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而农业生产活动往往受到天气因素的诸多限制。气象灾害会对粮食生产状况产生直接的影响。研究和分析气象灾害的特点和规律,对于防范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具有积极的作用。文章从农业气象灾害的角度分析粮食生产问题,能够有效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农业气象灾害指的是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气候水文条件。伴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增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逐渐增加。农民对种植风险承担能力较小,而通过农业气象保险则可以起到风险防范作用,减小损失,有助于财政部门在农业方面的宏观控制,对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209-212
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天气风险,天气指数保险成为转移农业天气风险的有效路径。通过对传统农业保险和天气指数保险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天气指数保险的多项优势。以河南省干旱灾害为例,分析干旱灾害与农业损失之间的关系,并简单设计了河南省玉米干旱灾害天气指数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有助于利用天气指数保险应对农业天气风险、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于尚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108+1149-1108,1149
根据本溪市区46年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总结出了该地区雷暴天气气候规律和特征,并分析了该地区因雷暴天气灾害频发,造成农业诸多方面灾情,影响和破坏了粮食产量质量及农业基础设施;同时,提出利用雷暴天气规律和特征,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并提出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业保险的主险之一就是气象灾害险,我国的农业灾害风险机制发展不够成熟,还没正确规范农业气象灾害保险,这是由于我国没有健全相关气象灾害保险的法律法规。为了避免农民由于极端灾害天气减少收入,并且让气象保险可以商业化的运作,我国农业的气象灾害保险制度急需加强,农业气象保险的标准体系及法律法规需要不断完善,培养专业化人员,增加对气象灾害知识的了解,配合政府加强防灾害能力的建设工作,使农林气象灾害保险组织的体系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6.
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恒  鲍文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2):166-169,248
本文对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及其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目前的农业保险是以气象灾害保险为主,且存在农业灾害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与农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法律法规滞后、农业灾害保险尚未规范化和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建设任重道远等问题。指出衡量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成败的四个关键因素,即农民自愿参保率的高低、政府参与气象巨灾风险分担、促进农民保收增收和适度的商业化运作。提出推进我国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即完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大力推进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引入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市场竞争及灾害救济向参加灾害保险的客户倾斜的机制、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政府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设、培养农业气象灾害专业人员和加强农业气象灾害保险组织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人工影响天气是气象为农服务的重要手段。全球气候变暖使气象灾害频发,通过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来降低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天气、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及如何利用有利的气候资源。减少气象灾害时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农村是气象灾害防御的薄弱地区,农业是最易受天气气候影响的脆弱行业。本文简述了农业气象服务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服务、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病虫害与农作物产量预报,人工影响天气保障粮食生产与改善生态环境、农村气候区划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作用。1农业气象服  相似文献   

10.
柳城县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特点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多,气象灾害对柳城农业生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粮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等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对影响柳城县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分析。从调查柳城县1981-2010年气象资料入手,分析影响柳城气象灾害的特征,详细阐述柳城县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特点,结合柳城县农业生产水平,提出防御措施和建议,以期为研究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气候学、农学、地理信息、用数理统计学等方法、根据野外控制实验和作物生长模型,结合农作物生长对气象条件需要及灾害指标体系,系统地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格局的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性开展研究。从历史气象资料、灾情资料、粮食产量资料和气候预测资料入手分析了农业气侯资源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并进行了风险区划,探讨了气侯变化对种植带及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从应对气候变化角度,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气候条件的变化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有重大的影响。农业气象服务是对一些主要的气象数据进行测量、采集、汇总,然后依据这些数据变化对未来的气象走势进行预测。人们根据气象服务安排生活和生产,对恶劣天气及气象灾害能够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因天气变化带来的损失。本文针对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提高农业气象服务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因此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基于此,本文结合铜川市人工影响天气现状,分析了人工影响天气对铜川市农业生产的影响,并给出发展建议,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黑龙江省2024年气候趋势预测结果,结合土壤旱涝预测模型、“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建立的低温对主要作物生长影响评价模型、黑龙江省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预估模型,对2024年农业气象年景、作物生长季天气气候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初步预测,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政府部门统筹布局全省农业生产、农民合理安排农事生产活动提供科学参考。分析认为,2024年年景属平丰年(与近5年比较),影响2024年粮食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春播期东部局地内涝和西南部干旱,出苗期西部干旱和东部局地内涝,春季和夏季阶段性低温,夏季局地大风、冰雹、暴雨、内涝和阶段性干旱等灾害,其中暴雨洪涝和低温冷害发生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5.
气象参与农业保险有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治斌  陈波 《湖北农业科学》2016,(20):5419-5426
农业是受气象条件影响最大的行业,由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居高不下,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对于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介绍中国农业保险的政策与实施的基础上,分析了气象参与农业保险的进展和发展前景,试图提出气象参与农业保险的可行性措施建议,旨在充分发挥气象参与农业保险的重要作用,建立多元化气象服务体系,减轻气象灾害对农民和农业保险的影响,有效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因而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基于此,本文结合铜川市人工影响天气现状,分析了人工影响天气在铜川市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分析,尤其对气象灾害保险方面和本质内容方面进行相关研究后,文章认为,在目前农业保险方面主要还是以气象灾害保险方面为主;农业保险还存在灾害风险机制不够完善以及与农民的生活实际需求相矛盾的情况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农业灾害的保险内容、农业气象灾害的制度都不够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主要农业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为相关部门制订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1972~2012年干旱、洪涝、风雹及低温灾害的受灾面积数据、同期粮食平均单产及四大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大豆、小麦)单产数据为样本,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受涝灾影响较严重,受灾比相对较高,而干旱受灾比相对较低;20世纪70、90年代及2000年以后黑龙江省干旱受灾比相对较高,处于较干旱阶段.20世纪70年代是低温冷害和风雹灾害相对集中的时期,80年代受灾比减弱,但后期出现反弹趋势.1972~2012年黑龙江省农业受灾程度和粮食总产呈波动性变化,受灾严重年份粮食总产基本呈下降趋势,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干旱是影响粮食作物平均单产及水稻单产最大的农业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次之;对于玉米和大豆,洪涝的影响略大于干旱;小麦受干旱和低温影响较大,而风雹和洪涝次之.[结论]干旱和洪涝是影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根据黑龙江省西旱东涝的特点因地制宜推广减灾技术,可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9.
受大风、降雪、低温冷害、寡照等气象灾害的影响,设施农业生产存在极大的风险性,如何做好设施农业气象精细化服务已成为设施农业生产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加强设施农业监测站网建设,充分了解设施农业生产小气候环境,不断凝练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指标,加强设施农业灾害性天气技术指标研究,对于提升设施农业生产效益,保障设施农户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呼和浩特地区设施农业生产实际,重点对影响设施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技术指标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提高种植农户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岩  环海军 《农学学报》2023,13(9):81-87
为揭示淄博市农业气象灾害风险,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根据1983—2020年淄博市农业气象灾情资料和粮食产量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灰色关联法和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淄博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分布,并对灾害发展趋势及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淄博市农业气象灾害频发,从发生频率排序依次为干旱、大风、冰雹、暴雨洪涝、台风、冷冻灾害,灾害比重年际差异大。(2)4类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受灾率均以下降趋势为主,空间分布不均:干旱灾害高青、沂源受灾最重;暴雨洪涝灾害高青最为严重;大风灾害桓台和周村受灾最为严重;冰雹灾害高青受灾最为严重。(3)受灾率未来变化趋势为反持续性上升趋势;与粮食产量关联分析显示,干旱关联度最大,大风、暴雨洪涝灾害次之。未来淄博市农业气象灾害风险严峻,干旱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