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大豆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中经历了荫蔽期和光照恢复期,本研究比较了两个大豆品种(贡选1号、桂夏3号)在带状套作荫蔽期和光照恢复期的生长特性及产量,以期为选择适宜带状套作的大豆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套作荫蔽期大豆表现为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降低,干物质分配呈"茎增叶减"趋势;贡选1号的干物质在叶中的分配比例显著高于桂夏3号,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的反应指数均低于桂夏3号。在光照恢复期大豆的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快速增加,干物质"茎增叶减"的分配趋势减弱;贡选1号的地上部干物质、叶干物质分配比例、叶面积均高于桂夏3号。两个大豆品种在套作下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桂夏3号显著低于其单作对照。套作大豆产量与光照恢复期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呈正相关。大豆产量在套作下的降低程度与两个时期的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受影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在光照恢复期能积累较多干物质,形成较大叶面积,且荫蔽期生长状态受影响程度低的品种适宜带状套作。  相似文献   

2.
净套作下不同耐荫性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耐荫性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研究其在单作和大豆玉米套作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套作增加大豆株高和底荚高,分枝减少,茎粗减小,产量降低,耐荫品种变幅均为最小,不耐荫品种变幅最大.套作大豆产量垂直方向分布向上移动,耐荫大豆以20~ 40 cm产量最高,20~ 60 cm产量所占比重大;不耐荫品种以40~60 cm产量最高,且40 cm以上产量所占比重大.与单作相比,套作下大豆产量分布向分枝集中,耐荫大豆分枝产量高于主茎;不耐荫大豆主茎产量高于分枝,且主茎产量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单作.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长调节剂叶面喷施对套作大豆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贡选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烯效唑、多效唑、豆歌、矮壮素、缩节胺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套作大豆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剂处理后植株株高降低,以分枝期喷施150 mg·L-1多效唑效果极显著;茎秆增粗,以分枝期喷施100 mg·L-1烯效唑效果显著;分枝数增加.单株荚数、百粒重增加,二者均以分枝期喷施100 mg·L-1烯效唑效果极显著.调节剂处理后产量增加显著,以分枝期喷施100 mg·L-1烯效唑效果最佳,较对照增产77.6%.结果表明:在改善大豆株型、提高产量方面,均以分枝期喷施100 mg·L-1烯效唑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
试验通过对不同品种在本地两种种植模式下的研究表明:引进大豆nts1007和bragg在本地净作条件下,株高较低,主茎节数少,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均高于贡选1号,净作条件下表现良好;在套作条件下,株高大幅度增加,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均显著降低,表明其不适宜本地套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夏大豆进行全程化控试验,结果表明:大豆上喷施多效唑及望立亭进行化控,能使大豆株高显著降低,七个处理中有三个处理对植株抗倒能力均有所增强;喷施多效唑化控对大豆主茎节数、结荚高度、茎粗、有效分枝影响均不显著。喷施多效唑化控,对产量影响不显著,但少量多次喷施有增产趋势,一次喷施量大会使大豆倒伏现象有增加趋势,使产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叶面喷施烯效唑对套作大豆花后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品种贡选1号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叶面喷施烯效唑对套作大豆花后碳氮代谢、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在不同的施氮水平下均能促进植株的碳氮代谢,提高了R5期前大豆叶和茎中的总糖及全氮含量,降低了R7期叶茎中的总糖含量,显著提高了R3~R7期叶茎中总糖含量的减少量;叶面喷施烯效唑提高了R2和R3期的碳氮比,却显著降低了R5期后的碳氮比;烯效唑提高R3~R7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有效荚数、百粒重和产量。在低(0 kg·hm-2)、中(32.4 kg·hm-2)、高氮水平(64.8 kg·hm-2)下,分别以喷施60,30和90 mg·kg-1烯效唑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最高。综合碳氮代谢及产量的表现,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以施32.4 kg·hm-2纯氮,于V5期喷施30 mg·kg-1烯效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烯效唑干拌种对大豆形态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万灼  张正翼  杨文钰  李闻珠 《大豆科学》2007,26(3):369-372,376
以晚熟大豆品种贡选1号为材料,研究了烯效唑干拌种对大豆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形态特征和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干拌种处理降低了株高,增加茎粗,缩短主茎长,增加了叶片数和分枝数,提高了叶片SPAD、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最终通过增加单株有效荚数提高了产量,以3.2 mg/kg浓度拌种的增产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8.
在与玉米套作条件下,对33份大豆材料的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套作大豆平均株高122.98cm,主茎节数较少,单个节间较长;分枝对于套作大豆产量形成极为重要,参试材料平均分枝数为5.05个,分枝粒重占单株粒重81.1%;相关分析表明,套作大豆产量与分枝粒重、最高分枝高、有效分枝数、平均分枝长度、生育期(天)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和营养生长期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分枝因子、主茎因子、产量因子和结荚因子等四个因子对对变异的贡献率达77.28%。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套作大豆专用品种筛选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套作大豆高产优质育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玉米-大豆"带状套作,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分析了高产材料(≥1 500 kg·hm-2)的产量、高蛋白材料(≥50%)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材料(≥20%)的脂肪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类型大豆材料中,有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都大于10%,特别是高脂肪材料的底荚高、分枝数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说明通过农艺性状的选择,提高大豆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潜力较大。套作下高产材料、高蛋白材料和高脂肪材料与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分别为:生育期株高分枝数底荚高单株荚数百粒重主茎节数;生育期主茎节数株高底荚高分枝数百粒重单株荚数;生育期底荚高百粒重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套作下,高产材料的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3**),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09*);高蛋白材料的产量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材料的产量与脂肪含量相关均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选择生育期长的品种可提高套作大豆产量、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选择分枝数、单株荚数较多和株高适中的品种可以同时提高套作大豆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加强对底荚高和百粒重的选择有望提高套作大豆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0.
云南间作大豆耐荫性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的耐荫特性,筛选出耐荫性鉴定指标,建立可用于耐荫性评价的数学模型。以44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间作下创设的自然荫蔽条件开展耐荫性鉴定,净种大豆作为对照。在各参试材料植株成熟期调查10个主要形态性状和产量性状,以各指标的耐荫系数为基础,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大豆的耐荫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受荫蔽胁迫后,参试材料的各性状变化趋势及幅度不同,各指标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部分性状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数据79.77%信息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荫评价值(D),并对其进行系统聚类,将44个大豆品种(系)按照耐荫性强弱分为了强耐荫、中等耐荫和弱耐荫3大类。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大豆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并筛选出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每荚粒数和倒伏8个性状可作为云南省间作大豆耐荫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光照培养箱内大豆植株在吹风条件下的形态特性和某些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吹风改变了光照培养箱内的微环境,使空气温度下降2℃,相对湿度下降6%,CO2浓度增加5μmol.mol-1;吹风使大豆植株株高和各部分干重下降,根冠比增加,抗倒伏能力增强,与对照植株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时吹风处理的大豆叶片长度、叶片宽度以及小叶面积均减少,使单株叶面积下降,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叶重均增加,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植株;叶片MDA含量增加,保护酶活性显著增强。吹风改变了植株的生长微环境,导致大豆植株生长受阻和生理特性发生变化,但茎粗增加,抗倒伏能力增强,表明吹风对矮化生长,培育壮苗有一定的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对大豆农艺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吉育88为材料,研究了在V4、V7、V10、V13时期喷施多效唑对大豆农艺性状及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能增加大豆叶片SPAD值和光合速率,减小三出复叶的叶面积;通过对节间的控制,降低了植株高度;且显著影响产量,4个喷施时期中,在V10期喷施多效唑显著增产9.9%,V4、V7时期喷施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V1...  相似文献   

13.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13,16(4):367-374
The relay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 of wheat-corn-soybean is widely used in southwest China. However, it is hard to obtain a stable production of soybean with this system, since soybean plants grow under shading by corn; the stems are thinner and susceptible to lodging.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seed treatment with uniconazole powder (0, 2, 4 and 8 mg kg-1 seed) on the growth of soybean seedlings under relay strip intercropping, som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The seedling height, first internode length, cotyledonary node height and leaf area per plant were decreased, while the stem diameter, root dry weight, shoot dry weight, root volume, leaf greenness and root to shoot dry weight ratio were increased by uniconazole treatment. The root vigor and root active absorption area were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uniconazole treatment. Moreover, 2 and 4 mg kg-1 uniconazole powder treatment increased shoot dry weight, number of pods per plant, number of seeds per pod and seed yield significantly. Thu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eed treatment with uniconazole powder at a suitable concentration can improve soybean seedling growth, resist the lodging and also increase the seed yield under shading by corn in relay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  相似文献   

14.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耐密型玉米品种中单909和非耐密型玉米品种丹玉405穗期不同遮荫条件下(S0,自然光照;S1,遮荫44%;S2,遮荫66%)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穗期遮荫后,两种类型玉米品种株高和穗位高升高;茎基部茎节单位长度、干重、穿刺强度、压碎强度、折断力度、产量和穗粒数均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减小,且非耐密型玉米品种下降幅度大于耐密型玉米品种。随弱光胁迫程度的增加,非耐密型玉米品种倒伏率明显高于耐密型玉米品种,非耐密型玉米品种较耐密型玉米品种对弱光反应敏感,千粒重和结实率下降是导致非耐密型玉米品种产量大幅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GC-ECD)及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溴虫腈在菜用大豆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安全使用技术。结果表明,溴虫腈在菜用大豆上的原始残留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处理而有所差异。其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关系,相关系数(︱r︱)=0.9438-0.9847(P〈0.01);早季的消解系数(︱k︱)=0.13555±0.001955,半衰期(T1/2)为5.0-5.2 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33.5-34.5 d;晚季的︱k︱=0.12748±0.00268,T1/2为5.3-5.6 d,T0.99为35.4-36.9 d。按常规施药方法,在菜用大豆上施用溴虫腈(112.50 g·hm^-2),在施药1次后17 d,早季豆的农药最终残留量为0.448 mg·kg^-1,晚季豆的农药最终残留量为0.519 mg·kg^-1;连续施药2次(间隔7 d)后22 d,早季豆的农药最终残留量为0.459 mg·kg^-1,晚季豆的农药最终残留量为0.536 mg·kg^-1,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均符合美国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晋遗31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0和2011年采用0、50、100、150、200、250、300、350 mg.kg-18个多效唑浓度对6片复叶期的晋遗31大豆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50~350 mg.kg-1多效唑处理均表现增产,增产幅度2.22%~21.97%。其中以200mg.kg-1产量最高(4 175.40 kg.hm-2)。喷施多效唑后大豆株高和结荚高度明显降低,分枝增多,节间距缩短,百粒重、总荚数、单株重和单株粒重明显增加。综合分析,6片复叶期叶片喷施200 mg.kg-1多效唑能够有效改善农艺性状并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7.
硅肥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华夏3号大豆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控制硅肥的施用量,研究硅肥对大豆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肥能增加大豆叶面积指数(LA1)、株高、总荚数、有效荚数、百粒重,减少无效荚数,降低植株的倒伏率;对大豆倒3叶SPAD值无显著性影响.同时,与对照相比,施用硅肥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硅肥不同喷施浓度对玉米抗倒伏性能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比较分析灌浆期不同处理下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基部节间力学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变化。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硅肥对玉米株高、穗位高影响不明显,但可显著降低植株重心高度,以12 g/L浓度处理降幅最为显著,达6.02%;基部节间长度、扁平率则随着喷施硅肥浓度的加大而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喷施适宜浓度硅肥促进了茎秆机械强度的改善以及玉米倒伏发生风险的降低;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硅肥,对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试验条件下8~12 g/L为叶面硅肥最佳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肥力心土层及不同施磷量对大豆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心土层肥力和施磷量的增加,株高和叶绿素显著增加;干物质积累量不同肥力间无规律性变化,磷肥施用量120 kg·hm~(-2)的高肥力心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116.68 g·盆~(-1),中肥力心土施磷肥量180 kg·hm~(-2)的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为107.60g·盆~(-1),低肥力施用磷肥240 kg·hm~(-2)干物质积累量为103.76 g·盆~(-1),心土肥力水平与施肥量达到一定关系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处理间差异显著;不同肥力心土层大豆垂直根长差异显著,依次为高中低肥力处理,根干重、根瘤个数和根瘤干重均与不同肥力心土层和施肥量呈正相关;不同肥力心土大豆产量差异显著,高肥力心土施用120 kg·hm~(-2)磷肥大豆产量最高,达到318 g·盆~(-1);中等肥力施用180 kg·hm-2磷肥产量次之,为299.8g·盆~(-1);低等肥力施用240kg·hm~(-2)磷肥居第三,为283.5 g·盆~(-1);不同肥力心土施用适量肥料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