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方山羊豆又名饲用山羊豆,是一种国外引进的豆科山羊豆属多年生直立型、根蘖型豆科牧草,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东方山羊豆的良种生产对该牧草的产业化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东方山羊豆种子生产技术要点,内容主要涉及种子生产适宜区和田块选择、播种关键技术要求、田间管理措施及种子收获、清选加工与贮藏,对东方山羊豆种子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丰富温泉县栽培草地种质资源多样性,探索栽培草地建植的新模式,挖掘栽培草地生产潜力,开展了为期4年的优良豆科牧草品种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引种栽培试验,得出东方山羊豆具有返青早、叶茎比高、适口性好、越冬能力强的特点,以及调制干草不易脱落的优点;同时,也提出了东方山羊豆栽培草地建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东方山羊豆在温泉县的栽培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发挥东方山羊豆牧草在贵州草地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东方山羊豆牧草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针对东方山羊豆牧草特征特性及生产基地情况,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了东方山羊豆牧草生产技术规程。该技术规程于2019年通过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审定,编号为DB52/T 1471-2019。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东方山羊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新品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4份引进东方山羊豆种质及其29份杂交后代为材料,利用ISSR引物对其进行多态性扩增,并以PopGene 32计算其遗传参数,采用NTsys-pc 2.1计算遗传相似系数,运用SHAN模型中的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绘制聚类树状图.[结果]从24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8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良好且易扩增的引物,利用其从33份东方山羊豆种质材料中共扩增出79条条带,其中65条具有多态性,多态百分率为82.15%;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6667~2.0000,平均为1.821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212~1.5740,平均为1.4242;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521~0.3322,平均为0.2509,Shannon多态信息指数(I)为0.2473~0.4976,平均为0.3813.这些种质材料遗传相似系数为0.5696~0.9241,平均为0.7623,在0.7140处可划分为三大类群(Ⅰ~Ⅲ),分别包含25、3和5份种质材料,不同地理来源种质相互混杂分布.[结论]东方山羊豆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第Ⅱ类群和第Ⅲ类群遗传多样性较第Ⅰ类群更丰富,具有优良亲本基因源选择的潜力,可作为东方山羊豆不同亲本选配和杂种优势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正>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是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引进的牧草品种。该品种为冬性、根蘖型、多年生豆科牧草,株高90~120厘米,茎秆直立。建植人工草地丰产期达10年以上,每公顷年产干草12~15吨。初花期粗蛋白质含量23.88%,氨基酸含量14.17%,中、酸性  相似文献   

6.
于2010年5月25日(拔节、分枝期)、7月6日(抽穗、结荚期)、8月25日(开花期)晴朗天气,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和柳枝稷各项光合生理生态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分枝期Pn、光能利用效率(LUE)、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均值高于结荚期,而结荚期的叶温(Tl)、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日均值高于分枝期.(2)柳枝稷的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拔节期Pn、Tr日均值高于抽穗期,开花期最低;WUE与Ci日均值在开花期最高,拔节期次之,抽穗期最小;Tl、LUE日均值在抽穗期最高,拔节期次之,开花期最小.(3)Pn与Tr、Gs、叶片气孔限制值(Ls)、光合有效辐射(PAR)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i呈极显著负相关;Tr与Gs、叶温下蒸汽压亏缺(Vpdl)、气温(Ta)、Tl、PAR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大气CO2浓度(Ca)呈显著负相关;Tl、Gs与PAR呈极显著正相关.(4)通过光响应曲线的绘制及相关生理指标的计算,结合相关评价标准,得出柳枝稷为阳生植物,而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为耐荫植物,且柳枝稷比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对光环境的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7.
<正>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是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引进的牧草品种。该品种为冬性、根蘖型、多年生豆科牧草,株高90~120厘米,茎秆直立。建植人工草地丰产期达10年以上,每公顷年产干草12~15吨。初花期粗蛋白质含量23.88%,氨基酸含量14.17%,中、酸性  相似文献   

8.
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的栽培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的特征特性,总结出该品种适宜的种植推广区域和主要配套的栽培技术,以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山西省4个地方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个地方山羊品种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Na)为67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94~6.05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7053~0.7982之间,平均遗传杂合度(H)在0.7592~0.8316之间,4个地方山羊品种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461;聚类分析表明,黎城青山羊与阳城白山羊先聚类,再与吕梁黑山羊聚类,最后与洪洞奶山羊聚类;山西省4个地方山羊品种遗传变异大,遗传多样性丰富,品种间遗传分化小,4个地方山羊品种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与其地理位置和生产特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以下简称鲁K-1)的粗蛋白含量高,且亩产量高、适应性强,适宜各地种植.其综合评价优于聚合草、籽粒苋、串叶松香草、英国菠菜、东方山羊豆等蛋白质饲草,现就鲁K-1在畜禽养殖上的应用介绍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17,(15)
<正>秣食豆又称料豆、饲用大豆,原产热带及温带稍暖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1植物学特征秣食豆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大豆属的一个饲用类型。茎高150厘米以上,初直立,后上部蔓生,密被黄色长硬毛。直根,根系发达,着生根瘤。羽状三出复叶,3个小叶大而较厚,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大田试验与计算机模型技术,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明确建立粮草轮作模式在产量、耗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和传统粮食生产模式的差异;阐明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粮草轮作模式和粮食生产模式以上组分的变化规律,探明该地区粮-饲耦合系统的气候变化适应力。[方法]基于山西右玉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的田间试验数据对作物模型APIS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进行校准和验证,结合气象数据生产工具ACSGTR模拟、分析研究点基准情景(1980-2009年)及未来情景(世纪中期2040-2069年、世纪后期2070-2099年)多种种植模式的产量,耗水量(ET)和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变化。[结果]APSIM模型对研究区玉米(Zea mays L.)、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和秣食豆(Glycine max L.)生产模拟的精度较高,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仅为6.25%~15.48%。情景模拟中,随着模拟区间内升温度与降水提高,各作物产量均有所提高,其中秣食豆产量增幅最高,达21.90%~36.07%,马铃薯次之,达15.71%~23.02%。ET方面,马铃薯在2040-2079年、2060-2099年情景下ET相对基准情景增加11.56%~20.83%,幅度最大。WUE方面,2040-2079年、2060-2099年情景下玉米、饲用燕麦与秣食豆WUE提高幅度较大,平均为16.50%、12.10%和23.13%(P<0.05)。[结论]APSIM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可较准确模拟几种主要作物的生产。相较基准情景,2040-2069年、2070-2099年情景下各作物产量,ET和WUE均有提升趋势。由于较高的产量与WUE,可认为玉米-饲用燕麦轮作、拥有较高生产力的同时也具备较好的气候适应性;而马铃薯-玉米轮作相对其它轮作模式的耗水量更高但产量变化不显著,适宜中短期旱作生产以保障食物安全;马铃薯与饲用燕麦、秣食豆轮作和玉米-燕麦轮作模式耗水量较低,更适宜恢复土壤水分。研究结果可充实相近地区的长期数据积累与研究空缺,并为农牧业可持续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推进拜泉县农民脱贫致富,筛选适宜当地气候特点的饲用大豆品种,夯实拜泉县大豆产业链基础,在2018年对拜泉县16个乡镇的16个优良主栽大豆品种进行了调研筛选,综合分析了产量、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等重要性状,结果表明,"东农豆253""绥农76""克豆35"3个品种产量突出,品质优良。为了进一步探索上述品种的产量与品质,2019年在拜泉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标准化田间对比试验,对照品种为拜泉县栽培面积较大的"东生1号"。经过秋季测产,"东农豆253"产量为193.85 kg·667 m~(-2),"绥农76"产量为179.1 kg·667 m~(-2),"克豆35"产量为171.4 kg·667 m~(-2),均比对照品种"东生1号"144.8 kg·667 m~(-2)显著增产,经近红外检测"东农豆253"和"克豆35"为高油分含量及高蛋白质含量即"双高"品种,"绥农76"为高蛋白质含量品种,研究表明前述两个品种适于饲用,适宜在拜泉县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科学合理利用豆科家居用材,对15种豆科树种的家居用材分别用醇酸清漆进行涂饰,并对涂饰后的木材表面进行颜色测量和分析,探讨了这些木材视觉物理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5种豆科植物的家居用材的明度指数(L*)为15.48~31.39,孟塞尔明度(V)为0.39~1.98。非洲崖豆木L*和V均最小,鞋木L*和V均最大;色品指数中红绿轴色品指数(a*)为3.87~25.90,黄蓝轴色品指数(b*)为31.24~65.32。两蕊苏木a*和b*均最大,紫心苏木a*最小,非洲崖豆木b*最小;色调值参数中色相(H)为1.63Y~3.88Y,均分布在Y色调系内,非洲崖豆木H最大,印茄木H最小;色饱和度(C)为6.73~23.38,非洲崖豆木的C最小,两蕊苏木C最大。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植物区系研究具有独特的地理学意义。为了有效开发利用该区域豆科饲用植物资源,通过物种调查统计,对区域豆科饲用植物的资源现状、属种组成、植物区系和地理分布及饲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豆科饲用植物共有41属136种。其中优势属和少种属占区域豆科植物区系属种的主体,分别占总属数60.97%和总种数的81.62%;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和热带为主要分布型,反映了河南豆科饲用植物区系分布与其处于过渡气候相适应的特征。河南豆科饲用植物的饲用价值总体较高,优良和中等豆科饲用植物种数占总种数的89.71%,下等和毒草占总种数的10.29%,并对其开发利用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西省牧草资源短缺的问题,引进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和柳枝稷进行栽培试验。通过观测物候期、产草量、适应性、营养成分等,以期能找到适合该区栽种的高产优质牧草,结果表明,2种牧草均能完成生育周期,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可作为山西省牧草新品种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四棱豆(Winged bean)又称翼豆、翅豆、为豆科四棱豆属的一种地上结荚,地下长薯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攀缘性植物。是一种菜、粮、油、饲、肥兼用的热带豆类作物,并具有特殊营养和一定的药用价值。为探求我国高纬度地区四棱豆北移种植的可能性,从1979年开始探索实验研究,现培育出适合本地区(北纬32度左右)种植的早熟优质四棱豆新品系合85-6,并对其进行全面营养成分分析。 合85-6几乎全株都富蛋白质和特殊营养,种籽蛋白质含量达37%,与大豆相似,含有氨基酸18种,不但氨基酸总量较高,且组成模式较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饲草禾豆混播组合及比例对三江源玉树地区人工草地的建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筛选出最佳混播组合及比例,以小黑麦(Triticale)、箭筈豌豆(Vicia sativa)、饲用豌豆(Pisum sativa)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混播组合及比例对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黑麦+箭筈豌豆、小黑麦+饲用豌豆两种混播处理下,饲草干草产量比单播小黑麦分别提高19.50%、5.49%,比单播豆科饲草产量分别提高55.17%、111.97%。随着各混播处理中豆科饲草播量增加,饲草粗蛋白含量逐渐升高,而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逐渐降低。土壤全磷、全氮、有机碳养分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运用灰色关联度对饲草进行综合评价,小黑麦+箭筈豌豆(7∶3)较其他处理的混播处理具有更好的产草量以及更优的饲草品质,小黑麦+饲用豌豆(5∶5)与其余混播处理相比较在产草量及品质方面有更大潜力。  相似文献   

19.
1 概述 白扁豆(别名扁豆、蛾眉豆、白眉豆、羊眼豆、沿篱豆、老母猪耳朵等)为豆科1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扁豆的成熟种子是我国传统药材.  相似文献   

20.
从各地引入9个豆科牧草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漳州地区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较强,生长表现好,饲用价值较高,便于推广,且适宜南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广泛种植的豆科牧草有:格拉姆柱花草,紫花扁豆,多花木兰,圆叶决明和大翼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