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4 毫秒
1.
黄鹏 《西北园艺》2003,(2):9-11
通过授粉、环割、叶面喷肥等提高大石早生李坐果率和果实品质试验证明,大石早生李的最佳授粉品种是美丽李和跃进李;花期环害、环剥、绞缢以及叶面喷肥均能提高大石早生李的坐果率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
黄鹏 《西北园艺》2003,(1):9-11
通过授粉、环割、叶面喷肥等提高大石早生李坐果率和果实品质试验证明,大石早生李的最佳授粉品种是美丽李和跃进李;花期环割、环剥、绞缢以及叶面喷肥均能提高大石早生李的坐果率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6年生大石早生李为试材,进行了提高大石早生李坐果率试验。结果表明,异花授粉可明显提高大石早生李的坐果率,在盛花期采取环割、环剥及在花芽萌芽前至花后喷施赤霉素及磷酸二氢钾等营养液的措施,均可提高大石早生李坐果率和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4.
大石早生李是日本品种,近几年在我国发展面积不断扩大。该品种果实成熟期明显早于我国现有的早熟品种,且品质优良,商品价值较高。缺点是产量太低,有的果园4~5年生树株产还不足1kg。为提高大石早生李坐果率,进行了萌芽前到花后连续喷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以风味皇后和恐龙蛋2个杏李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大石早生、黑宝石、小黄李和蓝宝石4个李品种花粉对其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味皇后和恐龙蛋2个杏李品种的自花授粉坐果率均为0,说明2品种自花不实,属异花结实果树。用大石早生和黑宝石的花粉为风味皇后授粉,坐果率分别为13.33%和5.83%,均极显著地高于风味皇后自花授粉的坐果率,且均能达到生产上要求的产量,认为上述2个李品种均可作为风味皇后的授粉树。而以小黄李和蓝宝石2个李品种为风味皇后授粉及该研究的4个李品种为恐龙蛋授粉,坐果率均为0,认为小黄李和蓝宝石2个李品种不能作为风味皇后的授粉树;而该研究的4个李品种不能作为恐龙蛋的授粉树。  相似文献   

6.
对沙田柚进行了环扎、环割处理。结果表明 :环扎、环割措施具有明显抑制沙田柚冬梢生长、促进成花、提高坐果率和产量的作用 ,环扎处理还能提高果实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从而改善果实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以新次郎甜柿为试材,盛花期喷1次80mg/L赤霉素或与禅寺九品种自然授粉,均可显著提高新次郎甜柿的坐果率;盛花期主干环剥0.5cm后的坐果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喷赤霉素、环剥和自然授粉各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单宁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喷赤霉素可明显减小单果重。  相似文献   

8.
大石早生李是日本的主栽品种 ,近几年在我国发展面积不断扩大。该品种适应性强 ,在我国多数地区生长良好 ,果实成熟明显早于我国现有的早熟品种 ,外观美丽 ,香气浓郁 ,酸甜可口 ,多汁 ,品质优良 ,上市极早 ,商品价值较高。但产量太低 ,有的果园 4~ 5年生树株产不足 1kg。为寻求提高大石早生李着果率及改善果实品质的方法 ,笔者进行了本试验。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河南省济源市李新品种园进行 ,供试树为 5年生大石早生李。1 1 授粉品种试验 选择树冠大小一致、生长势相近的大石早生李 3株 ,单株区组设计 ,每区组 7个处理 ,每处理重复 3…  相似文献   

9.
大石早生李授粉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果树》1995,(1):8-9
大石早生李授粉试验报告(辽宁省果树所李杏课题组115214)大石早生李果实成熟早,品质优良,外观艳丽,早结果,早丰产,抗细菌性穿孔病,耐寒,耐旱。在熊岳地区果实于6月末至7月初成熟。九十年代以来被我省列为重点发展品种。但是该品种自花授粉不结实。为了找...  相似文献   

10.
引进红将军苹果试栽,表现早丰性强,定植第3年开始结果,第4~6年666.7m2产量分别达1045、1650和2640kg;果实9月中旬成熟,品质上等,可供应中秋、国庆市场.主要栽培措施:适当密植、合理配置授粉树、采用纺锤树形、冬夏结合修剪、合理问作、树盘覆草、加强肥水管理、疏花疏果、花期叶面喷肥提高坐果率、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提高枣产量和果实品质的技术措施,根据生态条件选择适宜品种,依据栽培密度选择适宜树形;多施有机肥,根据物候期进行追肥;花期喷赤霉素、喷肥、喷水.进行环剥,提高坐果率;坐果后陆续采用叶面喷施、树干输液、氨基酸涂干等方式,补充营养;生长季修剪进行疏枝、拉枝,对枣头、二次枝、枣吊进行“三摘心”;果实脆熟期搭建避雨棚,预防和减少裂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早红李"着果率低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栽培措施提高其着果率,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本试验以5年生早红李为材料,研究露天和避雨栽培、不同树形、不同授粉品种及方法对其着果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避雨栽培下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高于露天栽培;(2)树形为开心形和篱壁形的早红李单果质量、纵横径高于自然形;(3)不同授粉品种和授粉方法显著影响早红李的着果率,表现为大红李吉胜大石早生,电动喷粉人工点授液体授粉。由此看出,早红李在避雨下栽培且树形为开心形时有利于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大红李是其较理想的父本,而电动喷粉是最理想的授粉方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生产上存在的沙糖橘小果多、中果比例偏低,进而影响果实销售价格与效益等问题,笔者于2017~2018年开展大、中、小果实在树冠分布调查和改进环割对沙糖橘坐果率、果实大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丰产树近60%的小果分布在树冠下层;改进环割的5年、7年生树的中果产量比常规环割分别提高了4.5%和5.3%;改进环割的5年、7年生树小果产量比常规环割降低4.5%和6.9%,小果数量降低6.9%和13.4%。改进环割能极显著降低树冠下层平展枝和下垂枝坐果率、结果数量和小果数量,保持中等或较健壮的树势,株产量和中果产量较高,是提高沙糖橘中果比例、增加优质果率的有效环割方法。  相似文献   

14.
提高库尔勒香梨品质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花期人工授粉、疏花序、果实套袋、幼果果柄涂抹涂布剂、叶面喷肥及掐花萼对库尔勒香梨坐果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人工授粉,花后25~35天套白色透气膜袋,盛花后20天幼果果柄涂赤霉素涂布剂,盛花期叶面喷0.2%硼砂加花粉,花后、幼果期(6月初)和果实膨大期喷布果甲特和氨基酸螯合钙,以及幼果期削去未脱落的花萼等,对提高香梨坐果率、增加单果重、促进种子发育、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突顶果和粗皮果、提高脱萼果和红晕果率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1)花果管理。①环割环剥。于初花期在主干和主枝上相距15~20cm环割两道。于盛花期在主干上环剥5~7mm,壮树环剥口宽,弱树环剥口窄。环剥后用塑料布将环剥口包严,1个月左右即可愈合。②摘心。对多年生旺长辅养枝,于花期对其上的枣头摘心。③喷水、激素和微量元素肥。枣树花期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花期喷水或喷肥可以显著提高坐果率。  相似文献   

16.
<正>大石早生李因果实外观美丽、品质优良等性状在生产上得以迅速发展,但结果过多易导致树体早衰和果实品质下降。为此进行了疏花疏果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为大石早生李,授粉品种为盖县大李,树龄均为4年生。行向为东西,栽植株行距3m×4m,树形为改良纺锤形。  相似文献   

17.
陈长春 《落叶果树》2000,32(2):50-51
对4年生幼旺李树进行环剥、环割、半环剥和绞缢,各种处理当年短果枝抽生量、翌年坐果率、果实大小及产量均高于对照,中长枝抽生量、延长枝长度明显低于对照。其中以环割处理的综合效果较好,适宜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鲁北冬枣在太行山区博爱县试栽,表现适应性强,早实丰产。定植当年结果株率达65%,第2年达100%,平均株产3.0kg,第3、4年达6.3kg和9.2kg,平均单果重18.2g,最大28.5g,品质优良。栽培时注意选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地块建园,选用壮苗,加强土肥水管理,花期放蜂授粉,主干环剥、叶面喷肥提高坐果率,采用小冠疏层形,摘心拉枝培养结果枝组,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9.
环割、环剥对灰枣幼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对6年生灰枣幼树主干进行了环剥、环割1~3道处理,研究其对坐果和枣果品质的影响,以不环剥环割为对照。结果表明,环剥、环割均能提高坐果率和果吊比,降低落果率,环剥的效果大于环割,环割道数多的大于环割道数少的;对单果重、商品果率、畸形果率、裂果率、可食率等品质指标的影响无规律。综合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是环割2道,即于盛花期在主干30cm高处环割1道,深达木质部,间隔7~10天环割第2道,环割道间距5cm以上,建议生产上采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环割、树盘地膜覆盖及叶面喷施硼钙肥对桂味荔枝果实生长、落果裂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割,覆盖地膜和硼钙肥处理均能显著促进果实横纵径增长和显著降低果实累积落果率,且均以硼钙肥处理表现最好;但3个处理均提高了采前日均落果数,以环割和覆盖地膜表现明显,环割和覆盖地膜处理还明显提高了裂果率,仅硼钙肥处理对裂果具有一定防控作用。此外,3个处理对单果质量和可食率影响不显著,但环割极显著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综合分析,在荔枝第一次生理落果后叶面喷施硼钙肥5次左右有利防控桂味荔枝落果和裂果,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