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雷阳 《科学养鱼》2002,(10):37-37
江阴市水产指导站联合西石桥镇的河蟹养殖户,经过近几年的研究探索,实践完善,找到了单位面积河蟹养殖产量和规格的结合点,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1年,试验塘口平均亩产河蟹66千克,平均规格达到160克以上,平均亩效益达3500元,现将试验过程及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一、试验材料1.池塘条件本试验池塘2只,面积各为22亩,池塘东西走向,长方形,坡比1∶2.5,池底平坦,池塘水深最高可保持在1.6米,不渗漏,保水性能好。塘口环境安静,远离村庄和公路,塘口进排水渠分开,排灌方便。水源为外河无污染水,水质清…  相似文献   

2.
杨金林 《水产养殖》2007,28(6):34-35
河蟹是淮安市楚州区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其效益高低直接关系到当地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进一步提高全区水产养殖效益,近两年楚州区水产站积极探索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同时开展龙虾、鳜鱼混养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养殖塘口亩产河蟹50kg(平均规格150g/只)、龙虾50kg、鳜鱼7.5kg以上,亩效益2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中水渔药有限公司联办 “蟹大小,看水草;蟹多少,看水草”,水草种植能否成功已成为河蟹养殖能否获利的关键因素之一,苦草(扁担草)这个首先被应用于河蟹养殖的水草品种因具有籽量多、种子采收容易的优势而得到迅速推广,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苦草不是目前最适宜的河蟹养殖专用水草品种。主要原因是:①苦草播种后期种群的扩大完全依赖其分蘖,而河蟹喜食苦草嫩苗和叶芽,所以苦草极易受河蟹破坏,一般蟹池6月份便会有大片苦草完全被河蟹从根部夹断,有的塘口甚至5月份便已不见苦草踪影,若…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兴化市临城镇花沈村千亩连片青虾主养塘由10多个养殖户承包养殖,平均每个塘口60亩左右,养殖模式以青虾为主、套养河蟹,亩均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其中黄四和夫妇50亩青虾塘套养河蟹,取得较好成绩,现将其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网围无公害培育一龄蟹种和成蟹养殖技术,检测了试验区水质、底泥和成蟹品质。结果表明,网围河蟹养殖达到无公害标准。投草型、种草型和轮牧型养殖方式分别适合15亩左右、50亩左右和100亩以上规模的网围养殖,平均亩产达41.34~52.09kg,平均亩效益为1780.77~1988.89元。无公害养殖技术提高了河蟹品质,对维护浅水草型湖泊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循环和河蟹产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蟹池闲季养殖青虾,不仅可以正常生产河蟹,而且还可产出一季青虾,充分发挥塘口潜力,提高养殖效益。为探索虾蟹两季养殖技术,我们于2004年及2005年初进行了虾蟹两季养殖模式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塘口面积68亩,地处我县范水镇境内,水质良好,水源充沛,进  相似文献   

7.
周元春 《科学养鱼》2012,(12):26-27
我们从2011年初开始,利用10亩老塘改造的塘口进行河蟹、青虾、龙虾、鳜鱼生态混养示范,当年取得340多元的亩效益。一、池塘条件选择示范塘口土质为沙壤土、呈中性淤泥少,池周环沟深1.5米,堆埂高米、宽2米,进水渠道均是水泥暗管道,池周无高大树木,并有2.5米高钢质护栏,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环境良  相似文献   

8.
河蟹的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基本情况1.1 试验区概况选择山阳镇区域内713.4亩连片22个河蟹养殖塘口为试验区,该区域有以下一些特点:a.1999年及以前的发病率较高;b.塘口面积从8亩到180亩,大中小规格齐全;c.该示范区内有老塘口、新塘口、稻田养殖等,塘口类型多,塘龄长短不一;d.水源是宝应湖水系,池口水深0.8~1.5m。1.2 苗种投放3月份开始亩用0.15~0.25千克敌杀死杀灭塘内敌害及残存的扣蟹;数日后亩用150~200千克生石灰带水清塘,10日后开始投放经消毒后的扣蟹,规格40~60只/千克,共放扣蟹18.05万只,4 096.5千克,亩均约253只;4~5月份开始投放豆蟹,…  相似文献   

9.
河蟹与加州鲈池塘混养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养殖模式,而近年来加州鲈在池塘里大多采用单养或主养,放养量一一般在1500~2500尾/亩,在广东甚至达到8000~10000尾/亩,出塘规格达400~700克/尾,但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养殖塘口水质差、病害多发,对外部环境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0.
自我镇实施渔业科技入户以来,我们尝试河蟹循环水养殖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益。试验塘口在我镇新阳村,试验面积50亩,河蟹个体平均150克以上,亩产达75千克,由均产值5250元,利润3350元。使用该养殖技术塘内没有发生环爪病,用药少,河蟹品质高、口味好。现将该养殖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儒林镇河蟹养殖示范户秦伟根养殖塘口,试验探讨了蟹池纳米增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通过配备纳米增氧设施,一只面积为3.2亩的养殖池,2006年共产河蟹750千克(规格125克/只),青虾250千克,实现产值4.65万元,获利3.3万元,亩均效益在1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一、养殖条件与生产布局   试验养殖水面共 28.8亩,池塘有效水深 1.5~ 1.8米。池水源于长江支流,水质清瘦,无污染。其中一半塘口四周用砖头护坡,所有塘口进排水较为方便。   生产布局的安排是: 7个塘口 16.4亩安排乌仔培育及鱼种、成鳖混养,一个塘口 3.3亩安排垂钓生产,两个塘口 6.6亩安排罗氏沼虾养殖,一个塘口 2.5亩及 5个 150米 2的水泥池用于亲鳖繁殖及幼鳖饲养。   二、技术要点与饲养管理   1.乌仔培育与鱼鳖混养   乌仔培育放养鱼苗 530万尾,其中鲢 200万尾、鳙 120万尾、草鱼 100万尾、青鱼 30万尾、团头鲂 4…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我们在杨舍镇仓基村特种水产基地进行养殖试验,获得了较高的产量,亩产大规格商品蟹60千克,青虾产量达165千克,其中青虾商品率达70%以上,亩产商品青虾110千克以上,亩效益突破了6500元,现将青虾河蟹混养高产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试验塘口为三口,每只塘口面积为6亩,共  相似文献   

14.
我们利用200亩河蟹养殖塘口进行套养小龙虾试验。经过两年摸索,平均亩产蟹48千克、小龙虾70千克、鳜鱼5千克、花白鲢42千克,亩均获利2320元左右。现将河蟹、小龙虾池塘生态套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虾蟹生态混养出高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水产品价格滑坡现象较为严重,水产养殖户获利甚微,有的还出现亏损现象,池塘单一养殖青虾或河蟹因不能充分利用水体或饵料生物,养殖效益偏低。但通过虾蟹混养能有效克服上述不足,效益高且稳定。我们于2001~2002年在乐余东兴村75亩的池塘进行了虾蟹混养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亩产青虾55千克,河蟹48千克,亩产值达到5346元,获利3200多元,现将虾蟹生态混养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为75亩,塘口12只,每只塘口面积为3~8亩,养殖区域位于长江口附近,该外源…  相似文献   

16.
朱银安 《淡水渔业》2000,30(10):28-28
河蟹养殖要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蟹种、水质、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而优质的蟹种又是成功的基础。如何培育优质、健壮的蟹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通过近年来对一龄蟹种进行培育研究试验 ,取得了一些健康培育的技术经验 ,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培育塘口的准备 :培育一龄蟹种的塘口 ,要求进排水方便、面积在 1— 2亩左右 ,长方形 ,河蟹大眼幼体进塘前要对塘口进行严格的修整 ,并用药物进行彻底的清塘 ,杀灭各种敌害 ,做好围栏防逃设施 ,防止敌害的进入 ;同时在培育池内培植一部分水草 ,如苦草、水花生等 ,水草面积占…  相似文献   

17.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试验池为老塘口,养殖河蟹多年,位于泗洪县临淮镇水产养殖场,该场与洪泽湖一堤之隔,有充足的天然水源。3口池塘面积分别为7.5亩、8亩、10亩,共25.5亩,池深1.5m,正常水位1.0m。池塘内人工种植伊乐藻,进排水方便。  相似文献   

18.
金湖县位于江苏省中部偏西地区,县域以西紧邻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2004年发展水产养殖面积22万亩,其中河蟹养殖面积18万亩,年产优质河蟹4000t,是当地水产业的支柱产业.为了更好地促进金湖县河蟹养殖业的发展,近期笔者对河蟹养殖模式进行了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塘口,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金湖县位于江苏省中部偏西地区,县域以西紧邻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2004年发展水产养殖面积22万亩,其中河蟹养殖面积18万亩,年产优质河蟹4000t,是当地水产业的支柱产业。为了更好地促进金湖县河蟹养殖业的发展,近期笔者对河蟹养殖模式进行了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塘口,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水蛭,俗名蚂蟥。江苏省射阳县青龙村从2010年开始从事水蛭的人工养殖,现已初见成效,将有关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建设规模通洋青龙水蛭养殖场建设标准化水蛭养殖场300亩,建成孵化池、种苗池和成蛭养殖池,全面实施网箱养殖技术,设立塘口10个,其中种水蛭塘口6个,每个塘口10亩,计60亩。商品水蛭塘口4个,每个塘口60亩,计240亩。置放网箱328只(网箱规模4.2米×9.2米×1米),总投入800多万元。二、技术措施在养殖过程中,青龙村坚持走繁养殖设施建设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