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大力发展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产业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蚕桑产业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东蚕桑产业在科学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广东独特的种桑养蚕技术体系,但是广东蚕桑产业的发展仍受很多不利因素制约,以生丝为目的产物的传统蚕桑产业经营模式正面临严峻的考验。鉴于此,广东必须走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之路,通过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循环经济理念进行开发利用,可以显著提高蚕桑资源的经济价值,极大地提高蚕桑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使我省蚕桑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新内涵和新思路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是蚕桑绢丝产业的延伸与拓展。全文以新的思路与理念讨论了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新技术及该学科与产业的发展方向:将蚕桑产业相关的物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进行开发利用,以达到物尽其用和资源效益最优化的目的;从蚕桑资源的加工特性、功能评价、多功能品种选育、原料标准化生产、加工工艺优化等方面系统构建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学科和技术体系;从桑枝、蚕蛹、蚕沙等大宗资源入手,开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并开拓蚕桑资源的生态和文化功能,实现蚕桑资源的全方位开发,打造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新产业。  相似文献   

3.
<正>1宜宾蚕桑产业发展现状近十年来,由于茧丝绸产业历经市场、体制变化,蚕桑发展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对此,我市通过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的资金、管理、人才和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开发利用蚕桑自身资源,培育生态高效循环的蚕桑产业经济来破解发展难题,稳定  相似文献   

4.
拓展蚕桑资源在食品、医药、饲料和材料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已经成为现代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蚕桑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有赖于现代加工技术的支撑。国内研究者将低温加工技术、微胶囊技术、微生物转化技术等应用于蚕桑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中,例如蚕桑资源中的蛋白质、油脂等营养成分与花青素、多酚、生物碱、多糖等功能活性成分的分离提纯,桑椹、桑叶和蚕蛹食品的加工、保鲜等,并建立了部分蚕桑资源产品的加工技术体系。本文总结近10年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加工新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果,并探讨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亟待解决与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平利县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茂慈 《北方蚕业》2008,29(2):44-45
目前蚕桑产业的比较效益较低,已影响到广大蚕农兴桑养蚕地积极性和平利蚕桑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实施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徐彧 《北方蚕业》2013,34(2):52-54
针对成县蚕桑产业逐年萎缩的生产实际,分析了成县蚕桑产业在基地建设、技术队伍、生产设施及新技术应用推广方面的有利条件,指出了当前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劳动力紧缺、效益不高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桑园合理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养蚕批次、合理间作套种和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7.
如皋市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锋 《中国蚕业》2010,31(3):56-59
蚕桑产业是如皋市农村一大传统特色产业,为了增强产业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提出要从如皋市实际出发,大力开展蚕桑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桑园空闲期间,利用桑树之间的空地间作经济作物,利用桑枝、桑叶、茧蛹、蚕沙等资源实施综合开发,利用桑园上部空间的立体优势发展银杏等;对蚕桑产业实施立体开发,向后道工序延伸,进一步提高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江苏沿海地区蚕桑生产与经营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在进行了高效生态桑园建设、智慧蚕桑管理、精准蚕种生产、桑园立体种养复合经营、蚕桑资源开发利用、蚕桑茧丝绸文化传承等系列试验的基础上,瞄准精品蚕桑发展新定位,探讨了蚕桑生产与经营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提高蚕桑生产与经营效益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吴寿平 《中国蚕业》2015,(1):51-54,72
在对蚕桑产业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河池市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河池市蚕桑产业链及产业价值链都比较短,特别是具有高价值的下游产业还属空白,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发挥核心效应,优化产业组织形式,提高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外引内培"促使产业价值链攀升和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蚕桑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芳 《北方蚕业》2016,(1):42-45
介绍了贵州省蚕桑产业的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模式、资源开发利用几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培训教材——蚕桑》于2009年11月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四川省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区域布局规划和新型农民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等为依据,以主体技术路线为主线,以关键实用技术为重点,介绍了桑、蚕主要推广品种,结合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蚕桑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基础知识和实用  相似文献   

12.
《江苏蚕业》2016,(2):31-33
分析比较传统蚕桑生产模式与蚕桑产业园生产模式的环境控制水平,阐述了成功的蚕桑产业园环境控制对蚕桑资源综合多元化开发利用及蚕桑产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有关意见,发挥产业园区产品生产、资本融聚、经济支撑、示范辐射等多项功能,促进蚕桑产业融合发展,宜宾县编制的《宜宾石城山现代蚕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日前完成,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规划》由宜宾县农业局作为建设主体,委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编制完成。依托宜宾蚕桑产业发展资源禀赋和资源开发利用优势,按照现代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总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四川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是传统的蚕桑产业大省。2012年全省有桑园面积12万hm^2,年养蚕204万张,产茧7.4万t,蚕桑产业综合产值达50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助农增收、山区生态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近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成本快速上升,蚕桑比较效益下降,进入了调整转型的关键期,蚕桑产业的重点是转变发展方式,开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构建新型高效的蚕桑产业体系。为此,四川在桑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1发展概况1.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虽然江苏省蚕桑生产规模有一定幅度下降,但是蚕桑总产值却基本持平,主要得益于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文章总结分析了江苏省蚕桑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特点和优势,指出江苏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存在标准化程度低、产业化比重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提出要积极争取产业扶持政策,推进蚕桑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技术创新与推广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徐霞  田时铭 《蚕学通讯》2013,(1):46-47,49
蚕桑产业是铜梁县农村一大传统特色产业,自古至今,仍是“桑-蚕-茧”为主模式。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多元化发展等影响,蚕桑业比较效益降低,严重影响到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要使铜梁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单一模式为多元化发展,拓展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途径,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修水县2013年有效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大力扶持蚕桑产业发展,支持蚕桑基地、蚕桑合作社、桑叶开发利用、龙头企业、蚕桑技术服务等项目的建设,并采取多项措施强化项目的管理、推进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稳定发展了修水县的蚕桑产业.  相似文献   

18.
我国很早就开始研究蚕桑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不断加大,全国各地在不断的创新蚕桑资源的综合高效的开发利用,本文分析了蚕桑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并针对蚕桑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设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态蚕桑产业是传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建设生态桑产业的基础上,探讨生态蚕桑产业的基本内涵、特征和发展要求,并通过近年对产业发展方向的思考,以及传统蚕桑产业由单一种桑养蚕转向多元化开发利用的实践,总结出发展生态蚕桑产业的几种模式,谨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超  张明学  李耀文 《北方蚕业》2013,34(1):42-44,47
在对陕西省蚕桑分布和蚕桑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省蚕桑资源多元化、产业化开发利用潜力、途径和目标,并对产业化开发中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