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栽培季节鸡腿菇属中高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5~30℃,最适为20~25℃,子实体发生温度14~32℃,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22~30℃,一年中除最热最冷的月份外,在室内均可栽培。选择秋冬季在塑料棚内进行生料栽培,可在元旦和春节上市。2栽培料配制栽培料配方1:干菌糠100kg,菜籽饼8kg,麦麸5kg,玉米粉3kg,石灰3kg,石膏2kg,磷酸二氢钾0.5kg,尿素0.5kg,硫酸镁0.1kg。配方2:干菌糠100kg,菜籽饼5kg,干蚕粪8kg,玉米粉3kg,过磷酸钙2kg,石膏2kg,石灰3kg,尿素0.5kg。3栽培料处理①菌糠处理据测定金针菇袋料出完菇后,还有相当一部分营养…  相似文献   

2.
番茄-芹菜-芹菜高效栽培模式是本区东孝街道下于村在多年生产的基础上探索而成,成为该村的一大特色,为本区的设施生产做出了一定贡献。该栽培模式番茄平均667m^2产量8500kg左右,667m^2产值1万元左右;夏秋季芹菜667m^2产量3500kg左右,产值1万元左右;越冬栽培芹菜667m^2产量3500kg以上,产值0.6万元左右。现将该栽培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过几年的试验.我们成功开发出了桃树圆柱形高密度栽培新技术。此项技术特别适合栽培加工型桃树品种。1技术优点1.1树形成形快、结果早、见效快传统树形需要3年才能成形.第3年稍有产量.采用圆柱形高密植栽培.第1年成形.第2年每株平均结果5kg,每667m2产2220kg,第3年产5000kg,第4年可达6000kg。把进入盛果期时间提前了3~4年。  相似文献   

4.
徐明高 《食用菌》2004,26(3):28-28
我县姬松茸栽培地区海拔都在550m以上,早春和晚秋气温一般低于18℃,不利于菌丝生长发育,而夏季无酷暑,在栽培方式上作一些改进,能够顺利越夏,每年栽培1次,从6~11月份均可出菇,最高产量14kg/m^2,经县科委验收平均单产5.6kg/m^2,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经过几年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宜我县的姬松茸高产稳产栽培模式,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5.
荔浦芋地膜覆盖的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荔浦芋地膜覆盖的配套栽培1 .1 适时播种 荔浦芋的传统栽培季节一般是4月初 (即清明前后 ) ,由于播种时间晚 ,茎叶生长时间有限 ,制约了荔浦芋产量的提高。结果表明 ,以 1月 2 5日和 1月 5日播种的荔浦芋产量较高 ,667m2产量分别达到 31 89.8kg和 31 1 1 .1 kg;2月 1 4日播种的其次 ,为 2 689.9kg,3月 5日播种的仅为 2 30 0 .2 kg,3月 2 5日播种的产量较低 ,为1 75 0 .4kg,对照的仅 1 641 kg。因此 ,把荔浦芋地膜覆盖栽培的播种时间安排在 1月上旬~ 2月中旬 ,比常规栽培时间 ( 3月中旬~ 4月上旬 )提早了一个多月 ,充分利用地膜覆盖的…  相似文献   

6.
朝天椒为冀州市的第二大经济作物,经过近20a的发展,2003年全市栽培面积达8000hm^2,平均hm^2产干椒3750kg。冀州镇彭村70hm^2朝天椒平均产4500kg/hm^2以上,比我市历年产量高20%以上。其中近1/4的农户,其产量连续5a来稳定在6000kg/hm^2的水平,形成了一个高产、稳产的栽培模式,经调查总结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2017年将乐县经济作物管理中心开展了瓜蒌-竹荪生态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瓜蒌-竹荪生态栽培模式平均竹荪鲜菇产量2.340kg/m~2,而将乐县常规搭遮阳网栽培平均竹荪鲜菇产量2.285kg/m~2。瓜蒌-竹荪生态栽培模式竹荪鲜菇产量比将乐县常规搭遮阳网栽培平均高0.055kg/m~2。667m~2按种植竹荪400m~2计算,可增收竹荪鲜菇44kg,增值880元,说明瓜蒌-竹荪生态栽培是一种很好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
2008年,祁县西观村范冬生栽培的冬玉西葫芦喜获丰收,667m^2产量达11500kg,纯收入为1.15万-1.2万元。现将他栽培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利用废菌筒栽培双孢蘑菇高产技术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高 《食用菌》2010,32(3):56-56
德化县常年栽培香菇、平菇等木腐菌类600万袋以上,栽培后留下大量的废菌筒,这些废菌筒的木质纤维经木生菌分解后得到降解,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是极好的草生菌栽培原料。笔者组织菇农以废菌筒、稻草和牛粪为主要材料,栽培双孢蘑菇560m^2,平均产鲜菇9.6kg/m^2,比我县常规栽培平均产量增产1.4kg/m^2,节省成本1.2元/m^2,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球茎甘蓝又称苤蓝、玉蔓茎、芥蓝头。定边苤蓝是陕西省定边县的一个地方品种,在当地有多年栽培历史,常年种植面积达1 333 hm2 以上,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该品种生育期长,生长势强,产量高,品质好。长期以来由于栽培技术落后,生产管理不善,平均每667 m2 产量5 000~6 000 kg,未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优势。为此,2007~2008 年陕西省榆林市园艺工作站对定边球茎甘蓝进行了提高育苗质量、合理栽培密度、适宜栽培方式及不同地质水平栽培等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平均每667 m2产量提高到10 054.4 kg,其中高垄滴灌示范田每667m2 产量达11 846.7 kg,最大单球质量11.5 kg。  相似文献   

11.
桑枝高产栽培黑木耳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有关部门测定,桑条中含粗蛋白5.84%,纤维素51,48%,木质素18.01%,半纤维23.02%,灰分1.57%,同时含有多酚类、黄酮类、生物碱等特殊成分,是栽培黑木耳的上等原料。桑枝栽培黑木耳效益较高,1.2kg桑枝可以生产1棒黑木耳,产黑木耳干品0.15-0.18kg,成龄桑园产干桑条1200kg/667m2,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潍坊地区保护地种植的迷你型南瓜品种,引进14个迷你型南瓜新品种,开展设施栽培品种评价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桔瓜类南瓜品种中,口感好、产量高的品种为迷你白(667 m2产量1 537.2 kg)、迷你皇冠(667 m2产量1 535.2 kg)、桔瓜(667 m2产量1 484.2 kg)和黄桔1号(667 m2产量1 189.52 kg),适合在休闲观光农业中适当种植;参试的贝贝类南瓜品种中,中型贝贝和贝贝生育期适中、长势好、易坐瓜,单瓜质量适宜,产量较高(中型贝贝667 m2产量2 502.0 kg,贝贝667 m2产量2 227.4 kg),而且瓜肉厚、橙黄色,肉质粉糯,口感佳,综合表现较好,适合在潍坊地区冬季大棚栽培。筛选出的迷你型南瓜品种均可在潍坊地区设施栽培,农户可根据生产需要和市场需求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13.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自1995年引种佛手瓜以来,历经十余年的栽培试验,总结出一套温室、大棚佛手瓜套种西芹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即在夏季休闲期利用枝叶茂盛的佛手瓜作为覆盖材料进行西芹越夏栽培。西芹8—9月收获,佛手瓜10-11月收获,正是蔬菜供应的秋淡季节,每667m^2西芹产量6000—8000kg,佛手瓜产量4000—5000kg,西芹、佛手瓜每千克售价1.0—1.2元,每667m^2产值可达8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蒜黄是大蒜软化栽培产品,质地柔嫩,色鲜味浓,冬春蔬菜淡季上市效益较高。笔从2000年开始进行试验,摸索出一套蒜黄沙培流水栽植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棚窖式栽培或火炕栽培方式,若选择温度适宜的地下水、大蒜品种及栽培设施,则每个栽培季节可种植5茬,每667m^2每茬平均产蒜黄1.71万kg,比常规栽培增产3907.1kg。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地区大棚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发展迅速,但栽培模式单一,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不多。利用大棚种植番茄一花椰菜一芹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在温州地区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栽培体系,3a(年)累计推广面积333.3hm^2,每667m^2番茄产量4000—4500kg,花椰菜产量1500—2000kg,芹菜产量5000—5500kg,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值得在温州地区和长江流域推广。  相似文献   

16.
经过几年试验,打破了桃树开心形、Y字形栽培模式,成功开发出了桃树圆柱形高密植新技术。此项技术特别适合栽培加工型桃,具有以下优点:1)成形快、结果早。传统树形需要3年才能成形,第4年稍有产量,采用圆柱形高密植技术,第1年成形,第2年每株平均结果5kg,667m^2产2220kg,第3年667m^2产5000kg,第4年667m^2产6000kg。提前3-4年进入盛果期。4年后667m^2可比传统模式增产2000kg。  相似文献   

17.
阳春大白菜春季露地直播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杰 《上海蔬菜》2008,(5):24-24
从韩国引进的阳春大白菜,叶质柔嫩、味美,初期生长旺盛,结球速度快,特别适合春早熟栽培。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零售市场上单棵重量1.0kg左右的大白菜特别畅销,其批发价比单棵重量2.0kg的大白菜高25%。在春季,阳春大白菜特别适合高密度栽培,每667m^2栽5500棵,平均单棵重0.9kg,每667m^2产量4500kg左右,产值达5400元,经济效益较好。现将其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偏关县新关镇马家埝村从70年代开始发展旱地葡萄生产,2003年起在总结过去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采取了集雨增温综合栽培配套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使旱地葡萄栽培实现了第1年定植,第2年结果,第3年667m^2(亩)产300kg,第4年达6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9.
李廷娟 《中国蔬菜》2004,1(4):48-49
蒜黄是大蒜软化栽培再次增值的产品,质地柔嫩,色鲜味浓,是冬春蔬菜淡季上市的佳品。笔者从2000年开始进行试验,摸索出一套蒜黄沙培流水栽培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棚窖式栽培或火炕栽培,若选择适宜的地下水水温、大蒜品种及栽培设施,则每个栽培季节可种植5茬,每667m^2每茬平均产蒜黄1.71万kg,比常规栽培增产3907.1kg,纯收入增加4066.8元。近几年来,该栽培方式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迅速发展起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会泽大裹心白菜是由于长期在会泽地区栽培而得名的,目前该品种已在云、贵、川等温凉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栽培面积在0.8万~1.2万hm^2,一般每667m^2产净菜5000~650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