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以贵州、安徽、浙江3地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与铁皮枫斗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多糖、氨基酸和必需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多糖含量以浙江铁皮枫斗最高,达32.82%,黔产铁皮石斛叶片最低,为17.21%,含量排序为浙江铁皮枫斗黔产铁皮石斛下茎黔产铁皮石斛上茎安徽铁皮枫斗黔产铁皮石斛叶片;铁皮石斛各类氨基酸含量排序均为黔产铁皮石斛叶片安徽铁皮枫斗黔产铁皮石斛上茎浙江铁皮枫斗黔产铁皮石斛下茎;钾(K)、铜(Cu)含量均以安徽铁皮枫斗最高,黔产铁皮石斛上茎最低;钙(Ca)、锌(Zn)含量均以黔产铁皮石斛叶片最高,安徽铁皮枫斗最低;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与猛(Mn)含量为显著负相关关系(r=-0.93,P0.05);甲硫氨酸含量与Ca含量,苏氨酸、亮氨酸、谷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与Mn含量均为显著正相关(r=0.67~1.00,P0.05),天冬氨酸含量与M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P0.01);多糖含量与各氨基酸含量均为负相关关系,其中天冬氨酸含量与多糖含量相关性显著(r=-0.93,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系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生物量茎、叶分配特征和多糖含量差异。【方法】测定云南3个品系铁皮石斛植株茎、叶生物量、多糖含量等相关性状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祥馨2号的株高(23.22 cm)最高,茎、叶鲜重(5.59,4.21 g)最重,茎、叶生物量(0.58,0.97 g)最高与其他品系植株差异显著(P0.05);茎中多糖含量受品系影响明显,祥馨2号多糖含量最高(40.00%),祥馨3号多糖含量最低(32.19%),叶片多糖含量受品系影响小,所有样品平均含量在12.42%~11.90%。频度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品系铁皮石斛植株茎、叶鲜重数值频度分布范围较接近,但生物量相差较大。不同品系铁皮石斛茎叶生物量比差异不显著(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株高与茎、叶鲜重,茎、叶生物量等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表明,3个品系产量变化的总体趋势随株高的增长,茎、叶产量呈现出正向增长的趋势,且茎鲜重和生物量增长速率较叶部快。【结论】结合多糖含量及生物量分析,祥馨2号在3个品系中最优,通过筛选该品系中株高较高的个体作为种源可进一步提高品系的整体产量。研究结果为云南铁皮石斛高产、优质种源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1年生铁皮石斛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铁皮石斛生长特性、叶绿素含量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均显著影响铁皮石斛的生长特性;不同施肥措施均显著提高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茎的多糖含量;通用肥(20-20-20)和高氮肥(30-10-10)适当补充钾肥(15-10-30)施用,能有效提高铁皮石斛的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以及多糖含量,取得较好效果;施用卢博士有机液肥,铁皮石斛的生长和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3种不同饲用苎麻(Boehmeria nivea L.)为研究对象,研究3个不同饲用苎麻品种叶片、茎中微量元素(Cu、Mn、Zn)含量变化规律,并分析了饲用苎麻叶片与茎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饲用苎麻叶片和茎中的Cu、Mn、Zn含量变化规律表现不一致,每种饲用苎麻叶片中Cu、Mn、Zn含量均大于茎中的含量,不同饲用苎麻品种叶片和茎中Cu、Mn、Zn含量各不同,但其顺序均为MnZnCu,苎麻茎中的Mn与叶片中Mn元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丹霞地貌铁皮石斛和人工繁育苗的2年生和3年生茎作为材料,研究其性状显微特征和多糖含量变化,分析丹霞地貌铁皮石斛在人工繁育和栽培过程中有无品质变化,以期为丹霞地貌铁皮石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人工繁育苗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显微性状鉴别、组织化学定位和含量测定方法,对丹霞地貌铁皮石斛与人工繁育苗的性状特征、茎显微构造和多糖的组织化学定位及含量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丹霞地貌铁皮石斛的茎呈紫红色,叶为紫绿色,节间不明显;人工繁育苗的茎则呈深绿色,叶为浅绿色,节间明显,其株高、茎粗和节间长度均大于丹霞地貌铁皮石斛。两者的角质层厚度、表皮细胞直径、皮下层细胞直径和层数、鞘纤维直径和数目、维管束直径和数目、木质部和韧皮部厚度、草酸钙针晶长度、导管直径、木薄壁细胞直径、鞘细胞壁厚度等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丹霞地貌铁皮石斛和人工繁育苗茎的基本组织中分布着大量多糖颗粒,经染色后呈深紫红色,人工繁育苗的多糖颗粒呈现聚集状,被显色更深;多糖颗粒直径与含量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丹霞地貌铁皮石斛的总多糖含量高于人工繁育苗。【结论】丹霞地貌铁皮石斛与人工繁育苗在性状显微特征和代谢产物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性状特征、显微结构特征、多糖组织化学定位和含量特征均可作为鉴别丹霞地貌铁皮石斛和人工繁育苗的鉴别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对铁皮石斛生理及品质的影响,为铁皮石斛栽培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采用盆栽控水模拟干旱条件,设置4个水分处理,分别为湿润水分处理(CK)、轻度干旱胁迫(H)、中度干旱胁迫(M)、重度干旱胁迫(L),研究不同水分处理下铁皮石斛生理生化指标及活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茎粗、叶片含水量、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影响,而生物量积累减少;铁皮石斛在干旱胁迫下以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来抵御胁迫,且茎叶不同部位的多糖、总黄酮、总酚、总氨基酸含量均增加,证明胁迫可促进铁皮石斛品质的提升。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知,株高、茎粗、根鲜质量、叶绿体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多糖含量、总黄酮含量、总氨基酸含量等可作为铁皮石斛耐旱性的评价指标。研究表明,轻度干旱对铁皮石斛各指标无明显影响,而活性成分含量在重度干旱胁迫下达到峰值,且对生长不造成影响,证明铁皮石斛对干旱有较强的忍耐力,可在采收前进行适度的干旱胁迫从而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CO_2倍增对铁皮石斛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铁皮石斛秋芽为试材,比较CO_2浓度400 μmol/mol(大气浓度,对照)和800 μmol/mol(处理浓度)处理180 d对铁皮石斛光合特性、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CO_2倍增提高了铁皮石斛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但铁皮石斛未出现"光合适应"现象。CO_2倍增也显著增加了铁皮石斛的茎干质量、茎鲜质量、茎高、单株叶片数和叶片厚度,分别比对照提高30%、13%、49.3%、42%和3.5%,而单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则分别显著下降11.8%和20%;CO_2倍增处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19%,而茎的多糖、生物碱、总氨基酸和总黄酮等有效成分含量均有所提高,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论】CO_2倍增处理能显著促进铁皮石斛的生长,提高其主要药用部位茎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源铁皮石斛主要农艺性状与多糖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不同地区铁皮石斛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多糖含量,对9个铁皮石斛种源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多糖含量进行调查和测定,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的铁皮石斛形态与多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铁皮石斛茎粗与多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农艺性状与多糖含量相关性不显著。铁皮石斛形态多样性丰富,在铁皮石斛新品种选育时,可通过考察农艺性状来兼顾其多糖含量,为铁皮石斛的选育工作提供简单直观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定量测定多糖含量,比较大棚栽培铁皮石斛与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的生物量、多糖、生物碱、氨基酸含量等主要药用成分和光合特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与大棚栽培差异不大,最大含量分别为39.02%、37.90%;大棚和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的生物碱含量最高分别为0.314、0.295 mg/g,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总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4.711、16.252 mg/g,两者差异较明显;铁皮石斛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相对较低,仿野生栽培的光饱和点仅为327.484μmol/(m~2·s),具有明显的阴生植物特性。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是一种较优的栽培方式,质量与野生材料相近,可作为野生铁皮石斛的替代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比较分析了春石斛杂交种Dendrobium Second Love‘Tokimeki’与传统药用石斛金钗石斛活性成分,结果显示,D.Second Love‘Tokimeki’9月至翌年1月的茎多糖含量均值高于金钗石斛;多糖DHPP-Ⅰ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均低于金钗石斛多糖DNPP-Ⅰ;两种石斛茎都含有所检测的19种氨基酸,金钗石斛所测的氨基酸总量高于D.Second Love ‘Tokimeki’,但D.Second Love ‘Tokimeki’的8种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金钗石斛;金钗石斛的Fe和B元素含量显著高于D.Second Love ‘Tokimeki’,而D.Second Love ‘Tokimeki’的Mn、Zn、Cu元素含量显著高于金钗石斛。通过两种石斛3种活性成分比较可知,D.Second Love ‘Tokimeki’多糖含量较高,但多糖DHPP-Ⅰ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均低于金钗石斛多糖DNPP-Ⅰ;D.Second Love ‘Tokimeki’的氨基酸、矿质元素与金钗石斛组成相同,但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霍山产3种石斛多糖含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霍山石斛、霍山铁皮石斛和霍山细茎石斛3种霍山产石斛在8个不同生长阶段的多糖含量,并分析了其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在组培苗繁育阶段,石斛多糖含量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稳步增长,且呈现出霍山铁皮石斛霍山石斛霍山细茎石斛的规律;石斛在栽培2年后多糖含量达到最高,品种间的规律表现为霍山石斛霍山铁皮石斛细茎石斛,其中霍山石斛2年生茎多糖含量高达35.74%,在3种石斛中是最高的。[结论]试验研究了霍山产3种石斛多糖含量变化规律,为石斛的繁育、栽培以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开展野生铁皮石斛资源的收集评价工作,以期为铁皮石斛的人工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对80份野生铁皮石斛的茎生长状态和茎秆颜色进行观察描述,测定茎长、茎粗、茎节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叶面积等主要表型性状和石斛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野生铁皮石斛表型多态性丰富,直立生长植株是铁皮石斛的主要类型,占总数的43.6%;茎长变幅为16.45~33.26 cm,茎粗变幅为0.44~0.67 cm;表型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分别为茎长叶面积叶长茎粗叶宽茎节数。表明铁皮石斛表型多态性丰富,茎长可作为铁皮石斛资源筛选与遗传改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铁皮石斛农艺性状和糖类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铁皮石斛种植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探讨了遮阴对铁皮石斛农艺性状与糖类成分积累的影响,测定遮阴条件下铁皮石斛农艺性状和糖类成分的变化情况,并对农艺性状与糖类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遮阴组的叶长、叶宽、纤维素、半纤维素显著小于对照组,而茎粗、生物量、可溶性多糖含量、甘露糖含量、甘露糖/葡萄糖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对生物量负向影响最大的是叶数(-0.840);对可溶性多糖含量正向影响最大的是茎长(0.864);对甘露糖/葡萄糖值负向作用最大的是茎长(-1.230),其次是茎粗(-0.427)。可见遮阴处理能显著提高铁皮石斛甘露糖含量以及甘露糖/葡萄糖值,减少粗纤维的积累,从而促进了石斛茎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因此,可将遮阴处理适时应用于铁皮石斛人工种植中,生产中也可以通过控制茎长、茎粗等性状指标来筛选高品质、高产量的铁皮石斛品种。  相似文献   

14.
以组培生产的铁皮石斛原球茎、丛生芽和植株茎段为材料提取石斛,测定其多糖含量,计算多糖累积效率,以了解不同形态铁皮石斛组培苗的多糖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的铁皮石斛组培苗多糖含量差异较大,植株茎段的多糖含量相对最高,可达26.20%,原球茎多糖含量次之,为25.26%,二者均可达到《中华药典》中对石斛中药材多糖含量要求的规定;原球茎和植株茎段的多糖含量与培养时间呈正相关;原球茎多糖的积累效率相对最高,可以成为生产石斛多糖的原料新来源。  相似文献   

15.
铁皮石斛不同居群的农艺性状与化学成分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收集到的36个铁皮石斛居群栽培植株进行多糖和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并对不同居群的铁皮石斛的多糖和生物碱含量以及其农艺性状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各居群间的株高、叶长、叶宽、丛数、茎粗、石斛碱、多糖等差异极显著。株高最高的是广西石斛2号为19.36 cm,最矮的是文山石斛4号为3.04 cm。茎粗最粗的是增靓石斛为0.74 cm,最细的是文山石斛2号为0.28cm。多糖含量最多的是浙江石斛4号为0.095 mg,与浙江石斛5号和浙江石斛3号差异不显著,与大金石斛等32个居群差异极其显著;多糖含量最少是文山石斛2号为0.085 mg,与英茂石斛差异不显著,与瑞丽石斛2号等33个居群差异极其显著。生物碱含量最多的是文山石斛2号为0.0054 mg,与巨丰石斛差异不显著。分析表明,英茂石斛、标准药典石斛和增靓石斛3个居群是农艺性状好且多糖及生物碱含量较高的优质铁皮石斛资源,可以为今后铁皮石斛的优良品种选育、种植推广提供原料。  相似文献   

16.
研究铁皮石斛茎叶中多糖含量变化情况,掌握海南中部山区铁皮石斛在不同收获期及不同海拔地区总多糖含量变化规律。试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多糖含量。试验结果表明,3—5月为茎秆中总多糖含量高峰期,其中4月最高达到42.17%;叶片中总多糖含量在一年内变化不大,最高出现在12月为12.19%;高海拔种植点的铁皮石斛茎秆中总多糖含量显著高于低海拔的,而叶片中总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海南中部山区非常适合铁皮石斛种植,在海拔较高(300m)的地点发展种植,在3—5月采收,生产的石斛鲜条品质好。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浓度6-BA对霍山石斛耐热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浓度6-BA对霍山石斛(Dendrobidium huoshanness)耐热性的影响,以二年生霍山石斛的当年生茎叶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昼/夜温度分别为(35±1)℃/(25±1)℃的高温胁迫下,随时间推移,霍山石斛叶片叶绿素含量不断降低;SOD、POD与CAT的活性均先提高后降低,峰值在高温胁迫后10d;MDA含量不断提高;茎中多糖含量下降。6-BA显著缓解了高温胁迫对霍山石斛伤害,显著提高其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SOD、POD与CAT的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茎中多糖含量。6-BA浓度为0.5mg·L~(-1)、1.0mg·L~(-1)的处理效果显著优于其它浓度处理,综合考虑,生产中缓解霍山石斛的高温胁迫,推荐使用浓度为0.5mg·L~(-1)的6-BA。  相似文献   

18.
蒙爱东  闫志刚  梁定仁  胡东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64-15565,15567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月龄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et Migo)试管苗生长及成分含量变化动态。[方法]通过测定不同种植月龄铁皮石斛试管苗的茎高、茎粗、平均鲜重和多糖、氨基酸的含量,分析其动态变化状况。[结果]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铁皮石斛试管苗茎高及生物产量逐渐增加,而茎粗反而变小,其多糖含量先升后降,在第12个月达到高峰,氨基酸总量及主要氨基酸含量都呈直线上升趋势,但各阶段升高幅度不同。[结论]该研究揭示了栽培铁皮石斛试管苗生长及含量变化规律,可为合理利用铁皮石斛试管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与野生铁皮石斛多糖的抗菌及体外抗氧化活性,为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物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为供试菌,用抑菌圈法测定2种铁皮石斛多糖对目标菌的抗菌活性;分别用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结合分光光度法检测2种铁皮石斛多糖清除·OH、O-·2和DPPH·及抗脂质过氧化的能力,比较2种铁皮石斛多糖的抗菌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与野生铁皮石斛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野生铁皮石斛多糖的抑菌效果比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优;2种铁皮石斛多糖对·OH、O-·2和DPPH·均有极显著的清除作用,对小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野生铁皮石斛多糖比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效果更好,2种铁皮石斛多糖的抗菌及抗氧化活性与多糖质量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与野生铁皮石斛多糖相比,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在抗菌、抗氧化能力方面虽存在一定差距,但仍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苯酚-硫酸法测定铁皮石斛超微粉与铁皮石斛常规粉水溶性粗多糖的含量,探讨超微技术对铁皮石斛粗多糖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皮石斛超微粉中水溶性粗多糖含量为484.6 mg/g,常规粉水溶性粗多糖含量为370.2 mg/g,铁皮石斛超微粉水溶性粗多糖含量比常规粉水溶性粗多糖含量高30.9%,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技术有助于铁皮石斛粗多糖的浸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