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城市环境中赤腹松鼠的活动节律,试验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扫描动物取样法对赤腹松鼠的行为数据进行记录。结果表明:春季赤腹松鼠活动节律为昼行型动物,为晨昏双高峰型,活动高峰出现在07:00—09:00和15:00—18:00 2个时间段,各行为在不同的时间段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行为节律以搜索行为为主,占日活动行为时间分配的比例为83.50%,平均日活动速率为v=3.42 m/min。赤腹松鼠的行为节律和日活动距离受天气状况、日照时间、温度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01年3月20日,云南省大理市公安局治安大队与下关森林派出所联合行动,查获了一起特大非法收购国象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制品案,当场缴获舍类皮张共688幅。 经野生动物专业技术人员鉴定,该688幅皮张分类为:云豹皮2张、小灵猫皮2张、黄喉貂皮2张、豹猫118张、鼬獾皮38张、赤腹松鼠皮320张、蓝腹松鼠皮152张、侧纹岩松鼠皮30张、红颊长吻松鼠皮24张。其中,云豹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小灵猫、黄喉貂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豹猫、鼬獾.赤腹松鼠、蓝腹松鼠、侧纹岩松鼠、红颊长吻松鼠等为国家保护的有益…  相似文献   

3.
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采用样线法、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动物园内野生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对城市景观的栖息地利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赤腹松鼠生境的主要特征:坡度10°的平缓坡,阳坡,食物丰富度丰富,距水源距离为0~30 m,人为干扰距离为10~20 m,乔木密度10~20株,灌木密度100~150株,乔木胸径20~30 cm,灌木冠幅100~150 cm,郁闭度为优,植被林型为常绿阔叶林。影响赤腹松鼠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食物丰富度、植被林型、距水源距离。赤腹松鼠倾向于食物来源丰富的生境,随机选择一般以及较差的生境;倾向于在常绿阔叶林中活动,随机选择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疏林草地、竹林的林型生境;倾向于距水源0~30 m的距离内活动;距水源距离30~120 m的生境随机活动;避免在距水源距离120~150 m的生境活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泸山赤腹松鼠的生境特征并为危害控制提供理论数据,笔者于2012年11月份—2013年5月份在四川西昌泸山对赤腹松鼠生境中64个10 m×10 m样方中的12个生境特征进行调查,采用频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泸山赤腹松鼠的生境特征选择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赤腹松鼠偏好的生境特征为:1)食物因子。植被类型多为针阔混交林,上坡位,海拔1 750 m,灌木密度50株,食物丰富度一般,水源距离300 m。2)隐蔽因子。郁闭度良好,避风性较差,乔木密度为10~30株。3)干扰因子。人为干扰距离10 m,坡度为30°~60°。4)地理因子。坡向以东坡和北坡为主。  相似文献   

5.
采用松鼠源肠道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细菌16SrRNA基因PCR扩增、测序分析,并进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33只赤腹松鼠肠道中分离出117株细菌,赤腹松鼠肠道内细菌类群主要有葡萄球菌属(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埃希菌属(大肠埃希菌)、芽胞杆菌属(蜡样芽胞杆菌、Weihenstephanensis芽胞杆菌、苏云金芽胞杆菌、Samanii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肠球菌属(粪肠球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假单胞菌属(荧光假单胞菌)、明串珠菌属(肠膜样明串珠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大部分试验药物高度敏感,其他细菌对部分受试药物耐药。赤腹松鼠肠道细菌种群具有多样性,且存在天然耐药现象。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野生动物体内细菌携带天然耐药基因提供了素材,也为森林旅游开发的安全性评估及环境保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屎肠球菌作为人及动物肠道中的机会致病菌,可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宿主心内膜炎、败血症等。目前随着动物源致病屎肠球菌相关报道越来越多,其耐药性和致病性研究也日益增多,但野生动物源的相关研究仍较少。本试验为探究北京大兴野生动物园一只赤腹松鼠突然死亡的原因,对死亡赤腹松鼠进行大体剖检、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病原菌分离及其耐药性和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肺和肾组织切片中观察到类圆或椭圆形呈短链状的蓝色菌丛;从肺、肝、脾以及腹腔积液中均分离出屎肠球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均对磺胺异恶唑及泰妙菌素高度耐药;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显示屎肠球菌均属于ST-324型,且都携带毒力基因efaAfm和耐药基因tetM、msrC,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差异较小;小鼠致病性试验发现,分离菌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本研究综合以上结果判断赤腹松鼠死亡原因为屎肠球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  相似文献   

7.
采用ZRS-4型智能溶出仪为体外透皮装置,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3组药物(黄连+冰片、黄连+冰片+氮酮、黄连+蒽诺沙星+氮酮)对仔猪不同部位(腰背部、腹侧部、腹底部)离体皮肤的透过率。结果,相同药物在不同部位的透皮率差异显著(P<0.05);3组药物在相同部位的透皮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机体用药部位的选择对皮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明确松鼠和日本松鼠系统分化关系,研究利用线粒体控制区的251 bp或252 bp序列,对松鼠10个亚种和日本松鼠共43个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38个单倍型,分化指数和遗传距离的结果均表现出日本松鼠和松鼠10个亚种存在明显分化,分化指数范围为0.663 9~0.827 7,遗传距离范围为0.083 8~0.107 2;分布于意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亚的亚种(S.v.meridionalis)与其他松鼠亚种存在较明显的分化,分化指数范围为0.533 5~0.753 2,遗传距离范围为0.063 3~0.079 6,其他9个松鼠亚种并无显著分化。聚类分析和单倍型网络图分析结果基本相同,产生两个明显分化,一个是日本松鼠,另一个是意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亚的亚种;日本松鼠与松鼠存在一定分化,大于意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亚的亚种分化,无法定性说明日本松鼠与松鼠是种间分类关系还是亚种间分类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 初生仔貂皮肤表面被覆着一层浅色的、非常短而又稀疏的胎毛,随着身体的发育。胎毛逐渐脱落。代之而生出形态、结构与胎毛完全不同的成体毛。成体毛的好坏是衡量水貂毛皮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这次长出的成体毛是夏毛,由于夏皮的使用价值极低,所以这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养牛业发展迅猛,奶牛、黄牛养殖已成为陕西眉县地区农民脱贫致富,转化作物秸杆和粮油副产品的一个新兴产业。许多农村家庭投资养牛,希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饲养管理经验和疾病防治知识的缺乏,部分养殖户因此遭受了较大损失。特别对于犊牛饲养管理,这种现象尤为突出。笔者在工作中发现,由于一些农户饲养管理不当,使犊牛吞食体毛,造成体毛在胃内绣结成毛球,阻塞于网瓣孔、瓣胃或皱胃,从而引发犊牛消化系统疾病,进而导致死亡的病例在不断增加。农村有些兽医对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麻黄鸡皮肤黄度的遗传特性,以及β-胡萝卜素加氧酶2(BCO2)基因多态性与麻黄鸡皮肤黄度的关联性。选取310只80日龄商品代麻黄鸡,利用肤色仪对屠宰后鸡的胫部、腹脂以及5个不同躯干部位的颜色进行黄度值测定,并分析不同部位黄度值之间的相关性。同时筛查BCO2基因SNPs位点,鉴定个体基因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麻黄鸡皮肤黄度的关联性。结果显示:(1)胫色与躯体皮肤黄度无相关,与腹脂黄度也无相关(P0.05);腹脂黄度与躯体整体的皮肤黄度极显著相关,躯体5个不同部位的皮肤黄度相互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2)BCO2的3个经典SNP(chr24:6264085、chr24:6273428、chr24:6287900)与试验群体的皮肤黄度无相关(P0.05);(3)单倍型GGTTAA个体的前胸黄度b*值显著高于单倍型GACTGG(P0.05),同时高于单倍型AATTGG和单倍型GACTGA个体。结果揭示了麻黄鸡胫色、腹脂颜色和表皮颜色相互之间的关系,发现BCO2基因上的一个单倍型与麻黄鸡皮肤黄度性状相关,为探讨其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的可行性提供了参考,为麻黄鸡的分子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1症状有共同症状与特殊症状1.1共同症状1.1.1发病后即现腹疼,腹疼的程度随阻塞部位而不同,阻塞部位发生于较细的肠管,则疼痛明显,发生于较粗的肠管,则疼痛较轻。腹疼的表现不一,有起卧不安、回头望腹、前肢刨地、后肢踢腹、卧地不起、仰卧打滚等。1.1.2口腔病初稍干,而后干臭并有舌苔,结膜充  相似文献   

13.
沈雍徽  陈娜  邢宇  黄威 《中国乳业》2023,(12):86-91
[目的]以生牛乳为主要原料,不同糖醇为辅料,分别制作凝固型酸奶。[方法]糖醇包括:木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以发酵时长、持水力、脱水收缩敏感性(STS)、感官评定、质构参数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糖醇对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乳糖醇样品发酵时长较长,其余样品发酵时长4.5~5.5 h;持水力和脱水收缩敏感性(STS)变化趋势呼应,甘露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和赤藓糖醇样品排名靠前;木糖醇、山梨糖醇和赤藓糖醇样品感官评定总分排名前三,与质构参数方面呈现一致性,木糖醇、山梨糖醇和赤藓糖醇样品质构品质更好。[结论]糖醇可应用于凝固型酸奶,但产品组织状态和质构品质需加强。  相似文献   

14.
1手术部位的确定目前奶牛剖腹产手术的部位有腹下切口和腹侧切口2种,腹下切口有5个,分别是乳房前腹正中线切口、腹正中线与右乳静脉之间切口、腹正中线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牦牛、藏山羊胚胎下颌不同类型毛囊的形态发生及其β-catenin的表达规律,试验以牦牛和藏山羊胚胎下颌不同类型毛囊为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须毛囊形态发生过程经历了与体毛毛囊相似的毛基板、毛芽、毛钉和成熟毛囊4个阶段,但其存在特殊的群体分布特征;β-catenin表达规律也类似于体毛毛囊,在毛基板期β-ca...  相似文献   

16.
牛体表毛发的质量是机体健康状态的间接反映,健康体毛外观油亮、顺滑、有光泽,饲料营养因素、寄生虫感染、疾病因素等是临床常见的影响体毛质量下降的因素,可导致牛毛变得干枯、卷曲、无光泽,对经济效益产生影响;提升体毛质量需要根据牛的品种、生长阶段、生理特点等提供专用饲料,定期对牛群进行科学驱虫,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减少疾病发生,同时还要定期对瘤胃进行保健,促进营养更全面消化吸收,进而提升体毛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松鼠属啮齿目松鼠亚目松鼠科松鼠属,分布较广,栖息于温带和亚寒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中.松鼠感染球虫后可引起弥散性肠炎,肠上皮细胞受损,导致消化不良,机体消瘦,大量感染甚至可引起死亡.笔者对郑州市动物园松鼠进行了肠道寄生虫调查,并对松鼠球虫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形态学及其寄生种类进行了描述和鉴定,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柞蚕微粒子虫在母蛾不同部位的分布,对提高柞蚕制种过程中镜检准确性,确保柞蚕种质量及柞蚕生产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共检测了30只患病母蛾不同腹节的微粒子孢子数量分布情况,发现不同感染程度的母蛾均是第一或第二腹节的微粒子孢子数量最多,说明病原位置主要密集在第一第二腹节;重度感染病蛾,各腹节均可见较多的微粒子孢子,而中度感染和轻微感染母蛾其它腹节微孢子数量相对较少。在柞蚕制种镜检时,点片取样位置不同会影响镜检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以4种沙棘属植物为材料,调查其在不同生境、不同季节的结瘤特点,研究弗兰克氏根瘤菌(Frankia)的特性。研究发现,同种沙棘在不同生境和同种生境不同季节,不同种的沙棘属植物在不同生境,以及同一生境不同季节的根瘤大小、形状、着生部位、颜色和结瘤率不同;植物分布海拔越高,瘤块和瘤瓣越小;4种沙棘中藏沙棘根瘤瘤瓣最大。根瘤经切片法分离培养后,从不同生境不同季节生长的4种沙棘属植物中共得到纯培养菌株53株,不同宿主中的Frankia根瘤菌种类不同,同一宿主中也存在不同种类的Frankia根瘤菌。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松鼠的系统发育关系,对东北松鼠的12S rRNA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序列长度为453 bp。分析表明,东北松鼠的12S rRNA基因与欧亚红松鼠的同源性为99%,与日本松鼠的同源性为98%,与日本小鼯鼠的同源性为91%,与西伯利亚花栗鼠的同源性为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