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评价补播、灭鼠、施用微生物菌肥等草地修复措施综合应用对高寒退化草地的影响,试验对不同修复年限的高寒草地土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10 cm、10~20 cm土层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草地修复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修复当年的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修复4年、5年处理;退化对照草地的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草地修复4~5年后0~10 cm土层的全钾含量显著增加;退化草地经过修复改良后的土壤容重都显著低于未修复,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因此,草地综合修复措施减缓了表层土壤的风蚀和流失,土壤养分得以提升,土壤疏松的情况得以缓解,退化草地趋于良性演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松嫩草地自然环境及其特点的剖析,进一步认识到它是东北西部的天然生态屏障。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使生态环境受不同程度的损伤。为了修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出了3项修复措施:①退耕还草,建立人工草地,是修复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②不同类型退化草场,采取相应改良措施,建立半人工草地,③充分利用秸秆饲料资源,减缓天然草地负荷,促进“三化”草地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3.
由于气候干旱加之超载过牧使得草地退化严重,不仅使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区生态环境恶化,而且也严重威胁京津地区生态安全。因此,治理退化草地及防止草地进一步退化迫在眉睫。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地处干旱荒漠草原区,在多年的过度放牧压力下,草地植被、土壤均严重退化,水土流失严重。但这时草地还没有遭到根本破坏,还未产生沙化、盐碱化现象。终止过度利用令其自然修复,2、3年以后即取得明显效果。观测研究表明,经连续3年封禁自然修复,到第3年样方干草量增加到4.6倍,草高增加到9.2倍,盖度增加到1.6倍。草群结构和土壤改善,草地水土保持功能大大增强,水土流失减少20%。  相似文献   

4.
5.
由于过度放牧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天然草地出现大面积的退化。发展小面积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是保护和恢复大面积天然草地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稳定提供草原畜牧业发展所需要的优质牧草。我们称之为"以小保大"的草地保护与利用原理。本文简述了"以小保大"原理,并利用试验数据进行了实证,还就我国草业发展的科技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草地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农业栽培学、畜牧学等多学科理论,应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退化草地的生态修复重建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封育、施肥、松土补播均是退化草地修复的有效措施,封育使草地四度一量分别提高1.97倍、1.18倍、3.31倍、5.11倍、1.85倍;施肥使草产量提高21.62%-80.00%;补播提高5.40%-62.16%,退化草地修复后优良植物群落、营养成份明显提高,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明显改善,土壤侵蚀量仅为对照草地的13.46%-33.99%。  相似文献   

7.
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草地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农业栽培学、畜牧学等多学科理论,应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退化草地的生态修复重建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封育、施肥、松土补播均是退化草地修复的有效措施,封育使草地四度一量分别提高1.97倍、1.18倍、3.31倍、5.11倍、1.85倍;施肥使草产量提高21.62%~80.00%;补播提高5.40%~62.16%,退化草地修复后优良植物群落、营养成份明显提高,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明显改善,土壤侵蚀量仅为对照草地的13.46%~33.99%.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敏感、脆弱,其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关乎“亚洲水塔”和“高原物种宝库”的生态安全。草地覆盖青藏高原土地总面积的60%多,涵养着我国众多江河源头,但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影响,青藏高原草地退化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综述青藏高原草地退化过程中植被、土壤变化特征,并从退化程度、人为干预强度等层面阐述青藏高原草原放牧强度控制、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植被重建等修复措施的技术要点,剖析现阶段青藏高原退化草地修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退化草地修复及可持续利用的思路,旨在为青藏高原草原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植被修复对退化草地固碳的影响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对区域乃至于全球的气候变化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草原作为我国第二大陆生态系统,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CO2吸收与减排至关重要。然而,我国草原退化问题依然严峻,造成系统的固碳在较低水平上徘徊,通过植被修复提高其固碳能力的潜力巨大。为此,本文对草地固碳作用的重要性、我国草原退化状况、草地退化对草地碳库的影响、退化草地植被修复对碳库的重要作用以及退化草地植被修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修复技术、修复效果和修复政策等方面的退化草地植被修复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0.
建立旱作人工混播草地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地处温带荒漠干旱气候的控制下,草地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护显得特别重要由于草地植被遭破坏及牲畜超载,使生态环境日渐变差。保护草地植被、减少载畜量和提高生产力,是维护草地生态平衡及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草地改良对高寒退化草地植被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针对近年来高寒草地退化问题,进行了围栏封育、划破草皮和施肥三种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改良措施都增加草群高度、盖度、密度、频率和产量,施肥改良使可食牧草产量增加45.9%~191.1%;围栏封育使可食牧草产量增加60.5%~158.3%;划破草皮使可食牧草产量增加32.7%~113.9%。由此可知,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草地区域是一个区域性草地生态经济系统,草地区划实际上是草地自然环境条件,草地资源与草地畜牧业生产区划的结合,即草地区域规则,科尔沁草地区划以气候类型,草地类型和家畜类型为依据和指标,划分四个区,草地区各划各级单位体现了气候-草地-家畜为基本特征的分区系统。  相似文献   

15.
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严重影响全球生态安全,因此探索便捷有效的草地生态恢复技术刻不容缓。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2000–2018年有关草地生态修复的文献为数据源,对国内外草地恢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整理分析,同时整理分析了不同生态恢复技术在我国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我国在草地生态恢复方面的研究呈不断上升趋势,论文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我国的草地生态恢复技术共有20种,主要为免耕补播、草地翻耕和减畜。相较于国外,我国利用围栏封育发表的文章相对较多,而利用火烧、刈割和控制杂草发表的文章相对较少。此外,我国缺少在干草覆盖和草皮移植技术方面的研究报道,而草方格沙障和草地灭鼠是我国特有的草地生态恢复技术。从实施效果来看,不同生态恢复技术对退化草地均具有积极的恢复效果,但对不同生态恢复目标产生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分析,对我国退化草地的恢复研究提出了合理建议,为我国未来退化草地的恢复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皖东南草地资源丰富,近10年来草地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因地制宜的对草地进行改良,可为发展草食畜禽业开辟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乌兰察布盟拥有草地280.50万hm^2耕地92.33万hm^2、林地18.49万hm^2。为综合协调地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种植与养殖互“哺”,形成良好的草地农业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进行草地农业区划,以避生产的盲目性,保障草农牧林业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此,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将乌兰察布盟划分为两个草地农业区,并阐述了它们的资源特点、生产现状、发展方向以及措施一途径等,以期生产实践借鉴与实施。  相似文献   

19.
民勤天然草地资源及其管理利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发明 《草业科学》1995,12(5):35-38
重点介绍了民勤盆地自然概况,对民勤草地类型,牧草产量,质量,草地面积,植被组成,土壤结构,草地利用方式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在综合分析民勤草地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前提下,提出了加强草地管护,加快人工草地建设步伐,改良天然草地,合理利用农区秸秆,广辟饲草饲料来源,扩大飞播面积,提高飞播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藏自治区草地资源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