最高。经济效益以稳定性肥料处理最高,667 m2效益可达465.6元。不同缓控释肥的施用对水稻生产有省时省工的作用,施氮量和缓控释肥氮素前期(水稻分蘖期)释放量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缓控释肥价格是限制其推广的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9.
氮肥不同用量及其运筹对“秀水128”机插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施用肥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笔者于2009年在"秀水128"机插稻上进行了氮肥用量和前后期运筹的梯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秀水128"机插稻的最佳施肥模式为一生总氮用量折纯氮22kg,前后期(基蘖肥与穗肥)施肥比例7∶3。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玉米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的肥效及供肥持续时间,2014年在新疆温泉县呼和托哈种畜场喇明布呼队进行示范试验,主要研究了以水溶性钾盐为原料制备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旨在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地块与对照常规施肥相比收获株数、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粒数分别高4 980株/hm2、0.17 m、9.2 cm、1.9 cm、53.6粒,而千粒重比对照低25 g。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地块比常规施肥对照产量高806.85 kg/hm2,增产6.1%,净增效益为1 143.8元/hm2。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评价新型肥料增效控失肥在减肥增产、提质增效、省工省时方面的效果,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开展了控失肥与习惯施肥处理对玉米生物学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新型肥料增效控失肥具有一定的节肥节本、省工省时效果,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微量元素水溶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新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2014年4月8日至10月10日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微量元素水溶肥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旺盛、叶色深绿、穗长长,分蘖数和穗粒数都比常规施肥有所提高,较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水稻分别增产41.5kg/667m2和42.8kg/667m2,增产率分别为6.72%和6.95%,经济效益分别增加99.5元/667m2和103.4元/667m2。因此,该肥料可以在新民市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用正交试验设计对优质杂交稻D优3232进行了不同栽插密度、苗数、施肥方式试验,分析不同栽培因素及水平对分蘖成穗、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行16.7 cm×20 cm规格栽插、每穴插3粒谷苗、采用底肥 分蘖肥 穗肥的施肥方式,能充分协调植株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增大低位分蘖和大分蘖成穗比例,穗型较大,着粒较多,结实率较高,同时群体穗数多,获得的产量最高;在密度、苗数、施肥3因素中,以施肥对产量作用最大,其次为苗数,密度对产量影响最小;不同施肥方式中,以底肥 分蘖肥 穗肥的施肥方式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农村科技》2006,(7):4-4
春播高粱出苗后40~50天,植株长出10片叶时,开始拔节,幼穗也开始发育,进入生长最旺盛时期,也是决定穗大小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一、重施拔节肥地力肥,基肥足,后期不会脱肥;若肥料少,只能够追1次肥的,应在拔节始期每667米~2追施化肥20千克;若地瘦,基肥少,苗弱,后期有脱肥的可能,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氮肥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比例对两系超级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两系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和C两优343为供试材料,设总氮肥施肥量为180 kg/hm2,分别设置基蘖肥(基肥+蘖肥)占总施肥量的比为0、40%、50%、60%、70%、100%。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模式N3能显著提高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大量的氮肥后移(N1)由于基蘖肥供应不足造成分蘖减少,导致杂交稻有效穗数的下降,同时后期氮肥的大量施入,造成杂交稻贪青晚熟,结实率大幅度下降;而一次性基肥施肥模式(N5)由于前期基蘖肥过多,造成大量的无效分蘖,使得灌浆期氮素供应不足,导致叶片早衰,造成结实率和每穗粒数的下降;N3模式的干物质生产具有前促、中控、后稳的特点,有利于物质的积累和转移,从而提高了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不同施肥方式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探究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的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常规施肥比缺素区千粒重高、有效穗多,配方施肥无钾千粒重下降严重,常规施肥磷肥30%后移可提高千粒重。氮肥常规施肥比配方施肥基肥少37.5kg/hm~2、分蘖肥多28.5kg/hm~2、穗肥多15kg/hm~2,氮利用率比配方施肥高。常规施肥磷肥后移可提高磷肥吸收利用率,配方施肥后期增施钾肥提高了钾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该试验通过五洲丰霸王套餐肥和五洲丰多元营养肥与当地不同肥料进行对比试验,了解五洲丰复混肥料在水稻生产上使用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末期,从株高、根长、SPAD、穴株数、干重等指标上看,五洲丰多元营养肥施肥处理表现最优,其次是五洲丰霸王套餐肥。水稻收获前对水稻进行产量性状调查可以看出,从植株穗长、有效穗粒数、千粒重上看,五洲丰多元营养肥施肥处理性状表现最优,其次是五洲丰霸王套餐肥。从产量上看,五洲丰多元营养肥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公顷增收稻谷583.5kg,增产率6.6%;五洲丰霸王套餐肥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公顷增收稻谷400.5kg,增产率4.5%。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对传统施肥前期肥量过高、后期肥量过低的施肥模式进行改进,探寻合理的施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后移各处理的穗颈瘟和褐变穗发病率较低,氮肥后移能够提高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其中处理3氮肥施用比例为4.5∶2∶1.5∶2的产量最高,较常规施肥增产6.09%.  相似文献   

19.
侧深施肥搭配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肥效试验, 研究了侧深施肥+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同施肥量下, 侧深施肥技术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化肥侧深施用的水稻产量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较化肥浅施高11.5%和10.2%, 缓控释肥侧深施用的水稻产量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较缓控释肥浅施高16.1%和14.0%。同等施肥方式下, 应用80%常规用量的缓控释肥替代化肥, 水稻产量未显著降低。侧深施肥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措施, 缓控释肥具有减少肥料用量的作用, 实践生产中建议采用侧深施肥+缓控释肥的方式以提高水稻产量、减少化肥投入。  相似文献   

20.
芜湖县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机插秧特有的灌溉条件下,开展水稻肥料运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推荐的氮磷钾肥用量下,肥料运筹以氮肥基肥∶分蘖肥∶分蘖肥∶穗粒肥=4.0∶1.5∶1.5∶3.0,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基肥∶分蘖肥∶穗粒肥=5∶2∶3,水稻获得最高产量。从轻简化施肥的角度来说,肥料运筹以氮肥基肥∶分蘖肥∶穗粒肥=4∶3∶3,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基肥∶分蘖肥=7∶3为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