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宁夏酿酒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是自治区政府大力发展和培育的“六特”产业之一。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下,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的自然资源优势、酿酒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为促进酿酒葡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酿酒葡萄的品质和促进酿酒葡萄产业的发展,本文对我国9个酿酒葡萄主产区的土壤、气候、栽培品种和栽植方式进行总结与比较.结果表明:我国酿酒葡萄产区土壤类型多样,且主要为砂质壤土和灰钙土,其pH值多数呈碱性;9个葡萄主产区的年活动积温均在2 300℃以上,西部产区的年降雨量平均在200 mm左右,冬季需要埋土防寒;大部分产区的主栽品种为赤霞珠、梅鹿辄和霞多丽等几个欧亚种品种,栽培模式基本相似;我国主要酿酒葡萄产区基本在降雨量较少、光照充足的西北或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3.
葡萄酒是一种具有普遍共同标准和国际认同感的产品,葡萄酒产业是一种能体现区域特色的且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本文回顾了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域化标准指标体系的建立,综述了我国酿酒葡萄栽培现状、酿酒葡萄种植产区及特点,分析了我国及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生产和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未来中国葡萄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宁夏吴忠红寺堡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区域概况、酿酒葡萄种植及葡萄酒生产加工现状,分析了产区酿酒葡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适合红寺堡区酿酒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红寺堡开发区酿酒葡萄栽培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寺堡开发区酿酒葡萄产业从科冕公司建园起步,短短5年时间,已成为继贺兰山东麓之后宁夏又一个新兴的酿酒葡萄产区,在全国葡萄产业中也占有重要一席。红寺堡开发区酿酒葡萄产业象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宁夏酿酒葡萄种植中水肥管理精准程度不高、水肥一体化技术潜力发挥不足、产质矛盾突出等问题,本文通过生产跟踪调查的方法,分别在红寺堡、青铜峡、玉泉营等不同酿酒葡萄产业集群区,调查酿酒葡萄灌水方式和灌水量、施肥方式和施肥量、酿酒葡萄产量与品质等,旨在摸清宁夏酿酒葡萄产区水肥管理现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实现宁夏酿酒葡萄水肥精准化管理和酿酒葡萄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蓬莱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013年9月晋升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核心区面积42平方公里,规划布局"四园一带"。酿酒葡萄苗木种质资源园以山东省中粮酿酒葡萄苗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开展葡萄种质资源引进、扩繁和推广工作,打造具有蓬莱特色的酿酒葡萄苗木品牌。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园发挥当地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集聚优势,推广产区品牌,加快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打造全产业链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8.
依据德钦县自然特点和酿酒葡萄种植的实践经验,对酿酒葡萄建园、整形和修剪、土壤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进行阐述,以期全面提升德钦两江流域(金沙江、澜沧江)产区葡萄栽培的技术,提高葡萄的果品质量,保障优质酿酒葡萄生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9.
四川藏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是酿酒葡萄的优质产区。由于产业起步较晚,相关基础研究滞后,影响了产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将酿酒葡萄生长期内的土肥水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为种植户进行科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昌黎酿酒葡萄产区气候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平行观测原则,依据酿酒葡萄生育期物候资料及同步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昌黎产区酿酒葡萄全生育期的温度、降水、日照、热量等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昌黎酿酒葡萄产区气温适宜,热量、日照条件充足,有利于酿酒葡萄的生长发育。7月雨量集中时要做好排水防护,其他月份降水适宜,尤其成熟至采收期降水偏少,适宜生产优质酿酒葡萄。  相似文献   

11.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葡萄栽培历史,并对比法国葡萄酒产区波尔多地区和我国湖北省怀来酿酒葡萄产区的气候条件,探讨了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开发、引种法国酿酒葡萄品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酿酒葡萄倾斜式双蔓双臂树形可充分利用新疆光热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通过双层结果臂挂果,在有效利用架面的同时可实现酿酒葡萄早期丰产,提高种植收益。此外,由于挂果部位一致,可显著提高葡萄原料品质的均一性。该树形可在天山北麓酿酒葡萄产区,乃至全疆酿酒葡萄产区推广应用。本文从苗木选择和处理、架式树形、定植技术、枝蔓管理、冬季修剪5个方面总结了酿酒葡萄倾斜式双蔓双臂树形培养过程和方法,以期为酿酒葡萄生产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3.
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优势和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从生态条件、人才技术、发展过程等方面对宁夏葡萄酒产业优势进行分析,宁夏有适合于酿酒葡萄生长和发育的气候、土壤和便利的引黄灌溉条件,使贺兰山东麓地区成为我国著名的优质酿酒葡萄酒产区.从品牌、成本、经济等方面对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劣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约因素主要是无著名品牌的支撑,产量较低,成本较高,经济文化落后.通过对宁夏葡萄酒产业优势和问题的探讨,提出培养龙头企业、利用品牌知名度、发展精品、形成特色产区是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伊犁种植鲜食、酿酒葡萄气候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伊犁气候资源与国内外著名葡萄产区气候等生态因子对比分析表明,影响伊犁鲜食、酿酒葡萄发展的气候因子有温度、光照、降水量、日较差等。伊犁葡萄果实成熟期8、9月份有效积温1992.9℃,水热系数K值0.2-0.4,K<1.5,日光能系数IH值6.9,IH>4.5,气候条件指标接近或超过国内外优质葡萄产区,具备生产优质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所需的气候条件,属优质葡萄产区。  相似文献   

15.
沙城产区酿酒葡萄种植以人工为主,机械化程度低,成本高收益差,果农没有积极性,导致基地种植面积萎缩,影响葡萄产业发展。农业机械及滴灌的推广应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介绍了酿酒葡萄园常用农用机械(含滴灌设施)的种类及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新疆独特的光热和水土条件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生产的葡萄具有品质好、单产高、营养丰富等特点,具有其他葡萄产区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新疆依托优势资源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酿酒葡萄种植面积、产量大幅提高,但目前葡萄收获还完全依靠人工,严重阻碍了酿酒葡萄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采收的机械化。以新疆种植面积最大的赤霞珠为研究对象,针对酿酒葡萄多主蔓扇形树形、长宽叶幕形的生长与管理特点,对振动分离机理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葡萄果-蒂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酚酸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本实验选择宁夏贺兰山东麓御马酒庄、汇达酒庄和玉泉营3个产区的酿酒葡萄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酚酸含量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酚酸组分及其含量进行判断。结果表明,建立的液相色谱法精密度和回收率均满足对酿酒葡萄酚酸含量的测定。5种酚酸可简化为2种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可达75.234%。本研究阐明了不同品种、产区中葡萄的组成分布和差异,为提高酿酒葡萄的品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依靠科技推进四川酿酒葡萄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大力发展四川酿酒葡萄产业具有重要意义葡萄酒作为世界通畅型饮料酒,是当今世界除啤酒外人们饮用最多的饮料酒。葡萄酒在世界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生产和相关产业为世界上超过4 000多万人提供了生活条件。目前,我国已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生产和消费国。1.发展四川酿酒葡萄产业,有利于促进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四川作为中国葡萄酒的新兴产区,多样的自然地理条件可以生产出极具个性的葡萄酒。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  相似文献   

19.
藏区是中国特有的高海拔酿酒葡萄产区,目前栽培海拔已到2850米,其中2800米的22个酿酒葡萄品种在收获期可溶性固物达20~23 Brix,酸度达8~10克/升,品质较高,还可延长挂果时间。为探究藏区海拔高于3000米区域是否适合酿酒葡萄栽培,探索藏区酿酒葡萄栽培上限,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对高海拔区域的气象因子与海拔高度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表明:以有效积温作为一级指标,无霜期作为二级指标,理论上证明黑酿酒葡萄栽培上限为3100.36米,白葡萄的酿酒葡萄栽培上限为3251.425米,无需埋土。因此,藏区3000米以上的区域仍适合酿酒葡萄的栽培,目前种植的最高海拔2850米是适合的葡萄酒产区,藏区海拔低于3251.425米的区域都可作为葡萄酒产区。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疆北疆地区酿酒葡萄产区干旱缺水、肥水管理粗放、病虫害较多等问题,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分析,对滴灌酿酒葡萄全生育期水肥需求规律、合理的灌水量及施肥量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究在滴施氮、磷、钾滴灌肥基础上对酿酒葡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索有机肥和化肥的最佳配比及水肥协同作用,制定酿酒葡萄合理灌溉及施肥技术规范,提出本地区酿酒葡萄土肥水综合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为酿酒葡萄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