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安庆沿江湖泊及长江安庆段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的生态风险,采集了安庆沿江湖泊及长江安庆段沉积物样品共58个,分析了Cu、Zn、Pb和Cd共4种重金属分布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水体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市区湖泊群内各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周边生态湖泊和长江安庆段;与区域对应的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比较,市区湖泊群中各类重金属普遍高于背景值,而其他水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则与背景值相近,表明市区工业生产及生活等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有较大影响。地累积指数污染评价表明安庆市区湖泊群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Cd污染达到了中度污染程度。总的看来,所有安庆沿江湖泊及长江安庆段沉积物中各重金属污染的程度依次为CdPbZnCu。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市区湖泊群和菜子湖处于中等生态危害状态,其他水体均处于低生态风险状态,各水体潜在生态危害顺序依次为市区湖泊群、菜子湖、长江安庆段、嬉子湖、石门湖、白荡湖;研究区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生态风险以Cd为主。  相似文献   

2.
太湖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水体,由于流域内工业、农业的高速发展及生活污水无节制排放,水污染防治相对滞后,加之湖泊自身的水文特征等效应,使太湖富营养化形势严峻,并已危及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正常生活。太湖富营养化是典型的生态问题,因此可通过恢复湖泊水生植被,限制湖泊网围养殖面积,实施生物操纵控藻,建设环湖生态农业区,恢复湖滨带生态等生态防治对策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3.
污染生态退化与生态整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生态退化与退化生态学、污染生态退化与生态整治等若干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解决污染生态退化问题必须将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结合起来进行生态整治。  相似文献   

4.
转通湖泊驳岸技术是使用混凝土和浆砌石材料来建造硬质直立式驳岸结构为达到固土目标,但是硬化混凝土驳岸系统已经破坏了湖泊水生态和自然景观。湖泊生态化改造是通过土木工程结合生态技术,强化湖泊的自身防止污染功能,同时提高了湖泊生态多样性及水体自能力[1]。该研究通过调研越南荣市气候、环境特点与南湖污染现状,提出了湖泊驳岸生态化改造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当前湖泊湿地面临的水质污染、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下降、生物入侵严重、研究手段单一、方向模糊、教育滞后、法制不完善、管理混乱等问题,并从湖泊湿地功能性出发,提炼出湖泊湿地保护与修复的八大原则。此外,分别从物理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湿地修复研究进展,最后提出制定湖泊湿地保护总体框架、全盘规划、侧重与生态水工结合、完善市场运作机制等保护对策。并从生态监测、系统调控、退化诊断、评价机制、科学规划、深化研究、强化管理等方面予以展望,以期促进对湖泊湿地研究和湖泊湿地保护与修复学科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典型草型富营养化湖泊——内蒙古乌梁素海设立试验研究基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工程试验,实施了两项草型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技术措施:沉水植物收割工程与芦苇园田化生态管理工程。以机械化方式收割沉水植物,能够削减湖泊内源性营养物负荷的积累和释放,减少二次污染,抑制生物填平作用,改善水体环境;采用机械化技术控制芦苇蔓延、打开芦苇区通风道和通水道,可以重建湖泊绿色自然景观,提高全湖水流循环速度。研究表明,有计划、合理地运用生态恢复工程不仅可以减轻草型湖泊所面临的巨大生态压力、延缓沼泽化演化进程,而且可以在实施生态工程的同时开发利用水生植物资源,使湖泊环境与湿地综合利用得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滨带是湖泊水、陆地生态系统间重要的过渡带,其独特的环境特征,使该区域内的生态因子兼有相邻系统的部分特征而又不同于其相邻系统,成为与两者密切相关的独立的生态系统。近年来越来越多湖泊的湖滨带受人类干扰而严重退化,加强湖滨带的基础理论及工程实践研究,恢复和重建湖滨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充分发挥湖滨带生态功能成为当前湖泊治理中的重要工作。通过综述国内外在湖滨生态系统的受损或退化的诊断、生态恢复和重建目标等方面理论的研究状况,介绍湖滨带生态恢复和重建的有关技术和对湖滨带恢复和重建成功与否判别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太湖流域典型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水体沉积物是重金属元素的重要载体,其含量高低能够反应水系环境质量状况.本文研究了太湖流域典型湖泊沉积物表层(0~20 cm)重金属元素的全量和有效量,并利用潜在污染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风险.根据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生态危害临界值(TEL)和国家土壤质量一级标准,湖泊进水口底泥中重金属的复合污染较严重,其它区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底泥中污染重金属主要为Cu、Cd、Ni、Zn.根据国家土壤质量一级标准计算的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性指数(RI)表明,进水口区域为中等污染风险,而湖泊的围网养殖区处于轻度污染风险.底泥中Cd、As、Cu、Ni之间相关性明显,Pb与其他重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湖泊底泥中大多数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相同,主要是工业污染及沿岸排污;而Pb可能易于沉积和被吸附,导致其在湖泊进水口迅速沉降,因此其空间分布与其他重金属不同.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水产养殖污染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自然  陈立婧  王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67-6468,6621
水产养殖与湖泊污染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认识并利用此关系,对于渔业和湖泊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径流污染和内源释放是造成湖泊污染的主要原因,养殖污染源于残饵、代谢物和水产药物的排放。以南漪湖、滆湖、阳澄湖、淀山湖等湖泊为例,说明过度的养殖规模,落后的养殖技术,残饵、代谢物、药物的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进而限制水产养殖的发展;合理的养殖规模、布局和结构,先进的养殖技术能减轻对湖泊环境的压力。协调水产养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发展生态渔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湖泊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中的生态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近年来浅水湖泊沉水植物修复相关文献报道,总结了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湖泊治理中的生态机理,分析了影响沉水植物恢复的主要因子(藻类影响、鱼类摄食及扰动等),综合探讨了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中的重要作用,为科学合理地开展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乌梁素海生态补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乌梁素海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确定恢复乌梁素海生态环境的生态补水量。【方法】在分析乌梁素海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应用功能法,依据湖泊蒸发量、渗漏量以及污染物控制需水量,推求了乌梁素海最小生态需水量,根据湖泊水量平衡原理,对乌梁素海的生态补水量进行了计算。【结果】在确定的乌梁素海排水量及排放污染物情况下,使COD达到Ⅳ类和Ⅴ类水标准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分别为36.31和17.41亿m3,相应的生态补水量分别为30.87和11.97亿m3;使氨氮达到Ⅳ类和Ⅴ类水标准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分别为28.1和13.31亿m3,生态补水量分别为22.66和7.87亿m3。【结论】恢复乌梁素海生态环境需要大量的水资源,需根据湖泊容积和修复计划分年度补水。  相似文献   

12.
湖滨带是湖泊水、陆地生态系统间重要的过渡带,其独特的环境特征,使该区域内的生态因子兼有相邻系统的部分特征而又不同于其相邻系统,成为与两者密切相关的独立的生态系统。近年来越来越多湖泊的湖滨带受人类干扰而严重退化,加强湖滨带的基础理论及工程实践研究,恢复和重建湖滨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充分发挥湖滨带生态功能成为当前湖泊治理中的重要工作。通过综述国内外在湖滨生态系统的受损或退化的诊断、生态恢复和重建目标等方面理论的研究状况,介绍湖滨带生态恢复和重建的有关技术和对湖滨带恢复和重建成功与否判别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污染物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以及人类对湖泊湿地环境的破坏,湖泊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通过对长江中游湖泊——龙感湖中心沉积物中湿地花粉与入湖营养盐关系的研究,发现湿地植被的破坏是入湖营养盐增加的重要原因。由于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减弱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加速了湖泊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4.
银川市湖泊湿地的演变及恢复与保护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古黄河冲刷与引黄古渠涨水等原因造就了星罗棋布的湖泊湿地,银川市拥有了丰富的水资源。但受到气候干旱、围湖造田、改湖建塘、城市建设等诸多因素影响,使湖泊面积骤减。随着"生态立市",打造"塞上湖城"的规划,银川市又呈现出"湖中有城,城中有湖"的景象。但"湖城"持续性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问题,需要加强湖泊湿地的保护与恢复,使湖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景尽收眼底。  相似文献   

15.
卓元午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99-14800
以大莲湖为研究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工程实践,在分析了大莲湖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将大莲湖工程区划分为湿地恢复与重建区、森林湿地培育区以及浅滩湿地恢复与多样性保育区,并提出相应的修复措施。通过森林湿地、浅滩湿地等多种湿地的恢复及重建,提高湿地的经济产出以及生态修复工程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探索湖泊生态修复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之路,以期为淀山湖湿地修复工程乃至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农业污染是目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头,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由于农业污染没有受到地区政府的监测和管理,农业污染的危害日益凸显,成为导致耕地退化、农业环境恶化,影响湖泊水质、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分析了黄陂农业污染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研究破罡湖湿地局部区域生态恢复试点情况,阐述了破罡湖湿地生态恢复的原则和思路,提出了破罡湖湿地生态恢复具体的植物群落类型和植物种类,对进一步开展破罡湖乃至安庆沿江湖泊湿地生态恢复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洱海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等环境问题加剧,致使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遭到破坏,尤其是洱海流域内最敏感和脆弱的湖滨带区域,生态破坏更为严重。为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现状,本文在洱海湖滨带的生态现状调查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湖滨带生态修复和重建的相关技术。结果表明:湖滨带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促淤造地、净化水体、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湖滨带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过渡带结构。健康的、具有自我维持能力的湖泊生态系统是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广西农村污染表现在生活垃圾、水体污染严重,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生态污染,农用地膜处理不当导致土壤、大气污染,畜禽粪便排放导致江河、湖泊污染等。主要原因是环保意识薄弱、农业生产方式粗放、治污设施不足和对污染治理不力等。可以通过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全面推进"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完善治污设施及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进而解决广西农村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0.
银川市湿地保护现状与恢复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川湿地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恢复和重建湿地,充分发挥湿地生态功能,实施重点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建立有效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湿地保护管理,使银川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取得到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