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柞蚕的中毒原因柞叶污染,在放养期间于蚕场周围的农田、果园和林地等喷施农药时,农药雾点飘落至蚕场。2柞蚕中毒的典型症状柞蚕中毒后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不同农药的中毒表现在时间上表现也有差别。柞蚕中毒可分为潜伏期、兴奋期、痉挛期、麻痹期和死亡期。潜伏期的蚕接触农药后活动正常或接近正常;兴奋期蚕停止取食,乱爬并吐少量丝;痉挛期蚕出现痉挛、挣扎、吐液、昂头及排污液等症状;麻痹期蚕失去把握力,倒挂在  相似文献   

2.
马文石 《北方蚕业》2006,27(4):29-30
由细菌寄生柞蚕引起的细菌病,主要有柞蚕空胴病、柞蚕败血病、柞蚕中毒性软化病和欧文氏软化病。这些病害在我国柞蚕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据东北三省调查,年年因细菌病的发生,少收蚕茧上万吨、经济损失达亿元。给柞蚕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细菌病大发生的原因是卵期和蚕期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鲁山县柞坡资源利用率和增加蚕农养蚕收入,对制约鲁山县柞蚕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从事柞蚕养殖的蚕农变动频繁、柞坡流转机制不健全、产业链条不完善、蚕场(柞坡)缺乏规划等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对此,鲁山县通过建设柞蚕示范园区,采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合理规划蚕场、培育高效柞坡,加大技术培训、培育养蚕专业户,加强技术服务、提高蚕农的养蚕水平,创新经营模式、完善柞蚕产业链条,落实双保险政策、切实保障蚕农的利益等措施,取得了公斤卵结茧保苗率、公斤卵产茧量、小蚕期成活保苗率提高和公斤卵放养面积、蚕病发病率降低的良好成效,实现了柞蚕生产的高产稳产和鲁山县柞蚕产业向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鲁山县柞蚕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大气环境污染引发的蚕儿中毒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柞蚕茧质量,制约了柞蚕生产的持续稳健发展。通过不同污染源分析及其致柞蚕中毒后的症状观察,并结合生产实际归纳总结了一些有效预防措施,以期把柞蚕农药中毒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保障蚕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柞蚕卵期管理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柞蚕卵期相关技术的分析研究,探讨了柞蚕卵孵化率低、孵化不齐及个别批次蚁蚕出现中毒死亡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柞蚕卵期管理,预防卵期责任事故发生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杨旭  姜雪丽 《北方蚕业》2010,31(1):37-40
丹东是全国的主要柞蚕茧生产基地,柞蚕放养面积和产茧量占全国的25%,全省的40%左右,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市有柞蚕场资源39.4万hm2,一则受人为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蚕场砂化和退化,蚕场生态环境发生逆向演替,二则经过三次大规模农业产业结构和行政区划调整,到2008年全市柞蚕场面积保留13.9万hm2。柞蚕蚕种场建场有五十多年,由于投入资金少,现有场房破损严重,繁种质量下降,蚕场基地存在问题较多,困境重重。丹东市果蚕管理总站对全市柞蚕场及柞蚕种场资源开展了调查,基本查清了全市柞蚕场和蚕种场资源情况和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阐述柞蚕微粒子病在柞蚕的蚕、蛹、蛾、卵四个完全变态中的发病特征,并提出了通过三级繁育体制和制种时镜检阻断蚕种带毒(胚种传染)及1~2龄迟眠蚕显微镜补正检查,及时淘汰病、弱蚕,以降低经口传染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柞蚕受精卵的发育受温湿度的影响。适时暖卵是放养春蚕的重要环节,如暖卵过早则蚕出无柞叶吃,过晚则蚕出时柞叶已大,小蚕吃不到嫩叶而影响生长。  相似文献   

9.
<正>1蚕场建设(1)柞蚕场的补植抚育。柞蚕场目前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柞树,借以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率和单位蚕场面积产茧量,同时改善柞蚕场的生态环境。退耕地和荒山坡,凡适于栽植柞树,则营建人工林新蚕场。补植时期,通常柞树补植以晚秋或早春为宜,冷凉地区以春季为好。用直播方法补植柞树,成本低,柞苗成活率高,方法简单,补植速度快,同时可节约育苗用地。蚕场补植柞树以后,需及  相似文献   

10.
正1柞蚕场的建设(1)柞蚕场柞树的补植抚育。柞蚕场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以此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率和单位蚕场面积的产茧量,同时改善柞蚕场的生态环境。退耕地和荒山坡地等适于栽植柞树的,则营建人工林新蚕场。柞树补植以晚秋或早春为宜,冷凉地区以春季为好。用直播方法补植柞树,成本低,柞苗成活率高,方法简单,补植速度快,同时可节约育苗用地。蚕场补植柞树以后需及时抚育,这是保证  相似文献   

11.
张士刚  谢权 《广西蚕业》2004,41(2):47-47
同种类农药致蚕中毒的症状 有机磷农药中毒症状。久效磷、甲胺磷、敌敌畏、辛硫磷等为生产中普遍使用的有机磷农药。蚕接触或食下此类农药后,中毒蚕即突然停止食桑、烦躁、乱爬、不断翻滚,吐出绿色的胃液,胸粗尾小并萎缩,严重的有脱肛现象,经数十分钟后即死亡。  相似文献   

12.
研究柞蚕(Antheraea pernyi)与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的人工授精技术,并应用于柞蚕与栗蚕的种间杂交试验,为利用远缘杂交改良柞蚕的经济性状提供试验技术。从种内交配40~60 min的柞蚕雌蛾交配囊中采集精子细胞用于对柞蚕处女蛾的人工授精,其受精蛾率为61.5%,受精卵率为70.5%,孵化卵率为60.8%。栗蚕精子可在种内交配40~75 min的雌蛾交配囊中采集。利用单蛾精液授精和单蛾与多蛾精液互补授精的方法,分别获得了栗蚕♀×柞蚕♂的越冬卵和蚁蚕及柞蚕♀×栗蚕♂的活胚胎。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初步建立的人工授精技术,可以进行柞蚕与栗蚕的远缘杂交。  相似文献   

13.
沙蚕毒素类农药微量积累中毒蚕的症状与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洪进 《北方蚕业》2001,22(2):31-31
近几年来,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型、高效、低毒杀虫剂农药均含有一定量人工合成的沙蚕毒素类衍生物。在粮桑兼种地区,农田大面积使用这类农药,对养蚕生产危害很大,经常使秋蚕发生大面积的微量农药中毒。1999年秋蚕期我区三个乡镇七个村发生微量农药中毒。2000年秋蚕期我区五个乡镇十七个村发生较大面积的农药积累性微量中毒。在10月10日~13日蚕进入老眠前后症状表现明显,蚕儿举动不活泼,静伏不动,不吐水,不变色,蚕体软化,麻痹瘫痪。我站聘请了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研究员黄可威等专家进行实地调查后,诊断为“沙蚕毒素类“农药积累性微量中毒。据介绍这类农药微量中毒能复苏自愈 1 病蚕症状 中毒较重者,当时诊断蚕体有吐水现象,蚕静伏不动,体色不变,身体软化,麻痹瘫痪。  相似文献   

14.
赵云吉 《北方蚕业》2006,27(2):41-42
西丰县现有柞蚕场面积4万hm^2,每年放养柞蚕5000把左右,全省五家国有柞蚕母种繁育场,有三家在西丰,是我省柞蚕母种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已形成从柞蚕种繁育、原料茧生产、收购及绢纺、缫丝及深加工的柞蚕产业化链条。每年蚕业产业化收入1.3亿余元,每年安排就业7000余人。柞蚕生产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了使这一主导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强蚕场管理力度,依法规范生态蚕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王忠文 《蚕学通讯》2003,23(1):18-18,39
在柞蚕制种时往往注重对母蛾的选择 ,对卵的选择重视不够 ,只对单蛾或双蛾制种进行卵的选择 ,而混合育则没法对种卵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特别是大批量生产 ,种卵的质量参差不齐 ,发育时间有早有晚 ,造成蚕体发育开差大 ,全龄经过延长。同时 ,由于大面积生产工作量大 ,农村又遇农忙季节 ,对弱小蚕的淘汰工作难以进行。为此 ,保证蚕种质量 ,提高良卵率 ,要求精制柞蚕卵 ,从源头开始 ,提高蚕种质量。柞蚕卵具有特殊的生理特性 ,无滞育期 ,受精卵产下后就开始发育 ,由于蚕卵内在体质的差别 ,使得良卵与不良卵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比重开差较大 ,因此 ,…  相似文献   

16.
柞蚕微粒子病镜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检是柞蚕制种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防止柞蚕微粒子病母体传染的有效方法。镜检效果的好与差,直接影响种茧的质量和丝茧的产量。目前,柞蚕微粒子病发病重的原因,除了少数人自行发蛾制取春期用种,种卵不经镜检,普遍存在的蚕场污染和昆虫交叉感染问题外,最主要原因是制种单位镜检员盲目求速和制片方法存在问题而造成漏检所致。根据笔者多年繁种经验,微粒子病的防治,主要是严把镜检这一关,在镜检过程中,除抓住正常环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镜检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有严密的组织分工,各把一关,明确任务,落实到人,镜检时,要秩序井然,…  相似文献   

17.
学术动态     
<正>中国委学会柞蚕学术讨论会暨辽宁省蚕学会第八届年会,于1980年8月17日至23日在辽宁省丹东市召开.来自全国12个省区、38个单位的13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81篇(内有国外论文2篇),会上宣读了论文18篇.内容有:蚕的卵色遗传生化学研究,蓖麻蚕、樗蚕细胞形态学及染色体遗传的研究,柞蚕蛹综合利用,柞蚕场建设.小蚕保护育,人工饲料,病虫害防治,蚕茧加工,茧丝特性等.日本蚕学专家吉武、赤井先生应邀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8.
1 年度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1.1 柞蚕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 (1)将黄蚕血统的沈黄2号与青黄蚕血统的青6号进行杂交创制新育种材料,选育抗病丰产、强配合力柞蚕新育种材料1个,详见表1、表2. (2)将柞蚕病害防控技术集成,卵面消毒技术、保蚕宁2号防病药剂、生态放养技术等在基地县推广与示范,使示范户病害发生率降低5%.  相似文献   

19.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2,39(2):40-40
近年来 ,由于农田害虫抗药力增强 ,农药用量和次数增加 ,尤其是桑园不集中 ,穿插在疏菜地和水田间的 ,家蚕发生中毒现象较频繁 ,特别是夏秋季更为严重 ,大大挫伤了部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影响了桑蚕事业的发展。为了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提醒蚕农平常要注意观察蚕儿生长发育情况 ,一旦发现蚕有中毒症状如乱爬、痉挛、吐液、体缩等症状。不同农药中毒症状又有差异 ,如有机磷中毒后 ,吐大量肠液 ,排泄粗长粪或红水 ,有机氮中毒蚕狂躁、翻滚 ,菊脂类药中毒蚕吐茶褐色肠液等 ,并证实已喂的桑叶或环境确实受农药污染。即可判定此时蚕为农药中…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宜蚕柞林资源丰富,龙蚕1号品种卵粒大且品质好,十分适合繁殖赤眼蜂。本文概述了柞蚕在农田生物防治上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利用柞蚕卵繁殖赤眼蜂防治农田害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增强技术标准化与生产现代化、重视基础科研和团队建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