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马铃薯》2004,18(6):383-384
学术园地cDNA-AFLP结合BSA研究马铃薯晚疫病菌小种特异无毒基因差异表达片段………………………郭军等(1)1马铃薯源的供应能力与库容量的关系……………刘克礼等(1)4马铃薯旱作栽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高聚林等(1)9旱作马铃薯综合农艺栽培措施与产量关系模型…………………………………………………刘克礼等(1)15马铃薯品种块茎性状的遗传分析…………………………………………………杨万林等(1)19马铃薯试管块茎诱导过程中mRNA差异显示分析…………………………………………………柳俊等(2)65马铃薯试管结薯的光周期诱导效…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试管结薯的光周期诱导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马铃薯品种米拉脱毒试管苗为材料,采用6个不同的光周期处理进行试管薯诱导,以研究光周期对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暗期处理对试管薯结薯个数影响不显著,以8h和12h/d暗处理产量较高;叶绿素含量和块茎淀粉含量与暗期长短均呈负相关,α-淀粉酶活性与暗期长短均呈正相关;叶绿素含量、块茎淀粉含量与经济产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同时随着暗处理时数的延长,薯形和薯皮色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光质对植物的形态建成、光合作用、物质代谢、基因表达以及内源激素水平的产生均有调控作用,马铃薯试管薯形成、块茎膨大期物质积累连同光合作用产物的输送都依赖于光质的调节作用。基于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的马铃薯试管薯是构建种薯工厂化生产的主要途径,探索光质影响试管薯生育进程的机制,将有助于从物理光谱角度提升试管薯产量与质量。综述讨论了单色光和组合光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同时探讨光受体对试管薯形成的分子作用机制,为马铃薯试管薯诱导专用光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香豆素对马铃薯试管微型薯诱导的影响…………………石 瑛,秦 昕,王凤义等(1)1高温下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罗 玉,田 洪,张 铁(1)4冀西北高寒区微型薯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孟兆军,尹 江,崔红军(1)9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无土栽培高产机理研究…………………谢庆华,吴毅歆,张勇飞等(2)67通过农杆菌介导将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马铃薯…………………周思军,李希臣,刘昭军等(2)70碳源浓度对不同光源培养的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生长的 影响……………仲乃琴,王一航,齐恩芳(2)7…  相似文献   

5.
脱毒马铃薯试管薯诱导技术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两个阶段(试管苗培养和试管薯诱导)叙述了现阶段试管薯诱导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具体包括影响试管薯形成及发育的多种因素,即品种基因型,母体的生理状态,光强,光周期,温度,外源激素,培养基成分等。最后提出现阶段试管薯诱导技术存在的成本过高,污染率偏高等问题,以期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中国马铃薯》2017,(3):134-137
为探明试管薯诱导期温度对试管薯结薯率的影响效果,以马铃薯品种‘宁薯14号’为试验材料,在试管薯诱导期,研究了温度(13±1)℃、(15±1)℃、(17±1)℃、(19±1)℃和(21±1)℃对‘宁薯14号’结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管薯诱导期低温处理有利于促进试管薯结薯形成、缩短试管薯结薯时间,提高试管薯结薯率和单薯重。在全黑暗条件下,‘宁薯14号’在MS固体基本培养基+白糖(100 g/L)+6-BA(0.25 mg/L)+CCC(0.5 ml/L)培养基上,诱导期温度(17±1)℃,试管薯结薯效果最好,结薯率为100.0%,大中薯率为83.78%,单薯重57.0 mg。  相似文献   

7.
香豆素对马铃薯试管微型薯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马铃薯早熟品种东农 30 3和Favorita为试验材料 ,在诱导结薯的过程中给以不同浓度的香豆素处理 ,研究香豆素对试管微型薯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诱导结薯的培养基中 ,添加香豆素处理的浓度为 30mg/L时 ,获得的微型薯块茎较大且大薯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植物激素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马铃薯品种克新3号为试验材料,在诱导结薯的过程中以不同浓度的香豆素和BA进行处理,研究香豆素和BA对试管薯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诱导结薯的培养基中,添加香豆素30mg/L+BA3 0mg/L+活性炭0 1%时,获得的微型薯块茎较大且大薯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组培中不同因素对诱导试管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佐敏 《中国马铃薯》2005,19(5):278-280
以马铃薯米拉、威芋3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进行试管薯诱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散射光与适当低温(17±1℃)条件对米拉试管薯形成、结薯数量与平均鲜重均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米拉基部节段较顶芽培养的试管苗有利于试管薯的形成和膨大;培养基(MS+8%白糖)中同时添加5 mg.L-1 6-BA与250 mg.L-1 CCC能显著增加威芋3号试管薯结薯数量与鲜薯产量,而单独添加5 mg.L-1 6-BA或KT虽能显著提高试管薯的大薯率,但平均结薯数量却显著降低,而不添加任何激素的培养基,对威芋3号试管薯的诱导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试管苗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微型薯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3个种植密度,即每平方米130株、225株及400株。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总块茎数和总产量逐渐上升。每平方米400株是3种密度中的最佳栽培密度,获得块茎数多,产量最高,且中大薯、中小薯和小薯块茎数分别达到每平方米178个、475个及394个。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薯形突变体T-DNA插入侧翼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鄂马铃薯3号’为材料,通过试管薯快速转基因技术获得一个编号为pCL2b-2薯形突变系,本研究通过表型鉴定、侧翼序列扩增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目的是分析该突变株表型变化控制机制。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的试管薯和温室收获块茎长宽比在p<0.05水平均显著大于野生型受体薯,其中试管薯长宽比为1.78,野生型试管薯长宽比为1.33;温室收获块茎长宽比为1.50,野生型块茎为1.29;利用hiTAIL-PCR技术对T-DNA插入位点两侧的侧翼序列分析表明,T-DNA插入编码异戊烯基转移酶(IPT)基因内部,该基因为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StIPT),暗示StIPT基因可能参与马铃薯薯形发育。  相似文献   

12.
以“中薯3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外源诱导剂在试管薯发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必要性.结果表明:在含有8%食用白糖的MS培养基上,没有任何外源诱导剂参与,全黑暗培养条件下,可诱导试管薯的形成,但结薯晚、产量低,块茎小.为提高试管薯产量和质量,缩短生产周期,外源诱导剂是必要的。BA能显著促进试管薯的形成和发育.CCC可促进块茎的发生,不利于块茎的膨大,两者同时使用,起相反的作用,不利于试管薯发生发育。  相似文献   

13.
温度、pH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清  王蒂 《中国马铃薯》2003,17(3):157-161
对加工型马铃薯试管苗、茎段愈伤组织、块茎及块茎芽在不同温度、不同 pH条件下PPO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 :pH对马铃薯PPO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 ,块茎芽以及愈伤组织PPO活性均在 pH 5~ 5 5之间最高 ,分别为 94 2 0及 2 0 4 0 (0 0 1ΔOD/min) ,而试管苗在培养基 pH为 8时PPO活性最高 (19 80 (0 0 1ΔOD/min) )。不同温度下不同品种PPO活性表现不同 ,甘农薯 1号、Atlantic试管苗PPO活性在 18~ 2 5℃之间达到高峰 ,分别为 16 80和 37 2 0 (0 0 1ΔOD/min) ;Shep ody、Snowden试管苗在 5℃下PPO活性较高 ;除此之外 ,不同品种贮藏块茎PPO活性均在 2 5℃表现最高。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薯形成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 3个品种 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多因素多重复试验设计 ,分析了基因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薯形成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 :对于试管薯单瓶块茎数和单瓶块茎重量 ,基因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达显著水平 ,基因型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互作不明显。试管薯单个块茎重量的变异系数在基因型间、植物生长调节剂间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脱毒试管薯工厂化生产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研究明确了2倍MS培养基培育健壮母株是提高试管薯的结薯率和单薯重的基础。不同激素与配比对试管薯诱导的效果有很大差异,明确了BA是诱导试管薯的重要激素之一。利用试管薯繁殖原原种较试管苗直接移栽,显著提高了单株块茎数和产量。试验结果证明,直接利用试管薯有利于工厂化生产和原原种的繁殖。  相似文献   

16.
试管薯的诱导在马铃薯种薯繁殖体系中起重要作用。试验以早熟鲜食品种早大白为材料,研究诱导培养基中6-苄基腺嘌呤(6-BA)浓度和蔗糖浓度对试管薯数和试管薯重的影响。结果表明:MS的液体培养基+活性炭浓度0.15%+6-BA浓度2 mg/kg+蔗糖浓度8%的效果最好,应用该诱导培养基提高马铃薯早大白的单株结薯数。  相似文献   

17.
光照长度、强度及温度对试管薯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步法进行试管薯的诱导,不更换培养基,不添加任何外源激素,研究试管苗培养阶段光照周期、光照强度及温度对Favorita、Atlantic和克新1号3个马铃薯品种试管薯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短光周期培养有利于试管薯的诱导,但产生的试管薯较小,适当的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诱导较大的试管薯;不同品种需要不同的适宜试管薯诱导的光照强度;变温处理最适于试管薯的诱导。不同品种需要做培养环境的筛选和品种结薯性评价,以筛选出最佳的诱导条件。  相似文献   

18.
用含有8%蔗糖,5毫克/升6—苄基嘌呤,500毫克/升矮壮素和5克/升活性炭的液体培养基处理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及其野生种的试管苗,诱导出了试管薯.在黑暗条件下18~20℃时,供试的22个基因型的试管薯平均产量为每30个茎段产试管薯34.4个,平均重量为107.4毫克.从切段培养到收获试管薯共需8~9周.该方法诱导试管薯时间短,产量高,薯块大,优于已报道的其它方法.研究发现,活性炭对促进试管苗生长和试管苗产量和大小都有显著效果.本文探讨了试管薯植株生长不一致的可能原因和用试管薯保存种质可能带来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9.
生根粉剂诱导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生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前 言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生根培养中 ,通常添加BA做生根诱导 ,在生产中 ,为了缩短培养时间 ,降低生产成本 ,我们使用生根粉 (四川省兰月科技开发公司生产 )代替BA诱导试管苗生根。本试验的目的是比较添加生根粉剂和BA不同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苗生根、生长及结薯情况的影响 ,探讨使用生根粉代替BA诱导试管苗生根的可行性。2 材料与方法2 1 试验材料津引薯 8号脱毒试管苗。2 2 试验方法2 2 1 生根诱导培养基处理 :使用MS液体培养基 ,10 0 0ml加入活性炭 2g ,蔗糖 30g ,pH值 5 8,做两个对照处理 :①MS 生根粉…  相似文献   

20.
《中国马铃薯》2013,(2):72-76
马铃薯试管薯诱导技术因其能有效加快脱毒马铃薯繁殖,缩短种薯生产周期,使种薯工厂化生产成为可能而受到重视。本研究以不同苗龄的高产抗病新品种‘丽薯6号’脱毒苗为试验材料,在马铃薯适宜的8%12%蔗糖浓度诱导区间内使用不同浓度的蔗糖诱导试管薯,探求其最适蔗糖浓度并观察苗龄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旨在花费更少的成本和较短时间内诱导大量的试管薯,以便于建立原原种高效生产体系。综合分析单株结薯数及单株结薯速率,结果表明:‘丽薯6号’诱导试管薯的最适苗龄为80 d,最适蔗糖浓度为10%。在此处理下单株结薯数最多,且结薯最早,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