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阐明光照对紫叶风箱果叶色恢复及光系统Ⅱ(PSⅡ)的影响,以3年生紫叶风箱果(Physocarpus opulifolius‘Summer Wine’)为试材,先遮荫使其叶色变为绿色,再进行全光照处理。结果显示:紫叶风箱果叶色在光照处理后迅速恢复为红色;叶绿素含量急剧升高,在处理2d达到最大值,比光照前增加了112.88%,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花色素苷含量及其与叶绿素总量的比值从处理2d起极显著增加,分别比处理前增加了6.20,2.38倍;初始荧光(Fo)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则逐渐下降;光照处理后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ABS/RC)增大,单位反应中心用于热耗散的能量(DIo/RC)显著增高,表明PSⅡ反应中心将过剩的光能以热耗散的形式散发出来。综合分析可得,充足的光照更有利于紫叶风箱果叶片呈色,并不会对其PSⅡ造成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3年生金叶风箱果(Physocarpus opulifolius‘Lutein’)为试材,先遮荫使其叶色变为绿色,然后再进行全光照处理,旨在探明光照对金叶风箱果叶色恢复及光系统Ⅱ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处理后,金叶风箱果叶片迅速恢复为黄色。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均在第2天出现最大值,分别比处理前增加了27.79%、34.75%、28.97%,差异极显著(P0.01);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整体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初始荧光(Fo)的值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最大荧光(Fm)的值整体表现为下降的趋势,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值先升高后降低,在处理第1天时略有升高,比处理前增加了1.41%,无显著差异,后逐渐下降;见光后,与能量分配比率有关的快速叶绿素荧光参数φPo、Ψo、φEo的值均出现减小的趋势,而φDo的值则逐渐增大;光照处理后,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APS/RC)增大,单位反应中心用于热耗散的能量(DIo/RC)升高,表明单位PSⅡ反应中心所吸收的光能分配到电子传递的能量减少,而是更多以热耗散的形式散发出来。综上可知,充足的光照有利于金叶风箱果叶片呈色,但其光系统Ⅱ在强光照射下短期会受到一定损伤。  相似文献   

3.
以景观植物红叶石楠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叶位和光照方位对红叶石楠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和光系统Ⅱ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叶石楠生长于背阴低位处的叶片长势最好;植物叶片随着叶位的上升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最大光能转化率(Fv/Fm)和光化学指数(PIabs)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并且背阴面Fv/Fo、Fv/Fm和PIabs值普遍高于向阳面,其中以背阴低位和中位处的值为最高;PSⅡ捕获能量从QA传递到QB的效率(ψo)、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和用于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Do)随着叶位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背阴面的值低于向阳面,并且以背阴低位处的值为最低;植物背阴面叶片单位激发态面积反应中心数目(RC/CSo)、吸收的光能(ABS/CSo)、被反应中心捕获的光能(TRo/CSo)、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CSo)都低于背阴面,随着叶位的不断升高RC/CSo、ABS/CSo、TRo/CSo、ETo/CSo值都呈下降趋势,并且存在显著性差异,用于热耗散的能量(DIo/CSo)无显著性差异,其中以背阴低位的比活性参数为最高;光照对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曲线(OJIP)有一定的影响,向阳面的OJIP曲线没有明显的J相和I相,不同叶位之间的OJIP曲线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遮光对紫椴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幼苗为材料,设定4个遮光度,对处理后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光响应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等进行测量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随遮光度的增加,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先升高后降低,胞间CO_2浓度先降低后升高;轻度遮光下,幼苗光响应参数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提升,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降低;随着遮光度的增加,紫椴的光系统Ⅱ量子效率(Fv/Fo)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逐渐升高;能量分配比例参数中吸收的光能被反应中心捕获的量子产量(φPo)、激子被反应中心捕获后促进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超过Q_A的电子受体的激子与促进Q_A还原激子的比值(Ψo)、反应中心所吸收的光能应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量(φEo)逐渐增加,而热耗散的量子产量(φDo)逐渐减少;光系统Ⅱ比活性参数中单位反应中心所吸收的能量(ABS/RC)、单位反应中心所捕获的应用到还原Q_A的能量(TRo/RC)和单位反应中心耗散掉的能量(DIo/RC)值随着遮光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单位反应中心所捕获的应用到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值逐渐增加。紫椴叶绿素总量随着遮光度的增加而升高,叶绿素a/b值降低。结合隶属函数分析,轻度遮光下,紫椴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加,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光合能力强,说明轻度遮光下有利于提升幼苗的光合特性,促进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对杨树和紫丁香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aCl不同浓度胁迫处理对杨树和紫丁香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0(对照),200,400,600,800mmol/L NaCl溶液处理杨树和紫丁香叶片,研究两者在盐胁迫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杨树和紫丁香叶片的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呈下降趋势。比较而言,杨树Fv/Fm下降并不显著,且在非胁迫环境或较低盐胁迫条件下,杨树叶片的Fv′/Fm′、ETR、ΦPSⅡ以及qp值高于紫丁香叶片,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值低于紫丁香叶片。【结论】在非胁迫环境或较低盐胁迫条件下,杨树叶片光合作用的光化学性能优于紫丁香叶片。  相似文献   

6.
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材料,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分析技术(OJIP),探讨干旱胁迫下不同施氮水平(土壤中施纯氮量为0、0.36和0.72 g.kg-1)对移栽后‘龙江911’幼苗叶片光合系统Ⅱ(PSⅡ)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烤烟幼苗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活性(Fv/F0)、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等均下降,用于光化学反应的能量比例也有所降低,导致烤烟幼苗受到光抑制,PSⅡ反应中心也受到伤害。而施用适量的氮肥(土壤中纯氮施用量为0.36 g.kg-1)可通过减少PSⅡ反应中心与光能吸收和电子传递相关蛋白的降解,增强剩余活性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并保证电子传递链的相对稳定。此外,施用适量的氮肥,还增加了幼苗捕获的光能比例(φPo)、吸收到的光能用于QA-以后的电子传递的能量(φEo),以及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等,可通过及时提高热耗散减轻干旱胁迫带来的伤害,有效地提高‘龙江911’幼苗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不同生物炭用量(0、0.5%、1%、2%、5%、10%)处理下紫花苜蓿叶片的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并采用JIP-test方法分析和处理数据,旨在探明不同用量生物炭对苜蓿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处理能显著影响苜蓿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0.5%生物炭处理降低了苜蓿叶片J点的相对可变荧光强度(Vj)、OJIP曲线的初始斜率(Mo)和单位反应中心吸收、捕获、耗散、用于电子传递、传递到电子链末端的能量(ABS/RC、TRo/RC、DIo/RC、ETo/RC和REo/RC),提高了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Q-A下游的其它电子受体的概率(Ψo)、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和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参数(PIabs)。1%~10%生物炭处理下苜蓿叶片各项指标较对照变化较小。因此施加0.5%生物炭能降低苜蓿叶片有活性的反应中心的关闭程度,改善苜蓿叶片PSⅡ受体侧电子传递链性能,提高最大光化学效率,增强苜蓿叶片的光合性能;但随着用量的增加,生物炭对苜蓿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外源葡萄糖对盐胁迫下山楂叶片的缓解效应,采用光合和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葡萄糖对盐胁迫下山楂幼苗叶片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细胞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能减轻因盐胁迫造成的叶片光合机构的破坏程度,提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及气孔导度(Gs),降低胞间CO2浓度(Ci),提高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 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n)及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光合性能指数(PIABS).各浓度外源葡萄糖处理Pn、Fv/Fm及PIABS值比单一盐胁迫处理分别高3.4%-59.8%、5.4%~18.2%和5.6%~78.4%.表明外源葡萄糖提高了盐胁迫下山楂叶片光能利用率及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同时,外源葡萄糖还能够显著提高其叶片内SOD和POD的活性,减少MDA的含量.5.0mmol·L-1外源葡萄糖处理叶片内SOD和POD活性比单一盐胁迫植株分别高21.1%和15.3%,而MDA的含量降低30.1%.  相似文献   

9.
遮荫对2种彩叶风箱果叶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遮荫对彩叶风箱果(Physocarpus opulifolius)叶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紫叶风箱果(P.opulifolius‘Summer Wine’)和金叶风箱果(P.opulifolius‘Lutein’)为试材,测定了不同遮荫度下风箱果叶片色泽、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种风箱果叶片颜色随遮荫度的增加而逐渐转绿;紫叶风箱果的叶绿素、花色素苷含量随遮荫度的增加而极显著降低,在40%遮荫条件下分别比对照降低59.98%、52.30%;金叶风箱果在40%遮荫条件下叶色及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变化,而在80%遮荫条件下叶绿素含量极显著增加,比对照增加了260.00%。紫叶风箱果、金叶风箱果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均随遮荫度的增加而降低;紫叶风箱果、金叶风箱果的光饱和点分别为1 605.88μmol/(m~2·s)和1 369.40μmol/(m~2·s),光补偿点分别为46.80μmol/(m~2·s)和65.29μmol/(m~2·s),均表现为阳生植物的特征;两者的表观量子效率在0.02~0.05范围内,对弱光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综合其观赏效果,认为紫叶风箱果适宜在全光照条件下种植,金叶风箱果适宜在遮荫度小于40%的环境下种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金雀异黄素(GNT)对‘早蟠桃’叶片色素、碳水化合物、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0μmol/L GNT可以提高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暗适应以及光照下叶片最大荧光(Fm和Fm′)和可变荧光(Fv和Fv′)下降,但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速率(PCR)提高,光合相对限制值(L(PFD))显著下降。就能量分配而言,GNT增加了用于光化学反应部分的光能(Pc)和天线热耗散部分(Hd),同时降低PSⅡ反应中心的过剩激发能耗散(Ex),表明GNT处理具有促进叶绿素荧光光化学猝灭和非光化学猝灭的双重特性。此外,GNT也提高了叶片抗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叶绿素荧光仪研究残留在土壤中的氯吡嘧磺隆对红芸豆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荧光动力学曲线可以得出,在氯吡嘧磺隆胁迫下,红芸豆幼苗叶片荧光强度在J-P段显著下降,PSII中初级酮电子受体(QA)、次级醌电子受体(QB)和质体醌之间的电子传递受阻碍;荧光参数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用于还原QA的能量(t=0)(TR0/RC)、单位反应中心耗散掉的能量(t=0)(DI0/RC)、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t=0)(ET0/RC)升高,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和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值降低,表明0.005,0.008 mg/kg氯吡嘧磺隆均会对红芸豆幼苗的光合作用产生抑制。PIABS下降幅度高于Fv/Fm,表现更为灵敏,因此,PIABS更适宜作为反映红芸豆幼苗受到氯吡嘧磺隆胁迫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取不同光强与水分处理,比较分析盆栽芒萁的光合和荧光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芒萁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 潜在活性(Fv/Fo)、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 Chl b)、类胡萝卜素(Car)和总的叶绿素(Ct)呈现增加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则呈现下降趋势.相同的遮荫条件下,浇水处理的参数值均高于不浇水的,且80%遮荫下Fv和Fm在浇水和不浇水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遮荫和浇水条件下,芒萁通过增加净光合速率、色素含量、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及潜在活性,形成适应遮荫和土壤水分条件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3.
2种银杏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马  贺立红  梁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22-3322,3531
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测量了2种银杏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小佛手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I)、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高于桂G861。  相似文献   

14.
两种微生物有机肥对枸杞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甘肃景泰玉杰农贸有限公司种植园内5a生宁杞1号为供试材料,通过施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肥料,分析评价施用不同处理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了供试材料叶片的叶绿素荧光慢速动力曲线、光响应曲线、光化学淬灭以及非光化学淬灭等参数的变化,分析其差异。【结果】施用微生物肥料有助于提高和改善枸杞的光能利用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枸杞叶片的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0)、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Ⅱ)以及光化学淬灭系数(qP)。【结论】施用腐植酸生化复合肥后明显提高了PSⅡ反应中心的能量捕捉效率,增强了光合结构电子传递能力,降低了光合作用中非辐射能量的耗散。  相似文献   

15.
间作遮荫对花生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花生单作为对照,设置30、35、40、45、50 cm 5个木薯花生间作行距,播种90d后测定花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与单作对照相比,间作花生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 a+b)、初始荧光(Fo)、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最大光化学效率(Fv/ 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升高;且窄行距(30~35 cm)处理的Pn、Fv、Fv/Fm、Fv/Fo、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ield)高于宽行距(45~50cm)处理.间作遮荫使花生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一系列变化是花生对间作遮荫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对不同甘蔗品种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 OS5- FL调制式叶绿素荧光分析仪研究水分胁迫对不同甘蔗品种叶片叶绿素 a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蔗叶可变荧光产量 (Fv值 )下降 ,T1/ 2 减少 ,蔗叶光系统 (PS )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 Fm)和 PS 潜在活性 (Fv/ Fo)降低 ;蔗叶可变荧光衰减能力 (Δ Fv)下降 ,光合作用潜在活力降低 ,影响光合电子传递和 CO2 同化的正常进行 ,表现为可变荧光淬灭速率 (Δ Fv/ Fo)减慢 ,荧光下降比值 (Δ Fv/ Ft值 )变小 ,光合量子产额 (Yield)减少 .同时还讨论了水分胁迫对蔗叶光合作用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ALA对西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PAM-2100便携式荧光仪测定50~200 mg·L-1 ALA处理的西瓜幼苗叶片,观察到ALA处理可以提高西瓜幼苗暗适应叶片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0)以及叶片获取光能能力(1/F0-1/Fm)的效应.对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曲线的研究表明,叶片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荧光猝灭系数(qP)和光化学能量耗散(P)均随着光化光照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速率(PCR)、天线热耗散(D)以及PSⅡ反应中心非光化学能量耗散(E)则随着光化光照强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在作用光照强度为40 μmol·m-2·s-1时,Fv′/Fm′、ΦPSⅡ、qP、P、E、D和NPQ等光响应曲线出现1个明显的转折点;当光化光照强度低于40 μmol·m-2·s-1时,随光照强度增加,曲线呈相反趋势.外源ALA处理明显提高西瓜叶片Fv′/Fm′、ΦPSⅡ、P、PCR和ETR.当光化光照强度高于1 500 μmol·m-2·s-1时,ALA处理叶片NPQ明显高于对照,表现出更强的能量耗散能力.从PSⅡ反应中心能量分配比率上看,ALA处理叶片D下降,E上升,同时保持较高P,说明ALA处理有利于能量进入PSⅡ反应中心,促进光化学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受控试验和模拟酸雨试验,研究不同酸雨浓度处理下(pH值分别为2.5、4.0、5.6)细叶青冈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酸雨浓度处理下,细叶青冈幼苗叶片叶绿素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随着酸雨浓度增加而升高,在重度酸雨(pH 2.5)条件下达到最大值;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各处理的光化学量子产额(Yield)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酸雨浓度增加并没有对细叶青冈幼苗叶片的光系统活性造成损伤,反而推动其光合电子传递,增加光能利用效率,促进光合作用,表明细叶青冈对酸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膜下滴灌水稻黄化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膜下滴灌水稻T-04齐穗期正常及黄化剑叶的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化(黄绿和绿黄)叶单位面积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正常绿叶(CK);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剑叶,说明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升高可能是导致叶片黄化的直接原因。光合参数分析表明2种黄化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羧化效率(CE)、表观量子效率(AQY)均显著降低,说明其CO2和光能利用能力显著低于正常绿叶。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大幅度升高,说明其叶片保水能力较差,光合酶活性可能受到抑制。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表明,黄化叶片的暗适应光系统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暗适应样品最大荧光(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电子传递速率(ETR)以及PSⅡ有效电子产量(ΦPSⅡ)均显著降低,说明其PSⅡ潜在的光化学效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量子效率均显著低于正常绿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不同质量浓度SO_2对红花檵木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熏气法,以0(对照),2.86,5.71和14.28mg/m~3 4个SO_2质量浓度对红花檵木进行密闭熏气3d,1周后利用LI-6400光合仪和PAM-2500便携式荧光仪分别测定叶片光合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SO_2胁迫对红花檵木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SO_2质量浓度的增加,红花檵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下降,胞间CO_2浓度(Ci)上升;初始荧光(Fo)增加,其中14.28mg/m~3 SO_2处理比对照显著增加23.71%;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降低,其中14.28mg/m~3 SO_2处理下Fv/Fo较对照下降51.75%。不同SO_2质量浓度下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光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增加,PSⅡ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下降,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PS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上升。【结论】5.71和14.28mg/m~3 SO_2处理会引发红花檵木PSⅡ反应中心比例降低,光合电子传递受阻,PSⅡ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份额减少,光能转化效率和潜在活性降低,进而影响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