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以湖南省某冶炼厂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子指数法、空间插值、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模型、ALM模型,进行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场地土壤重金属主要污染因子为砷、锑、锌、铅,重污染区域分布在1~2.5m的土壤深度,砷污染单因子风险值最大为29.7,污染最严重,健康风险分析中砷的最大致癌风险和危害商为10~(-3)和87.69,均处于不可接受水平,具有明显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锑的非致癌风险在0.88~4.43之间,锌的非致癌风险均小于1,土壤铅含量引起成人孕妇腹中胎儿血铅水平超过10 ug/dL的概率为1.9%~7.9%。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苏南某搬迁农药厂地下水污染现状和风险,采用USEPA污染场地环境健康评价方法,采样、检测、分析、评价了该厂区地下水对人体暴露所存在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该厂区地下水确定的目标污染物为2,4-二氯苯酚、2,6-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其中2,4,6-三氯苯酚为致癌物;厂区地下水污染对居民和工人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分别为0.81和0.079,致癌风险分别为5.6×10~(-7)和2.7×10~(-8),均未超出安全范围;致癌物对于场地附近居民,以吸入吸收为主要暴露途径(74.8%),对于场地工人,则以口入为主要暴露途径(55%),居民和工人均以皮肤接触暴露途径最小。本研究结果可为该搬迁农药厂地下水污染修复设计提供依据,亦可为苏南地区类似农药厂污染场地地下水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的评估方法,运用HERA软件对广州某电镀搬迁场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①该场地土壤中铬(Cr6+)和镍的致癌风险指数分别为1.92×10–6、2.31×10–6,均超过其评估标准值1×10–6,表明其对人类有较高的致癌风险。②该场地土壤中铬(Cr3+)、镍、铜、银的非致癌危害熵分别为16.7、20.8、4.68、1.48,均高于其基准值1,表明该场地土壤中的铬(Cr3+)和镍有较高的非致癌危害,铜和银具有一定的非致癌危害。③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加强治理防护工作、根据目标污染物含量和位置分布确定修复重点区域、防治污染物扩散等管理、修复与治理该场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铅蓄电池厂遗留场地污染分析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重庆地区某铅蓄电池厂搬迁遗留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法,对场地污染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场地Pb的质量浓度为15~166 000mg/kg,均值为8 774.98mg/kg;通过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得到污染主要集中在极板生产、化成车间及堆放区域;内梅罗指数评价得到铅为重度污染,As为中度污染;场地铅的生态危害为较强,砷为轻微危害;场地重金属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的致癌风险HI为3.21×10~(-5),超可接受的阈值10~(-6);危害熵HQ为3.56,大于阈值1,对人体存在较严重的致癌和非致癌危害风险;使用IEUBK模型计算得到儿童受体血铅质量浓度超过100μg/L的概率为99.756%,大于安全概率5%,铅污染的区域存在较高环境健康风险,场地必须经过修复治理才能规划利用.  相似文献   

5.
福建闽西矿区周边土壤Cd、Pb、Cr含量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福建闽西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d、Pb、Cr积累特征及健康风险,分别测定了农田土壤中Cd、Pb和Cr含量。通过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研究区农田土壤的污染状况和生态危害程度,并应用概率评估模型评价了3种重金属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Cd、Pb、Cr污染,土壤中各元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值大小顺序为CdPbCr,综合污染指数为1.21,整体处于轻度污染等级。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值大小顺序为CdPbCr,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226,整体处于中度生态危害等级。研究区土壤中Cd的致癌风险商尚未超过有关专家所建议的风险阈值10~(-4),对人体造成致癌风险的可能性较低;Pb的非致癌风险商基本都低于其风险阈值1,不产生健康风险;Cr的致癌风险商有12.9%超过风险阈值(10~(-4)),存在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石油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对地下水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思路,并以东北某石油污染场地为例,基于场地水文地质调查、水化学分析,掌握了场地地下水的污染特征,根据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理论,对地下水中目标污染物给当地居民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得到场地地下水污染物优先修复顺序及修复限值。结果表明,场地地下水致癌污染物优先修复顺序为铬、萘、苯、砷、镉;非致癌污染物优先修复顺序为砷、苯、铬。场地地下水修复限值,铬为0.76μg/L,萘为26.70μg/L,苯为13.00μg/L,砷为2.13μg/L,镉为0.10μg/L。  相似文献   

7.
从新疆开都河下游绿洲农田土壤采集98个土壤样品,测定其中As、Cd、Cr、Cu、Ni、Pb和Zn的含量,利用地累积指数(I_(geo))评价农田土壤污染水平,采用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农田土壤微量元素污染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中Zn呈现轻度污染,Cd与Pb呈现轻微污染,As、Cr、Cu与Ni呈现无污染态势。研究区农田土壤中7种微量元素在3种暴露途径下成人和儿童的潜在非致癌风险商(HQ)从大到小依次为HQ_(Pb)HQ_(As)HQ_(Cr)HQ_(Cd)HQ_(Cu)HQ_(Ni)HQ_(Zn);HQ与潜在非致癌风险指数(HI)均小于1,属于可接受风险水平,微量元素对儿童的HI略小于成人。As和Cd在3种暴露途径下成人和儿童的单项致癌风险指数CR_(As)大于CR_(Cd)。CR与总致癌风险指数(TCR)均小于10-4,属于可接受风险水平;微量元素对儿童的潜在致癌风险略高于成人。研究区农田土壤中As、Cr与Pb是最主要的潜在非致癌风险因子,As是最主要的潜在致癌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湘潭某工业园周边稻田土壤及稻米镉污染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湖南湘潭市某工业园区周边稻田土壤的污染现状及其潜在风险,并对成年人食用当地稻米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工业园区周边稻田土壤镉(Cd)含量的变幅为1.27~4.22 mg/kg,属重度镉污染;土壤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均大于320,受到极强生态危害;园区边生产的稻米Cd污染风险商值(HQ)为1.61~7.44,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很大,明显存在Cd的潜在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泾惠渠灌区地下水污染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地下水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探讨GIS在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中的作用,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测定,运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灌区地下水污染物的人体健康风险做出评价,对不同暴露人群的风险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展示和统计分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As、Cr(Ⅵ)、NO_3~--N的含量均超出标准值。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As对成年男性的致癌风险高于成年女性,其最高值分别为3.73×10~(-4)和3.26×10~(-4),明显超出限值1.00×10~(-4),长期暴露对当地居民带来的罹患癌症的超额风险较高;非致癌风险值按大小排序为Cr(Ⅵ)NO_3~--NAs,其中Cr(Ⅵ)对儿童的非致癌风险最高达8.693 7,远超限值1,其危害性最大。空间分布特征方面,As的致癌风险区域面积比例最高为45.82%,As、Cr(Ⅵ)、NO_3~--N的非致癌风险区域面积比例高达69.19%、69.06%和66.55%,非致癌总风险区域几乎覆盖整个研究区,建议加强地下水污染的预防与治理。研究同时表明,GIS能较好地应用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风险空间分布特征获取、信息可视化和暴露风险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0.
银川平原饮用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银川平原饮用地下水中25种化学污染物饮水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进行初步评价,结合优先控制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结果表明,银川平原饮用地下水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癌和非致癌健康风险,致癌风险值介于国际上最严格风险尺度1×10~(-6)和最宽松风险尺度1×10~(-4)之间的地下水比例为50.6%,大于1×10~(-4)的地下水比例为14.5%,砷、铅、Cr(Ⅵ)、氟等无机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大于苯、三氯乙烯、甲苯、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等有机污染物,其中,砷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率分别为47.3%、8.6%,远大于其他物质,是银川平原地下水的优先控制污染物;高砷地下水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黄河近岸及冲洪积平原前缘地区,以天然成因为主,浅层水中砷含量高、波动较大,深层水中砷含量低且稳定;通过改进成井工艺、分层开采承压水和优化开采量等技术手段可实现对高砷风险水体的控制,加强污染源管理和水质监测预警是实现可持续风险管理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恩施魔芋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及潜在的健康风险,对土壤重金属元素铜(Cu)、铬(Cr)、镉(Cd)、砷(As)、铅(Pb)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魔芋产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均达到国家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单因子污染指数均低于1.0,综合污染指数为0.4,土壤处于安全等级,适合发展魔芋无公害生产。其中,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最高(0.77),是潜在的首要污染物。在5种重金属中,Cu含量与Cr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b含量与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几种重金属引起的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风险、致癌风险、总非致癌风险、总致癌风险均低于相应风险阈值,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明显危害,但Cr和As存在着潜在的健康风险威胁。儿童总非致癌风险和总致癌风险出现的概率分别是成人的1.5倍和3.5倍,且儿童的总致癌风险处于临界点,需要高度关注并及时进行土壤修复和治理。因此,为确保魔芋无公害生产能够顺利开展,需要及时监控土壤中Cd、Cr、As的进入途径和进入量,必要时采取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措施,以确保土壤环境质量和魔芋生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农药厂土壤污染及其生态健康风险问题,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并采集水样、土样送检,用便携式光离子化检测器(PID)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现场进行检测以及实验室GC-MS分析,确定了主要污染物含量及其分布,应用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和毒性风险评估法对检出的高浓度污染物进行生态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污染场地主要的污染物为2,4-二氯苯酚、铬和苯并(b)荧蒽;厂区内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比厂房外高,厂区内大部分调查样点都属于强生态危害级别,厂区外调查样点基本上属于中等生态危害级别;2,4-二氯苯酚、铬和苯并(b)荧蒽的非致癌风险都低于可接受风险控制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地下水污染现状,该文选择典型加油站开展了地下水环境调查及评价。结果表明,加油站地下水5项指标(挥发性酚类、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标准;下游监测井的地下水受到有机污染物萘和甲基叔丁基醚、C5~C9污染,污染等级为"极重污染";有机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低于可接受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4.
宁波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宁波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调查结果为基础,采用美国能源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的暴露量化方法和美国环保局健康风险评估手册的风险表征方法,评估了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对户外劳作者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宁波户外劳作者由于土壤中多环芳烃引起的平均非致癌危害指数为1.09×10-5,平均致癌风险值为3.17×10-7,可判定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小。宁波地区致癌多环芳烃含量最高暴露点致癌风险值为1.45×10-6,没有超过致癌风险水平上限(10-4),说明致癌风险尚在可接受范围内。多环芳烃中苯并(a)芘对综合致癌风险贡献最大,贡献率高达65.6%,应注意防范土壤中该污染物引起的健康危害。宁波户外劳作者受到的非致癌危害和致癌风险主要由直接摄入途径和皮肤接触途径贡献,两种途径对非致癌危害和致癌风险贡献率分别达到89%和100%,呼吸摄入引起的非致癌危害和致癌风险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选择某典型农药企业搬迁修复后场地,通过移动监测车中的车载监测设备,对其主导风向下游区域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26d的连续监测,并结合风玫瑰图对不同风向下VOCs的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主导风向下,除丙烯腈外,甲烷、非甲烷总烃和其他VOCs的浓度均呈现最低的状态;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空气中VOCs的污染特征,发现其和常规污染物污染规律相似,非甲烷总烃、苯、甲苯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之间有很好的关联性。依据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和评价参数,对测点环境空气中VOCs可能存在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进行评价,测点环境空气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地下水污染现状,选择典型化工园区开展地下水环境调查及评价.结果表明,8项指标(总硬度、硫酸盐、锰、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总大肠菌群数)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1个监测井的地下水受到有机污染物1,2-二氯乙烷、溴二氯甲烷、二溴氯甲烷轻污染,受到氯仿中污染,有机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低于可接受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西北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及稻米的健康风险,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该区域98个稻田点位的土壤及稻米,分别测定Cu、Pb、Cd、Cr、Zn和As等6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稻田土壤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Ⅱ级标准作为参考值,采用高危商(HQ)和高危指数(HI)法对稻米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稻田土壤Cu、Pb、Cd、Cr、Zn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21、64.97、0.98、45.55、147.88和11.62 mg·kg~(-1),各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土壤的内梅罗指数为1.416,表明土壤受到轻度污染,主要污染元素为Cd,其次为Zn,极少部分区域存在Pb和As污染。根据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土壤总体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程度,其中Cd对RI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As。稻米Cu、Pb、Cd、Cr、Zn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6400、0.3668、0.1625、0.3879、26.7800和0.2974 mg·kg~(-1)。根据高危指数(HI)法,稻米可能存在健康风险,其中As对HI的贡献率最大。【结论】供试水稻土重金属污染属于轻度污染水平和轻微生态危害程度,主要污染物为Cd、Zn;稻米中的主要污染元素为Pb和Cd,但可能引起稻米健康风险的重金属元素为As。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球磨机械化学法修复后的有机污染土壤复垦农作物生长及生态健康风险,通过种植水稻(Oryza sativa L.)、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比较修复土壤、污染土壤、无污染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对修复土壤生态健康风险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污染土壤水稻生长周期比修复土壤水稻生长周期长,修复土壤水稻生长周期和无污染土壤水稻生长周期基本一致;比较农作物果实生长状况发现,无污染土壤水稻果实生长状况优于修复土壤,二者又优于污染土壤;无污染土壤大豆果实颗粒大小相同,污染土壤大豆果实颗粒大小不一;无污染土壤、修复土壤和污染土壤种植的水稻果实毒性分别为无毒、中毒、高毒。在修复后的土壤中检出挥发性、半挥发性污染物41种,污染物主要为2,4-二氯苯酚、多环芳烃等,修复土壤中2,4-二氯苯酚、苯酚的非致癌风险均低于可接受的风险水平,苯并(b)荧蒽的致癌风险也低于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由此可以看出,球磨机械化学法修复后土壤的毒性减弱,致癌、非致癌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19.
黄河兰州段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黄河兰州段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日渐严重,为研究黄河兰州段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根据黄河兰州段2005年5个采样点水质监测数据,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通过饮水和皮肤接触2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均小于1,其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相对较高,在10-2数量级,偏高于邻苯二甲酸正丁酯.从位于兰州市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内的3号采样点(S3)采集的水样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偏高,具有较高的健康风险.不同暴露途径健康风险的对比表明,饮水是水体中有毒有机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的最主要途径,其对人体健康总风险的贡献远大于洗浴皮肤暴露.常规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地去除源水中微量PAEs等有机污染物,因此地面水特别是饮用源水PAEs污染具有较大的健康风险.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黄河兰州段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岩溶含水层四氯化碳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氯化碳是地下水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主要通过食入和皮肤接触两种途径进入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是定量描述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重要方法,针对某市南区地下水遭受四氯化碳污染对当地居民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不同时期X-49井的风险指数最高,其中致癌指数为1.79×10-4,非致癌指数为3.44,均超过规定标准,并且饮水带来的风险远大于皮肤接触带来的风险,约占总风险的99.6%。但饮用开水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风险,建议当地居民不饮用生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