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了研究氟磺胺草醚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机理,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长期施用氟磺胺草醚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以氟磺胺草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命名为F-12。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F-12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并分析了氟磺胺草醚的初始浓度、接种量、温度和pH值对菌株F-12降解氟磺胺草醚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降解条件。结果显示,该菌在氟磺胺草醚浓度为100 mg/L、接种量为15%、pH为6.0、温度35℃条件下,培养2 d后对氟磺胺草醚的降解效率达到80%以上。具有应用到氟磺胺草醚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农业生产中草甘膦污染水体问题,本文通过利用草甘膦为唯一碳源,从污水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培养,筛选出降解草甘膦能力较强的菌株PP84,通过观察形态和16S rDNA序列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试验研究了菌株对草甘膦的降解特性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Bacillus megaterium菌株在草甘膦浓度为500 mmol/L的培养基中,48 h内对草甘膦的降解率可达54.67%,生长范围宽泛,最适合生长的环境为pH 6.0。在重金属毒性实验中发现,当环境中Cu2+浓度在50 mg/kg,对巨大芽孢杆菌降解草甘膦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降解率为65.6%,当Cu2+浓度为250 mg/kg时对菌株的生长极其不利,对草甘膦的降解率降为37.9%;环境中Cd2+浓度为0.25 mg/kg和2.5 mg/kg时对巨大芽孢杆菌降解草甘膦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株对草甘膦的降解率分别只有50.4%、28.8%。  相似文献   

3.
菌株M降解硝基苯的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受硝基苯污染的土壤筛选出能以硝基苯为唯一碳源菌株M,其最佳培养条件:pH值为7,温度30℃,摇床转速200 r/min,接种量10%(v/v)。在此最佳条件下,考察了菌株M对硝基苯浓度的耐受性、降解动力学、培养基的TOC和生物毒性。菌株M对硝基苯的最大耐受浓度为900 mg/L。300 mg/L的硝基苯经菌株M降解后的代谢产物的TOC从1400 mg/L降到400 mg/L,生物毒性在12 h内逐渐降低直至无毒。当硝基苯浓度≤415.92 mg/L时,菌株M降解硝基苯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菌株M对硝基苯的降解也符合Andrews抑制模型,模型参数分别为qmax=60 h-1,Ks=100 mg/L,Ki=350 mg/L。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应海南海洋环境的高效石油降解菌,以柴油为唯一碳源,通过分离、初筛和复筛,从石油长期污染的海南近海海水中分离出1株高效的石油降解菌株X10,经16S r D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无色菌,其对柴油的降解率为69.39%。同时,研究分析不同p H值、温度、初始接种量、外加碳源对菌株柴油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菌株X10在初始p H 6.0时降解效果最好,且该菌p H值适应范围较广,偏酸或偏碱的环境下该菌对柴油的降解效果均较好;培养温度对菌株石油降解率的影响较大,最佳温度为30℃,降解率达67.94%;最佳接种量为5%;添加外加碳源葡萄糖、乳糖、甘露醇对柴油降解率均有提高,但3种外加碳源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聚乙烯醇为唯一碳源从堆肥中筛选所得降解细菌HK1为出发菌株,对该菌株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无色透明圈法确定产酶方式,然后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菌株HK1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该菌在细胞内外均有PVA降解酶的分布,并且胞外酶活水平最高。该菌产酶最佳装液量为50 mL/250 mL三角瓶,最佳接种量为6%,最适温度30℃,最佳碳源和氮源种类分别为PVA和NH4NO3。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该菌产酶的最佳营养条件为:PVA浓度2.5 g/L,NH4NO3 0.6 g/L,pH 7.0。在此条件下,菌株HK1产酶能力是优化前的225%。  相似文献   

6.
苯酚降解菌DF51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其固定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太原市郊苯酚污染的土样中分离到一株能以苯酚、苯甲酸、萘、联苯和苯并噻吩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并且具有同时分解单环和双环芳香类物质能力的菌株,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红球菌DF51(Rhodococcus sp. DF51). 在本实验条件下,菌株DF51能够有效降解浓度范围为100-800mg L-1的苯酚,该菌代谢苯酚主要是通过邻苯二酚1, 2-双加氧酶催化开环途径进行,同时辅以邻苯二酚2, 3-双加氧酶催化开环,表明菌株DF51兼有混浊红球菌(Rhodoccocus opacus R7)和红球菌PNAN5(Rhodoccocus sp. strain DF51)降解苯酚的途径. 菌株DF51固定化实验表明,该菌的固定化细胞具有降解苯酚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大豆田除草剂氟磺胺草醚长期使用造成的残留问题,本研究利用富集培养法进行菌株筛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降解能力,通过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从长期施用氟磺胺草醚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出3株能以氟磺胺草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真菌菌株FF1、FF2和FF3。它们在7天内对初始浓度600 mg/L氟磺胺草醚的降解率分别为21.03%、15.74%和11.88%,这3个菌株分别鉴定为Aspergillus jensenii(詹森曲霉)、Penicillium dipodomyicola(双足青霉)和Rhizopus oryzae(稻根霉菌)。这3个种属的获得为氟磺胺草醚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8.
LAS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环境中筛选分离出能高效降解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的菌株,研究其降解性能,以期为LAS污染治理提供菌种资源。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重庆市某地区经含洗涤剂污水长期浸泡的污泥中分离获得1株对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命名为L1。通过对菌株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菌株L1为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 sp.)。经研究,该菌的生长和LAS降解率在pH 5.0~7.5之间比较稳定,其中在pH为7.0时效果最佳,并且具有一定的酸碱调节能力。LAS浓度为150 mg/L,是该菌生长和LAS降解的最适浓度,48 h菌体生长量测定的吸光值可达0.413,LAS降解率可达87.64%,表明菌株L1具有治理LAS污染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氧化乐果降解菌株L-3发酵培养基碳源和氮源的最优配比,在质量浓度为1.0mg/mL的氧化乐果降解菌株的基础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碳源和氮源,选出适合菌株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出碳氮源的最佳配比,并进一步测定菌株L-3的生长情况和对氧化乐果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菌株L-3发酵培养基中最佳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NH4NO3;最佳的发酵条件为A3B2C3碳源质量浓度0.6g/L,氮源质量浓度0.5g/L,pH值7.0;最适的碳氮质量比为6∶5;菌株L-3在第3天达到生长高峰期,第4天达到降解高峰期,其降解氧化乐果的能力高达86%。优化后的菌种培养基更利于菌体生长,提高了氧化乐果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环境中胆固醇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利用富集培养法从水塘底的污泥中分离出12株能以胆固醇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并初步筛选出4株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这4个菌株在30℃,200 r/min的培养条件下,96 h内对30 μg/mL的胆固醇的降解率分别为51.25%、36.65%、55.62%和29.59%。且它们适合生长的pH范围广,均在第12 h后进入生长的稳定期。其中2个菌株(L4、L5)经形态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相似文献   

11.
氯嘧磺隆降解菌L-6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长期施用氯嘧磺隆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降解氯嘧磺隆的细菌L-6。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L-6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并分析了氯嘧磺隆的初始浓度、接种量、温度和PH值对L-6菌株降解氯嘧磺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降解条件。结果显示,该菌在氯嘧磺隆浓度为200 mg/L、接种量为10%、PH8.0、温度30℃条件下,接种4 d后对氯嘧磺隆的降解效率达到80%以上。这表明该菌株具有降解氯嘧磺隆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石油降解混合菌剂的筛选及降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获得石油高效降解混合菌剂及优化的降解条件,从油污土壤、含油废水及原油中经富集驯化分离得到细菌68株、真菌15株,放线菌6株;将所分离的菌株通过初筛、复筛及两两混合拮抗实验,筛选得到Y-4与Y-12及Y-4与Y-37两组石油高效降解混合菌剂,其对石油的降解率均超过60%。同时研究了不同的初始条件对各混合菌剂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Y-4与Y-12组合在初始pH 8.0、转速160 r/min、种子液以1:1接种0.5 mL、30~35℃培养7天,Y-4与Y-37组合在初始pH 7.5、转速130~160 r/min、种子液以1:1接种0.5 mL、35℃培养7天,加入的初始原油量越少,基质营养越丰富,其降解率越高。通过实验可知,在适宜的条件下2种混合菌剂的降解率均较高,并且混合菌剂对石油的降解率要高于单菌剂。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甲氰菊酯降解菌HY1 的降解特性及其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为其实际应用奠定基础。利用气相色谱法和摇瓶振荡培养法确定了HY1 降解酶位置及类型,同时研究了底物浓度、接菌量、pH值、温度及土壤是否灭菌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解菌HY1 起降解作用的酶主要是胞外酶且为诱导型酶;底物甲氰菊酯对HY1 的降解活性起诱导作用。HY1 降解甲氰菊酯的最优底物浓度为10 mg/L,最适条件为pH 7.0,最适HY1 接菌量应为6%(体积分数),最适降解温度为30℃。土壤修复试验中甲氰菊酯最高降解率可达84.53%。HY1 在未灭菌土壤中对甲氰菊酯降解速率比灭菌土壤快,说明其能协同土著微生物共同降解甲氰菊酯。降解菌HY1 能有效降解甲氰菊酯,并对甲氰菊酯污染的土壤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为治理甲氰菊酯污染土壤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土壤中氯嘧磺隆残留对土壤的危害问题,从长期施用氯嘧磺隆的土壤中分离出1株对氯嘧磺隆有降解作用的菌株。通过采用生理生化、16S rDNA鉴定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其生理生化特性和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最适生长温度30~35℃,pH 5~6,最佳接种量为5%。最终得出结论该菌在最适生长条件下,以100 mg/L的氯嘧磺隆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5天,其降解率达到80%以上,与L-7混合后其降解率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筛选及其酶活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植物废渣中丰富的纤维素资源,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和刚果红染色筛选法从朽木周围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筛选得到3株活性较高的纤维素降解细菌:ZWY-3、DP-6和DP-8,并分别在不同的培养时间、培养温度、起始pH、碳源下对3株菌株进行酶活测定。结果表明:3株菌株都在接种后24 h、pH 7、30℃、葡萄糖为碳源时达到产酶高峰,其中接种后24 h时DP-6的酶活最高,达144.86 U;ZWY-3在30℃、pH 7时酶活最大,分别达126.74 U和133.82 U;3株菌株在其最适条件下培养,并以葡萄糖为碳源时,DP-6活性最高,可达218.96 U。3株细菌菌株在降解农业纤维工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氯嘧磺隆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大豆田除草剂氯嘧磺隆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的问题,为氯嘧磺隆污染的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菌源,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多年使用氯嘧磺隆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以氯嘧磺隆作为唯一氮源生长的细菌,命名为SN10菌株。通过对该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SN10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以SN10菌体生长量、氯嘧磺隆降解率为指标,研究了(温度、pH、接菌量、培养时间)对SN10生长量和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SN10最佳生长量和降解条件为28℃,pH为7,培养时间4天,接菌量为7%,在此条件下,SN10菌株对氯嘧磺隆的降解率达到87.2%。通过氯嘧磺隆降解菌的修复效果评价试验,得出加菌加药处理组的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株高菌均高于仅加药的处理。SN10对土壤中氯嘧磺隆的降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高效降解角蛋白菌株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从环境中分离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细菌,采用以羽毛粉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筛选,结果得到一株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NJY1(CGMCC No.2337)菌株。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分析(Genbank登陆号:EU624205),该菌株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相似性达100%,初步认定该菌株为苏云金芽孢杆菌。采用该菌株经过72h发酵,角蛋白降解率达72.5%;2%羽毛发酵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25.2mg/mL。本试验为微生物发酵降解羽毛粉,生产高质量的蛋白饲料提供了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