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3个杨树品种(欧美杨107号、中林46、转基因741杨)相同规格苗木在相同气候、相同土壤(中壤)、相同肥水(相对粗放管理)条件下胸径生长量的观察比较,表明同等条件下欧美杨107号胸径生长速度明显优于中林46和转基因741杨,而中林46和转基因741杨胸径生长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大连地区杨树新品种引种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大连地区杨树品种结构,提高杨树生产力,从国内外引进了12个杨树新品种,建立了试验对比林,进行了优良品种的选择研究。对试验林中9年生杨树新品种生长量进行了分析比较;对5年生各品种受蛀干害虫为害程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调查了各品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长差异较大,其中欧美杨108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为0.238m^3其次欧美杨107为0.218m^3超过平均材积生长量的还有中林299、I-214、中林46、9205杨;在材积生长较快的6个品种中受害较轻的为欧美杨108和107、中林299,受害中等程度的为I-214、中林46,受害较重的为9205杨;欧美杨108和107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所有品种均无冻害发生,据此初步选出在大连地区表现最好的2个品种即欧美杨108和107,作为重点推广品种;表现较好的3个品种即中林299、I-214、中林46,作为一般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3.
选择黄河以北主栽的中林系列、江淮之间培育的皖林系列和南林系列3个代表性品种,如中林46、中涡1号、南林351,在江淮地区进行试栽,优选出了江淮地区适生的最佳杨树品种为中涡1号等皖林系列品种,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选择黄河以北主栽的中林系列、江淮之间培育的皖林系列和南林系列3个代表性品种,如中林46、中涡1号、南林351,在江淮地区进行试栽,优选出了江淮地区适生的最佳杨树品种为中涡1号等皖林系列品种,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对陕西省不同地区的5个杨树品种进行了杨树水泡型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结果显示:同一地区不同杨树品种之间抗病性呈显著性差异,关中地区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抗病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中林美荷杨、84K杨、107杨、毛白杨.同一杨树品种在不同气候区的溃疡病病情指数也呈显著性差异.毛白杨水泡型溃疡病总体上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的目的是观测对比毛白杨、沙兰杨、小叶杨、新疆杨、廊坊杨、世纪杨、107杨和中林46杨等几种杨树在石家庄沙地气候条件下的生长表现和生长特性,以筛选沙地适生杨树品种,推广用于本地沙地绿化,同时和其它品种防风固沙材料合理配置,形成防风固沙生态体系,逐步改善省会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3个杨树品种移栽后的生长特性,揭示一些杨树品种移栽造林后生长缓慢的原因。【方法】以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74/76’)、小美旱杨(Populus popularis Hsü(1-0))和毛白杨1316(Populus tomentosa ‘1316’)3个杨树品种为对象,2017年在观测全植株历经1个生长季后的地径、树高基础上,于2017-08-01和2017-09-14分别测定根、茎、叶生物量和叶面积,并于2017-08-30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比较其相对生长速率(RGR)、净同化速率(NAR)、比叶面积(LSA)等指标。【结果】1)移栽1个生长季后,3个杨树品种地径、树高和生物量(包括茎、叶及植物整体)均表现为欧美107杨显著高于小美旱杨和毛白杨1316。2)欧美107杨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小美旱杨和毛白杨1316,欧美107杨和毛白杨1316的平均叶面积均显著高于小美旱杨;三者净同化速率间差异显著,表现为小美旱杨>欧美107杨>毛白杨1316;小美旱杨和毛白杨1316的同化产物向茎的分配比例显著低于欧美107杨。3)欧美107杨和毛白杨1316的总叶面积、单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均显著大于小美旱杨;三者叶片数量差异显著,表现为小美旱杨>欧美107杨>毛白杨1316;欧美107杨和小美旱杨的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均显著高于毛白杨1316。【结论】不同杨树品种生长特性取决于自身遗传特性,且移栽后生长缓慢的机制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8.
5种引进意大利黑杨无性系幼苗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适宜的杨树抗性杂交育种亲本,以新引进意大利黑杨La、Pa、Ta、Ti、Qg及中林46和107杨的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利用人工盆栽称重控水法,研究轻度(田间持水量的60%)、重度(30%)干旱胁迫下各无性系幼苗较对照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并聚类,综合评价各无性系抗旱能力强弱。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加剧,不同无性系间生长量、生物量、渗透调节等11个指标差异显著,均可作为抗旱性评价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能反映各无性系幼苗95.78%的抗旱信息,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Qg和107杨幼苗受胁迫影响较小,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而Ta幼苗受干旱胁迫影响最大。综合评价各杨树无性系幼苗抗旱性强弱为Qg>107杨>La>Ti>Pa>中林46>Ta。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伊犁州不同杨树品种生长特性进行调查,为林木的规范管理、杨树造林树种的良种选择及优质苗木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伊犁州27个杨树主栽品种的树高、胸径,计算出各杨树品种的材积,采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7个杨树品种进行分类.[结果]不同杨树品种的树高、胸径差异显著,27个杨树品种可分为4类:第1类长势最好,仅1-467、日本白杨2个品种;第2类长势较好.包括银×新12等9个品种;第3类长势良好,包括银×新4等4个品种;第4类长势一般,包括中林23、加杨、林场银×新、马里兰德4个品种.[结论]从27个杨树主栽品种中筛选出长势最好的杨树品种2个,长势较好的9个,长势良好的12个,这些良种抗逆性较强,适宜在伊犁州平原林场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选育出适应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气候条件的杨树新品种,对引进的16个杨树品种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进行区域造林试验,对2、4、10 a等不同林龄的树高、胸径生长量、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抗寒性、抗病虫害等性状的系统分析表明:各品种间树高、胸径、抗寒和抗病虫等性状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品种选择是有效的。经过主要性状的多重比较及综合分析,选取银中杨、碧玉杨和京2杨为速生、抗逆优良品种,其树高、胸径生长量与生长较差的863品种相比银中杨分别提高97.27%、90.31%,碧玉杨提高76.27%、66.43%,京2杨提高69.51%、70.19%。这些品种可抗风沙、干旱、冻害、土壤瘠薄,可在轻度盐碱土(p H值为8.0左右)上正常生长,尚未发现病害、虫害等。因此,将上述品种确定为内蒙古中西部区应引进和栽培的优良品种,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中林和中林232两个无性系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分析,为2个无性系人工林的集约经营及其木材的合理加工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2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模型和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规律.[结果]中林杨2个无性系的高生长与胸径生长同步,生长中后期单株之间差异明显;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与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几乎同步出现,胸径亦如此,树高连年生长量在接近第4~5年与平均生长量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第4~6年相交.[结论]从18年生的2个无性 系生长过程来看,生长可分为3个时期:第0~5年为幼树期,树高、胸径生长比较快,第6~9年为速生期,树高、胸径生长急速上升,第10~18年为近熟期,树高、胸径生长趋缓.中林杨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第7~10年相交,达到数量成熟,此时可进行轮伐.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区11个杨树新无性系的生长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出更多适合在洞庭湖区造林的优良杨树无性系,对引进的11个杨树新无性系与南林-95和南林-895在洞庭湖区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对7年生杨树无性系的生长量分析结果表明:11个无性系中,有4-6、7-40、1-20、7-45、2-2无性系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量超过了南林-95和南林-895.其中无性系4-6最具生长...  相似文献   

13.
伊犁州引种杨树品种中龄期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  李丕军  雷双喜  郭光华  陈勇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529-2532,2541
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7个引种杨树品种八年生植株的树高、胸径进行了方差分析,同时以每公顷材积年生长量为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杨树品种在胸径、树高生长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表明各杨树品种对当地的环境适应性是不同的,其中年均胸径生长最快的品种是Ⅰ-467,年均树高生长最快的品种是Ⅰ-262,并且树高生长与胸径生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材积聚类分析筛选出表现最好的杨树品种有9个,表现较好的有3个,表现一般的有11个,表现较差的有4个;其中适应性最强、生长最快的杨树品种是大叶钻天杨.这个结果可为今后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进行杨树品种推广及平原造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大兴区榆垡和青云店2个试验地营建的7个黑杨派无性系6年生试验林为材料,无性系间生长性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存在极显著差异,且生长性状在无性系×试验地交互效应上亦存在显著差异。利用保存率、生长性状、蓄积量、单位面积碳储量、溃疡病和破腹病及蛀干害虫抗性等性状,以生态林和用材林为选育目标,采用性状权重的综合评分法,分别对2个试验地7个无性系开展多性状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2个试验地上,无论是以生态林还是用材林为选育目标,108杨(Populus ×euramericana cv.‘Guariento’)、107杨(P.×euramericana cv.‘Neva’)、中林2025(P.deltoides cv.‘Zhonglin2025’)和中林46(P.×euramericana cv.‘Zhonglin46’)等4个无性系生长量,各性状表现优良,可在该地区杨树人工林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选择杨树优良品种进行推广栽培,通过调查不同品种的树高、胸径、成活率、保存率、干型、冻害、虫害7项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16种抗虫杨在中龄期的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种抗虫杨的适应性综合评价结果排序为北抗16-22>08-09>中林315>08-03>天黑>08-08>中林2005>北抗16-27>08-02 >08-07>京2>京6>Simplot>北抗16-8>08-14>DN-34。北抗16-22在中龄期保存率高、年生长量大、抗虫性强,各个方面均表现最优,应作为本区域的主推品种,可进行大规模造林。08-14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最低,且易感病;DN-34保存率低,冻害严重,年生长量最低,这两个品种不适于在当地大面积推广。中林315、08-03、08-08、中林2005、北抗16-27、08-02可适当推广栽植。08-09和天黑成活率及保存率高,年生长量也较大,但易感染虫害,在侵害初期要早预防、早治理,不要把虫害带到造林地,否则容易导致相互感染。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引进的5个品种的美国薄壳山核桃幼树连续2年的树高与地径生长节律的测定比较,结果表明:美国薄壳山核桃高生长峰值出现在4、7月份,地径增长则分别出现在5、6、8月份;生长期可划分为生长前期、生长旺盛期、生长减缓期与生长基本停止期。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不同生长阶段的高与地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全生长期内不同品种的高生长与地径生长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差异减小。不同品种间的高、径生长速率不同,赣选2号的月均高生长量最大,赣选1号较小;地径月均增长量则以赣选5号的较大,赣选1号的较小;引进薄壳山核桃苗木时,应考虑引进经过区域试验种源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7.
杨树大径级工业用材林适生品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宜培育杨树大径级工业用材林的优良品种,以生产中广泛应用和新选育的52个黑杨派杨树无性系为材料,进行多点、多年造林试验,对生长量、形质指标、木材材性、性状遗传、抗虫性、抗逆性等性状,采用单性状评价、多性状综合选择.结果表明,优良无性系的材积生长量超过对照I--69杨13.8%~82.0%,各无性系间在生长、干形、冠形、木材材性、抗病虫性、抗逆性等方面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且性状受强度或中等遗传控制;20世纪90年代广泛应用的品种以50号、卡帕茨、中林46最好,其次为中林14I、--69、中林28、中林23,以I--214、露易莎、西玛杨较差;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选育的杨树品种以L35I、--107、L323、L324最好,其次为T26、T66I、--102、中菏1号.  相似文献   

18.
杨树优良品种选育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育优质丰产杨树品种品系。[方法]根据育种目标,引进青杨派、黑杨派、白杨派杨树品种品系200个品种,在对引进品种进行苗期试验的同时,选出21个苗期表现较好的苗木定植品种混交栽培试验林,通过对各品种品系生长量、干形、冠幅、侧枝粗度、冻害、病虫冻害等综合指标进行评定,筛选表现突出的优良品种。[结果]通过综合评定,14个黑杨派品种品系中,中林三北1#、78-133树冠窄,生长量大,是农田防护林的理想树种。黑杨派品种中林、中林23、54、78-8、78-133等,白杨派品种银白杨、林场银×新、银×新12#、84K、101等品种,可作为速生品种在工程造林中推广。白杨派品种84K、101、林场银×新、银×新12#生长迅速,干形通直,不飞絮,可用作城市绿化树种。[结论]该研究可为伊犁林业工程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房莉  余健  陈金林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1,12(2):224-227,252
[目的]研究连作对不同品种杨树人工林叶片养分及生长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对苏北杨树产区不同种植代次和不同品种的杨树人工林树高、胸径、材积和其叶片TN、TP、TK3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2个品种不同林龄林分随着代次增加叶片TN、TP、TK含量变化不同,但是随着林龄的增大,叶片TN、TP、TK含量呈下降趋势;随代数增加,Ⅰ-69杨与Ⅰ-72杨树高变化的趋势相似,7与10年生林的树高受代次增加的影响较为稳定,呈逐代下降趋势,而4年生林的树高随代次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胸径随代次变化规律与树高随代次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随栽植代次的增加,7和10年生林材积生长量下降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实现人工林合理施肥与管理、提高杨树人工林生产力、实现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