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天牛肿腿蜂是双条杉天牛幼虫和蛹的一种体外寄生蜂。以成蜂在树干虫道内越冬。在室温条件下一年繁殖5~6代,可用松天牛,杉棕天牛等幼虫作寄主进行人工繁蜂。该蜂有钻入木质部寻找寄主寄生的能力。林地放蜂防治双条杉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2.
<正> 杉天牛陡盾茧蜂(Ontsina sp)属膜翅目茧蜂科矛茧蜂亚科,是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sinoauster Gressitt)的主要天敌之一。以往试验表明,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及杉棕天牛(CallidiumVillosulum Fairm)是繁殖此蜂的优良寄主。为扩大繁蜂量,探索来源广,繁蜂量大的新寄主,我们选用长角凿点天牛,青扬天牛、双条合欢天牛、大蜡螟和小蜡螟等幼虫,进行了繁殖试验和林间当代扩散距离及防治效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用双条杉天牛3~5龄幼虫作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在温度25℃,相对湿度50%,弱光等条件下,寄生成功率90.44%,子代蜂平均单管(每管1头寄主)出蜂量112头,平均千头重0.8333g,雌雄性比为11.20:1,子代蜂各项指标均优。双条杉天牛幼虫可人工繁养,且能控制获得期和量,做到寄主获得时间与繁蜂时间衔接,可用作寄主规模化繁育管式肿腿蜂。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蓑蛾繁殖管氏肿腿蜂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以下简称肿腿蜂)1973年在我省被发现。由于这种蜂具有很强的钻蛀和寄生能力,在防治天牛等钻蛀性害虫上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很快推广到全国15个省市。繁蜂的寄主是很多的,但优良的寄主却不多,其中以天牛等幼虫最为优良,但要取得天牛幼虫须伐木或截枝,既费工又费木材,因此使这种蜂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我们开展了利用大蓑蛾(Clania variegata)的雄性幼虫繁殖肿腿蜂的试验,到目前为止,已繁殖出肿腿蜂200多万头,成为目前繁蜂量较多的寄主之一。大蓑蛾是国内外分布较广的害虫之一,它数量多,集中易取,摘取后既可达到人工防治的目的,又可获得大量繁蜂的寄主。现把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双条杉天牛幼虫、双条杉天牛蛹、家茸天牛幼虫、桃红颈天牛幼虫作管氏肿腿蜂替代寄主的可行性,其中条杉天牛幼虫、双条杉天牛蛹、家茸天牛幼虫均能成功的繁育出管氏肿腿蜂,但在寄生成功率和单管出蜂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温度25℃、相对湿度30%~60%繁育条件下,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寄生成功率最高为100%,其次为家茸天牛幼虫作寄主寄生成功率为90%。平均单管出蜂量方面每头双条杉天牛幼虫平均繁育出蜂131头,每头家茸天牛幼虫平均繁育出蜂80头。综合天牛幼虫获取时间和出蜂量,双条杉天牛幼虫和家茸天牛均可成为替代寄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我国对森林危害和威胁最严重的病害,控制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手段。作者发现的松褐天牛深沟茧蜂(Iphiaulax monochamusi Yang)是寄生松褐天牛中老龄幼虫的重要天敌。为明确松褐天牛深沟茧蜂的寄生率与寄主树木、寄主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开展了本研究。[方法]通过解剖46株松褐天牛危害致死的马尾松,调查了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与马尾松、松褐天牛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研究表明:寄主树木的高度、胸径和树龄对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没有显著影响,松褐天牛的数量对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亦没有显著影响,而松褐天牛幼虫龄期和松褐天牛幼虫在树干上的位置显著影响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与松褐天牛龄期呈显著正相关,其偏好寄生3~5龄幼虫;就天牛在其危害寄主树木上的位置而言,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偏好寄生马尾松主干上部和在韧皮部危害的松褐天牛幼虫,其对位于马尾松树干上部的寄主幼虫寄生率最高,达27.38%,对在韧皮部生活、危害的寄主幼虫寄生率为20.18%,显著高于位于木质部生活的寄主幼虫寄生率(5.46%)。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的关键环境因子是寄主树木的坡位和其它天敌寄生率,其中,坡位与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呈显著正相关,其它天敌寄生率与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以上研究初步明确了松褐天牛深沟茧蜂的寄生率与寄主树木、寄主害虫和天敌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利用该重要天敌控制松褐天牛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天牛肿腿蜂室内繁蜂寄主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释放天牛腿蜂(Sclerodermus SP)防治青杨天牛,梨眼天牛、家茸天牛、花椒天牛、侧柏双条杉天牛、曾在冀、鲁、晋等省取得较好效果。当前急待解决的是筛选室内繁蜂的寄主,以便大量繁蜂,用于生产。为此,我们搜集了有关资料,并用1977年秋从山东平邑县浚河林场引进的肿腿蜂,作了繁蜂试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自2015年以来,济南市林场重点研究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打关技术,取得可喜成效,建立了济南市首个管氏肿腿蜂繁育基地,现已掌握了管氏肿腿蜂的规模生产繁育技术,攻克了寄主获得与繁蜂时间衔接的技术难题。利用自主繁育的管氏肿腿蜂,释放到侧柏林分中,防治双条杉天牛等蛀干害虫,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成效,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和生活日报等媒体先后给予专门报道2017年林场用双条杉天牛幼虫做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500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5年以来,济南市林场重点研究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有关技术,取得可喜成效,建立了济南市首个管氏肿腿蜂繁育基地,现已掌握了管氏肿腿蜂的规模生产繁育技术,攻克了寄主获得与繁蜂时间衔接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用三种不同中间寄主黄粉甲、玉米螟和红铃虫进行繁育管氏肿腿蜂试验(寄主松墨天牛繁蜂作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中间寄主繁蜂效果各有不同,玉米螟在生产上更具潜力。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15年以来,济南市林场重点研究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有关技术,取得可喜成效,建立了济南市首个管氏肿腿蜂繁育基地,现已掌握了管氏肿腿蜂的规模生产繁育技术,攻克了寄主获得与繁蜂时间衔接的技术难题。利用自主繁育的管氏肿腿蜂,释放到侧柏林分中,防  相似文献   

12.
研究繁蜂替代寄主黄粉甲蛹经-9℃贮存5、15、25、35和45 d后所繁育出的管氏硬皮肿腿蜂对青杨天牛寄生的影响.母代蜂在产卵前期、幼虫期、寄生率、幼虫存活率以及产卵量、出蜂量间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但子代蜂各阶段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出蜂量等各方面与对照则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川硬皮肿腿峰中间寄主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硬皮肿腿蜂只寄生完整的活寄主,对受伤,死亡的虫体概不寄生。室内26种寄主接蜂试验表明,对天牛幼虫及钻蛀性害虫均可寄生并繁殖出正常的子代蜂。以杉棕天牛为好,粗鞘双条杉天牛次之。  相似文献   

14.
用栗山天牛幼虫做寄主人工繁殖管氏肿腿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管氏肿腿蜂是一些蛀干性害虫的幼虫和蛹体外寄生天敌的特性,选择栗山天牛幼虫为寄主, 采取混合接蜂法繁殖管氏肿腿蜂技术, 成本低, 繁殖率高, 从而达到防治栗山天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寄主繁殖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及低温储存对其子代的影响,选择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蛹、蜜蜂Apis cerana幼虫、蜜蜂蛹、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幼虫作为寄主繁殖管氏肿腿蜂,观测其子代出蜂量,雌雄比和体质量,比较低温储存不同时间后不同寄主繁殖的管氏肿腿蜂的死亡率和寄生率。结果表明:不同寄主繁殖的管氏肿腿蜂雌雄比差异不显著,双条杉天牛幼虫繁殖的子代蜂出蜂量最多,而黄粉甲蛹繁殖的子代雌蜂平均体质量明显高于其它寄主繁殖的雌蜂;在3℃和6℃下,由双条杉天牛幼虫繁殖的管氏肿腿蜂储存时间最长,而黄粉甲蛹繁殖的管氏肿腿蜂储存时间最短;同种寄主繁殖的管氏肿腿蜂在6℃下比在3℃下的储存时间长。随着低温储存时间的延长,管氏肿腿蜂的寄生率呈下降趋势,双条杉天牛幼虫繁殖的管氏肿腿蜂最长可储存70 d,而黄粉甲蛹、蜜蜂幼虫和蛹繁殖的管氏肿腿蜂最长可储存45 d。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川硬皮肿腿蜂携带白僵菌主动传染松墨天牛的室内探索试验,结果表明,松墨天牛个体大小对川蜂能否成功寄生影响很大,在4龄天牛幼虫上,川蜂不能寄生;3龄幼虫中,以每头10蜂处理的寄生率达到70%,以每头5蜂处理的寄生率为40%,寄生成功后川蜂能在寄主上完成生活史。Bxs菌株对川蜂的毒力不强,可以忽略白僵菌对川蜂的毒力影响。  相似文献   

17.
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sichuanensisXiao只寄生完整的活寄主,对受伤、死亡的虫体概不寄生。室内26种寄主接蜂试验表明,对天牛幼虫及钻蛀性害虫均可寄生并繁殖出正常的子代蜂。以杉棕天牛为好,粗鞘双条杉天牛次之。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15年以来,济南市林场重点研究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有关技术,取得可喜成效,建立了济南市首个管氏肿腿蜂繁育基地,现已掌握了管氏肿腿蜂的规模生产繁育技术,攻克了寄主获得与繁蜂时间衔接的技术难题。利用自主繁育的管氏肿腿蜂,释放到侧柏林分中,防治双条杉天牛等蛀干害虫,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成效,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和生活日报等媒体先后给予专门报道。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15年以来,济南市林场重点研究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有关技术,取得可喜成效,建立了济南市首个管氏肿腿蜂繁育基地,现已掌握了管氏肿腿蜂的规模生产繁育技术,攻克了寄主获得与繁蜂时间衔接的技术难题。利用自主繁育的管氏肿腿蜂,释放到侧柏林分中,防治双条杉天牛等蛀干害虫,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成效,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和生活日报等媒体先后给予专门报道。  相似文献   

20.
在摸清双条杉天牛和管氏肿腿蜂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利用采自西山的管氏肿腿蜂进行了人工繁蜂、放蜂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优良繁蜂寄主,掌握了繁蜂技术及林间放蜂技术,并在西山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9年来共繁蜂6037万头,本场放蜂4865万头,防治面积2371.7公顷,防治效果为8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